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式到构式_对语言结构性描写的理论进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6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une.2010第18卷 第2期 J ou rna l of X i’an In terna tiona l S tudies U n iversity Vol.18.No.2
从句式到构式:对语言结构性描写的理论进路
郭 霞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语言学研究致力于描写和表征语言这一复杂系统。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等理论观点的对立,体现出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不同发展径路。本文对比分析了上述三个流派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并以英语中常见的双宾句式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的理论研究范式。本文的结论是,语言研究单位是由句式向构式演进的过程,体现为语言学研究从局部向整体,最终实现更为全面的结构性描写这一演化途径。
关键词:句式;构式;结构性描写;句法规则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876(2010)022*******
Abstract:Numer ous theoretical concerns have been given t o descri p ti on and rep resentati on of the comp lex language syste m.I n the past half century TG/FG/CG has e merged as a separate disci p line and established its intellectual significance,which re2 flects a different app r oach t o structurally describe a language.I n this article,the English Double Objects has been selected as an exa mp le t o de monstrate a re markable divergence of the three linguistic theories.I n conclusi on,the turn fr om“sentence”t o “construct”conf or m s t o the shift of research paradig m fr om“l ocal”t o“whole”,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 o achieve the goal of
a more comp rehensive and natural descri p ti on of a language itself.
Key words:sentence pattern;construct;structural descri p ti on;syntactic rules
1.引言
索绪尔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概括出语言现象中的一般规律(Saussure1959:6)。自此百多年间,生成语法(TG)、功能语法(FG)和认知语法(CG)等流派相继进入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视野。尽管各自理论方法和观点主张迥异甚至对立,但都试图对具有心智属性的语言体系进行全面和一致的描写,并以此对可观察的语言事实作出统一解释。但是,“心智化”这一属性决定了语言绝非轻易打开的“灰箱”,建立在不同假设之上、采用各自研究程式所获得的结论观点,本质上是基于不同视点而对语言内在“逻各斯”的趋近。一个基本的问题是,语言学理论模式从TG到FG,再到CG的时间进程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研究趋势或规律?此外,能否找到一个相似的语言示例,来对不同流派的理论方法进行更清晰的表述,并以此勾勒出语言结构性描写的理论进路呢?由此,贯穿整个TG体系的“句式”概念、FG中“句式”及由其组成的语篇、以及作为CG基本研究单位的“构式”成为本文中比较分析的对象。以下,通过对各流派的观点梳理,力求找到语言学研究从“句式”转变为“构式”的逻辑线索和发展脉络。
2.三种语法理论的研究模式概述
20世纪中叶,以TG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日渐盛行。该理论假定心智语言知识是以组块(components)及组块间的连接(linking)形式而存在,其中句法组块提供词项合并成句的规约条件,语义组块则是句子意义的组合规定,每种分管语句的音、形、义呈现的独立组块又由高度概括性的连接规则连接起来(Cho m sky1981)。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的结构性描写可通过以下程式得以实现:以基本句式(kernel sentence)作为研究起点,依据数理递归法则设定句法转换的规则体系,并用原则和参数来统领这一规则体系。此外,为解决系统中语义与语法的非对称现象,TG引入“词库”这一概念,规定词库中具有一定音义与用法规则的词项将这三个组块联系起来。应该说,这一理论取向摆脱了之前的语言学研究沉迷于言语现象穷尽式归纳的“泥潭”,强调对语言知识性质、来源以及使用的探讨,开创了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新纪元。
20世纪80年代,Halliday等创立的功能语法(FG)继承了古希腊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学派以及欧洲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传统,指出语言学的研究是“揭示人们是如何通过意义潜势的选择来实现各种功能”(Halli2 day1994:xx),侧重对语义维度和语言单位纵聚合关系的考察。其理论要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语言是一种因使用而建立的社会符号,语法研究的任务是基于言语事实来解释语言何以被这样使用;第二,语言是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义层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三个又包括若干个特征性功能成分的元(或纯理)功能所构成;第三,语义和语法之间是一种自然的符号实现关系,语法在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是一个意义被编码为语词表达的整合过程。反映在具体研究程式上,首先要求列出可能的选择变量,并且指派给它们特定的语义功能,从“社会人”之间交际而非个体内部的角度来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Halliday1994:xviii2 xxxv)。显然,句式和语篇“功能”的明示成为FG探讨语义和表达符号间关系的重点。
20世纪中后期,建立在第2代认知科学最新成果之上的认知语言学成为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CG)和构式语法(CxG)等理论的总称(王寅2007)。其中与TG 针锋相对的CG倡导将音系和意义(或功能)配对的象征单位(或构式)作为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认为构式及之间的规约性关系形成了整个心智语法知识网络体系。心智语言知识是基于使用而建构而成的,并经由一定频率语言用例而获得规约性;“规则”在本质上是包含了音系、语义、句法等属性的“构式图式”(constructional sche2 ma),并作为模板允准新的用例产生(Langacker1991/ 1999/2008);言语生成并非遵循一套抽象的规则体系,而是处在语言社团中的使用者凭借范畴化能力、类推联想能力等认知加工而成;对范畴化过程的描写是对语言进行结构性描写的一般路径(Langacker2008:222)。
综上,句法自足和自治观决定了TG试图用概括性、形式化的规则来描写“普遍”心智语法和解释无限的语言创造性适用,其语法模式体现为简约化、演绎式和自上而下的。FG认为语法本质上是语义系统功能的实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选择哪种语言系统形式是由要实现的社会语义功能来决定,据此设立的对选择的限制和规定则成为FG的主要模式。CG指出心智语法在本质上是符号性的(sy mbolic),其语法模式是非演绎式和自下而上的,对语法结构的描写不能脱离概念结构和认知过程(马玉蕾、陶明忠2007;袁野2007)。虽然国内外对上述三种理论比较研究的文献汗牛充栋,但以特定语法现象进行比较的文章却并不多见。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对于同一类的语法表现,不同的理论范式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描写和解释,这些结论又为我们把握语言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3.三种语法理论视野下的英语双宾句式
双宾句式是英语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形式和意义特征。一方面,其形式
“S VNP
1NP
2
”相对固定,且句式变体多为由介词to/with/
for引出的名词短语替换NP1位于句末;同时语义类型也较易划分,通常表示“给予”、“能愿”或“授命”等有限的语义类型。在三种语法理论中,英语双宾式中句法和意义的属性均是其中的热点话题(黄昌静、邵志洪2006)。
3.1TG对双宾句式的研究
TG框架下的双宾研究主要关注双宾句式的推导和转换、双宾句中名词性成分的赋值和派格,以及其中动词对句式的语义贡献等三个方面。考虑到最简方案(MP)在TG发展历程中的分水岭地位,我们将TG的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阶段。MP之前的研究步骤是先指定基础结构,然后运用推导或转换规则来得到双宾句式;之后的研究则是以词库信息作为句法运算的输入,辅以语段合并操作来解释双宾句式的音义接面问题。
第一阶段对双宾句式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当属Lars on。Lars on指定与格句式John sent a letter t o Mary是基于“主语”a letter、“宾语”(to)Mary的深层类小句短语(clauselike VP)(1a)推导而来(Lars on1988:335291/ 1990:5892632
)
双宾句式是由上述与格结构经过“被动化”操作使得名词短语移位而实现。Larson提出了“论元降位规则”来规约名词短语移位的操作机理,即“如果а是X’指派的题元角色(θ2role),那么а就可能会被指派到本来是X’的附加语位置”(Lars on1988:352)。通过“被动化”操作,本被指派为间宾的题元角色被吸释于被动深层结构中并留下空位(e),由于“论元降位规则”的允准,本作为直宾的题元角色可被降位赋至附加语位置,如此操作使得深层结构中缺少被赋角色的“间宾”(NPe),动词短语的“主语”位置因未被指派题元角色而留空,间宾Mary上移至主语位置;同时send被提升而拥有句核地位(见图1),双宾结构表达“John sent Mary a letter”由此生成
。
图1.双宾句式的结构性表征(Lars on1988:353) 1995年Chom sky提出最简方案后,TG学者在双宾句式的研究中取消了D结构和X阶标层级操作,假定由包含音系、语义、句法特征的词项所构成的词库为句法运算提供基本信息,句法推导转为以语段为单位从右至左进行语段间层级和动态的合并操作(Chom sky2000: 13;2005:1222)。结合何晓炜(2008)相关进展,以下概述出“John sent Mary a letter”双宾句式中的合并操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