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十一)九江地震举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十一)

九江地震举国关注

●毛清阳

【背景材料】

2005 年 11 月 26 日 8 时 49 分 , 在江西九江、瑞昌间 ( 北纬 29.7 度 , 东经115.7 度 ) 发生 5.7 级地震。地震震波波及湖北省武汉、洪湖、鄂州等地区。地震未波及三峡大坝。宜昌包括三峡工程区域 , 处于扬子地台和四川盆地的结合部 , 和九江属于不同的地域板块 , 九江地震对宜昌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 整个三峡包括大坝

都安然无恙。截止 11 月 27 日 11 时统计 , 地震共造成 13 人死亡 ,8000 余人不同程度受伤 , 转移安置 60 余万人 ,280 万人一度紧急避险 , 倒塌房屋 1.8 万间 , 损坏 15 万多间。部分县市电力、通信和城市供水一度中断。

灾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切 , 他们向灾区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民政部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 奔赴灾区进行救济。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 组织专家进行紧急会商 , 分析研究地震趋势 , 同时派出由 20 人组成的应急工作纽和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 , 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抗震救灾。江西省省长孟建柱强调 , 一定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 同时搞好救灾物资供应 , 确保灾民生活,并决定立即下拨救灾款 500 万元。另外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子 , 对灾区人民进行救援。

【知识链接】

1. 哲学常识

(1) 规律是客观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此次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自身运动规律的表现 , 是客观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 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指导实践活动 , 改造客观世界 ; 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 ,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 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 , 直到变害为利 , 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搞好地震预测 , 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

(2)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次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 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 提高自觉性和预见性。这次地震两小时前 , 当地村民家的鸡群、猪都出现了异常行为 , 动物出现这种异常行为是有原因的 , 这是地震的一个前兆 , 我们应该根据这个前兆 , 预见到地震的来临 , 提前做好防灾的准备。

(4)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 , 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 , 在地震过后 , 全国各地积极捐款 , 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 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2. 经济常识

(l) 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质储备 , 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依靠这部分积累基金 , 民政部才能及时从救灾物资合肥储备处调拨 1000 顶棉帐篷运往灾区 , 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

(2)商业保险可以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 , 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这次灾害中 , 购买了商业保险的灾民就可在灾后得到一定的补偿。

3. 政治常识

(1) 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 积极开展救助工作 , 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2)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机关 , 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 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 防止了流行疾病的发生。(3)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电慰问江西震区 , 向灾区干部、群众表示亲切慰问 , 要求确保灾民不挨饿受冻。

【创新试题设计】

一、单选题

2005 年 11 月 26 日 8 时 49 分 , 在江西九江、瑞昌间 ( 北纬 29.7 度 , 东经115.7 度 ) 发生 5.7 级地震。据此回答 1~2 题。

1. 关于地震的发生 ,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震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是客观的②地震的发生是神的意志的体现③地震的发生是地壳长期运动变化的结果④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 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地震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 还很难准确预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地震后 , 有关专家说 : 有没有防震抗震准备 , 后果是大不一样的。这个观点体现了 (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针对海内外流行的 " 三峡工程引发了江西九江地震 " 的传言 , 三峡工程地质勘探负责人陈德基教授告诉记

者说 :" 根据地质构造、地质单元和地质背景 , 三峡工程与九江地震的诱因风马牛不相及。 " 据此回答 3~4 题。

3. 材料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 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B.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C.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4. 陈德基教授的话说明

A.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B.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 因果联系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 是客观的

D.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5. 地震后 , 江西省省长孟建柱强调 , 一定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 同时搞好救灾物资供应 , 确保灾民生活 , 并决定立即下拨救灾款500 万元。这里的救灾款( )

①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保障基金②属于社会救济③是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基金④是国民收入中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质储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6. 接到灾情报告后 , 民政部马上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成立了 4 人组成的工作组奔赴灾区。这说明了( )

①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民政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机③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④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2005 年 l1 月 26 日 9 时 18 分 , 此次地震的首条新闻经中国江西网发布之后 , 有关此次地震的消息立即在数以万计的网站传播 , 灾情引起了网民的热切关注。广大网民纷纷通过互联网了解灾情、问候亲人、表达爱心 , 并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献计献策。地震灾害无情 , 但网上却充满真情。这体现了 (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② " 人性自私论 " 不符合事实③深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④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九江地震中部分伤亡者的保险理赔工作已经开始 , 保险公司组织了核赔人员前往房屋倒塌地和丸江市人

民医院、中医院进行实地勘察。死亡者有 5 人参加了保险 , 伤者有 9 人参加了保险。这里的保险( )

A. 是解决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B. 属于社会保险 , 可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C. 一般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D. 在灾区重建中起决定性作用

江西省瑞昌市赛湖农场十三连棉田 , 受地震影响该处发生多处地陷、地坑、地涌。据介绍 , 当地有关部门表示 , 现阶段不打算改变地陷坑这块新景观 , 将其当作一种值得保护的地震标志。如有可能 , 当地还会开发地陷坑做旅游项目。据此回答 9~10 题。

9. 如有可能 , 当地还会开发地陷坑做旅游项目。开发这种旅游资源 ( )

①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②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③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将成为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 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陷、地坑、地涌 , 使这个地方的农田遭到破坏 , 但如果能将这些地陷坑开发为旅游项目 , 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 这体现了 ( )

A.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B.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C.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 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二、论述题

此次地震测定的震级并不高 , 但给震中地区造成的灾害却不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这一区域相对来说属少震、弱震地区 , 长期以来群众的防震意识淡薄 , 各级政府在防震投入上欠账较多。

这次九江地震直接警醒人们 , 作为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工程中 , 务必重视防震体系建设。

1. 结合材料 ,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

2. 总结这次地震的教训 , 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

3.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这种类型的试题 , 首先考虑的是排除法。第②项是错误的 , 地震的发生是客观的 , 不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2.D 。 " 有没有防震抗震准备 , 后果是大不一样的 " 体现了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 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的道理。

3.A 。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指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 九江地震 " 与 " 三峡工程 "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C 。要理解题中引用的话的意思 ," 风马牛不相及 " 就是指二者不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5.D 。要特别注意高一第四课社会保障中的相关论述。教材里有明确的表述 , 抗震救灾款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保障基金。

6.B 。第②项 " 民政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机构 " 提法错误。第④项中的"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