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热爱大自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 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不可毁坏的,我们 要保护他们的这种情感,并让他们懂得,为了保护生态环 境,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 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 活中进行,以塑造为主,纠偏为辅,幼儿应掌握的规范 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4、品德: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固
来自百度文库
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人的品德反映了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格的组成部分。理解品德时,应把握
以下几点:
品德以社会道德规 范的接受为前提
品德
品德与稳定的规范 行为紧密相联
品德是一种稳定的 心理结构
5、幼儿品德的构建过程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的,它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 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的阶段变化。 ❖ 品德是一生都需要锤炼的心理品质,而幼儿期 是构建品德结构的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尊敬家人,待人热情有礼貌。 ❖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幼儿最早体验到的社会关系。
3.热爱老师和幼儿园,与同伴友爱互助
讨论案例《不想回家的璐琦》 五岁的璐在姥姥家玩得正开心,这时传来了奶奶生病
的消息,全家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提前回家看望奶奶。璐琦 哭着不想回家,央求妈妈按照原计划第二天回家。对璐琦 妈妈你有哪些建议?
自我接纳 表达自我 自我调控 卫生习惯 生活自理 生活规律
对长辈 对残疾 对同伴
对人际冲突
诚实
在公共场合 对待自然资源
接受任务 完成任务
➢与自我相关的规 范行为
➢与人际关系相关 ➢与环境有关的规
的规范行为
范行为
➢与任务相关的规 范行为
作业:理解幼儿应形成的社会规范,并结合 自身情况规范自己的行为。
幼儿没真正认识到行为的意义, 只是出于对长者的敬畏、信赖或 恐惧等而服从 。
做出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时,会 获得成人的赞许或奖赏,也可能 由此避免某些处罚 。
服从行为的产生同情境直接相关, 表现出一种“时过境迁”的效应, 缺乏稳固性,具有变异性和短暂性。
2、模仿阶段
主动性 模糊性 次稳定性
模仿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 性,因而其水平要高于服从行 为。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 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 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 段
前习俗 水平(9 岁以下)
1、惩罚服从取向 2、相对功利取向
习俗水 平(1020岁
1、寻求认可取向 2、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 水平(20 岁以上)
1、社会契约取向 2、普遍伦理取向
第四节 德育的心理依据及有效措施
一、讲有道理,提出要求 1、有效的讲解与说服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幼儿具体说明应遵守的规则什
么,应当怎样做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帮助幼儿分辨 非,好坏,提高对规范的认识水平。 2、适时的提出具体,合理且致的行为要求 ❖ 应该结合幼儿具体的活动情景,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幼 儿力所能及的合理的行为要求。
❖ 作业:什么是社会规范?掌握这一规范对幼儿 有什么意义?
第二节 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一、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 1、积极、健全的自我意识 ❖ “自我”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主 要是指自尊心,自信心。 ❖ 儿童自我意识是从自我中心逐渐发展到去自我 中心的,在行为上相应地表现为逐渐从索取, 独占、拒绝转变为给予,分享和接纳。 ❖ 为使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者首先要 满足孩子的各种生理需要,其次要倾听幼儿园 述说苦恼,尊重他们的合理选择,另外还要给 他们主动探索的机会。
对行为意义和依据的认识是模糊 的,也无法分辨所模仿的行为的 好坏。
出于对榜样的仰慕做出模仿行为, 对行为本身的意义认识并不深刻, 所以在一定范围时期是相对稳定的。
作业:要求幼儿执行某些社会规范、或禁止幼儿 做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时,有时会使幼儿 处于被动的地位,感到受约束,并伴有不愉快的 情绪体验。你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 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并伴有积极的 情绪、情感的体验?
有助于幼儿将来 健全人格的构建
二、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
1、社会规范的接受:是指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行 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并实际 做出相应行为的过程。
2、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是一个逐步的由外界控制 向内部的自我控制转化的过程,是由外界要 求转向内部需要的内化过程。
3、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最终要落实到幼儿的外在 行为的表现上,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社会规 范接受得越好,越深,则其规范行为就越稳 定。
第三节 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关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 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幼儿认为规则是必须遵的,是 不可更改的;只要 服从权威 就是对的。比如,听父母或大 人的话就 是好孩子。
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 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 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 任。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1 第一节 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 2 第二节 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
规范行为
3 第三节 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4 第四节 德育的心理依据及有效措施
第一节 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
一、社会规范及其意义、作用 1、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
3、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先他律而后自律
要想使儿童建立品德结构,应先教他遵守行为规范,在适当场合表 现适当的行为。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
德育需要配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能脱离实际而空洞地说教, 也不能任意提高其水平。
二、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1、服从阶段
盲目、被动性 工具性 情境性
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 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各种类型的社会规范。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
家庭规范
学校规范
2、对于幼儿来说,社会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在家庭和幼儿 园,因此,幼儿需要了解并遵守家庭规范和幼儿园规范。
3、社会规范的意义与作用
有助于幼儿树立 正确的是非观
在助于幼儿社会 化的顺利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