黄冈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黄冈物理实验题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黄冈物理实验题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4e782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黄冈物理实验题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1.小瑾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2)实验时,为得到重力与质量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_____;(3)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她在分析了小瑾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瑾的测量数据有问题,接着便直接修改了数据,质量0.1kg,重力0.99N改成0.98N;质量0.3kg,重力2.91N改成2.94N;你认为小华的做法 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答案: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详解】(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解析: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详解】(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重力及质量的大小,所以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
(2)[3]实验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4][5]实验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但是绝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应以实验测量的数据为准,若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多测几次,故小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
2.某兴趣小组利用常见的物品来完成“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2)测量物理书重时,示数如图所示,则物理书重______N;(3)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______;(4)观察图像,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详解】(1)[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解析: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详解】(1)[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用托盘天平,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托盘天平。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物态变化 选择题2 液化及液化现象(共31题,有答案)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物态变化 选择题2 液化及液化现象(共31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cf48ca8114431b90dd8a2.png)
2019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选择题2 液化及液化现象(共31题,有答案)1.(2019•永州)关于物态变化,下列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出现浓雾是汽化现象B.夏天吃冰棍,冰棍周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C.深秋,树叶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寒冬,窗户上的玻璃出现冰花是升华现象2.(2019•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3.(2019•十堰)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升华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汽化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液化D.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熔化4.(2019•朝阳)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5.(2019•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6.(2019•青海)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A.冰雪消融B.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D.利用干冰防止食物腐烂变质7.(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
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8.(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凌的形成B.冰雪消融C.雾松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9.(2019•兰州)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D.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10.(2019•阜新)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11.(2019•巴中)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C.汽化、凝固D.液化、凝固12.(2019•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
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卷(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a47cc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b.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4.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5.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8.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bbb1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3.png)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B.世博会中国馆的灯光C.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D.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3.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周末小华沿水平路面骑自行车去玄武湖公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骑车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转弯,车处于非平衡状态B.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D.停止蹬车车将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中国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滑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5.现有L1“6V 3W”和L2“6V 9W”两只小灯泡,若将两灯串联接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假设灯泡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灯均能正常发光B.两灯的额定电流相同C.灯L1可能被烧毁D.灯L2可能被烧毁6.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B.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C.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D.物理课本从武汉快递到潜江,质量是一样的7.如图所示,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聊城市街头配置了公共自行车,下列与自行车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车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C.在路面上匀速直线骑行时,车受平衡力作用D.停止蹬车后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车具有惯性8.下列四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B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 .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9.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太阳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 .手机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 .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核能发电的D .LED 灯中的发光二极管由超导材料制成10.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了甲、乙两'块凸透镜(2f f 甲乙),在探究其中一块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6af5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d.png)
选择题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吉林雾淞B.草上露珠C.浓雾消散D.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有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高压线下钓鱼B.使用试电笔时手接触笔尖金属体C.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D.使用电视机时,将防尘布罩从散热孔拿开【答案】D【解析】A.在高压线下钓鱼,鱼线很容易接触到高压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B.使用试电笔时,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如果测电笔接触火线,手接触笔尖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错误;C.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电路会发生短路,会损坏电源,故C错误;D.使用电视机时,将防尘布罩从散热孔拿开,有利于电视机散热,故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诗词、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俗语蕴含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成像特点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D.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答案】B【解析】A.猪八戒照镜子,利用了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 错误,符合题意;C.四两拨千斤的现象,可以利用省力杠杆来实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从物理的角度分析∶①力改变了石头的形状;②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没有作用力;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对水滴做了功;④水滴加速下落过程,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①水滴石穿,水由于重力而下降作用在石头上,石头的形状逐渐改变,故①正确;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也有相互作用的力,故②错误;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滴下降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力对水滴做了功,故③正确;④水滴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做加速下落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影响,故④错误。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b2de3976c66137ee061972.png)
专题10 温度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来源】广东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 如图,BC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故B错误;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沸腾要不断吸热,所以内能是增大的,故C错误;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根据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重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和比热容的知识,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液体沸腾时温度也是不变的,也要不断的吸收热量,牢记这些特点。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D. 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A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故B错误;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故C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C. 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来源】江苏省2018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气态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固态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91687f284ac850ac024231.png)
二、物态变化2020年题组1.(2020鄂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湿衣服晾干B.冰棒周围冒白气C.冰雪消融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答案】B【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2020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吉林雾淞B.草上露珠C.浓雾消散D.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有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
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说明气压、液体都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小时,由Q吸=cm△t 可知,水升温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图线④符合题意。
4.(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析】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582df9fe4733687e21aafb.png)
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C.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微波炉是用声波来加热食品的【答案】A【解析】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产生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利用微波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品的,故 D 错误,故选 A 。
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防治噪声的途径及电磁波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分清易错易混之处。
2.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镜既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所以牙科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故 A 正确;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像将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故 B 错误;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正确;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 D 正确,故只有 B 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光现象,综合性较强,但都是光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如图所示是调光台灯的简化电路图丄标有“ 220V40W。
闭合开关S,不考虑灯泡电阻的变化,则A. 当滑片P从b端向a端移动时,电路总电阻变大B. 当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灯泡变亮C. 当滑片P在a端时,灯泡正常发光D. 当滑片P在b端时,电路总功率最大【答案】C【解析】由电路图知道,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一起;当滑片P从b端向a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所以电路总电阻变小,故A错误;当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减小,由P=I2R知道,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灯泡亮度会变暗,故B 错误;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220V,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故C正确;当滑片P在b端时,总电阻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由P=UI知道,电路总功率最小,故D错误,故选C。
八年级物态变化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物态变化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c60358762caaedd33d4fd.png)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是否有关.(2)选择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___(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_____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 AC 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 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黄冈市历年物理中考题调考题汇编--物态变化
![黄冈市历年物理中考题调考题汇编--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c791e4561252d380eb6eb9.png)
黄冈市历年物理中考题调考题汇编--物态变化(09调)20. 实验中学STS课外小组参观了造酒厂的煮酒设施(如图所示)。
关于这套煮酒设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汽化池中酒精吸收的热量是化学能转化而来的B. 为了分离出水和酒精,汽化池中温度应控制在水的沸点C. 在冷凝池中发生了凝华现象D. 在冷凝池中进水管的水温高于出水管的水温解:A(08中)2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解:B(07调)28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 .沸点较高B .沸点较低C .凝固点较低D .凝固点较高38. C(06中)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3. C(06调)25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06中)6.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6 D(05中)2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28. C(05调)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了水。
黄冈物理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黄冈物理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0c6eb9ba1aa8114531d98a.png)
黄冈物理内能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相同.(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__之比相等。
【答案】(1)18 (2)吸收的热量(3)答案如图所示(4)没有及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沙子受热均匀(5)质量【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吸热升温快慢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吸热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在实验中要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就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采用相同的加热器,可以使水和沙子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
在实验器材中还需要搅拌棒,沙子是固体,加热时间/min0.5 1.0 1.5 2.0 2.5升高的温度/℃水 2.0 4.0 6.08.010.0沙子 4.37.915.218.421.5加热时上下沙子受热不均匀,需要不断搅拌;水是液体,加热时通过对流使其受热均匀的。
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利用Q=cm△t计算,水的比热是相同的,Q与△t是正比关系,所以画出来的是过原点的直线,利用Q=k△t表示它们的关系时,k=cm,c是比热容,是一个定值,实验中改变水的质量m,就是改变了k的值。
考点: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快慢2.如图所示,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到相同的烧杯中,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3d62b7b7360b4c2f3f6474.png)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 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 D.升华【答案】C2.(2020 内蒙古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答案】C3.(2020 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升华【答案】B4.(2020 湖北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B. 草上露珠C. 浓雾消散D. 冰雪融化【答案】B5.(2020 湖南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6.(2020 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答案】A7.(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8.(2020 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8.(2020 辽宁本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4d38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f.png)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3分)我国幅员辽阔,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焰山沙石比热容大B.云南大理的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黑龙江哈尔滨寒冷的冰雕不易融化,是因为冰雕没有内能D.山东潍坊的潍柴内燃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2.(3分)滑草是一项时尚的运动,可以让游客感受风一般速度。
如图是游客随滑草板下滑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游客以下滑的滑草板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游客随滑草板一起下滑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C.游客下滑时所受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游客对滑草板的压力与她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3分)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
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4.(3分)小明设计了一种晚上自动给花草浇水电路。
光控开关S1在天黑时闭合,湿敏开关S2在土壤过于干燥时闭合。
浇花器仅在土壤过于干燥的夜间才开始工作,对花草进行浇水。
下列电路既满足上述条件,又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B.C.D.5.(3分)下列关于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B.图乙:铁钉上端是电磁铁的N极,P向左移能吸引更多铁钉C.图丙:只对调磁极,线圈的转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图丁:闭合开关,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6.(3分)课后服务时间,老师和物理兴趣小组同学用一个热敏电阻与其它电学元件组成了如图甲电路。
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是定值电阻,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R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3feee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5.png)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答案】D2.(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答案】D3. (2016咸宁)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
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C4.(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答案】C5.(2016扬州,第3)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答案】D6.(2016天津)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答案:B7.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答案】A8.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A9.(2016邵阳)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球,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答案】B10.(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答案】A11. (2016厦门,第14)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2019年湖北省黄冈中考物理和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9年湖北省黄冈中考物理和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e5a411eb91a37f1115cac.png)
物理化学试卷第1页(共22页)物理化学试卷第2页(共22页)绝密★启用前湖北省黄冈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S 32—Fe 56— 全卷取10N /kg g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选项) 1.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 )A .海市蜃楼B .小孔成像C .平面镜成像D .凸透镜成像 2.下列有关电和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B .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C .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D .摩擦起电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3.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B .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 .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D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4.2019年1月3日,由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下列有关“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飞行控制中心利用声波控制“玉兔二号”B .飞行控制中心利用电磁波控制“玉兔二号”C .供给“玉兔二号”的电能是一次能源D .太阳能帆板接收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5.在参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时,小明发现,在一处地面上有“沉迷网络”“交友不慎”两个圆形模块。
用脚其中任何一个模块,与模块连接的电视上就会播放相应的教育短片。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个模块相当于开关,彼此串联B .两个模块相当于开关,彼此并联C .两个模块相当于电源,彼此并联D .两个模块相当于电源,彼此串联6.在工厂车间,工人先将金属杆一端的空心吸盘(如图)按压在半成品玻璃上固定,再在A 处用力,使玻璃刀在玻璃上绕转轴转动一周,圆形玻璃制品就成型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吸盘被按压后即可固定,是由于吸盘受到大气压作用B .玻璃刀口做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对玻璃的压力C .玻璃刀绕转轴转动时,没有受到玻璃施加的摩擦力D .玻璃刀绕转轴转动时,金属杆始终是一个等臂杠杆7.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八年级物理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典型题附解析
![八年级物理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典型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914f6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5.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中考典题补充例1. (·陕西中考)对图1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图1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解析:冰挂是水遇到低温发生凝固所形成的:A选项错误:太阳照射水域使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在快速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B选项错误:霜是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 ℃以下的空气时发生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C选项错误: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故D选项正确。
答案:D例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解析: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白气”:A选项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C选项错误: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选项正确。
答案:D例3.(·)如图2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凌C.夏天湿衣服晒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图2解析:冬天哈出的“白气”是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要放热:冰凌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要吸热:夏天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过程要吸热:樟脑球变小是樟脑球发生了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
答案:A例4. ( ·湖北黄冈中考)图3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 (2). < (3). 液体蒸发时吸热 (4). 小 (5). 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点睛】(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
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答案】A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又能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不能持续吸热沸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液体沸腾的条件。
【详解】(1)[1]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因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2]适量指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这样才能让试管中的晶体受热均匀,但水不能太多,否则试管放入后水会溢出,会影响实验的探究效果。
(3)[3][4]试管中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试管中的食用油温度达到100℃后,也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再升高,而食用油沸点的温度比100℃要高,故食用油也不能沸腾。
【点睛】液体沸腾的条件有: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3.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是否有关.(2)选择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___(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_____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 AC 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 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A.30% B.40% C.60% 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D B 图略 120 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5--30℃,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选择和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3)根据表格,描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图略,(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5)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因为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D (2). B (3). 图略 (4). 120 (5). 升高 (6).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5.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记录的实验信息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加热时间00.5 1.0 1.5 2.0 2.5 3.0 3.5t/min温度/℃90949899999999气泡情况少量气泡,上升过程中渐变小大量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大①第3次实验,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②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_)(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________;(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温度计示数不变B.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3)根据表中信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随时间的增加,温度_______________;(4)烧杯不变,若烧杯中的水稍多一些,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6;见解析; B;保持不变;水深增加,有利于观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沸腾实验的实现现象、数据处理。
【详解】(1)①[1]由图乙可知,此时水的温度是96℃;②[2]由表格找出时间为0min和温度为90℃对应的点,描在温度-时间图象上,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找出各点,逐一描出各点,最后用线把各点连起来,见图;(2)[3]若水太多或火焰太小,水有可能保持在一个温度不变,却又没法达到沸点,没法沸腾,故判断水沸腾的可靠依据应是气泡情况,故选B;(3)[4]表格中,从第2min起,水冒大量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逐渐变大,说明水已沸腾,但温度一直保持不变;(4)[5]因为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气泡,而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必须有足够过程才能明显观察出来,所以水稍多一点的好处是水深增加,有利于观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6.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有关知识后,知道单位质晕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于是她又想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单位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昵?带着这个疑问,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1)根据图线,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2)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___________?(3)计算出冰的比热容____________;(4)设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有70%被冰或水吸收,求加热器的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5)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冰的熔化热_____________【答案】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详解】(1)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化,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冰全部熔化之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可得信息有: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等.(2)冰的质量为0.5kg,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水的质量是0.5kg,由图象知,水从0℃升高到20℃,所以,水吸收的热量为:3.水从0℃升高到20℃,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4J,需要10min,所以,水1min吸收的热量为4.2×103J.(3)冰从-20℃吸收热量升高到0℃,需要了5min,吸收热量为:,冰的比热容为:.(4)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过程中,,,即,解得:.(5)0.5kg冰从5min到45min全部熔化,需要40min,吸收的热量为:,冰的熔化热为:.7.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 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________不同.(3)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部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答案】 (1). 乙 (2). 质量 (3). 减小 (4). 降低 (5). 能 (6). 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解析】解答:(1)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小明使用的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