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二章
中国科学技术史-良-第2远古
32
半坡遗址有46座房屋遗迹,房屋有正方形、长方形 和圆形三种样式,结构分半地穴和地面建筑两类。 西安半坡房屋已有一整套木作程序和较为合理的房 屋结构,以及采用夯打和烧烤等方法。此外,还考 虑到防水、防潮、排烟和采光等问题,这些原始技 术为中国土木建筑奠定了基础。 云南纳西族母系家族的院落分两部分:公共住宅供 老年人居住,同时作为家族集会和消费中心;另一 部分是已婚妇女的住房。
12
人种分为三种:黄种(也称蒙古人种或亚 美人种)、白种(也称高加索人种或欧罗 巴人种)和黑种(也称尼塔罗人种或赤道 人种)。 也有主张把棕种(澳大利亚人种)从黑种 中分出来以形成第四大人种。但是,这些 人种都合称智人种。
13
中国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柳江人、资阳人、 山顶洞人、河套人等,其化石具有明显的黄种人 特征。中国的早期智人、乃至直立人化石也具有 不少黄种人的性状,显示出它们与现代中国人和 黄种人的亲缘关系和连续性。 晚期智人的化石属旧石器晚期。石器制作不仅用 直接打击法,更用间接打击法。石器的主要特征 是用窄而长的石叶制作工具,石叶可用来制作各 种各样的工具和武器,如琢背石刀、雕刻器和端 刮器,以及各种石雕和投掷的尖头。
16
直立人化石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1965年发现) 陕西蓝田人(距今65万~80万年,1963年发现) 湖北郧县人 (距今约70万年,〈比北京人早〉, 1975年发现) 北京人 (距今约69万年,1929年发现) 69 1929 辽宁营口人(相当于北京人时期,1984年发现) 湖北郧西县人(晚于郧县人,与北京人相当,1976 年发现) 河南南召人(距今50万年,1978年发现) 安徽和县人(距今30万~40万年,1980年发现)
科学技术史第二讲
博物学:与近代博物学方法相当, 博物学:与近代博物学方法相当,最有价值的 科学工作
希腊化时期
在长达3个世纪期间,大批希腊文涌向埃及、中东, 在长达3个世纪期间,大批希腊文涌向埃及、中东, 一大批城市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一大批城市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阿富汗的亚历山大 城等被希腊化了 居住殖民地的希腊人世界主义倾向甚为明显, 居住殖民地的希腊人世界主义倾向甚为明显,因而也 导致希腊化文明有别于其前身的古典文明 希腊化文明未能渗透到农村和城市中的下层社会, 希腊化文明未能渗透到农村和城市中的下层社会,亚 非地区的岛屿似希腊化文明最终不敌伊斯兰文明。 非地区的岛屿似希腊化文明最终不敌伊斯兰文明。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运动观
世界是由终极实在组成的,终极实在是不变的。终极 世界是由终极实在组成的,终极实在是不变的。 实在怎样运动变化才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实在怎样运动变化才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世界 怎样才既是不变的又是变化的呢? 怎样才既是不变的又是变化的呢? 最早表述这个问题的是赫拉克利特, 最早表述这个问题的是赫拉克利特,他宣称无人能两 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与赫拉克利特不同, 与赫拉克利特不同,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认为
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
出生于爱奥尼亚的萨莫斯, 出生于爱奥尼亚的萨莫斯,据说曾跟随泰勒斯学 去过埃及留学,后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罗敦, 习,去过埃及留学,后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罗敦, 在那里讲学。他和他的学生们的组织, 在那里讲学。他和他的学生们的组织,后来发展 成一个兼有科学、宗教和政治于一身的秘密学派。 成一个兼有科学、宗教和政治于一身的秘密学派。 学派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 把数的抽象概念提高到突出地位 提出了地球——天球的两球宇宙模式 提出了地球——天球的两球宇宙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张帅20094022004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2.分析阅读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2.读后感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四原始工艺技术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三农业生产技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园艺、蚕桑和畜牧四手工业技术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天文学数学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七初期的医药学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八地学著作的出现《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历法体系的形成天文仪器和天象记录论天三家——盖天、浑天和宣夜说张衡及其成就五数学体系的形成《九章算术》的出现《九章算术》的内容简介《九章算术》的意义及其影响六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马王堆出土的地图《汉书·地理志》的编纂气象知识七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成就八造纸术和漆器工艺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的革新漆器的发展与兴隆九建筑、交通及防治技术秦汉长城木结构与砖结构技术驰道与栈道水陆交通与船舶技术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纺织机械十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及其影响古、今文经学派的对立及其影响王充及其《论衡》十一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海路交通陆路交通科技文化的交流第五章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二贾思勰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的农学思想《齐民要术》反映的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三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岁差和大气消光现象太阳、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若干天文常数精度的提高星图与浑仪、浑象四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刘徽及其数学成就祖冲之及其科技成就五地学的新进展地记的编纂裴秀和制图六体郦道元和《水经注》关于植物找矿的认识六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王叔和与《脉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陶弘景和《神农本草经集注》药物炮灸葛洪和《肘后方》与迷信的斗争七炼丹术和化学炼丹术和化学的关系早期的炼丹著作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八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制瓷技术的成熟灌钢法和鼓风技术佛教建筑九机械制造的新成就马钧及其成就运输工具兵器和军事技术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玄学、道教、佛教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宇宙论的各学派第六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一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兴盛南方水田整地技术农田水利和灌溉工具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农学著作三冶金和纺织技术大型铸件和炼银技术纺织机术四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长安城洛阳城木结构建筑和砖塔赵州安济桥五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贾耽及其贡献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图志》玄奘和《大唐西域记》对海陆变迁和潮汐的认识大运河的开凿和利用六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数学教育王孝通和《辑古算经》“十部算经”的注释二次内播法的创立实用算术的发展七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定期法的应用浑仪与浑象的改进一行及其成就天文常熟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八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技术九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炼丹术的发展炼丹设备矿石药物和化学药物十中医药学的进步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法令巢元方和《诸病源侯论》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密要》外科治疗藏医十一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中外交往概况与朝鲜的交流与日本的交流与印度的交流与中亚、西亚各国的交流十二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柳宗元的自然观刘禹锡的自然观十医药学的全面发展《经世证类备急草》等的修订金、元四大家和医药学流派的形成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和解剖学知识针灸和外科医术十一瓷器和冶金的发展名闻中外的名窑瓷器冶金技术十二建筑与桥梁技术城市建设的变化《营造法式》反映的木构建筑技术砖塔建筑技术的发展辽代应县木塔元代木结构技术的新发展桥梁建造技术十三纺织技术薛景石与《梓人制造》水力大纺车纺织品及制造技术十四中外科技交流对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影响科学技术的中外交流十五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张载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朱熹的自然观第八章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上1368——十七世纪)一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二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郑和远航的历史发展背景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横渡印度洋的宝贵记录三先进的冶金技术空前的生产规模采矿技术焦炭、活塞式风箱和机车的使用炒钢工艺的新成就灌钢法的发展古代钢铁技术体系综述最早的炼锌技术四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黄河的治理大运河的疏浚盐碱地的改造五“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改进“一岁数收”技术新作物的引进农学的新成就蚕桑的发展六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明代的万里长城精巧的园林艺术兄弟民族建筑七商业数学与珠算商业数学的发展珠算的广泛应用八声学知识的新发展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建筑上的声学效应九传染病学和外科成就温病学说的创立人痘接种的发明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十地方志的科学价值地方志著作大量增加珍贵的科学史料十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及著作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的科学活动和《农政全书》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十二“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理学”和“心学”的泛滥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及早期启蒙思想家影响第九章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明清时期,下十七世纪——1840年)一没落中的封建社会二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影响传教士来华的政治背景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三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对待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三种不同态度四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康熙帝和自然科学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五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崇祯历书》和《数理精蕴》的编纂王锡阐和梅文鼎的成就六其它科技成就明、清瓷器赵学敏和《本草纲目拾遗》王清任和《医林改错》吴其睿和《植物名实考》七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古典文献的考证脱离实际的学风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第十章近代的科学技术一近代中国的社会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及影响二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洋务运动近代工厂矿山的建立科学技术书籍的编译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和著名化学家徐寿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1840年以来的地学进化论等生物学知识的传入四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铁路的兴建和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近代冶金技术的传入传入的其它各种工业技术五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六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洋务运动的失败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制的改革,留学生的派遣和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结语一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三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四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社会)社会背景: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21世纪实用教材主编李吉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科学技术史 (2)绪论 (2)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3)(一)古代技术的发端 (3)(二)古代科学的萌芽 (4)二、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4)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4)四、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5)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6)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 (10)(二)古希腊的技术 (11)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12)(一)古罗马的科学 (12)(二)古罗马的技术 (12)三、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第三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14)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4)(一)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成长 (14)(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15)二、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5)(一)日心说的创立 (15)(二)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6)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一)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 (17)(二)牛顿对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 (18)(三)16~18世纪物理学的其他成就 (19)四、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20)(一)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二)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21)(三)数学的发展 (22)五、第一次技术革命 (23)(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23)(二)工业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4)六、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绩 (24)科学技术史主讲杨莉教授主要参考书目1、王士舫、董自励主编,《科学技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密生主编,《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杨沛庭著,《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英]W·C·丹皮尔,《科学是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2、研究内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发展历程●古代:专门史●近代:兴起●20世纪初:独立的学科●内史外史三、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4、优化知识结构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一)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造石器旧石器时代:260 万年前开始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1 万年前开始石刀石斧石斧2、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3、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结绳结记事●刻木为契●图画甲骨文中国汉字西亚腓尼基人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西方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4、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驯养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运输技术;❑一切技术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自然界最基本的东西:物质、能量和信息打造石器材料技术人工取火能源技术文字创造信息技术(二)古代科学的萌芽1、科学知识的起源●原始社会科学知识只能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科学技术史课件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天文学上,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 日将出现日全食,并被证实
在数学上,发展了初等几何,直径平分圆周; 两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半圆内接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相似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若两三角形的两底角 一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利用了影子与 实物的比例关系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2、天文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 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变化 与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于是便开始了有意识 地观察天文现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两河流域:月盈亏,“月”为29.5、30或29天 一年12个月,354天;一周7天,一天12 小时, 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古埃及:一年=12月,1月=30日, 加5日,1年=365日 印度:1年=360日,1年又分为12个月 天文观测:两河流域:区分了行星和恒星,并取得了行星 运行的精确数据,土星379.06日,木星398.96日,误差 仅为1% 古埃及还绘制了星图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 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 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
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
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 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 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 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
(3)印度
主要就是两本医学著作
5、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 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总 体技术水平的体现。 (1)神庙:公元前7 世纪的巴比仑城达到 了顶峰
科学技术史资料(1)汇总
第1 章原始时代技术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第一节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一、石器制造和弓箭发明石器制造标志着人类掌握了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因此,它可以作为古代技术创造的第一个标志。
历史上把早期人类社会统称为石器时代,更细的又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二、人工取火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注意到了火的用途。
人工取火说明人类已经在实践中懂得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三、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的特有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这里说的“野蛮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人类完成了从狩猎捕食动物到驯养繁殖家畜和从采集野生植物到有意识地种植植物的重大转折,开始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践。
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在新石器时代,除了石器的制造技术有很大发展外,还发明了陶器顺序青铜、铁第二节原始时代科学的萌芽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二、数学知识的萌芽三、力学知识第三节原始时代的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和图腾崇拜第2 章奴隶时代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科学技术一、河流文明即城市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在这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有直接影响。
二、文字的发明埃及在早期王朝时期就有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声字母相结合的象形文字,其中有单辅音符号24 个,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标声字母,书写在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上。
巴比伦:字形呈楔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三、天文学和数学埃及人此时已经认识到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并且已经能用图画来表示星体在天空的位置。
古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把一个月定为29 或30 日,大小相间,一年12 个月共354 日。
这与一回归年相差11 日左右,所以他们采用置闰办法,每隔几年加一个闰月。
科学史课件第一章、二章
B 数学知识的萌芽 •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刻有一、二、 三、四……条的竖线,或X状的线之类的符号,与甲骨 文、金文中的数字写法很相似。
C 医学知识的萌芽 • “庖牺制九针”,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无孔针、砭石等 物,是医疗器械。原始社会,巫医不分,搞原始宗教的 巫兼懂医,人病了,他们祈祷、驱鬼,同时用些药。原 始的医学带有神秘色彩
• 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作物遗存。
•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稻 • 当 今: 黄河流域:麦(唐朝起取代粟)、玉米(明代引入) 长江流域:稻
• • • •
“尝百草”:开始驯化 “狗偷稻种”、“仙人送穗”:引进 中国是粟的起源中心、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麦是西亚传入。 农业出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是我国古代社会 的基本生产部门。然后:阶级分化、城市出现、体脑劳动 分离、文化发展。所以:农业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 事。
工艺 • 制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 既能改变物体的性质,又能比较容易地塑造便于使用的物 体的形状。具有新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出土陶器: • 盆、罐、纺轮、刀、锉等。 • 仰韶文化:彩陶 • 龙山文化:黑陶
• • • • • •
发展过程: 粘土涂在编制的容器上,烧 手捏 陶轮(搓泥条、转轮) 烧制温度可达1000度 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也是这一时 期工艺技术水平的代表性器物。
• •
•
原始的自然观: 先民在生产实践活动和对自然界的观察中,认识到自然 界中某些因果之间的简单联系。思维、推理,从自己当 时的认识水平来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原始的自然 观常和原始宗教思想一同发生,并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这在人类思维和科学发展的进程上是必然和进步的表现。 (1)人死后有脱离身体而存在的灵魂 (2)图腾崇拜totem----由于畏惧或依赖,或认为某动物 是自己的祖先如:虎、蛇、熊等,如:牛等。 副图腾:中原地区史前遗址中,有作为“副图腾”的车 前草。清末民初,那里的妇女还采车前草,以求多子多 福。
科学技术史2: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ppt课件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事件: 1、天文学革命 2、医学革命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与“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人物: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B. 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人物:维萨留斯-塞尔维特-哈维
哥白尼(1473-1543)与《天体运行论》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 会特权,主张自己寻求信仰,动摇了封建教会和宗教神学, 再次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中国的印刷术为 新教的思想宣传奠定技术基础。
• 欧洲哲学转向
•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主体和主体性的基础优先 地位,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方法论形成;
12、世界上第一位近代型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牛顿;C、伽利略;D、阿基米德
13.提出人体“三灵气说”的医学家是: A、哈维;B、维萨留斯;C、盖伦;D、希波克拉底
14、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技术发展上,我们可以认为,古希腊人偏重科学和 理论,古罗马人偏重实际和技术。
A、正确;B、错误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上)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辩证法第二部分 科学技术史(2)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与近代 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知识回顾
1、以下人物哪一位被人们称为“科学之父”: A、毕达哥拉斯;B、泰勒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提出“以太学说”的人是: A、牛顿;B、亚里士多德;C、赫拉克里特;D、伊壁鸠鲁
历史分期:
5-15世纪--欧洲中世纪; 15-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大力发展 16-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 18世纪--英国工业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萌生和发展的社会场域,能帮助我们成为()A:现代社会的公民B:“科学文化人”C:科学家D:工程师答案:B2.科学的“面面观”包括()A:实践B:知识C:方法D:文化答案:ABCD3.科学精神体现着社会的现代性。
()A:错B:对答案:B4.科学史叙事应重视纯粹的内在因素,技术史叙事应重视纯粹的外在因素。
()A:对B:错答案:B5.在科学技术史上,18世纪,属于()A: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期B: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时期C:传统科学技术发展时期D: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期答案:D第一章测试1.早在大约80万年前,已经有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
()A:错B:对答案:B2.用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A:使人类进入熟食时代B:人们可以取暖和驱赶野兽C:推动了农业的出现D:增大了人的生存空间答案:ABCD3.农业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A:原始宗教发展起来B:使人们可以学习应对自然挑战所需的各种能力C:社会分工加速D:财富增加、私有出现答案:ACD4.已经可以进行常规性工具制造,但缺乏标准化的是()A: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B:距今两三百万年前的早期猿人C: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D:距今约12万年至2万五千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答案:C5.使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发展出历法、水利工程等科技成就的是()A:认知革命B:城市革命C:农业革命D:工业革命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近代科学的文化传统来自欧洲B:近代型的科学文化来自希腊—阿拉伯学术和中国的发明C:有学者怀疑,古希腊文明史可能在欧洲人的赞颂与追随中被夸大甚至虚构过D:古希腊科学知识承袭于东方答案:B2.下列历史成就中,属于古希腊的有()A:统一一致的自然观B:懂得区分“超自然力量”和“自然”本身C:“数即万物本质”的思想D:超前研究了“无穷”答案:BCD3.近代自然科学曾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古希腊的遗产,包括()A:问题域B:前提假设C:研究范式D:逻辑方法答案:ABCD4.重视对于事物的形式的研究的是()A:米利都学派B:毕达哥拉斯学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B5.古希腊技术发展的成绩最为突出的时期是()A:古典时期B:爱琴文化时期C:希腊化时期D:古风时期答案:CD第三章测试1.中华民族独自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核心学科有()A:中医学B:农学C:算学D:天文学答案:ABCD2.早在()时期,华夏先民就打破了原始社会以来巫医不分的局面。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主要反映____地区的其后特点和农事概况。
()答案:黄河中下游2.金代数学家____的《测海圆镜》是最早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天元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李冶3.西晋地理学家裴秀主持编绘了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见于记载的历史地图集。
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答案:《禹贡地域图》4.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一部水道著作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_____。
( )答案:《水经注》5.以下哪几项属于元代著名发明家、农学家王祯的成就?()答案:木刻活字;转轮排字盘;编著《农书》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宋元数学四大家包括___、____()答案:朱世杰;秦九韶7.东汉时期蔡伦用麻类、绳头、渔网和树皮等造出了质量优良的“蔡侯纸”,对发明和推广造纸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古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始祖,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理性方式寻求万物本原的学者是。
()答案:泰勒斯2.四体液学说的提出者,制定了医生道德规范的是古希腊著名医学家_____。
()答案:希波克拉底3.《天文学大成》的作者是_____。
()答案:托勒密4.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物理学著作有_____。
()答案:《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论浮体》5.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中世纪时期的自然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的自然哲学。
()答案: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学说中,主要包括____。
()答案:月上和月下世界的划分;质料和形式说;四因说3.经验主义强调自下而上,从经验观察出发,以下哪几位属于16-17世纪经验主义的代表哲学家?( )答案:洛克;培根4.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柯瓦雷提出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再次兴起,这是科学史上的几个经典命题之一。
科学技术史第二章doc资料
5.亚里士多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
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1)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
“四因说”加以论证;
2)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
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
3)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
同心球理论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 个数学发明偏心圆 运动和本轮、均轮 模型为天文学家解 决行星视运动问题 提供了基础。
Apollonius (约262190BC)的两个数学
发明
本轮和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 运动可以从数 学上解释行星 的各种运动状 态:留、逆行 等。
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约190-127BC)
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 “水”的主张
泰勒斯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546)断言所有的事物都 起源于水,因此他被尊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1)泰勒斯的命题中没有神话因素; 2)泰勒斯用这个假说解释了其它自然现象。如回答 了大地靠什么支持这个古老问题。 3)现代科学正是从泰勒斯和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持续 不断地传下来的。
欧几里德
约公元前300年, 欧几里德提出了对 数学作系统阐述的 权威性形式,此后 许多世纪,这种形 式被公认为是数学 方法的典范。 他的集大成之作 《几何原本》至今 还是几何学的权威 著作。
阿基米德把观察和数学推理、理论研究 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发现了杠杆原理和 浮力定律,给出了求解复尽杂物体重心 的方法。他的研究方法已接近现代的研 究方法,被誉为“力学之父”。
阿波罗尼乌斯的发明 被喜帕恰斯用来描述 天文现象。希腊天文 学走上了一条康庄大 道。喜帕恰斯在构建 日月和行星运动几何 模型时采用了巴比伦 几个世纪以来保存的 观测数据。
科学技术史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复习提纲(一到七章)
科学技术史复习提纲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内容、发展历程、意义(P1-4)科学和技术的含义及发展过程;科学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内史和外史的区别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P5)第一节古代技术的发端(P5)三个标志: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创造文字(除此之外,其他的技术P7中部)(老师补充的十二项技术发明)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P7)第二节古代科学的萌芽(P8)科学知识的起源: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天文学、数学发展较早(P8)原始科学和宗教:原始崇拜的四种形式;科学与宗教的关系(P9-10)第二章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P11)第一节古代巴比伦历史变迁;数学、天文学;技术第二节古代埃及历史变迁;数学、天文学(最早的太阳历)、医学;技术;第三节古代印度历史变迁;天文学、数学(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准绳经》)、医学;技术第四节古代中国(P18)历史变迁;天文学、数学(《九章算术》);医药学、地学(《梦溪笔谈》);(P18-24)技术:农业(P24);纺织;瓷器制造;四大发明(马克思: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P27);建筑;水利工程;冶金(青铜冶炼);造船(P24-28)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P29)第一节古希腊(注意原子论P30;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P32、P39)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P29上方笔记)科学:自然哲学(发达的原因、起源于、P30恩格斯评价);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波罗尼)(P32);生物学和医学;技术(冶金、造船、建筑)(P34-35)第二节古罗马(P35)科学:自然哲学;天文学(托勒密《天文学大成》);医学(盖伦P36);技术第三节古代中西科技发展特点(P38)西方: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运用理性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方法的初步确立及应用;形式逻辑成就科学典范中国:创造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形成独特的使用科学体系;大一统的技术结构中西科技比较(见附表1)第四章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14世纪-18世纪,科学发现集中在16-18世纪)(P43)第一节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P43)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资本主义成长(P44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航海探险、地理大发现(历史意义、科学价值)(P4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P45)第二节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P46)日心说的创立:托勒密地心说、宗教神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传播发展: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伽利略天文望远镜观测;布拉赫编制星表、天象观测方法;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三节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P50)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实验科学的兴起:伽利略科学仪器和力学发现(P50-5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惠更斯向心力定律;牛顿成就、《原理》(经典物理学中的经典);发现万有引力的工作途径(P52笔记)16~18世纪其他成就:热学(伽利略、布莱克)、电磁学(吉尔伯特、克莱斯、格里凯、卡文迪许、库伦、高斯、富兰克林、伽伐尼、伏打)、光学(开普勒、斯涅耳、牛顿、巴塞林、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P53)第四节近代生物学、化学、数学的形成(P54-55)血液循环和植物分类体系:(维萨里、塞尔维特、布里斯、威廉哈维血液循环和《心血运动论》、胡克发现细胞、沃尔弗渐成论、林耐双名法)科学化学、燃烧氧化理论:波义尔《怀疑的化学家》、意义(P56);施塔尔燃素说拉瓦锡(近代化学奠基人)质量守恒定律、氧气发现(P56-57)数学发展: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数学分析的形成(P59)第五节第一次技术革命(P59)工业革命三个阶段: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热效率、机械传动);用机器制造机器意义:(P61-62)第五章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18世纪-19世纪)(P64)恩格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和定律、元素周期律、达尔文进化论第一节19世纪天文学、地质学(P64)天文观测技术进步:望远镜改进、天体照相术、光谱学技术天体演化理论:康德星云假说和《宇宙发展史概论》(P65);拉普拉斯星云说地质学:魏纳水成论、赫顿火成论、居维叶灾变论、赖尔渐变论(P66-68)第二节19世纪物理学、数学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研究:热质说(伽桑狄布莱克)与运动说(汤姆森、伦福德、戴维);能量守恒定律(迈尔医生P70、赫姆霍兹、焦耳);热力学二定律;统计力学的出现(P73中)经典电磁学理论建立:奥斯特、富兰克林、罗兰、安培、毕奥、萨法尔、法拉第、楞次、麦克斯韦《电学和磁学论》(P73-75)波动光学的建立:电磁波和光波是同一种波(P76)近代代数发展和非欧几何诞生:高次方程求解(拉格朗日、阿贝尔、伽罗华)、抽象代数学、数理逻辑;黎曼几何与欧式几何、罗氏几何的关系(P78)第三节19世纪生物学、化学(P78)细胞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施莱登、施旺;胡克、布朗等其他科学家(P78-79)进化论:拉马克学说依据和科学思想、观点和存在的问题、意义(P80);达尔文自然选择内容、提出依据、意义、《物种起源》(P80-81);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子论(道尔顿、盖吕萨克、阿伏伽德罗)有机化学(维勒合成尿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第四节第二次技术革命电机的发明和电能的开发:直流、交流电机;电能相对于蒸汽动力的优势(P85)远程通讯技术的飞跃:电报、电话、无线电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呈现的两个特点(P87)第六章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启示(P88)近代自然科学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辨、理性的传统,同时将实现投向实践,在发展科学事实、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观察实验的感性方法与假说推理的理性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传统(P88)第一节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实验科学方法论的确立:古代-15世纪以前-中世纪末;科学实验与生产时间的不同特点;培根的归纳逻辑,笛卡尔的演绎法,伽利略科学实验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理想实验法(P90),牛顿的分析方法(P52 、P91)机械自然观的兴衰(产生、内容、评价、历史必然性、面临问题、衰落);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P92)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培根的格雷山姆学院、吉森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建立)第二节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及其启示(P94)转移:意大利(14—16世纪)→英国(16世纪后期—18世纪后期)→法国(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德国(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期)→美国启示:(P101)第三节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探析(P101)中国古代科技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封建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束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制约第七章物理学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产生(P108)第一节科学革命的序幕(P108)“以太漂移”的零结果:(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惠更斯、麦克斯韦、布拉德雷、菲索、迈克尔逊、莫雷、菲兹杰热、洛伦兹)紫外灾难:黑体辐射成为研究热点(卢默尔、普林斯海姆、斯特藩、波尔兹曼、维恩、瑞利、金斯)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X射线(伦琴对阴极射线本质的研究,启示:实验家的计较和理论家的头脑同样重要)、放射线(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电子(汤姆逊)第二节相对论的创立(P113)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1902年6月—1909年10月第一次高峰;1915—1917第二次高峰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狭义相对论理论框架(两个前提、得出的结论)(P116)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两个基本前提、时空和引力理论、爱因斯坦方程(P117)第三节量子理论(P118)量子论的诞生(P118):普朗克(黑体辐射能量频率分布的研究)、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和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能量不连续应用于固体原子振动)量子力学的建立(P121):波尔—海森伯途径,矩阵力学(海森伯、玻恩、约丹、狄拉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途径,波动力学(薛定谔波动方程、狄拉克方程、量子场论);路径积分(费曼图、路径积分理论)世纪之争(P123):哥本哈根学派(玻恩的波函数统计诠释、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波尔的互补性原理);爱因斯坦的EPR佯谬、薛定谔猫佯谬近代部分小结(P63笔记)附表1 古希腊和古中国文明的比较古希腊1.形式多样、开放,善于继承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形成了多学科的特点。
世界科学技术史
卡利浦、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同心球宇宙几何模型
(2)几何学
希腊人在的几何学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
泰勒斯最先提出和证明直径等分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等角相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命题,还提 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对数学入迷的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最有名的发现是对勾股定理 的证明和 的发现, 的发现标志人类认识的实数从有理 数领域迈入了无理数领域。
四、用火和取火
猿人在技术上取得的一项决定性进步是学会了用火,有的人 类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 火。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元谋人肯定已经开始用火。在 旧石器时代中期生活的晚期猿人后辈——早期智人,可能发明 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五、捕鱼和狩猎
对早期猿人来说,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采集,捕鱼和狩猎是辅助 性的。早期智人,骨器和角器大量流行,投矛出现了,显然, 这是猎人的标志。在晚期智人那里,石器、骨器和角器都已制 作得相当精美,狩猎活动更为频繁和规模巨大。
七、希腊化科学时代的群星
迪奥菲拉斯特、欧几里德、阿里斯塔克、阿基米德、埃拉托色 尼、阿波罗尼、喜帕克斯、赫罗菲拉斯。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已经彻底分离。
哲学家:伊壁鸠鲁、芝诺
第五章 罗马帝国的技术和影响
一、意大利半岛和罗马人
二、技术特色
罗马人兴起的过程中,技术特色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抽象的理论和学术方面投入较少。帝国初期的公共工 程和管理使罗马人对技术很重视,并创造了值得骄傲的 技术成就。
六、希腊历史的转折点
伯罗奔尼萨战争之后希腊各城邦元气大伤社会内部积弊增加, 腓力接管希腊城邦管理权之后制订了东征计划,腓力死后他的 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亚历山大死后,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六部分二十世纪的科学:新领域和新动力第一章导言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章巴比伦和埃及文明时期的科学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年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用天狼星的升起来调整他们的历法,这颗星在尼罗河泛滥期刚好在黎明之前升起来.公元前700年起,这种观测就被系统地记录下来.这就使他们对天文上的主要周期性现象(如行星的周期等)能计算出正确的平均值,对天文现象能作出准确的预测.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尼罗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向外传播,一直包括从希腊大陆到伊朗北部的整个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许多地方.第三章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天以地球为中心把它一层层包围起来,"就象树皮一样",地球则稳坐在中心,"因为它和万物都是同等距离". 高级动物则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生物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的元素产生的.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原子论者的宇宙论完全是机械的;万物都是预先决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预先注定的".早期的希腊医学主要有三种趋向.第一种,可能是最早的,是供奉医神伊司古拉比司的神庙医学.第二种是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医学.第三种是希波克拉底的比较实际的爱奥尼亚学派.第四章雅典的自然哲学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天体是神圣的和高贵的,他的运动是完全均匀的和圆周式的;柏拉图也发展了这种见解.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精英.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亚里士多德设想天体和地球有迥然不同的材料组成.一切处在月层下面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地上元素土,水,气,火组成的.天体是由第五种而且更纯洁的元素"精英"组成的.天体是不朽和永恒的,它们的运动也是如此,因此是均速和圆周式的.第五章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古希腊科学在亚历山大里亚,古代名声最大的数学家雅典人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60)把几何学系统化了.亚历山大里亚的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萨摩斯人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则提出了可能是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就衰退了,这时医学也就到别处去安家落户,主要是小亚细亚大陆.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地上生物分为三个类型:植物型,靠生殖灵魂表现出生长活动;动物型,靠感觉灵魂自己走动;人型,靠理性的灵魂表现出智力.第六章罗马和古代科学的衰退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是直接由野蛮状态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天文学就开始披上神学的外衣了.早期的希腊人对化学不大感觉兴趣,可能是因为这门学科和手工艺有关,而希腊哲学家多数把从事手工艺看作是有失身份的事.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们禁止经商,而商人则服从社会上的贵贱准则,总想拥有农田当个奴隶主.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七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人也没有发展一种科学方法,他们的哲学和技术直到近代仍然是脱节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安阳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中国人还处在青铜时代.汉族人现在通用的表意文字,当时是以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当时还有一种六十进位的计数系统.在战国,秦,汉时期,人们提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上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名家和墨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军事技术的研究,也促使他们去探讨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力学和防御工程的问题.道家的创始人据称是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反朴归真,抛弃文明社会而回复到太古的单纯而平等的社会生活.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十七世纪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初到北京的时候,就认为中国天文学是在当时的四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的.宋代和汉代一样,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测量方面,都是人才辈出.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公元1131-1200).他认为在太初,宇宙只是在运动中的一团混沌的物质.这种运动是旋涡式的运动,而由于这种运动,重浊物质和清刚物质就分离开来,重浊者趋向宇宙大旋流的中心而成为地,清刚者则居于上而成为天.天有九重或九层,最外面的一层运转得非常快,而且如此"刚硬",所以就成为宇宙的外围,虽则在它的外面还存在有无限的空间.所有行星都为其外面的天重或天层的旋转运动所带动而在天上运行,不过它们也各自有其本身的运动.如太阳在天上只日行一度,而月亮则日行十三度有奇.这是因为日为君,月为臣,所以月行较快.第八章印度的科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人们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人们只知道那时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已有了一种象形文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古印度人的数学比他们的天文学较为杰出.这种数学继承了巴比伦的代数传统,而不是希腊的几何传统. 古印度的炼金术和中国的一样,虽则也把炼金术包括在内,但看来首先是企图制成长生药.第九章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许多阿拉伯人就已经接触到西方文化,所以古希腊科学后来就为穆斯林所吸收.伊斯兰教国家从中国得来而传给西方的技术之一是造纸术.科学在西方哈里发王国的兴盛时期,恰好是在基督教徒侵入穆斯林西班牙之前不久.但在基督教徒所占领了的一些城市里,穆斯林科学仍旧很发达,因此当时西班牙就成了古代东方科学传入西方的一个主要通道. 第十章中古欧洲的工艺和手工业传统从罗马陷落(公元455年)时起,到教皇西尔威斯特二世(公元999-1003)西方第一次学术复兴,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欧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都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这在自然哲学的领域内确是如此,但是在几个世纪里都出现了若干根本性的工艺革新,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优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物质基础.九世纪和十世纪时,北欧用马耕田的方法已经使用得相当有效了.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间,多余粮食和手工业产品的贸易发展特别显著,尤其是在欧洲北部,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的商业交易在数量上和地中海可以抗衡.火药于十三世纪首次在欧洲出现,第一次提到火药的是罗吉尔·培根在公元1249年写的一封信,那是在蒙古人侵入欧洲之后几年内.中世纪末期的印刷术和火器,与青铜时代末期发明字母和铸铁所产生的影响很相近.第十一章中世纪的学术传统中世纪的学术复兴是随着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的其他许多重大发展而出现的.这些重大发展包括工艺和商业的扩大,营造教堂和建立大学.列奥纳多于公元1202年写的《计算书》,说明了穆斯林教数学的不同来源,偶尔也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学来源.学者和工匠以不同方式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十二章哥白尼的世界体系十五世纪观测天文学的复兴和航海技术有关系,也和旧儒略历的改革有关系,这个旧历法已经跟不上太阳年了.新世界体系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还有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在哥白尼的体系里,地球和别的行星一样环绕太阳.哥白尼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第一,它们必须能够"解释现象",就是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第二,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公元1609年发表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是:(一)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九年后,他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即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第十三章吉尔伯特,培根和实验方法吉尔伯特根据他所知道的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体系.根据他的磁石球实验,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只是浮面上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遮盖着.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第十四章伽利略与力学古代力学的推翻和近代力学的建立是由帕多瓦大学和比萨大学的伽利略·伽利莱(公元1564-1642)那样的人担当起来的.伽利略并不存在着惯性运动是直线的均速运动的观念.可能会证明太阳的引力把行星的天然直线运动弯曲为一个椭圆,因为他已经证明过地球引力把抛物体的惯性运动轨道弯成一条抛物线.第十五章笛卡儿: 数学方法和机械论哲学笛卡儿在数学技巧方面赢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发明了坐标几何学.笛卡儿认为 "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按照自然规律,原始混沌的物质必然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世界.不管宇宙最初的形式如何,它必然会形成现在的式样,而且任何为物质和运动所组成的其他可能世界,也必然会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第十六章科学革命和新教徒的改革公元1873年法国的一个植物学家阿尔方斯·德·堪多在他的《科学与科学家的历史》中指出,从巴黎科学院于公元1666年建立以来的两个世纪内,有九十二个外国人当选为该科学院的成员,就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言,其中七十一个是新教,十六个是天主教,其余五个是不定的或者是犹太教.德·堪多把这些数字与法国之外的相应的宗教人口——一亿零七百万天主教徒和六千八百万新教徒——联系起来,说明在法国之外科学上很杰出而足以选入巴黎科学院的新教徒要比天主教徒大六倍以上.新教徒的革新者,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和早期近代科学家,特别反对中世纪世界观的中心思想即等级观念;这个观念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是,宇宙间布满一连串等级不同的人和物,从处在世界边缘的上帝直到地上最不完善的实体,都是这样组成的,并假定自然界的等级具备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部分.第十七章万有引力论公元1679年,其他的科学家都已经找到向心力定律和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了.荷兰的惠更斯作了摆的运动实验和一般圆周运动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他在公元1673年推算出向心力定律.第十八章十七世纪的光学刻卜勒则奠定了近代实验光学的基础.刻卜勒看到光从已知光源以球面辐射出来,直觉地提出了光度随距离减弱的平方反比律.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大致上假定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种直接比例;刻卜勒研究了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的弯曲现象,指出托勒密的这条定律只适用于小于30°的角度.刻卜勒觉得介质的折射力和介质的密度成正比.公元1637年第一次被笛卡儿公诸于世,因为笛卡儿设想光由微粒形成并且走的是快速直线运动,现在他企图用这种微粒说来解释斯涅尔的定律和其他光学现象.第十九章医学和血液循环的学说医学职业对近代科学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特点,是在医学业务上工匠与学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接触,但在其他科目中这两者几乎是完全隔绝的 .血液循环学说以及人体心脏至上的学说因此成为十六世纪的一种新思潮的特殊应用.第二十章从炼金术到医学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给炼金术下的定义是:把天然的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所有化学工艺和生物化学工艺的定义.在医学上,帕拉塞尔苏斯摒弃了人体健康由四种组织体液所决定的观点,提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的学说.第二十一章近代初期的一些科学应用从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就已经到达西非海岸,所遵循的仍旧是中古世纪的沿海岸航线.在十七世纪的第二个二十五年中,英国的科学运动发展得更加互相配合和更有组织性了.第二十二章十七世纪的科学社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外省也成立了几个文学的和科学的组织,到了公元1760年时外省成立了约三十七个重要团体.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社团多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学会于公元1706年成立,波尔多的学会于公元1716年成立,图卢兹的学会于公元1746年成立,它们都和巴黎科学院有密切联系.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二十三章十八世纪的科学应用瓦特的蒸汽机一问世就被采用了.那些炼铁厂的老板也同样采用,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原动机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十八世纪的新纺织机和炼铁上的革新,在工艺上都是重要的发明,但是蒸汽机的发展,由于和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太密切了,恐怕是十九世纪以前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应用.第二十四章十八世纪的科学背景十八世纪,那些曾经靠地理大发现得到好处的投机事业全都不行了.英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危机,最后导致了公元1720年震动一时的南海公司的倒闭.在法国,西印度群岛的约翰·罗公司差不多在同时垮台,而荷兰在稍早一点时期也出现了一连串类似的商业崩溃.农业和工业则表现为另一种而且比较稳定的企业形式,在英国约在十八世纪中期这些方面的活动反而加快了.那些大都信奉国教的乡绅地主采用了引起农业革命的谷物轮种制和改进的牲畜饲养法,而在城市里地位相当卑贱的人们,其中以不信国教者的势力最大,则发动了工业革命.第二十五章天文学和十八世纪的牛顿哲学牛顿的朋友爱德蒙·哈雷,曾经把引力学说用在特殊问题的研究上,例如用来研究那个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彗星问题,但是在往后的几代里,天文学方面就很少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家.公元1734年贝克莱在一部叫做《分析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的数学家的进言》攻击了牛顿发明的微分学,而这个数学家就是哈雷.科学院为纪念牛顿在公元1734年第一次悬赏征文,而最后一次悬赏征求研究笛卡儿的论文则在公元1740年.由于丰特列尔的提倡,这种趋向后来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变得很是突出.第二十六章燃素说与化学革命燃素说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对金属的锻烧成碴现象提出一个类似的解释.卡文迪许是十八世纪后叶英国化学家中理论上最保守的一个,而且由于不能使自己适应在他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化学,他在公元1785年前后就放弃了化学研究.第二十七章十八世纪机械物质世界的进步观第一种思想的流派起源于笛卡儿.他抽象地认为,一方面有物质和运动的机械世界,另一方面有包括人类灵魂在内的精神世界,这两都大体上是相互独立的,在人身上只是通过松果腺,两者才有所联系.植物是"为了永远要夺取地上的阳光和空气,并吸收土里的养料和水分"才发生变化的.这一具有经济学上放任主义气味的概念,后来为查理·达尔文所发展了,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叶的英国大为流行,并取得成果. 第二十八章进化和生物的巨大链条拉马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并研究了在十八世纪晚期占首要地位的许多问题,并把进步的概念以及关于人与其环境的关系等难题带进了生物学领域.人们把他描绘为十八世纪最后的法国哲学家,法国的思辨家之一,因为他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并以同样思辩的方式思考这些问题.与拿破仑时代的新倾向相配合,拉马克的研究比起那些哲学家来,经验主义要略为多一点,他的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际分类法在动物学系统里占有永久位置.他的进化学说从他立说时候起也有其支持者,不过拉马克主义在科学界永远属于少数人的意见.第二十九章德国的自然哲学十八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他们特殊的自然哲学,因为他们发现当时科学思想的主流是他们的口味不十分投合的机械论和唯物主义.德国诗人兼自然哲学家歌德(公元1749-1832)说过,当公元1770年霍尔巴赫发表了他的《自然体系》时,在德国就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人们感到这部著作的理论部分与其说是错误的,倒不如说是不得要领,它既不符合德国人的经验,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德国自然哲学家们都有高度的思辨的头脑.把逻辑结构赋予谢林和奥肯的理论的黑格尔,非常藐视英国人用来形容科学实验器具的"哲学工具"这一名称.第三十章胚胎学:个体有机物的发育一个有机体靠它自身特殊的生命力而理想地预先形成,这种观念就意味着有机体胚胎的生长中应当可以在经验上观察到一个真正的肉体发育过程,亦即形体上的分化.这样一种涵义,即胚胎的渐成说,于公元1759年由一个德国人卡斯巴尔·弗里德里希·沃尔弗(公元1738-1794)提了出来 .第三十一章活的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自然分类法要求对所研究的生物的全部特征进行考察.但是,人们感到自然分类法由于把动植物放在它们天然科属的地位上,比采用多少有点牵强和专断范畴的人为分类法,在阐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上要清楚些. 公元1830年达到顶点.在那一年,圣提雷尔在巴黎科学院提出他两个学生写的一篇论文,文章力图证明墨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和进化方面缺少的一环,理由是假如墨鱼被当作当中弯曲而头尾相接的话,它便表现出脊椎动物的轮廓来.第三十章细胞学说十八世纪转折期的德国自然哲学而兴趣的活力论思潮,导致这种分类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改变,有机体的细胞开始被认为是介于未组织化的生物物质层与未分化组织层之间一个居间的层次.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三十三章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780年出版一份大型的法国地质图.格塔尔没有看出地面上并列的岩石夹层,在地下是垂线层迭的,这或许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开矿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难以考察地壳的垂线切面.勒曼和富克泽尔把岩石的垂直系列看成是历史的递续现象,每一层都是在下一层的上面逐渐形成的.他们根据年代的远近,把岩石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不含有化石的原始岩层,它们构成山峦的核心;其次是第二层的沉积物,含有简单的海生物化石;最后是第三层的岩石,含有陆上动物和植物化石.第三十四章十九世纪时期的物种进化学说达尔文其实是第一个认为生物进化系列是由系谱树递传下来,并把这种想法彻底加以发挥的人;有关的动物种类从共同的亲体分支出去,有些种类已经灭亡,而别的种类则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留下活的后代.他从化石动物在地质上的连续性,草似出他的系谱递传树,并证明个体动物的胚胎发育往往大体上遵照化石遗骸所提揭示的种族进化发展的路线.动物和植物的地理分布事实支持了这样的进化系谱树.第三十五章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团体十九世纪早期创立了一些科学团体,使科学家的才能得以培养并发挥出来.法国革命家向法国科学家提出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在法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的问题.皇家学会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戴维被任命为会长并增加了科学家院士名额时为止.不过,接替戴维的是律师柯尔彻斯特(Colchester)勋爵,后来又为乔治三世的王子塞萨克斯(Sussex)公爵继任.直到公元1847年,皇家学会院士才以科学家为主.公元1874年起规定贵族不享受参加皇家学会的特权,公元1902年规定枢密院顾问不得享受入会的特权,最后到公元1945年皇家学会才开始接受女院士.第三十六章化学和物质的原子论拉瓦锡强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与之相关联地引入了物质不灭原理;这一原理声称在化学的过程中,物质既不丧失,也不多出来,化合物的重量和原料的重量相等.周期表上元素的有秩序排列提醒了某些化学家,各种不同元素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它们可能来自同一根源,或者由同一基本物质的单位组成.第三十七章光的波动说。
科学技术史
7/29=1/6 + 1/24 + 1/58 + 1/87 + 1/232
? 2/7 = 1/4 + 1/28
四、解剖和医药学
科学技术史
第二章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 埃及
? 美索不达米亚
? 印度
? 中国
第二章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 一、文字和书写技术
? 古埃及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最初是象形文字(☉:太阳,≈:水),
的材料。
二、天文学
?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2、滴漏计时
? 金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
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
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金字塔与天文
? 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
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
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三、数学
? 1、10进制记数法,但没有位值制。
后来形成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标声符号相结合的象形文字。
罗塞达石碑
? 1799年,法国人布萨在尼罗河口小城罗塞达发现一块公元前95年刻的石碑,同样
的内容用古希腊文、古埃及文祭祀体和古埃及文世俗体三种文字书写。通过对这块石碑的研究,人们终于读通了古埃及文字。
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
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第一章:古代科技的奇迹在远古的时候,人类并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但他们却能创造出令我们惊叹的技术。
例如,古埃及人建造了伟大的金字塔,这座宏伟的建筑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古希腊人发明了蒸汽机,尽管它的运作原理并不像现代蒸汽机那样高效,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机械装置。
第二章:中世纪的黑暗与启蒙在中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似乎停滞不前。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并且发现了许多新的发明。
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对于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伽利略的天文学观察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
第三章: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的诞生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之一。
在这个时期,机器代替了人力,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蒸汽机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四章:电子时代的崛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灯的发明使得人们不再受限于白天,电视的问世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利。
而计算机的出现则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的世界,使得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第五章:现代科技的辉煌如今,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智能手机、无人机还是人工智能,它们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网络安全的隐患。
结语: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的未来。
正是每一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努力,才让我们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追随科技的脚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心球理论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 个数学发明偏心圆 运动和本轮、均轮 模型为天文学家解 决行星视运动问题 提供了基础。
Apollonius (约262190BC)的两个数学 发明
本轮和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 运动可以从数 学上解释行星 的各种运动状 态:留、逆行 等。
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约190-127BC)
球和圆柱
在《论球和圆柱》中,他证明了: 1. (命题 13 )任一正圆柱(不记上下底) 的表面积等于一圆的面积,该圆半径是 圆柱高与底直径的比例中项。 2. (命题 33 )任一球面积等于其大圆面积 的四倍。 3. (命题 34 推论)以球的大圆为底以球直 径为高的圆柱,其体积是球体积的 3/2 。 其包括上下底在内的表面积是球面积的 3/2 。他对这条定理非常喜爱,以致遗言 把它刻在墓碑上。
恒星的周年视差
阿利斯塔克根据得到的日、 月、地大小和距离数据, 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 地动说。对于因此而应该 产生的但没有被观测到的 恒星周年视差,他假定地 球轨道半径与地球到恒星 的距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学说富有革命性但缺乏经 验事实的支持。
地心说
欧多克斯(Eudoxus,约409-356BC)在柏拉图 关于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 天体的同心球理论。他一共设置了27个同心球: 恒星一个,五颗行星每颗四个,太阳和月亮各 占三个。
4. 生物和医学知识
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 是人体的自然过程, 主张用观察和实验方 法研究疾病并创立了 “四体液说”。
赫罗菲拉斯是第一个公开进 行人体解剖的医生,揭示了 人脑是智慧之府,而不是亚 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是心。
《希波克拉底 神殿内关于 阿波罗的评 论》中关于 治疗下颌脱 位的方法
《希波克拉 底神殿内关 于阿波罗的 评论》中关 于治疗椎骨 脱位的方法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 将推动地球 从阿基米德的著作 中还能找到理论力 学的萌芽:他从预 设的一些公理出发, 从数学上证明了杠 杆 原 理 —— 力 与 力 臂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的动力学
任何运动物体都是由与它相联的外界物体所推 动。这是地球上无生命物体运动的基础。由此 得出: (1)一个脱离了所有外部影响的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 (2)对每种强迫运动,必须寻找与物体有关的 动因。 动力学基本规律:由外力推动的物体运动的速 度与推力成正比,与反对运动的阻力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 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 “水”的主张
泰勒斯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546)断言所有的事物都 起源于水,因此他被尊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1)泰勒斯的命题中没有神话因素; 2)泰勒斯用这个假说解释了其它自然现象。如回答 了大地靠什么支持这个古老问题。 3)现代科学正是从泰勒斯和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持续 不断地传下来的。
托勒密的独创: 对点(Equant Point)
为解释火星、木星 和土星的运动,托 勒密引入了一个地 球的“镜象”对点, 设定C相对于E在圆 周上做匀速运动, 则相对圆心M做非 匀速运动。 牺牲了自古希腊以 来一直坚持的信念: 行星作完美的匀速 圆周运动。
行星依次充满宇宙空间 内行星本轮中 心位于日地联线上 外行星初级本轮半 径与日地联线平行
4.生物和医学知识
希腊医学中许多知识是直接来自埃及和 两河流域的。符咒和驱邪曾是流行的治 疗方法。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出现了以行医为 业的医生,并逐渐形成一些医学派别。 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古希腊的医学之父, 有全集59篇,集古希腊医学之大成。该 派的理论和医术走在了现代以前任何时 代的见解前面。
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古希腊科学发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四 大文明古国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 2.重点掌握雅典时期的自然哲学成就及其自 然观意义; 3.着重了解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希腊文明的发祥地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1.米利都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 3.原子论思想 4.爱利亚派 5.亚里士多德主义
2. 古希腊人的方法
1)古希腊人自然哲学的方法特点是以大 胆的思索、巧妙的猜测和聪明的直观 来把握自然界; 2)古希腊人科学研究的方法的特点是重 视数学的和逻辑的论证;以天才的直 观为主,以初步的观察实验为辅。
3. 古希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 海岸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商业经济 是天文学、历学和数学发达的根本动力。 2)工商奴隶主民主政治体制为学术繁荣提 供了制度保障; 3)多元的文化开放系统促进了学术交流的 频繁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3. 原子论思想
伊壁鸠鲁与他的哲学
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大的成就之一。这 个派别的创始人是留基伯,主要阐述者是德谟 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 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 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 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 所构成。古代原子论是欧洲最早最完备最接近于 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
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古希腊数学的兴起
– – – 古典希腊时期 亚历山大前期 亚历山大后期
古希腊数学的衰落
公元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 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 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公元529年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 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 学。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撕等地 。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641年,亚历 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 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
阿波罗尼乌斯的发明 被喜帕恰斯用来描述 天文现象。希腊天文 学走上了一条康庄大 道。喜帕恰斯在构建 日月和行星运动几何 模型时采用了巴比伦 几个世纪以来保存的 观测数据。
岁差的发现
喜帕恰斯的另一项重要 发现就是春分点的退行 即岁差现象。
喜帕恰斯的太阳 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 很好地解 决了四季 长度不等 与匀速圆 周运动之 间的矛盾。
罗马医学
公元一世纪塞尔苏斯的百科全书中的医学部 分被保存下来,他深信希波克拉底的病理学观点, 并有所进步。详细叙述了对外伤、骨折的治疗, 总结了炎症的四个主要症状:红、肿、热、痛。 自然学家普林尼(23-79)也是医药百科学家, 他记录了包括从蔬菜到动物、矿物制成的药品, 提供了那个年代的公共卫生方面的资料。
1500Βιβλιοθήκη 托勒密 Ptolemy 约100-170AD
托勒密进一 步精炼和发 挥了喜帕恰 斯的行星理 论,并写入 了它的集大 成之作《至 大论》(约 145AD)中。
《至大论》 Almagest
如果要数那些本书对世界历史产生了 巨大影响,《至大论》毫无疑问就是 其中一本。直到十六世纪,天文学家 的思想实际上还一直受这本书的支配。
三、古罗马科学技术
1. 古罗马科学 2. 古罗马技术
1. 古罗马科学
学托提地用古托学期古 统勒出心数代勒和走希 年治密了说学天密医向腊 托勒密地心体系简图 之西地“体模文的学衰科 久方心灵系型学《仍落学 。科说气。方之至有,在 学和论盖法大大重但古 长盖”伦建成论要在罗 达伦学医立,》进天马 医说生了运集展文时 。 。
《至大论》的地静观点
《至大论》开篇就强调:不能把地球看作 是运动着的星体。 从数学上可以把星空的周日运动看作是地 球绕自转轴的周日运动的反映,但这在物 理上来说是荒谬的。 如果地球从西向东旋转,应该可以看到地 球上所有的东西向西移动,而不应与地球 紧紧相随。这个反驳在以后的许多世纪里 不断地被提出来反对地动说。 站在亚里斯多德错误的“惯性定律”基础 上。 直到伽利略提出他的惯性定律之后,这条 反对地动说的论据才被反驳回去。
更高的精度、更多的本轮
托 勒 密 体 系
地静说
需要说明的是: (1)在托勒密体 系中,地球不是 天体运动的中心, 但静止不动。因 此称这个体系为 “地静说”比 “地心说”更为 恰当。
地静说
( 2 )并非所有的希腊天文学体系都是“地 静说”。萨摩斯的阿利斯塔克提出过一个 日心宇宙体系。 ( 3 )数学天文学的唯一目的是对天体运动 作运动学描述。此外还有物理天文学,其 目的是研究说明人们所看到的天文现象实 际上是怎样发生的。《至大论》描述的应 该被看做是一种数学体系。
阿基米德的著作
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这样评论阿基米德的 著作:在整个几何学上不可能找到更困 难更错综复杂的问题,也不可能找到更 简单更清晰的解说。 1)论平面图形的平衡I 2)求抛物线的面积 3)论平面图形的平衡II 4)论球和圆柱 I, II
阿基米德的著作
5)论螺线 6)论锥体和球体 7)论浮体 I,II 8)圆的度量 9)数沙者 10)方法 11)引理集
2.天文学
日心说: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日心说
Aristarchus(前310-230年左右) On the Sizes and Distances of the Sun and Moon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8 倍,但小于20倍; 太阳与月球的直径比大于18,小于20 太阳与地球的直径之比大于19:3,小于43:6
四. 关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几点结论 1.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 地位 2. 古希腊人的方法 3. 古希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特征及 其历史地位
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 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 想和物活论的色彩 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 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 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 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自然科 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