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结合案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
结合案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新课程标准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日益深入人心。
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
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
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
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要想在教学中将三维目标贯彻落实,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明确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物理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比热容》教材分析:本节课以科学探究和物理量概念的建构为主线,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运用要求较高,为促进学生理解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本课设计中大量运用类比这种科学创造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三维目标”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我们口中,但什么是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备课时,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现在,我就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理解与体会,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过去我们把它叫“两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赋予了语文能力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基础知识,还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知识与能力”是我们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化学“知识与能力”来进行。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过程与方法。
是相对过去较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较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等等。
为此,化学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上,放在学生在探研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获取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上,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相对传统化学课堂重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而提出来的。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
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它是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程,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催化剂或说中介力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教学的灵魂,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领、支配作用。
作为数学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朝着《数学标准》指明的方向去努力工作,寻求更加科学的途径,力求把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去落实三维目标呢?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1、创设情境:在“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具有的水平,是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
在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从熟知的实际生活中选好素材,创设富有挑战性且适合学生个体差异和思维活动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在探究中获得新思维、新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体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应该说,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的21世纪,我们仍然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这一目标维度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的,是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反叛。
其逻辑起点是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要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地位。
从理论上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三维目标”各维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应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比较积极而稳妥的做法是: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诚然,新课程设计者没有明说“三维”之中哪一维最重要,只是强调“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或者说是前提条件。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学生,会很好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最根本的。
如何理解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
如何理解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对学生的整体发展。
什么是整体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
为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一、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知识与技能”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载体。
就是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它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重要载体。
实际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显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境学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其学习知识的任务不可能维持。
因此,我们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知识的经历和获取知识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根本。
本身成为教学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不仅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且与其他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它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整合在一起,而是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企图通过创设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
浅谈“三维目标”
浅谈“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认真的学习并不折不扣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应用,使学生能真正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获取更多的知识。
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工作当然也让不能例外,我们上每一堂课都有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有所体现。
但是每个时期对备课的要求却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新课改中队备课的要求是要在备课中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读了《现代教学》中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如何体现三维目标”的文章,文中对三维目标有以下几点认识: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在“准”字上面小工夫。
所谓教学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
“准”字体现在四个方面:内容地位“准”—通过与文本对话,把握教学课程标准并且整体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精选课程资源;认知水平“准”—通过与学生交流,把握学生现有认知的水平、需求和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课堂类型“准”—根据不同的教学课型,把握各自的教学要求。
过程与方法方面:任何事情都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顺利的完成。
我们对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已经制定,就要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完成老师教授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文中对这部分的认识体现在:一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重在“实”;二是创设合理的情景“诱惑”学生进入过程;三是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走过”过程;四是运用各种方法,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一是精心设计导语,以情动情,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关注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学科的美学价值;三是激活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五是实现情感交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数学初中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研修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研修目的: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研修方法:(一)、全校数学组老师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数学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
(三)、公开课展示:老师代表上课,全校数学组老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由上课老师为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最后由教研组组长进行经验归纳总结。
研修的内容:(一)、数学学科的三维目标。
①数学的知识教学目标;②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③数学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
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数学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途径。
(三)、数学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观察和操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
②学习方式:师引导,生观察和操作进行探索活动。
③课堂流程:A、巧妙设疑,复习引入→B、联系实际,积极探索→C 变式训练,熟练技能→D学以致用,步步提高→E拓展延伸,迁移运用→F结反思,布置作业(四)、观察、操作学习的方法: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
《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研究教的多,关注学的少。
二是随意授课多,精心设计少。
三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少。 四是无效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五是关注形式多,实质落实少。 六是重复训练多,反馈校正少。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2)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诸城市龙源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doc
诸城市实验中学学案的编写与使用.doc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化学基础知识在 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诸城市初中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 诸城市山东头初中2006年化学社会实践活动报 告.doc
七是落实知识多,关注体验少。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2、努力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1)自主高效课堂的特点 一是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二是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三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四是师生之间能够有效的互动。 五是有灵活的教学策略(方法)。 六是充分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பைடு நூலகம்
七是满足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的需要。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课中怎样落实三维目标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既是讲堂教课的出发点,又是讲堂教课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经过知识与能力来表现的。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课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当从传统教课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
既是讲堂教课的目标之一,又是讲堂教课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议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课目的的进一步开发。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既是讲堂教课的目标之一,又是讲堂教课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议对学与教的感情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表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课目的深层次的开辟。
三者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教课目的的中心,它经过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后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课目的的构成部分和讲堂教课的操作系统,它浸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课目的的构成部分和讲堂教课的动力系统,它陪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维目标密切联系在一同,只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可以切割。
二、三维目标确实立。
教课目的是学生经过教课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讲堂教课活动顺利进行、提升教课效率的必定要求。
教课目的确实定,能够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论教课结果供给有关依照,也能够为学习者供给明确的学习方向。
所以,讲堂教课一定重视教课目的确实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浸透,融为一体,着重语文修养的提升。
”教课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浸透感情、态度价值观,并充足地表此刻过程和方法中。
(一)、着重讲堂评论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术”目标。
1、着重科学。
科学是教课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正确的,关于学生的讲堂评论更应当这样。
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不免的,讲堂的回答不行能每次都完整正确,教师不可以简单以“错了,请坐。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课程来满足新的需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够。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项目、编程教育、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
最后,新课程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传统的课程往往以标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深入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
这些目标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并能够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要将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要以“知识与水平”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要想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好双基,培养水平1.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思品课程的目标对教材实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学情对教材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实行调整,对教学内容实行整合,课后获取反馈的信息,即时地实行教学评价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些实施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备课模式。
备课组教师共同探讨业务,共享资源,促动了思维大碰撞,形成教学的共同特色,最有效的莫如集体备课了。
2.课前预习。
优秀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然后做同步练习卷,找出重难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讲解,学生的自学水平得到发展,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3、“双基”的落实知识的传授是课堂学习的生命线,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就是语言水平的培养。
如果没有落实双基,如何谈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山东的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他们的口号是:向45分钟要实效,保证“双基”落到实处。
4、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但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使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政治教学中可让学生就与教材里的相关理论、政策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实行探讨,或设置几个活动,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活动使用已学过的知识实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水平;教师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开口,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才会逐步提升。
浅谈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浅谈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摘要】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了课堂教学的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怎样安排教学才能适应课堂需要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在新课程中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维目标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一谈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三维目标;落实;自主发展Shallow talk how the implementation benew course of 3D targetRan Zhao-tai【Abstract】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radition excessiv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basic technical ability and resulted in student corpus imperfection, emotion imperfection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creative power, vanish not a few motive that the student can keep on development, cause“high mark imbecility”, “have just have no virtuous” etc. phenomenon of cation demand of the modern era implementation“take development as origin” of principle.The new lesson marked clearly to indeed put forward and carry out a 3D target: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process and method,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 set up to have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the target system of integrity, from change direction by knowledge basis, academics basis with student of development is origin, real carried on to the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organic integration, body now to the person's life existence and it development of whole concern.Arrangement teaching how then can orientation classroom demand and student's mind and body of development regulation, in newly the course betterly implementation 3Dtarget?Underneath does the writer go from the content, meaning of 3D target andhow the pair of newly the course of the 3D target implementation arri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Talk should attention of a few aspect.【Key words】3D target;Implementation;Independence development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备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备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备课的三维目标是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并制定这三维目标,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一个维度是认知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内容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这包括学生能够掌握哪些概念、原理或理论,并能够运用其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备课的课程是数学,目标可能是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在制定这个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技能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技巧、实践操作或社交交流技巧等。
例如,在备课的语言课中,目标可能是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制定这个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风格和实际需求,以便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第三个维度是情感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设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情感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等。
例如,在备课中的体育课中,目标可能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团队运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制定这个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以便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和评估准则。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互为关联、补充和促进。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应用知识,而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教学设计中,确保每个环节和任务都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
例如,在备课的一堂艺术课中,教师可以设立认知目标为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技能目标为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艺术作品,情感目标为学生通过艺术的表达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备课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框架。
通过明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和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下面将从三维目标的不同层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知识维度。
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能力维度。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能力。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素养维度。
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爱的人格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通过全面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称为“三维”。
它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解的重要理论。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至于知识目标,新旧之间几乎没有变化。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每门课都有特定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习“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过去的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总结新知识-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这一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仍起着主导作用。
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改革力度不够。
只是对各个环节进行小修和补充,使其更加合理。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体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呢?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
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作用。
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动力,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在扎实的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能力是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标强调的知识应是能转化为能力的活的知识,不是以往的死的知识点,不是教条繁琐的概念。
新课标强调的能力不是脱离知识的空洞抽象的能力,而是知识的有效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其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总目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学科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摘编自: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2008/u/133/archives/2008/2841.html)。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精选6篇)_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详细的学习方式(发觉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果的主观阅历,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与布卢姆教学目标对应层次
认知 动作技能 情感
识 记 学问 知觉 接受
理 解 领悟 有指导的反应 反应
运用一 应用 困难外显反应 价值化
运用二 价值性格化
护理教学 目标层次
布鲁姆教学目标层次与教学目标常用动词表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教学目标层次
常用的动词
知道(识记)
列举、说出、背诵、复述、认出、标明、陈述、写出、默出、排列、回忆、分辨、描述、指明、为...下定义、写出...的名称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依次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探讨先解决学生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主动而干脆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担当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沟通学习等都可以采纳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学问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长久爱好;激发创建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体现重在“准”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在“准”字上下工夫。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内容地位“准”——通过与文本对话,整体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精选课程资源;认知水平“准”——通过与学生交流,把握学生现有认知的水平、需求和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课堂类型“准”——根据不同的教学课型,把握各自的教学要求。
2.把握教学起点,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也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按书本中事先所设定的内容为教学起点,而应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重在“实”。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讲“事实”,活动形式要“真实”,教学方法要“切实”和教学要求能“落实”。
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把具体的内容、活动、方法和对学生的要求反映出来。
在探索中我们可以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分为:经历、体验和探索。
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所谓体验是指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经验;所谓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理性认识。
具体做法可以探讨,如:
1.创设情景,“诱惑”学生进入过程
2.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走过”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精心设计导语,以情动情,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某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情感因素、不重视体现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关联。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感情丰富、个性鲜明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思想。
但由于学生阅历尚浅,知识积累、思想积淀较少,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对文章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表面。
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精心设计导语,用自己的真情甚至激情引领学生进入作品,使之兴味盎然地去体验、感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情感的世界里徜徉。
2.激活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新课程的育人资源和手段,达到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
我们的教育方法光用灌输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教材时特别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分析研究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把学科知识按内在逻辑组成层次性的结构链。
同时,教师要激活书本知识,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历史发展的沟通,与未来憧憬的沟通。
3.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