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一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维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答案】1.C2.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
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
“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
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
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
二、(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
苏轼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
张耒③
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苏诗写诗人在清幽的佛寺静卧,拨火听雨,冷暖对照,透露出恬然安适的心境,表现了超脱宁静的情怀;②张诗写诗人羁旅他乡,道中遇雨被阻小店,寒夜难眠,卧听雨声,表现出漂泊中的悲凄与孤独。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错误,“阻雨”的含义是人遇雨受阻,无法行进,并非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苏诗写诗人夜宿寺院的心境。
寺僧暮鼓晨钟,参禅礼佛,而诗人对此是闭门不问,任他自起自息,只是对着渐渐暗淡的灯光,孤枕而眠。
在这风雨之夜,山寺内残灯将灭,诗人亦将就寝。
他刚拨开一层白色的烟灰,又亮起通红之火,躺床上静听冷雨打着寒窗。
透露出恬然安适的心境,表现了超脱宁静的情怀。
张诗写诗人在楚桥遇雨受阻,无法行进,被阻小店,最后两句“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写环境和人物心情,天气寒冷,诗人难眠,只好卧听外面的雨声,渲染一种凄冷的氛围,表现出漂泊中的悲凄与孤独。
三、(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白集
齐已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2.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答案】1.D 2.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
②《梦游天婼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瑰丽神奇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如金玉般弥足珍贵”错误,“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结合“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可知,“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李白作品风格,体现在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
《梦游天婼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
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
作者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
这种叛逆的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四、(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柳宗元
临蒸①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②东回山似戟,牂牁③南下水如汤。
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④,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①临蒸:衡阳旧名。
②林邑: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内。
③牂牁(zāngkē):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④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贬吴兴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点出卢衡州在来信中表示衡阳气候过于炎热,他对这个地方难以忍受。
B.颔联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C.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所在地的美好景色。
D.全诗用一“报”一“问”绾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2.这是一首劝慰诗。
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劝慰友人的。
【答案】1.C
2.①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②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③借用典故,以被贬的刘恽来宽慰劝勉友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作者所在地”错,应该是衡阳。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劝慰友人,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
颔联“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
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颈联“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衡阳的美好景色。
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
尾联说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诗人引用典故,以被贬的刘恽来宽慰劝勉友人。
五、(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松
元稹
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
②戛:敲击。
③流传:流俗,平庸。
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2.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
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
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千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
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
“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
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烟霞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
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霞质”的松画来。
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
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
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即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六、(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重阳酒边
陈著
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
吹帽【注】风流,时节又相寻。
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
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
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
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注]据《晋书·孟嘉传》记载,九月九日孟嘉与友人集会,风吹帽落而不觉。
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人生漫长,难以实现圆满自得,所以应珍惜每一分光阴,不能虚掷。
B.又到重阳时节,词人回忆起往昔赐萸登高、风流雅集的场景,不由心生感慨。
C.醉酒后词人菊花满头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他健康长寿的心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D.这首词紧扣“重阳”抒情达意,节日特点突出,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切自然。
2.词的上阕写到“真率具”,下阕是如何表现词人“真率”这一性情特点的?
【答案】1.A
2.①细节描写。
具体描写了开怀畅饮、相劝相期、争插菊花等细节。
②用语浅近。
多用生活口语,直白而又不失生动。
③直抒胸臆。
如“逢迎一笑且开襟”“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人生漫长,难以实现圆满自得”错误。
词的开头意思是:人生短暂,难以实现长寿百年的愿望,应珍惜当下的每一分光阴。
所以“人生漫长”“圆满自得”都不合原意。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词的下阕写到“逢迎一笑且开襟”,具体描写了和朋友相遇,高高兴兴地敞开胸襟饮酒。
“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写到作者和朋友互相劝勉并且约定永远像现在这样健康长寿。
“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写到醉后争着将菊花插满头。
所以下阕具体描写了开怀畅饮、相劝相期、争插菊花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真率”这一性情特点。
“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中运用了生活口语,非常的直白但是又生动形象,所以用语浅近,表现了词人“真率”这一性情特点。
“逢迎一笑且开襟”直接抒发了作者重阳佳节和朋友饮酒的高兴之情。
“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充分抒发了作者健康长寿的心愿。
所以直抒胸臆表现了词人“真率”这一性情特点。
七、(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蒋贻恭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
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孥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观赏张道隐在太山祠的画作之后所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B.龙是张道隐画作的主体,诗人作诗也抓住了画作的主体,画和诗都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C.“应有”与“岂无”表达不同语气,两词相互配合,使诗歌三、四句诗意紧密关联。
D.最后一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画面不能够充分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画面题诗的方式加以补充。
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传神描写了龙的动态形象,突出了龙入海上天的威势。
②通过“似闻腥”等表现龙的栩栩如生,进而说明张道隐掌握了绘画之精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错,这是一首题画诗,主要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体现画的生动,并未“详细描绘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似有鬼神相助画家,风雨助龙成形,写出画中的龙的传神之态,描写了龙的动态形象;“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孥云上杳冥”写画中的龙喷出巨浪入大海,凌云而上进入高远的天空,突出了龙入海上天的威势。
“晓来帘幕似闻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表现龙的栩栩如生,进而说明张道隐掌握了绘画之精魂。
八、(2023·山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①(其二)
杜甫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①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
梓州,在四川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所看到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
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
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道了诗人许多经历。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
2.本诗与写于公元768年的《登岳阳楼》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春日梓州登楼》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内心是喜悦的。
②《登岳阳楼》中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次得以登楼,似有喜悦,但年老多病、孤舟漂泊、战争依然不止,使诗人倍感痛苦。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思乡念亲、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等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看到的满园春色”错。
“随春人故园”是作者在想象故乡的情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春日梓州登楼》本诗是杜甫登楼而动去蜀之怀。
上四句,遥望故园。
下四句,追思吴会。
这首诗写故园之春,想象家乡洛阳,战乱结束,当已平静,思理舟下峡返乡。
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内心是喜悦的。
《登岳阳楼》表达的情感,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九、(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王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样写更易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
B.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位能够“安穷”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都能乐天知命,保持一种清高、淡泊的胸襟品格。
C.“无庸客昭世”以下四句写出了诗人自感年老身衰,却仍然不谙官场之道,一直处于远离朝廷不受重用的境遇。
D.古人的送别诗常常表达伤心、惆怅之情,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借送别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诗中“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写想象中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请分析这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1.A
2.①“澄江”“清夜”“明月”“蒹葭”等意象,组成了一幅天地澄澈、人与自然浑然无际的画面,突出友人归乡后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②照应上文“有素风”,表现出友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③为下文作者打算归耕为农做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错,根据“弃置与君同”可知,应是从两人共同的命运和遭遇写起,“同情和惋惜”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隐居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开阔,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乘坐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闲适。
诗人选取了“澄江”“清夜”“明月”“蒹葭”等意象,组成了一幅天地澄澈、人与自然浑然无际的画面,突出友人归乡后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想象友人隐居之后与自然和谐一体,乘坐一叶扁舟,扣舷而歌等展现出隐士的风采,表现出友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结构上照应了上文中的“有素风”;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经斑白,心灵也很疲倦,帝王遥不可及,没有人愿意举荐我。
不愿意在这种“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友人一同归隐田间,安心做一个耕种的老农。
由此可见,这几句想象友人隐居美好生活的诗句也同时为下文作者打算归耕为农做了铺垫。
十、(2023·山东日照·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
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
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
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
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
D.这首词上阕与柳永《望海潮》上阕,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
2.词人在下阕“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以隋炀帝在扬州时的奢华生活,照应上阕对扬州繁华的描写。
②当年的富贵奢侈与现在离宫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表达繁华不再的感慨,蕴含对隋炀帝奢靡生活的讽刺。
③表达词人寄情诗酒文章、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错。
“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表现了扬州的繁华兴盛。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路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追思故国繁雄”,表现隋炀帝在扬州时的奢华生活,此句照应上阕“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等内容对扬州繁华的描写。
当年是何等富贵奢侈,而今“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昔日繁华与现在离宫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表达繁华不再的感慨,蕴含对隋炀帝奢靡生活的讽刺。
因“追思故国繁雄”,作者在历史兴亡的感慨中要“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表达了词人寄情诗酒文章、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
十一、(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