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c6f712be23482fb4da4c63.png)
一、名词解释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
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
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7、功利性: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0210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1.png)
二.名词解释1、原型理论2、艺术美3、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美学关系10、审美形态11、审美需要12、审美抱负13、审美趣味14、审美活动无功利15、自律性16、审美体验17、游戏说18、审美意识19、审美形态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21、优美22、崇高23、《论崇高》24、利奥塔德25、悲剧26、《悲剧的诞生》27、罪孽说28、焦急说29、喜剧30、丑31、荒诞32、“狂欢化”33、人本主义美学34、审美经验35、本质直观36、超验世界37、感知38、想象39、接近联想40、类似联想41、对比联想42、再造性想象43、发明性想象44、审美态度45、审美距离46、游戏说47、集体无意识说48、模仿说49、表现说50、故意味的形式说51、符号说52、艺术品53、载道说54、娱乐说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57、意象58、仿象59、兴象60、喻象61、抽象62、意境63、有我之境64、无我之境65、艺术的审美功能66、艺术的结识作用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68、灵感69、美育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71、《美育书简》72、审美教育73、柏拉图的美育观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75、席勒的美育观76、马克思的美育观77、化育78、怡情养性79、化性起伪80、完美的人81、审美的人三、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如何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如何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性。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4、拟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5、审美形态的特性是什么?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53d83a4431b90d6c85c770.png)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1.悲剧性:
(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2.席勒的美育观:
(1)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
(2)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
(3)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3.有意味的形式说
(1)有意味的形式说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
(2)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3)这种学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4)这是一种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4.审美个性
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27b15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a.png)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美学专题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7671f2b307e87100f6960a.png)
一、名词解释1、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
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2、悲剧性: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苦感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
3、鉴赏式审美: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即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对象的美的存在方式去采取接受的审美方式。
它不仅是对涵义方面的接受,而且也同样地关注对象的形式方面。
4、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美育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方式上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自由愉悦和潜移默化的。
2、喜剧性:是悲剧性的对应概念,又称滑稽,它反映各种在实质与外貌之间具有在矛盾性和不一致的生活现象。
3、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接受方式。
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或者其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力或独特视角去剖析、阐释对象,并进而得出各种知识性论断。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
这种审美属性或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的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崇高的具体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之中。
3、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
它与感知、联想都发生联系,但它是在知觉表象和联想基础上的新的形象的创造。
2021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三
![2021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三](https://img.taocdn.com/s3/m/997c5541284ac850ac02429e.png)
2021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三41、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42、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按照本身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本身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43、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本来没有的新表象。
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成能无中生有,要以本身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44、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不雅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45、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需与对象保持必然的心理距离。
46、游戏说——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47、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留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遍及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按照,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48、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示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9、表示说——强调艺术必需以表示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示说。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bcaa5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7.png)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三、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详细感性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白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关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实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理论概念:马克思的理论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理论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概念的根底上形成开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理论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白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根底。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理论的。
这里,理论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根底的物质消费活动,义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消费活动,以及人们广阔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详细表达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 -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4d2581a0116c175f0e48a6.png)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重点名词解释1、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美学史上有5种观点:①柏拉图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③英国经验派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④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的;⑤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
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
他还指出审美教育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
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4、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提出的,主要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感情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趣味教育: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趣味教育不同于强制教育,它以趣味为目的,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价值。
6、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限的。
7、美学之父:美学之父是对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的尊称。
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鲍姆加登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8、《美育书简》:《美育书简》是德国美学家席勒的著作,发表于1795年。
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9、《丑的美学》:是罗森克兰兹的美学作品,他提出“丑的美学”,认为丑不仅仅陪衬美,也有其独立性,艺术可以“理想化”丑。
00037美学名词解释
![00037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2b3cb72ba0d4a7302763ae4.png)
美学自考名词解释知识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微信公众号大自考资料海量自考资料与你免费共享5、审美理想: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美学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
![美学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858c4cdabb4cf7ec4afed0db.png)
美学(课程代码00037)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2016年10月1.审美体验2.荒诞3.有趣味的形式4.虚静2016年4月1.审美情趣2.审美理解3.生物本能说4.美育的内涵2015.101.意象的结构2.劳动说3.审美形态的生成性4.艺术品的开放性2015.41.意象的生成2.“悟”3.巫术说4.席勒的《美育书简》2014.101.审美意识2.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3.审美理解的多义性4.以道制欲2014.41.载道说2.化育3.优美4.审美距离说2013.71.再造性想象2.审美体验3.游戏说4.艺术的审美功能2013.41.集体无意识说2.审美教育3.审美活动无功利4.兴2012.71.审美趣味2.荒诞3.有意味的形式4.艺术敏感2012.41.喻象2.以美育代宗教说3.悟4.审美需要2011.71.审美形态2.无我之境3.有趣味的形式说4.崇高2010.71.审美形态2.劳动说3.对比联想4.灵感2010.41.有我之境2.审美体验3.空间艺术4.净化说2009.71.审美理想2.审美体验3.优美4.寓教于乐2009.41.审美趣味2.艺术品的他律性3.仿象4.趣味教育2008.71.有趣味的形式说2.寓教于乐3.审美形态4.审美体验2008.41.审美直观2.审美理想3.崇高4.美育代宗教说1.游戏说2.寓教于乐说3.艺术敏感4.审美意识2007.41.命运悲剧2.表现说3.贺拉斯的美育观4.美的问题的性质2006.71.心理距离说2.美感3.艺术的审美功能4.无我之境2006.41.悲剧性2.席勒的美育观3.有趣味的形式说4.审美个性2005.71.内在感官说3.美学思想4.灵感2005.41.观2.移情说3.埃斯特惕卡4.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2004.71.心理距离说2.山羊之歌3.生命的机械化4.游戏说5.《审美教育书简》2004.41.柏拉图的美育观2.美学思想3.审美态度4.艺术敏感2003.41.寓教于乐2.“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3.无我之境4.美感欣赏活动2002.41.寓教于乐5.美学研究的对象3.生命的机械化4.集体无意识说浙江2012.71.丑2.畅神说3.载道说4.以道制欲浙江2010.71.虚静2.再造性想象意象的物态化3.审美情趣浙江2010.41.审美经验2.崇高3.模仿说4.意境浙江2009.7 1.艺术敏感3.移情说3.观4.模仿说浙江2009.41.审美需要2.审美距离3.符号说4.审美教育浙江2008.71.移情2.审美距离3.有意味的形式4.寓教于乐浙江2008.41.审美体验2.审美距离3.表现说4.灵感浙江2007.71.内在感官说2.崇高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无我之境浙江2003.7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突然荣耀说3.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美育5.埃斯特惕卡浙江2002.71.乖讹说2.意境3.期待视界4.美育二、简答题2016.101.简述意象的结构2.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3.简述悲剧的特征4.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5.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2016.4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2.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3.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4.简述审美实践是一种人生实践5.简述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2015.101.简析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2.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区别3.简述艺术技巧与艺术形式的关系4.简述崇高与壮美的联系与区别5.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2015.41.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3.简述审美惊异的主要特点4.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2014.101.简述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2.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3.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5.简述美育的独特性2014.41.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2.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3.简述艺术的核心功能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2013.71.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3.简述生物本能说的缺点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5.简述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2013.41.如何提高审美趣味2.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中的三个环节3.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4.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2012.7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2.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3.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的作用4.简述喜剧的特征5.简述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2012.41.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2.简述意象的生成3.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4.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5.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011.71.简述喜剧的特点2.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想象的作用3.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4.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5.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1.简述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3.美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4.简述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其内在关系5.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2010.71.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审美对象?2.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3.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4.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5.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2010.41.简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3.简述作为审美活动中介的艺术品的基本特征4.美育的功能5.简述美学的研究方法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构成审美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1.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2.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3.简述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5.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2008.7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3.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4.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2008.41.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2.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3.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悲剧的基本特征5.美育的基本特点2007.71.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3.简述喜剧性的笑的基本特征2007.41.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2.简评郎吉诺斯的崇高观3.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4.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5.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006.71.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2.简述先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2006.41.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3.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4.简述艺术功能的多元性5.简述探讨审美欣赏活动心理特征困难的原因2005.71.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简述美育的特点3.简述优美的特征2005.41.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2.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3.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2004.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何区别与联系4.美育的基本特性2004.4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3.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2003.41.简述美育的特点2.简述“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3.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致”的原因2002.4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号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3.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浙江2012.71.简要说明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特征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3.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4.简要说明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5.简述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浙江2010.71.简述美学研究的方法2.简述优美的特征3.审美趣味的特征和健康标准4.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浙江2010.41.美学学科孕育与形成中经历了哪些阶段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浙江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4.简要说明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的三个阶段浙江2009.4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简述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的原因4.简述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5.简述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浙江2008.7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荒诞作为现代审美形态有哪些基本特点?3.(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品是什么性质的物品?4.为什么说“趣味无可争辩”是十分有害的?浙江2008.4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意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浙江2007.7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4.简述抽象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浙江2003.71.试简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命题2.试述丑的审美价值3.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何区别?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浙江2002.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2.美感中的直觉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简述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2016.10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自考美学 00037名词解释 1-7章全
![自考美学 00037名词解释 1-7章全](https://img.taocdn.com/s3/m/a8573e4cc850ad02de8041f9.png)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8b16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4f.png)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A、审美理想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A、英伽登B、盖格尔C、汉斯立克D、克罗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A、形式分类形态B、逻辑分类形态C、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A、人的精神追求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1、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A、澄明之境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2、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A、格拉底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3、美学应当划归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5、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A、庄周《庄子》B、孔子《论语》C、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6、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的批评类型是()A、诗歌批评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7、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A、王维B、严羽C、勰D、司空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8、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9、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的是()A、歌德B、席勒C、康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0、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1、“以道制欲”()A、有助于主体情感的任意发泄B、反映了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C、容易造成对情欲的过分压抑D、有助于美育的正常实施E、体现了美育的强制性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2、审美的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表现在()A、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B、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C、审美活动指向人的自由存在D、审美活动具有绝对的超功利性E、审美活动超越一切目的性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3、艺术品在艺术活动的动态流程中的基本特征是()A、他律性B、形式符号性C、开放性D、自律性E、兼容性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4、把审美经验视为游戏活动的美学家有()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伽达默尔E、尧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5、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A、以悲为美B、化悲为美C、不以己悲D、以喜为美E、以丑为美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6、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相互关系。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9927c1927d3240c8547ef61.png)
选择:1、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4、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5、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艺术为标志,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6、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7、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8、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9、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的最高级的方式。
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10、黑格尔提出了“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
11、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12、制造和实用工具的活动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13、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14、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的标志。
15、审美形态是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16、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
17、柏拉图的回忆说把纯粹精神性的真与善看成是美的至境。
18、“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
19、里普斯认为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20、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里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在一起”。
21、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糜”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2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是18世纪的英国美学家博克。
23、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专章分析崇高,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化式”。
24、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毕达哥拉斯。
25、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与“优美”并举。
26、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27、直到18世纪,英国著名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
美学 自考 试题及答案
![美学 自考 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15df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9.png)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 )A.期待视界B。
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A。
读 B.悟C。
观D。
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
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
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
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 )A。
仿象B。
兴象C。
喻象 D.抽象5。
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
仿象B。
兴象C。
喻象D。
抽象6。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 )A。
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
意境超验层9。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A。
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A。
形象性 B.愉悦性C。
独创性 D.逻辑性11。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A。
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A。
美学选择题+部分名词解释
![美学选择题+部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e4a13f647d27284b735180.png)
单项选择题:题目: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把认识的重点放在了A.审美主体上 B.审美客体上C.主客体关系上D.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解题指南:“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黑格尔提出的,认识的重点放在了审美客体上题目: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A.哲学的方法 B.社会学的方法 C.考古学的方法 D.名俗学的方法解题指南: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题目: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解题指南: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1750年,所以选18世纪。
题目:把理念论作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哲学家A.赫拉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解题指南: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的题目: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规律是A.均衡对称 B.对比调和 C.节奏韵律 D.多样统一解题指南: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形式规律。
题目:在“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A.德谟克利特 B.博克 C.达尔文 D.弗洛伊德题目: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哲学家是A.西塞罗 B.博克 C.康德 D.黑格尔题目:不属于优美形式特征的是A.秀丽 B.柔媚 C.娇小 D.粗狂题目:把体积数量的大称为“数学的崇高”和力量的巨大称为“力学的崇高”的哲学家是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席勒解题指南:“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是康德提出的。
(多选出现过)题目:把解释学与生命哲学结合起来并使其发展成为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的哲学家是A.施莱尔马赫 B.狄尔泰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题目:属于类似联想的诗句是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瓦片” D.“马后桃花马前雪”解题指南:类似联想:指两件事物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
题目:提出审美距离说的美学家是A.布洛 B.尼采 C.海德格尔 D.弗洛伊德解题指南:布洛提出的审美距离说。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b88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6.png)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
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2.【单选题】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境界3.【单选题】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4.【单选题】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的是()A.歌德B.席勒C.康德D.黑格尔5.【问答题】名词解释:审美趣味6.【单选题】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A.澄明之境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7.【单选题】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8.【单选题】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9.【单选题】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A.审美活动B.审美理想C.审美意象D.审美心理10.【单选题】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
A.表现说B.劳动说C.本能说D.巫术说11.【单选题】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
A.审美趣味相对化B.审美趣味绝对化C.审美趣味个性化D.审美趣味主观化12.【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
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13.【单选题】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
A.泰勒B.弗雷泽C.卡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14.【单选题】认为审美形态是美的形态的逻辑出发点是()。
A.认为美是主观的B.认为美中有人的体验C.认为美是客观的,完全外在于人D.认为美在实践中形成15.【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16.【单选题】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a00c4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a.png)
美学名词解释美学(Aesthetics)是一门探索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艺术理论的学科。
它研究艺术作品和自然界的美,以及审美观念和美感的生成与理解。
以下将对美学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审美经验指的是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其他美的对象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这种经验往往包含感官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艺术形式和符号的理解。
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审美价值是指人们根据审美经验中的主观感受,对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对象赋予的价值评判。
审美价值的准则有很多,包括美感的强烈程度、艺术的技巧、作品的情感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等。
审美价值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也受到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主张通过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和夺目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构图形式展现,以表达个体对社会、人性和存在的独特见解。
四、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它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现道德、宗教、精神等抽象主题。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采用寓言、幻想和神秘的元素,通过所选择的符号和形象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感悟。
五、平衡(Balance)平衡是指艺术作品中各要素在视觉上的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在绘画、雕塑和设计中,平衡是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和结构上达到均衡。
平衡可以是对称的、不对称的和放射状的,艺术家通过巧妙地运用平衡来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和稳定感。
六、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不同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明暗、冷暖、互补等对比效果。
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表现情绪和焦点的集中等。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bae1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3.png)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美的本质、美的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和评价美。
以下是一些与美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美学 -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审美主题和理论,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
2. 审美-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它涉及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人的外表等的观察、分析和评价。
3. 审美感受 - 审美感受是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或感受美的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可以包括美的欣赏、共鸣、震撼等。
4. 审美价值 - 审美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来评价。
5.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不同学派和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体现,康德认为美是无私的审美享受。
6. 美的标准 - 美的标准是评价美的依据和准则。
它可以基于个人喜好、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也可以基于艺术理论和美学原则。
7. 观众效应- 观众效应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态度和反应。
观众的文化背景、经验、情绪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8. 比较美学 - 比较美学是一种研究不同文化美学之间联系和差异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来深化对美的认识。
9. 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创造和产生新颖、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思想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在艺术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10. 尺度与平衡 - 尺度与平衡是美学中的重要原则。
尺度是指物体或图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平衡是指物体或图像在视觉上的平衡感,即各个部分的分布均衡。
11. 艺术 -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视觉效果,以达到美的感受和审美价值的目的。
12. 符号 - 在艺术和美学中,符号是指具有特定意义和代表性的图像、形状、颜色等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美学选择名词解释选择:1、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4、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5、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艺术为标志,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6、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7、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8、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9、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的最高级的方式。
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10、黑格尔提出了“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
11、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12、制造和实用工具的活动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13、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14、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的标志。
15、审美形态是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16、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
17、柏拉图的回忆说把纯粹精神性的真与善看成是美的至境。
18、“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
19、里普斯认为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20、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里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在一起”。
21、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糜”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2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是18世纪的英国美学家博克。
23、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专章分析崇高,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化式”。
24、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毕达哥拉斯。
25、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与“优美”并举。
26、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27、直到18世纪,英国著名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
28、尼采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广泛影响,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的诞生》。
29、马克思用“喜剧”来指一种社会历史阶段。
30、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1、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
32、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
33、在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著名命题。
34、布瓦洛在其著作《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为最有趣的东西”。
35、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表达了一种美丑并举的审美观。
36、法国剧作家贝克特1952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37、古希腊美学的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
3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39、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40、经验主义美学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休谟,他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
41、审美经验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
42、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处于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43、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44、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45、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46、同构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其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
47、在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感知是其他心理要素的基础。
48、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是同化一调节律。
49、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感知。
50、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现象。
51、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理解。
52、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
53、艺术品是以审美意象为核心。
54、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的特征。
55、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
56、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应成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57、艺术的商业广告功能是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
58、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59、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60、现在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中。
61、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摹仿。
62、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艺术形态的划分原则,这是直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出现的。
63、黑格尔把美看作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因此,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就成为他划分不同艺术的出发点。
64、建筑是一种介于审美和实用之间的艺术形态。
65、达芬奇认为绘画“具有雕塑所得不到的无限可能性”。
66、音乐艺术是最不具有空间特征的一种纯时间性的艺术。
67、戏剧实际上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
68、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
69、悟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70、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
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中就用到了“美育”的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71、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7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为“四育”。
73、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74、席勒发表了《美育书简》后,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75、在中国古人看来,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多选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2、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3、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大致有两种:一是装饰化的器物造型,一是器物装饰。
4、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多可以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
5、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美的形态、审美风格、审美类型、审美范畴、人生境界说。
6、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需要的基本标准有:广泛性或普通性、统摄性、历史性。
7、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8、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明确的把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
9、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10、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11、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12、喜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讽刺,一种是幽默。
13、丑和荒诞的共同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
14、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15、现代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的分歧,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类型。
16、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
17、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和非功利性、超越性。
18、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
19、想象活动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其初级形式是简单联想,又可以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想象的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
20、从艺术起源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
21、从艺术本质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
22、从艺术功能角度为艺术下定义的学说有载道说、娱乐说。
23、现象学美学家曼罗.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
24、符号美学将艺术品分为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
25、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为: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26、意象的主要类型有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
27、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28、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种类型最初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
29、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
30、天才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两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31、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32、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形式的艺术: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33、空间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34、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戏剧35、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
36、美育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
37、美育的特点有: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
38、美育有怡情养性和化性起伪的功能。
名词解释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时间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以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2、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审美境界:一般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
他具体表现为情与境、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种情景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线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4、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5、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6、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他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7、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他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8、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将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9、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0、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