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种子采用咪鲜胺10毫升/5千克稻种25%施保克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出后清洗催芽播种。

二、移栽前3–5天打一次“送嫁药”,每亩采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叶稻瘟病。

三、移栽后水稻进入分蘖期要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定点定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当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时,根据田间叶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情况,每亩采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25%吡蚜酮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叶稻瘟病。

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水稻孕穗期每亩统一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25%吡蚜酮30克+30%爱苗乳油25毫升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一次。

五、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每亩统一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康宽)+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穗瘟、三化螟、稻曲病。

六、大力推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示范区组建病虫害防治机防队或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社,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其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性。

为了保护水稻作物,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一、绿色防控技术1.抗病虫水稻品种的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对高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应重点关注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稻飞虱、稻螟等主要害虫。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等生物制剂来控制水稻病虫害。

引入寄生性昆虫来控制稻飞虱和稻螟等害虫的繁殖,以及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稻瘟病等病害的传播。

3.培育健康土壤:通过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和肥力,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注重土壤调理和土壤水分管理,以提高水稻的生长条件和抗病虫能力。

4.机械防治:采用机械方法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清除病害虫的滋生环境;利用粉碎机粉碎田间废弃物,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栖息地。

5.无公害农药的应用:采用无公害农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用量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农药。

二、推广对策1.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农民的防病虫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

2.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稻田病虫害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生物学识别技术等手段,提高病虫害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的防病虫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农业节目、农业网站、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解答他们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摘要】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一大挑战,传统的防控方法往往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从病害防控技术、虫害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防控技术和技术应用案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病害防控方面,采用生物防治、耐病品种培育等技术有效控制了水稻病害的发生。

在虫害防控方面,引入天敌昆虫、合理种植结构等方法可以减轻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有机农药的使用、生物防治等。

综合防控技术则是将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应用,提高防控效果。

最后通过技术应用案例的介绍,展示了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发展方向,对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病害防控技术、虫害防控技术、综合防控技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结论1. 引言1.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生态、遗传、物理等无污染、低毒、高效、安全的技术手段,综合调控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针对水稻病害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间套种植、轮作等措施。

而针对水稻虫害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

综合防控技术则是将病害和虫害的防控方法相结合,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案例可以看到,采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正文2.1 病害防控技术病害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病害问题。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1. 引言1.1 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天然的、对环境友好的方式,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控相比,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态友好、安全无毒、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其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植物保护、生态调理、综合防治等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毒等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植物保护是通过培育耐病强健的品种、采用间作、轮作等方法,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性,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生态调理是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综合防治是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做到精准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1.2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条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病斑和枯黄、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等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田间结实率显著下降。

水稻病虫害对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病害会使水稻叶片养分吸收减少,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了产量。

虫害会直接损害水稻的光合体系,造成短期内的营养紊乱,长期则可能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病虫害还可能导致水稻的质量下降,降低粮食的加工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水稻病虫害对于农民的产量和经济收入具有直接的影响,也对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研发与推广
加强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技术
的普及率和应用效果。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全程 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 金投入,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 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 国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
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
的技术体系。
02
技术特点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03
实施意义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
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体系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 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 除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 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制度,避免 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区 连续发生。
术的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 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 学等防控措施,可以实现水稻病
虫害的有效控制。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环保、高效、 安全等优点,对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水稻一种两收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一种两收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一种两收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要点xx市种植业中心一、技术概述水稻一种二收是指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即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再生稻)。

为解决水稻在田时间长,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等问题,沿江地区集成应用水稻一种两收病虫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提高单双季稻混作区的复种指数。

再生季不需播种、耕犁耙田,不需要育秧和插秧,投入使用少,具有增产、增效显著等优点。

据调查,近年来,沿江地区越来越多农民应用水稻一种两收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成效明显,较农民自防田化学农药使用平均减少2次,平均每亩农药总体用量减少约15.6%,平均每亩粮食产量增产约9%。

二、技术操作要点水稻一种二收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集成“种子处理+培育壮秧+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科学农药”病虫草全程绿色防控模式,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一)严格检疫。

防止外来危险性水稻病虫、杂草等检疫对象的入侵和传播。

(二)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适中(头季130—135天以内,再生季70天),米质优,头季能高产且苗期耐低温冷害、抽穗结实耐高温热害,后季再生能力强、耐肥抗倒,抽穗期耐低温结实好的早中熟品种。

(三)头季稻病虫草防控措施。

1.种子处理。

选晴好天气,晒种1-2天,根据种传与土传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对路种子处理剂处理,拌种时可添加赤·吲乙·芸苔,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2.培育壮秧。

早春气温较低,实行“保温育秧”,3—4叶期苗床用赤·吲乙·芸苔喷雾,提高秧苗抗逆性。

及时对症用药防治苗期病害。

3.生态控制。

3月中下旬前,选择集中连片田块,完成翻耕灭茬,深水灭蛹,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诱集和控制二化螟产卵,降低二化螟基数(见图一)。

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紫花苜蓿、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图二)。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经过审定或推广的优良品种。

(2)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每亩种植 15 万 25万穴为宜。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同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

一般每 30 50 亩设置一盏灯,开灯时间为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夜间。

(2)色板诱杀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诱杀稻飞虱、蓟马等害虫。

色板的高度要与水稻植株顶部平齐,每亩悬挂 20 30 块。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降低害虫的交配率,从而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性诱剂要定期更换,一般每 30 45 天更换一次。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

同时,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2)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1)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监测预报,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精准施药,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2)轮换用药为了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稻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也是一大困扰。

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往往依赖于化学农药,但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易产生环境问题,同时还可能造成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其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一、绿色防控技术概述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采取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综合治理等原则,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技术。

具有环保、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特点,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1. 生物防治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使其无法产生危害的方法。

比如利用有益生物、天敌、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对于水稻大斑病,可选用红肾菌、拮抗细菌、青霉素等直接防治;对于稻飞虱、螟虫等虫害,可采用昆虫病原体、寄生性线虫等控制方法。

2. 生态调节技术水稻田生态调节技术是通过构建生态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团聚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调节水稻田生态系统,提高水稻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能力。

可采用增施有机肥、调节温度、湿度等。

3. 诱控技术水稻田的诱控技术是通过调节周围生态系统中的“暴露位置”和“被害性”,利用诱捕陷阱等方式,吸引害虫进入作物非暴露部位,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方法。

可采用彩色黏板、荧光黄板等。

但需注意,不能过量使用黏板陷阱,否则会对益虫产生影响,造成不良效果。

4. 遗传工程防治技术水稻田遗传工程防治技术是通过引入抗性基因、RNAi技术等方式,增加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止产量下降和品质受损。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牵涉到遗传工程、安全等问题,还需要较长时期的研究和实践。

在水稻产业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食品安全:传统病虫害控制技术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会在农作物上留下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潜在威胁。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使用化学药剂会带来不良的环境和健康影响。

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病虫害种类和危害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包括稻瘟病、赤眼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等。

它们会对水稻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减产、生长发育受阻、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等。

其中,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它主要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

该病害会使水稻叶片产生白色的菌丝,在菌丝发展后会穿透表皮,彻底破坏水稻的叶片,并导致腐烂。

稻飞虱和赤眼螟是两种重要的水稻害虫,它们会从水稻叶子上吸取汁液,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和凋萎。

赤眼螟在夏季和秋季危害最为严重,而稻飞虱则主要在早秋和冬季出现。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为主要手段,如利用木霉、拟静菌等生物制剂控制病菌,利用寄生性蜂等天敌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不会使水稻品质受到影响。

但其防治效果受条件限制。

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和病虫害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

(二)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常常利用非毒性的物质产生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如利用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甚至植物之间的相互促进来增强水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同时,还可利用某些植物来制作特殊剪枝组成药剂防治病虫害,如用当归、川芎提取物防治赤眼螟。

(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使水稻生长在最佳的水分状况下,避免过量灌溉,减少病菌和害虫繁殖的条件,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

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在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同时,还能帮助农民节省用水费用。

(四)物种多样化技术物种多样化技术是指种植多种植物并采用连作轮作的种植模式来增强水稻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

通过改变单一作物的生态系统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大量繁殖,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为了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推广:(一)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科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既能保证稻米质量,又能保证稻米的品质,所以,必须加强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严格遵循科学的操作规程,才能保证稻米的产量与质量。

与此同时,由于病虫害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因此,必须将其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选用合适的无污染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防治水平,从而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关键词:水稻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1水稻栽培技术1.1精选种子优质种子是育苗的基础,对实现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用种子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符合规定的种子。

首先,健康、无病虫害是选用优质种子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正常、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选择种子时,必须注意检查种子是否完整、表面是否存在裂缝或破损、颜色是否鲜明、是否变黑或发霉以及是否有异味等。

其次,根据具体品种特点、耐性等因素合理筛选种子也是选用优质种子的关键因素。

不同水稻的种子在萌发率、生长速度、抗逆性、产量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在选用种子时,必须根据具体品种特点,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种植技术,选择适合的种子品种和类型。

再次,避免选用劣质或不适宜的种子。

在选用种子时,应避免选用过老或过新、性状不良或品质差、生长力弱或抗病虫能力差的种子,不购买来路不明或无品牌保障的种子。

最后,在选用种子时,需要根据当地种植要求和规定进行筛选。

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种植某些特定水稻,会提供相应的优质种子以及补贴或优惠政策。

1.2加强控制品种温度不同种类的水稻对育苗环境温度的需求不同。

因此,在育苗前需要了解具体品种的温度要求,以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秧苗正常生长。

在育苗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有利于种子发芽。

该阶段种子尚未生根,需要较高的温度来促进种子萌发。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对于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

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纹枯病纹枯病多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抽穗期发病。

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引起植株倒伏,导致减产。

该病在高温高湿、田间郁闭、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和流行。

(3)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

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随后逐渐扩展成条斑,严重时整叶枯死。

病菌主要通过水流、风雨传播,在台风暴雨过后易大面积爆发。

2、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可造成“冒穿”倒伏。

稻飞虱具有迁飞性,其发生与气候、水稻品种、田间小气候等因素有关。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卷叶为害,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导致稻谷千粒重降低。

该虫具有趋嫩性,在水稻生长旺盛、嫩绿的田块发生较重。

(3)二化螟二化螟幼虫蛀食水稻茎秆,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

二化螟在温暖湿润、寄主植物丰富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基础。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4)水层管理采取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措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执行方案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执行方案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执行方案在现代农业中,水稻可是咱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真是个好家伙。

但是,种水稻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要对抗那些烦人的病虫害。

于是,绿色防控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听说这个技术,简直就是水稻的“超级英雄”,能让水稻在田间地头自由生长,不用担心虫子来捣乱,也不用过多依赖化肥和农药,真是个好办法啊。

大家都知道,水稻是个娇气的植物,怕病怕虫,种着种着就能被小虫子咬得不成样子。

可如果我们用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像是引入天敌、轮作、种植抗性品种等等,就能让水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健康成长,谁还敢来捣乱?真是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仿佛水稻跟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撒欢。

说到具体的执行方案,那可得认真对待了。

咱得选一个合适的示范区,找个风水宝地,阳光好、土壤肥,水稻就像找到了好朋友一样,长得特别快。

而在这个示范区里,我们要把绿色防控技术用得淋漓尽致。

比如,咱可以引入一些益虫,像瓢虫、小鸟,它们可是虫子的天敌。

等这些小家伙来帮忙,水稻就能在它们的护航下健康成长。

此外,轮作也是个好主意。

大伙儿都知道,种同一种作物年复一年,土地可受不了,虫子也会渐渐习惯,成天来捣乱。

换个口味,种点别的,比如大豆、小麦,土地休息了,虫子也没了目标,水稻再上场时,简直就是“无敌”状态,打得那些害虫落花流水。

咱得关注水稻的抗性。

现在不少育种专家在研究抗病虫的品种,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水稻就像是给自己穿上了盔甲,抗击病虫害的能力直线上升,心里那个踏实劲儿,简直无法言喻。

还得考虑田间管理。

灌溉、施肥都得讲究。

咱们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既环保,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水稻可得好好享受这一番待遇。

别小看这些细节,做好每一步,水稻才能在田间肆意生长,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沟通也是关键。

农民们、科研人员、相关部门部门要形成一个“铁三角”,互相合作。

搞个宣传活动,告诉大家绿色防控的好处,谁不想让自家的水稻长得好、卖得贵呢?大家一齐努力,真是有劲儿,就像打了一场团体战,合作默契,胜利就在眼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主要粮食型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就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标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手段,目前所采用的农业防控手段,主要包括了推广优质高抗品种,推广应用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深翻土地、深水灭蛹等措施,调控田间的病虫害种类,维护田间生态系统平衡。

对于水稻二化螟危害较为严重的种植地,在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通过灌溉水,水层灌溉深度在10cm以上,持续5~7天,能够淹死土壤中的大部分高龄幼虫和虫蛹。

在二化螟羽化高峰期,通过及时的翻耕土地,在化蛹之前适当降低田间水层,化蛹高峰期之后适当提高田间水层,能够大大减少田间害虫基数。

1.2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链的原理,结合稻田中生物多样性特点,通过利用害虫天敌降低田间害虫基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自身抵抗能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通过在田间种植大豆、芝麻、绿肥等作物,能够建立天然的诱集带和保育带。

在对稻田进行春耕或夏收作业时,田埂当中的杂草不要全部去除,可以适当保留一部分雜草,这样能够为蜘蛛等害虫天敌繁殖生长提供场所。

通过在水稻田间种植香根草能够诱集水稻螟虫,减少稻田中水稻螟虫的数量,同时还能够为天敌繁殖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了使用振频式杀虫灯、性诱导剂杀灭二化螟、稻纵卷螟稻飞虱成虫。

在水稻田间安装振频式杀虫灯,高度控制在1.5米,每3.3公顷安装一盏,能够有效诱杀田间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成虫。

另外,当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虫蛹羽化进入初期之后,通过在田间放置诱捕器,羽化末期回收诱捕器能够有效减少田间成虫数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水稻生长周期长、种植面积广等特点,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护水稻的生长并提高产量,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对策。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益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或寄生性真菌来控制养殖蚜虫、水稻螟等虫害;也可以利用细菌或真菌来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控技术。

2. 高效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高效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还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可以使用含有富营养土壤微生物的有机肥料,如牛粪堆肥、菌肥等,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关键。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 环境调控技术:通过调整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微灌技术、温室栽培技术等手段,优化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水稻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班、制作宣传册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绿色防控技术的理念和方法。

2.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投入成本。

3. 示范推广:通过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并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种植方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崔苓艳董清华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治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出品质更高的水稻产品,更好的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

在防控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减少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量,保证药物选择的科学合理,以此来降低发病率。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1、农业防治①科学轮作合理施肥。

绿色水稻栽培过程中,应该避免连续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同一种类的水稻,应该对种植地实行2年~3年的轮作制度,这样能够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流行,降低田间病虫害数量。

绿色水稻播种前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翻耕处理,利用翻耕处理杀灭土壤当中的致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该清除田间的患病植株和患病残体以及田间的杂草,消灭致病原和各种虫害的传播途径,这样能够减少或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基肥施入工作。

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搭配,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和钾肥,注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能。

②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要结合种植地的现状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稳产生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优良的优质水稻品种,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另外,还应该结合水稻品种的生产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要确保水稻的幼苗阶段和抗性较差的生长阶段尽量错过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这样也能够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

针对某些土传病害较为严重的田间,应该采用高亢或者免疫的砧木进行嫁接处理,这样能够提高整个水稻幼苗的抗病能力,有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嫁接技术在预防某些瓜果类的枯萎病,黄萎病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2、物理防治①科学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周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拿出之后充分晾晒2天~3天,利用阳光直射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原,同时也能够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减少播种之后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赣南3月20日、赣中4月1日、赣北4月10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早稻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间歇浸种24~36小时,直接催芽播种;中晚稻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技术: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

早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和稻瘟病等;中晚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稻蓟马、螟虫。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5日龄鸭子12~15只,破口前收鸭。

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使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发生危害。

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放一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30厘米。

(7)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

在4月中旬~l0月上旬,每晚天黑至夜间12点开灯。

(8)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井冈霉素或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环保、低毒、低残留、高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水稻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问题,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或杂交水稻,提高水稻
的抗病虫害能力。

2.灌溉水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源,避免用含有病原菌和虫卵
的水进行灌溉,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

3.种植布局: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和间作种植,减少病虫害的
传播和发生。

4.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5.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调整氮、磷、钾的配比,
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等生物控制剂进
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

7.物理防治: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陷阱、光罩、毒素诱杀、覆
盖等来阻断病虫害的入侵。

8.化学防治:合理使用绿色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
农药,并注意农药的使用时间、剂量和方法。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防控措施。

在水稻生产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以下将详细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绿色防控的基础。

通过进行土壤测试,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的营养状况和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益生菌、杀虫菌剂和杀菌菌剂等生物制剂,可以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些生物制剂对人畜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不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三、机械除草:机械除草是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种植机对水田进行定期的除草作业,可以摧毁杂草,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竞争,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生态调控:绿色防控的另一个核心是生态调控。

通过调整水稻田间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敌害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设置芦苇带、种植花卉、利用鱼类等方式,可以吸引天敌,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

五、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绿色防控的前提。

通过科学制定种植计划、灌溉计划和施肥计划,合理安排田间操作,及时检测和处理病虫害,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六、农药替代:绿色防控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或替代农药的使用。

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也可以研发替代农药的生物制剂,取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防控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在水稻生产中,绿色防控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示范示范。

首先是选择适宜品种。

研发和推广高效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

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水稻品种,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是做好土壤肥力调理。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第三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农药,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在水稻生产中,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来控制水稻害虫的繁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第四是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结合气象条件和病虫害历史数据等信息,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最后是加强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包括合理耕作、适时灌溉、严格病虫害防控和合理收获等。

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适时的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严格的病虫害防控可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链,合理的收获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增加水稻的产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是指在田间地头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通过示范,农民可以亲眼看到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学习和掌握绿色防控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推广,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更多的水稻田中,提高整个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 引言水稻,咱们的“米饭之父”,在中国可是不可或缺的主食。

可别看它外表平静,实际上,它可是个多病多灾的小家伙。

各种虫子、病菌时刻伺机而动,想要把它们的美味大米搞得“鸡飞蛋打”。

不过,今天咱们不聊“悲惨”的故事,而是来聊聊那些绿色防控技术,帮助咱们的小水稻们轻松过关,继续为咱们提供美味的米饭。

2. 绿色防控的概念2.1 什么是绿色防控?哎,绿色防控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用一种环保、健康的方法来保护咱们的水稻。

说白了,就是让水稻和虫子、病菌斗智斗勇,既不伤了大米的“体面”,也不让环境受污染。

像什么化学农药,那是要让水稻不知不觉中吃了“药”,对人和自然都有害,所以咱们得找更聪明的方法。

2.2 为什么选择绿色防控?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了,绿色防控到底好在哪里呢?首先,咱们的米饭更加安全。

用化学药剂的话,吃到嘴里的大米可能就被污染了,谁敢说吃了没事?其次,绿色防控让咱们的土地也能休息一下,环境友好,人人有责呀。

再说,虫子们也是有家有口的,不想让它们饿肚子。

选择绿色防控,咱们的水稻才会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3. 绿色防控技术模式3.1 生态防控说到绿色防控,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生态防控。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打败”虫子和病菌。

比如,咱们可以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比如瓢虫,专门吃那些“捣蛋”的害虫。

听起来像是“打小报告”的好办法,结果却能让稻田里变得“安静”多了。

另外,还可以在稻田旁边种些花草,吸引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来捉虫,简直是个“自然捕手”。

这就好比请朋友来聚会,大家一起“打猎”,保证丰收的同时,咱们的稻田也热闹非凡。

3.2 生物防控接下来是生物防控,这玩意儿就有点像“医生”的角色了。

咱们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生物制剂,比如某些细菌、真菌,来对付病虫害。

这些“医生”不仅安全,还能有效地让水稻远离那些烦人的虫虫和病菌。

就像是给稻田打了疫苗,健康又放心!比如,有些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就像是打了个强心针,水稻自己就能抵抗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绿色防控措施
稻田生态系的生境结构和小气候比较简单,而且只有相对较少的资源,因为,稻田生态系中的物种多样性越少,空余生境生态位就越多,这就导致稻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病虫害发生频繁,产量品质易被影响。

1、选用抗病品种。

结合当地天气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抗病品种。

2、打捞菌核。

根据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会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的病原这一特点。

在耕沤田时,打捞菌核,并烧毁,对纹枯病等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3、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
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性引诱剂诱杀;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4、稻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

在秧苗移栽前2—3天,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以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5、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
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

6、稻田耕沤治螟技术
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

7、减量用药控害增产技术
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可湿性粉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防治纹枯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