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概述 (2)

1.1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和测量装置的进展 (2)

a.测试技术的进展 (3)

b.测量装置的进展 (4)

1.2测试标准 (5)

2、测定原理及方法: (6)

2.1二维残余应力 (6)

2.1.1原理 (6)

2.1.2方法 (9)

2.2三维残余应力 (15)

2.2.1沿深度分布的应力测定一剥层法 (16)

2.2.2 X射线积分法(RIM) (17)

2.2.3 多波长法 (20)

3、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法的优、缺点 (21)

4、一些应用 (22)

参考文献: (23)

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

原理、计算公式、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主要应用领域。

1.概述

X射线法是利用X射线入射到物质时的衍射现象测定残余应力的方法。包括X射线照相法、X射线衍射仪法和X射线应力仪法。

1.1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和测量装置的进展

早在1936年,Glocker等就建立了关于x射线应力测定的理论。但是当时由于使用照相法,需要用标准物质粉末涂敷在被测试样表面以标定试样至底片的距离,当试样经热处理或加工硬化谱线比较漫散时,标准谱线与待测谱线可能重叠,测量精度很低,因此,这种方法未受到重视,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还有人认为淬火钢的应力测定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使用衍射仪后,X射线应力测定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生产中日渐获得广泛应用。美国SAE在巡回试样测定的基础上,于1960年对X射线应力测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日本于1961年在材料学会下成立了X射线应力测定分会,并在1973年颁布了X射线应力测定标准方法。

a.测试技术的进展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X射线应力测定多采用0°~ 45°法(又称两次曝光法),这种方法在dψϕ与sin2ψ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时误差不大,但当试件由于各种原因,dψϕ与sin2ψ偏离离直线关系时,0°~ 45°法就会产生很大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E.Macherauch在1961年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x射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经典的聚焦法也被准聚焦法和平行光束法所取代。其中,平行光束法允许试样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就为在生产现场应用X射线应力测定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方法的缺点是衍射线的强度低、分辨率差,对低强度而又较漫散的谱线,测量精度不高。准聚焦法介于平行光束法和聚焦法之间,既有较高的强度和分辨率,又有一定的试样设置的宽容度,在衍射仪上用准聚焦法

测定应力时,试样设置不当引起的误差可以从a hkl与

2

cos

sin

θ

θ直线之斜

率求得,所利用的关系为:

2

cos

sin

hkl

a a

d

d a R

δθ

θ

-

==⋅

,式中,δ为试样表

面对测角仪中心的偏离量,R为测角仪半径,a0为试样的精确点阵常数,a hkl为由各(hkl)面的测量值计算出的点阵常数。

上述0°~ 45°法和sin2ψ法就是通常所称的常规法(或称同倾法),这些测试方法在测定工件特殊部位(如齿轮根部、角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时往往比较困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侧倾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受到普遍重视。这种方法既可以选用高2θ角、也可选用低2θ角范围内的衍射线进行测定,同时衍射强度的吸收因子与侧倾角ψ无关,并

且不随2θ角而变或随2θ角只作很小变化,故线形不会因吸收而产生畸变,能提高测量精度,因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可以在附有侧倾法机构的应力仪上进行侧倾法测量,也可以利用侧倾附件在普通衍射仪或应力仪上进行这种测量。

自1976年以来,日本在应用连续X射线测量应力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不同能量的X射线穿透材料的能力也不同,利用连续X射线照射试样,借助X射线能谱仪测定衍射线中具有不同能量的各种成分的峰值位移,可以探知应力沿深度的分布。

此外,利用不同波长X射线在工件内部穿透深度不同的特点,从而获得应力沿深度分布的多波长法近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b.测量装置的进展

理想的X射线应力测量装置应兼有照相机应力测量头的轻便、衍射仪应力测量的精确和位敏探测器的高速度等特点。早期的各种照相法测应力的相机,因其测试手续麻烦,费时费工,因此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使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X射线衍射仪迅速发展起来,应力测定工作就在衍射仪上进行。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残余应力时需要一定的特制附件,与相机比较,虽然手续有所简化,数据也相应准确了,但只能用于试样和小工件,对中等和大型工件则无能为力。而残余应力的研究完全用试样是无法解决许多生产实际问题,所以用衍射仪测定残余应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将衍射仪的索拉光栏改为平行光束光

栏,并对衍射仪的测角仪进行改进,从而使其成为能满足要求的专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

目前,X射线应力测量装置正向设备轻便紧凑、测量快速、精确度高及用途多样的方向发展。美国丹佛大学的D.Steffen和C.Rund研制的应力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整台仪器重仅135kg,而测角头只有4.5kg,采用这种应力仪在铝合金、不锈钢和马氏体钢上进行的实测证明,X射线数据累积所需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最短只需15秒。美国西北大学的James和Cohen研制的PARS应力仪的测角头(带位敏正比探测器)重约9kg。测角仪经改进后可用通电磁铁固定,为大型构件,如球罐、管道等作现场测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AST 公司开发的X2001型X射线应力分析仪采用独特的测角仪设计,在经过改进的ψ几何系统的入射线两侧对称安装了两个位敏探测器,定峰时采用互相关法,保证了很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在几秒钟内就能完成一次测量,且总重量仅74kg。这种应力仪通过编程可以进行-45°~ +60°的ψ侧倾,2θ角范围达到97.6°~ 169.40°,并增加了-180°~ +180读的旋转,可以测定材料表面的三维残余应力及梯度。

1.2测试标准

自1971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发布第一个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行业标准SAE J784a-1971“Residential Stress Measurement by X-Ray Diffraction”和1973年日本材料学会颁布第一个X射线残余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