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摘要: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低、施工简便等特点

被广泛地应用于水运工程施工领域。厦门翔安工程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加强每一

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

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有效地对桩基质量加以把控。对此我们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对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

处理办法。

关键词:灌注桩;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处理办法

1工程概况

翔安南部欧厝片区盐田废改(AS地块)造地工程项目位于翔安区南端沿海前沿线,东侧紧邻大嶝大桥,南部与大小金门岛隔海相望,距小金门岛9.8km,距

大金门岛8.6km。海侧护岸A段2316m;海侧护岸B段2768m,合同工期730日

历天。

该工程护岸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合计4962根。设计桩长为三种,分别为10.9m、11.9m、12.9m,桩径均为0.9m。

2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2.1断桩

原因分析:

1、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太小,而上下提振幅度较大,易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

2、在混凝土灌注后期,容易误将泥浆中混合的坍落层视为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面的高程度造成误判,卸管时提升过大,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

预防及处理办法:

1、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要求,导管埋入混凝

土2-6m。以该工程为例,设计桩长12.9m,选用组合式导管共5节,最下面一节

长度为5.6m,上面四节长度均为2.6m。如导管埋深2m,拆管时拆下来的一节导

管长2.6m,此时导管底口脱离混凝土面0.6m,从而造成断桩。所以要依据使用

的单节导管长度确定埋深,保证在拆卸上部导管时,下部导管依然埋置在混凝土

面以下2-6m。

2、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高程。在测量前,应校正测绳的准确度,以免对混凝土顶面高程造成误判。

3、对于因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断桩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补救。

⑴二次导管插入法:在导管底端放置一个直径略大于管径的皮球,稍加固定,以便在导管下放过程中不至于滑落即可,快速将导管连带皮球插入至混凝土面以

下3m左右,待料斗内注满混凝土后迅速上提导管0.5m,同时打开料斗塞,利用

大量混凝土向下的冲力顶开导管底端皮球,皮球会在泥浆浮力作用下浮于泥浆表面,取出即可。此种方法即可以保证导管重新进入混凝土内,又可保证导管内不

进泥浆。

⑵二次混凝土灌注法:迅速换用一个1.5倍于原料斗容量的大料斗,备足混

凝土,将导管插入至距断桩面以上约0.2m处,待大料斗内充满混凝土后迅速拔

出料斗塞,导管内及断桩处的泥浆在大量、连续的混凝土冲击下被全部挤出,使

新旧混凝土重新结合,从而解决断桩问题。

⑶前注浆法:在利用现有泥浆泵连接好导管的同时,立即制备充足的高标号

水泥浆(切记禁用早强水泥),将导管插入至距断桩面以下约0.5m处,通过泥

浆泵将高标号水泥浆注入孔内,充分置换出断桩处泥沙,在充满水泥浆的环境中

继续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后,待首罐混凝土灌

注完毕,上下插拔导管,使新旧混凝土充分混合。

4、后注浆法:后注浆法是在成桩检测后发现为断桩时而采取的措施,属于事后控制。具体措施为:利用工程钻机在断桩面上钻2个以上孔径小于10cm的注

浆孔,钻至断桩面以下约50cm处,并埋设注浆管,用高压泵将高标号水泥浆注

入孔内,以置换出断桩部位的泥浆及沉渣等,待水泥浆固化后,桩的整体性将大

大提高。

2.2导管堵塞

原因分析:

1、由于供料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灌注时间较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流动性差,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泥浆的残渣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

凝土表面的沉淀物,新灌混凝土无法顶升旧混凝土,造成灌注困难而堵管。

2、灌注过程中操作不当,大量混凝土灌入料斗,导管内空气无法顺利排出,混凝土下灌困难,造成堵管。

3、雨天施工,大量雨水进入漏斗,导管内空气无法顺利排出,混凝土下灌困难,造成堵管。

4、混凝土质量缺陷。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或离析,使粗骨料聚集在一起,造成堵管。

5、导管使用后不及时清理,混凝土残渣凝固在导管内壁,管径减小,久而久之造成堵管。

预防及处理办法:

1、做好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混凝土能够连续供应。首罐混凝土量应不小于计算量,下灌时产生的冲击力足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施工,使混凝土和泥浆

一直保持流动状态。

2、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混凝土匀速下灌,排出导管内空气,保持导管内外气压平衡。

3、雨天施工时,可在料斗上方搭设防雨棚,以免料斗内进入大量雨水。

4、混凝土灌注前应做坍落度试验。该工程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

200±20mm,以此判断混凝土是否满足要求,把好质量关。

5、导管使用完毕后需及时用清水冲洗,清除导管内混凝土残渣,做好日常保养。

2.3塌孔

钻孔过程中孔内水位突然下降,泥浆面出现细密连续的气泡,孔内出渣量显

著增加;护筒内泥浆突然溢出护筒,随即孔内水位迅速下降,且有气泡出现。以

上两种现象均为发生塌孔。

原因分析:

1、钻机直接触及护筒,由于钻孔产生的振动使孔口段坍塌。

2、吊入钢筋笼时,定位不准确,钢筋笼下放过程中碰撞孔壁。

3、护筒埋深不足,护筒下端的孔壁过于软弱,在孔口的水压力下发生坍塌。

4、成孔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来不及形成泥膜,泥浆浓度不足,起不到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