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

案(学校用)

一、单选题

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收入

C、教育

D、权力

参考答案:A

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

D、教导生活技能

参考答案:A

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参考答案:A

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吴建常

参考答案:A

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

B、文字

C、声音

D、图画

参考答案:A

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参考答案:A

7.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答案:B

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

A、滕尼斯

B、帕克

C、费孝通

D、韦伯

参考答案:B

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参考答案:C

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参考答案:A

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参考答案:C

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参考答案:D

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参考答案:B

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

B、犯罪行为

C、吸毒

D、侵吞公款

参考答案:A

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A、组织成员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组织章程

参考答案:A

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A、确定个人的价值标准和动机

B、使价值标准和动机见诸行动

C、继续基本社会化

D、以自己的价值判断、行为方式去改变社会

参考答案:B

17.()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

A、宗教

B、政权

C、道德

D、法律

参考答案:D

18.从广义上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

A、青年期的社会化

B、成年期的社会化

C、少儿期的社会化

D、终生社会化

参考答案:D

19.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大同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A

20.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

A、一批稳定的成员

B、特定的组织目标

C、明确的组织章程

D、正式的组织机构

参考答案:B

21.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参考答案:D

22.小群体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

A、两个人

B、三个人

C、五个人

D、十个人

参考答案:C

23.社会学家()最先将社会角色一词运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A、芝加哥学派

B、斯宾塞

C、米德

D、林顿

参考答案:C

24.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D

25.“科层制”是()在1745年首先使用的。

A、韦伯

B、法约尔

C、默顿

D、蒙西儿.德.古尔耐

参考答案:D

26.按照一整套业已形成的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A、宏观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内在控制

参考答案:C

27.“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型社区”是()在实践中的应用。

A、地域性社区划分法

B、区位体系划分法

C、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D、纵向历史发展水平区分法

参考答案:C

28.()被认为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A、科学管理理论

B、科层制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B

29.社会群体至少由()人组成。

A、3人

B、2人

C、5人

D、10人

参考答案:B

30.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特质丛

参考答案:D

31.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

A、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

C、角色期待

D、布景与道具

参考答案:D

32.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A、霍曼斯

B、米德

C、库利

D、默顿

参考答案:C

33.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姻缘群体

D、业缘群体

参考答案:D

34.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参考答案:A

35.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了一种最稀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A、职业

B、权力

C、收入

D、声望

参考答案:B

36.1937年出版的(),标志着结构功能主义的崛起。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冲突的社会功能》

C、《社会分工论》

D、《社会学方法论》

参考答案:A

37.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

A、自然主义者

B、哥特人

C、计算机黑客

D、一夫一妻制

参考答案:D

38.社会制度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参考答案:D

39.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

A、象征性

B、复合性

C、传递性

D、变迁性

参考答案:A

40.提出“社会控制”一词的社会学家是()

A、罗斯

B、帕克

C、库利

D、米德

参考答案:A

41.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

A、面子

B、同心圆

C、团体格局

D、差序格局

参考答案:D

42.在社会整体的结构中,社会存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文化与文明

B、物质与精神

C、政治与经济

D、人口与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D

43.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参考答案:C

44.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李景汉

D、孙本文

参考答案:B

45.()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A、次级群体

B、首属群体

C、小群体

D、血缘群体

参考答案:B

46.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大众传媒

D、学校

参考答案:A

47.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是()。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小群体

D、血缘群体

参考答案:A

48.“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时期的特征

A、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参考答案:C

49.下列不属于社会分层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权力法

参考答案:D

50.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参考答案:C

51.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文化制度

D、宗教制度

参考答案:B

52.人口问题主要是指人口在()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A、人口结构

B、人口平均寿命

C、数量或质量

D、人口素质

参考答案:C

53.社会制度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参考答案:A

54.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

参考答案:B

55.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

A、厄尔尼诺现象

B、沙尘暴问题

C、自然环境问题

D、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D

56.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也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A、形式主义

B、退却主义

C、反叛

D、革新

参考答案:B

57.用生物因素解释越轨行为的学者是()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参考答案:B

58.我国农村家庭遇到红白喜事,全村人一般都会参与帮忙,这属于()。

A、契约合作

B、指导合作

C、自发合作

D、传统合作

参考答案:D

59.希望工程属于()

A、政治组织

B、经济组织

C、政府组织

D、非政府组织

参考答案:D

60.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文化都是对社会有害的

B、吸毒、赌博是劣性文化

C、非物质文化可以被反复使用

D、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

参考答案:A

61.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参考答案:A

62.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

A、血缘

B、地缘

C、业缘

D、姻缘

参考答案:B

63.社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参考答案:B

64.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为主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混合关系

参考答案:C

65.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

A、罗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参考答案:B

66.个人开始直接、全面的学习和承担成人责任和权利通常发生在()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参考答案:C

67.职位升迁属于社会流动中的()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

参考答案:B

68.社会学家首先关注的是()对于越轨行为的影响

A、生物因素

B、个体的内心因素

C、外在的社会结构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C

69.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到一夫多妻制,再到当今的一夫一妻制,表明了社会制度的()特征。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A

70.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

A、农村社区

B、城市社区

C、部落

D、原始社会

参考答案:A

71.一个社会制度的正功能发挥最高的阶段是()

A、开始期

B、形成期

C、效能期

D、形式主义期

参考答案:C

72.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

A、违俗行为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 案(学校用) 一、单选题 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收入 C、教育 D、权力 参考答案:A 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 D、教导生活技能 参考答案:A 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参考答案:A

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吴建常 参考答案:A 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 B、文字 C、声音 D、图画 参考答案:A 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参考答案:A 7.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答案:B 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 A、滕尼斯 B、帕克 C、费孝通 D、韦伯 参考答案:B 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参考答案:C 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参考答案:A 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参考答案:C 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参考答案:D 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参考答案:B 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 B、犯罪行为 C、吸毒 D、侵吞公款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 2.一般说来,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 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 _________________。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问题,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社会解组论认为,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_________________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 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 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 1.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3.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4.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5.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 6.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学说。 7.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8.根据交往的主体区分的类型,交往可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0.初级社会关系也称首属社会关系。 11.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 12.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3.人的生活,从新生儿起其衣食住行,各种生活本领不是靠本能得来,而是靠学习获取。 14.人的认识结构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进程。 15.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家庭功能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必然现象。 2.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社会组织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 5.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社会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6.20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关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准则。 8.科层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 9.农村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10.从历史上看,城市是从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责任教师杨戴萍 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838年( B )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A.弗洛伊德B.孔德C.米德D.马斯洛 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B ) A.库利B.米德C.托马斯D.林顿 3.以下(B)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4.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C) A.规模小B.存在时间长C.人际关系密切D.综合性功能强 5.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 A.偶发聚集体B.社会类属C.群体D.组织 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D )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库利D.韦伯 7.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B)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手段—目标论 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B)和婚姻家庭制度。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法律制度D.文化制度 10.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A) A.普雷毕什B.丁伯根C.托夫勒D.贝尔 11.默顿认为当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二彻底放弃奋斗的社会行动类型是( B )。 A.遵从B.创新C.形式主义D.隐退主义 二、多选 1.( A )和(C)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A.规范系统B.组织系统C.价值系统D.设施系统 2.根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来看,制度可以分为( A )和( D )。 A.基础性制度B.本原社会制度C.派生社会制度D.辅助性制度 3.根据制度的作用范围和特点,社会制度分为( B )和(C )。 A.基础性制度B.本原社会制度C.派生社会制度D.辅助性制度 4.下列哪些是派生的社会制度。(A D)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1.社会学:(1)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人类文化、社会进步、 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间的关系及社会行为的科学;(2)是关于社会良性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社会学”一词,并力图将其建 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3.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 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含四个层次:占有一定地域,存在与存在于一定空间内;存在离不开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生产或其他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4.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 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5.现代化: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现代化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了一 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6.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著有《经济与法》、《佛教与道教》在社会方 法论方面,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在社会研究中,运用一种叫“理想型”的逻辑工具,对所研究的对象一纯逻辑的分类和定性。韦伯对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他还把社会行为分为四种类型:目标合理行动、价值合理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为。 7.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的某种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 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认得行为期望,它是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8.抽样: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 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推算的过程。 1、简述社会学中国话的探索—社会学在传入中国后,学界一直致力于将社会 学转化为本土的、适合中国或本土化的过程中,已取得以下几点经验:(1)立足于中国国情,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学研究;(2)把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社会学中国化已取得成功,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体系中已经占有重要一席. 2、简述文化的构成要素 文化有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1)乡镇该符号是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交流、思维、情感、学习和控制. (2)价值观念.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3)文化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文化中的规 范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构起来的社会行动规范系统,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系统。(4)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各自的物质文明,它是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集合体,包括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3、简述社会化的主体 A家庭,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家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 请简述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机构的研究,来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2. 请列举并简要解释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关注社会制度和机构的功能。 -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关注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解释,关注个体间的交互和意义构建。 - 女性主义社会学:强调性别的社会构建和不平等问题,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3. 请说明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采用观察、访谈等人类科学方法,以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

意义和细节。定量研究则使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量 化数据来分析和验证社会学假设。 4. 请简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社会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变迁、社 会问题等方面。它在政治、经济、教育、犯罪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政府可以借助社会学研究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 政策和改革措施;企业可以通过社会学研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优化市场营销策略。 5. 请简要解释社会学的重要性。 社会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本 质及其背后的规律。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 问题的根源,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社会学为我们提供 了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 6. 请简述你对社会学的认识和感悟。 社会学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 的运作和问题,并提供了改善社会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通过研究

社会学概论_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社会学概论_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下列关于社会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_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的_社会具有改造自然地能力 2.社会控制的“度”就是指社会规范对于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它具体包括哪几 个维度? 参考答案: 控制刚度_控制网络的致密度_控制力度 3.社会学的目的是探索社会运行和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 社会发展 4.满足和保障其基本经济社会权利是政府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最原初、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答案: 公民基本需要 5.社会制度的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 预测功能_整合与排斥功能_协调作用与促进社会运行效率_制约功能

6.家庭关系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一般而言,它是以姻缘关系和血 缘关系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 正确 7.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参考答案: 人 8.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社会群体可划分为正式群体 与群体。 参考答案: 非正式 9.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的过程。 参考答案: 社会人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融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此思想指导下, 人们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模式和发展的模式。 参考答案: 城乡一体化协调 11.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 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加社

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参考答案: 政策 12.任何“社区”的界定都具有3个要素:一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社会 关系。 参考答案: 错误 13.乡村振兴战略在目标上远高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答案: 正确 14.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在于: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 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 正确 15.社会组织按照功能和目标可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 福利组织等。 参考答案: 错误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旳产物,是人们按 照自己不停增长和提高旳劳动和生活 旳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一样社会关 系,进行不一样社会活动旳共同体。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旳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旳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会 旳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旳一门 综合性旳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旳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措施、原理以及某些新旳 研究构造)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题旳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旳情景下,对客 观事物产生旳匮乏感,而规定得到满足 旳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种 社会群体旳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旳、 人造旳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有物 质旳和非物质旳产品。这些产品,一代 一代地传递下去。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也许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旳行为起主导作用, 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旳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饰演过程中, 一种 人因同步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 些角色又对他提出互相矛盾旳规定期 所出现旳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 右为难。 9.角色饰演:是社会组员详细实践他所担 当旳角色旳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旳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旳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旳,在社 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旳 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 像照镜子同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旳社会化,就是指一种从出 生,从不知不识旳生物个体旳人,通过不 停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 提高自己旳社会需要,发展自己旳社 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 社会不停延续和发展下去旳基本过程。 12.心理上旳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旳青年 期旳一种比方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旳断乳是指变化婴儿旳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旳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 认为是心理上旳断乳。 13.个性:是指一种人在他旳生理素质旳基 础上,在一定旳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性,它是个人稳定旳心理特性旳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旳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 地对其进行教化旳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互相交往而形成 旳,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旳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山东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毕生关心的主要问题是( )。 A、秩序问题与进步问题 B、物化生产与异化的社会关系 C、理性化问题 D、社会团结 正确答案:A 2. (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 情境定义 B.拟剧理论 C. “镜中我”理论 D. 符号互动理论 B 3.最早从理论上对社会资本给出全面界定和分析的社会学家是( )。 A. 严复 B. 科尔曼 C.康有为 D. 马克思 B 4.科塞是 ( )的代表人物。 A. 社会互动理论 B. 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 结构功能主义 B 5. “镜中我”理论是( )提出来的。 A. 弗洛伊德 B.托马斯 C.库利 D. 米德 C 6.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是( )。 A. 知识系统 B. 规范系统 C. 策略系统 D. 组织系统 B 7.个体或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变化叫( )。 A. 城市化 B. 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B 8.城市化的原动力是()。 A.社会运动 B. 工业化 C. 经济发展 D.社会变革 B 9.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 )。 A.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封闭性结构 D. 开放性结构 C 10.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 )。 A.人格塑造 B. 文化传播 C. 筛选 D.革新 A 11.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 A.严复 B. 章太炎 C.康有为 D.梁启超 A 12.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二元结构 B. 逆城市化 C. 城市贫民化 D.城乡融合 B 13. 《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孔德 B. 托克维尔 C.马克思 D.孟德斯鸠 B 14.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2022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终考任务“我要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2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终考任务 〃,要旁就” <4 草项送律裏庫 布鲁默所说的“带着愤怒和敌意采取暴力”的人群行为,指的是()。[答案]行动人群行为 集合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答案]无组织牲 较少带有政治色彩,几乎不直接触及社会结构的社会运动是()。[答案]表意运动 科层制是社会学家()提出的?[答案]韦伯 茅盾小说《子夜》中,吴老太爷从农村到上海见到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时,心中惊恐不已,一个劲儿地念《太上感应篇》,不久便一命呜呼了,这也是一种()。[答案]文化農惊 帕森斯1937年出版的()是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衰落、结构功能主义崛起的标志。[答案]《社会行动的结构》 强调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理论是()。[答案]权变理论 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特征。[答案]福利性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答案]社会交换论 是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答案]规范系统 西欧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来自()。[答案]民间 学生考试不及格,职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等现象属于()。[答案]角色失败 医生、教师、警察和法官,这属于()o [答案]规定性角色 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答案]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以下属于后发内生型的国家是()。[答案]德国 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更大的功能单位叫()。[答案]文化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某种意义,从45〜122厘米左右之间的距离,属于()o [答案]个人距离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那里的农村社区大都由()而来。[答案]社会组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产业工人阶层属于()。[答案]第八阶层 组织策略强调“竞争的类型、方式、竞争战略的差异以及针对环境的选择性”的理论是()o [答案]种群生态理论 乙、3项迳律瓶成庫 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答案]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答案]磨尖;削平;同化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0 [答案]个人对角色的理解;角色发展;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个人对角色的实践 社会分层的特征有()。[答案]稳定性;差异牲;长久性;普遍性 社会互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类()。[答案]文化要素;情境要素;人格要素 社会群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答案]群体成员有共同行动的能力;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交往关系;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社会学孕育、创立于欧洲,发展、兴盛于美国,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答案]创立与莫基; 修正和综合;成熟与分化;多元化发展 文化在下列哪些层次上发挥着区分的功能()0 [答案]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区分标志;文化是不同社会形态相互区分的标志;文化是社会与自然界区分的标志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答案]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同时増长;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中,呈现两头快中间慢的趋势;发展的

社会学概论(本科)-2021.01-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 2021年1月l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l.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 )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次级群体 D.初级群体 4.美籍华裔学者林南提出的( )是社会网络研究的一大突破,因为他否认了资源只有通过占有才能运用的地位结构观。 A.网络资源观 B.弱关系理论 C.社会网络观 D.强关系理论 5.社会制度( )是制度行动者未曾预料到的制度后果。 A.反功能 B.潜功能 C.负功能 D.功能失调 6.在韦伯看来,在所有正式组织中,( )组织最为有效,也最适合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组织。 A.家长制 B.等级制 C.集权制 D.科层制 7.在( )社会分层结构中,社会流动从数量和频率来说都比较强。 A.流动性 B.稳定性 C.封闭性 D.开放性 8.(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存在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价值冲突论 9.( )不同于集体维权行动的特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自发性、暴力性与违法性。 A.群体性事件 B.集群性事件 C.突发性事件 D.暴力性事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1.在《新教伦理与资本精神》中,( )探讨了理性资本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 A.涂尔干 B.孔德 C.韦伯 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 )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 )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根据( )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6.“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 )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 B.滕尼斯 C.恩格斯 D.哈贝马斯 7.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封闭性结构 D.开放性结构 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 B.涂尔干 C.韦伯 D.马克思 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4.( )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 B.公司 C.志愿者团体 D.教会 5.社会制度的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 A.社会结构 B.社会分层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6.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存在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价值冲突论 9.遵循社会既有的规范、经过事先安排而聚集起来的人群是( )。 A.行动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偶合人群 1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 )。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 )。 A.孔德 B.马克思 C.涂尔干 D.韦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 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 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 A.社会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6.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 )。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 A.结构性助长 B.结构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1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以下关于社会角色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社会角色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获得的 B.人们的社会角色是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 C.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D.角色是指对某一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 12.以下属于正式群体是( )。 A.家庭 B.邻里 C.工厂 D.朋友 13.韦伯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 )。 A.财富 B.威望 C.家庭背景 D.权力 14.下列属于集合行为的是( )。 A.抢购

易考通《社会学概论》题目加答案

易考通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韩明摸主编王思斌副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6题) (√)1.社会是人类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人们交往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4.为了表达他们的理想,方向,孙中山写了“天下为公”,“大同书”的座右铭。(×)5.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和活动,可以被认为概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先驱。 (√)6.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第二章(6题) (×)7.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社会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生理反应。 (×)8.需要的产生并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9.驱力所指偏重于生理方面的要求,而需要则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要求。 (×)10.生理需求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则从宏观上简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 第三章(6题) (√)13.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 (×)14.社会关系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15.人际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6.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 (×)17.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布卢默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18.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他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章(6题) (×)1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 (×)20.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外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内因。 (√)21.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 (×)22.社会制度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23.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24.再社会化的现象,一般是指有越轨行为的成年人。 第五章(6题) (×)25.群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6社会群体不但是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社会性的群体。 (×)27.社会人团体是指人们通过互相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8.社会群体是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9.初级社会群体包括:机关,政党,军队,学校等。 (√)30.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第六章(6题) (×)31.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内部事物。 (√)32.目标是社会组织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