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合集下载

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创作年表
•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 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 《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 在 《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 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 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 这部小说完全是以一种喜剧性的话语方式 来展示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且悲与喜在小 说中都叙述得浓彩重抹、登峰造极。这种 两极化的高度整合,不仅体现了莫言高超 的叙事技能,也表明了《檀香刑》绝不是 一般意义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复归, 它是莫言在沉入民间之后,以自己特有的 艺术生命在激活民间话语的过程中所暴发 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是莫言对中国当 下先锋文学的再度开拓。
剧情介绍
•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 故事。 •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 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 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奶 奶始终不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 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 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奶劝住了 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 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 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凌乱,非常生气, 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 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 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 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 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 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 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 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 作。6岁进校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 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 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 至读《新华字典》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新历史主义小说: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它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在构思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情节时,作家通常会选择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并围绕这个时期展开故事。

他们不仅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视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受到影响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

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通过他们的经历和遭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非常鲜明。

他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动机,还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这些人物在面对历史的洪流时,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他们的命运也因此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成为了塑造历史的重要力量。

在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作家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场景描写和对话。

场景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对话则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结构通常非常清晰,各部分之间具有连贯性。

作家会以一种流畅、自然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引导读者逐步进入历史情境。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作家还会设置高潮部分,通过紧张的情节安排和激烈的冲突,使读者对故事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在撰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过程中,作家需要使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他们通常会避免使用生僻字或方言,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内容。

作家还会注意语言的质朴和流畅,以及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以实现最佳的阅读体验。

新历史主义小说通过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

它的是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而非单一的历史真相。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背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保持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历史。

《生死疲劳》的创新型新历史观叙事形式

《生死疲劳》的创新型新历史观叙事形式

顾 琳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叙事形式上所做的探索和创新是十分成功的,我们可以看到小说里有很多新历史主义的叙事方式和元素,比如从家族表现历史、以多元对话叙事、神话传说等的应用,但又不止步于此,他利用传统文学叙事和现代小说的众多技巧结合,在小说结构、视角设置、历史叙事处理上都表现出精湛的叙事艺术。

本文认为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叙事形式方面体现出的新历史观写法为以下几点:一是传统章回体结构与佛教轮回的结合,二是“黄金律”的多元化叙事分配,三是虚构视角下的非虚构合理表达。

一、传统章回体结构与佛教轮回的结合《生死疲劳》这篇小说形式艺术上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的章回体叙事结构。

章回体结构从我国宋元时期开始成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结构,全书分为很多回目,题目用单句或两句对偶性文字。

如“第五章掘财宝白氏受审 闹厅堂公驴跳墙”“第十二章大头儿说破轮回事 西门牛落户蓝脸家”“第二十章蓝解放叛爹入社 西门牛杀身成仁”等等。

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

然而近现代以来,新文学的形式不断兴起发展,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叙事结构逐渐被弃用,莫言的《生死疲劳》无疑是对传统叙事形式的一种再用与复归。

除了对传统致敬,章回体叙事与六道轮回叙事结合带来了另一个特别的效果:复调关系。

复调这个概念产生于音乐领域,苏联学者巴赫金将其引入小说创作,成为一种文学创作模式。

《生死疲劳》中的“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这四部分,就像一首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共同作用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形式,每一部分都是一次重新的开始,通过不同的生命体一次一次产生又湮灭,在时空上形成一种对比、重复,不同的动物视角同时结合形成对比复调,而西门闹这一贯穿始终的意识在不同时空的先后经历形成模仿复调。

复调手法和轮回效果,可以从形式层面丰富小说,增强小说情节发展的气势和各部分情节的独立性,形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在内容上也形成一种对比模仿,例如驴折腾这部分“柔情缱绻成佳偶 智勇双全斗恶狼”“英雄相助装义蹄 饥民残杀分驴尸”,两种题目中出现的一喜一悲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比,颇有西方悲喜剧的效果;“掘财宝白氏受审 闹厅堂公驴跳墙”“劝入社说客盈门 闹单干贵人相助”“蓝解放叛爹入社 西门牛杀身成仁”“附骥尾莫言巴结常团长 抒愤懑蓝脸痛哭毛主席”“金龙欲建旅游村 解放寄情望远镜”“人将死恩仇并泯 狗虽亡难脱轮回”等等一系列题目都是用动物的视角来关照历史,将历史难以人言的地方用动物说出来,使得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巧妙地结合起来。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_丰乳肥臀_叙事视角分析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_丰乳肥臀_叙事视角分析

2011年6月第27卷第2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Jun.2011V ol.27 N o.2收稿日期:2010-12-20作者简介:王西强(1978-),男,山东费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丰乳肥臀 叙事视角分析王西强1,张笛声2(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2.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摘 要:莫言的小说 丰乳肥臀 被认为是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而作为叙事性文学作品,它在叙事层面的典范性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

要较好地理解 丰乳肥臀 ,就要通过文本细读,以叙事视角探索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叙事学层面上典范意义得以实现的途径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莫言; 丰乳肥臀 ;叙事视角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1)02-0053-03张清华先生称赞莫言的 丰乳肥臀 是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典范 , 是莫言迄今为止最好和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

[1]而他所谓的 新历史主义时期 ,指1987年至1992年前后的一段比较集中的、由先锋小说家推动的、一个特别具有 实验 倾向的历史叙述。

[1]他归纳了 新历史主义叙事 的几个倾向: 它有倾向于 民间历史观念的一面, 它常常是以与民间历史叙事相近的面目出现的,体现了 边缘化 的或者 暧昧的 立场与趣味 它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情怀,体现了把历史 交还于人民 的意志, 它甚至体现了 消极 的历史怀疑论、宿命论以及历史的不可知论等倾向,它不相信所谓终极的 真实 意义上的历史,也不相信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历史价值。

[1]那么,莫言带有上述倾向的、 作为新历史主义叙事的典范 的 丰乳肥臀 又是如何处理 小说技巧的关键 ,即叙事的 角度问题 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 [2]的呢?一、小说的叙事视角探索实践小说共八卷(含卷外卷:拾遗补阙)。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莫言是我国当代文学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真实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现实感受而著称。

莫言的小说中自然充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烙印,特别是他的新历史主义叙事方式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历史主义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流派,主张历史本身的辩证性和社会性,认为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学性的美学标准,还应该包含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莫言的小说更是将新历史主义注入情节、人物和语言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

莫言小说的叙述方法非常灵活,有时候是拼接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场景,有时候是以一个人物为主线叙述他生命中不同的经历,展示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性格、习惯和道德观念。

比如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就以“疲劳病”为线索,交织着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呈现出一个“疲劳病”肆虐的虚无世界。

在《红高粱家族》中,则通过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经历,展示出了中国农村社会在大时代变革和历史事件中的变迁和生活百态。

除了情节上的新历史主义外,莫言的小说人物塑造也充满了新历史主义的特色。

莫言的小说人物往往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他们在小说中不仅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被再现,更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比如《丰乳肥臀》中的能侃侃而谈的母亲和《檀香刑》中的死刑犯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形象和言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空气和人文温度。

当然,莫言的小说在语言上也运用了新历史主义的叙述方式,从而更贴近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语言和当代口语相似,且充满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比如《蛙》中的“德性小人”、“大野猪”和《檀香刑》中的“秧鹤”、“母鸡”等词语都是普通话里极为常见的。

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更加容易被当代读者所接受,也更贴近文学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感。

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探索和奇妙的想象力赢得了众多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赞誉。

他的小说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复杂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尝试展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前言】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写作风格大胆。

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

本文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题】8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伸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而且,他又立足于民间文化的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意义,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创作,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多视角的叙述方法詹姆斯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结构,是作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作家叙述方式、叙述结构的不断调整,则是作家对叙述艺术不断探索的表现。

如果对莫言的创作做一个考察,就会发现其小说的叙述是多视角的。

莫言说过:“我不愿意四平八稳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致的、自然的结构。

”“结构与叙述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变化,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际上制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叙述天地。

”这天地就是莫言所实践的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主客体相互交织,时间、空间打乱,叙述主体打乱,形成了莫言的特殊叙述方法。

莫言1986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连续写了相关的几个中篇,并将其结集为《红高粱家族》。

成为莫言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其为“寻根派”,称莫言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骁将”[1]。

李洁非认为莫言是先锋派,“在莫言哪里,小说写作超越于…讲故事‟这个层面‟……”[2]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模式成为以后小说写作模式,其中叙事特色达到了写作的高峰,颠覆了以往传统小说写作的规范,他不仅汲取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叙述特色,还结合了中国传统野史的写作特点,从而使《红高粱家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本,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对理解其他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对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叙事特点和艺术价值。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产物。

莫言的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关注。

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往往是关乎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如文化大革命、抗日战争、土改等。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实描绘,生动再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例如,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就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农村家庭的命运变迁,让读者体验到当时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和艰辛。

二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文化不仅仅是背景设定,更是驱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揭示了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例如,他的小说《檀香刑》中,通过对满族文化的研究,从中发掘出古代社会的秘密和恶果,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启示和反思。

三是对历史事件的批判。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一个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这种批判不仅限于历史事件本身,更包括其历史背景和潜在的文化价值。

例如,他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对于封建传统的批判就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

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再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与惨痛。

莫言小说的这种新历史主义叙事,有着多重的艺术价值。

首先,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情绪激荡。

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能够带给读者历史和文化的启示,并对现实提出思考和建议。

最后,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反倒性,对于当前社会的问题和现实中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状况进行了探究和揭示。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方式,通过对历史、文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和阐述,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理解与解读小说红高粱中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

理解与解读小说红高粱中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

理解与解读小说红高粱中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理解与解读小说《红高粱》中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红高粱》是作者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北方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的理解与解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和他们对家国之忧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历史背景的梳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红高粱》中的故事和主题。

一、历史背景的描绘小说《红高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夕,那个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压力。

莫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和暗示,巧妙地展现了农民在战乱年代中的生存状态。

在小说中,《红高粱》这个村庄所代表的农民群体,被描绘成一个面临动荡和变革的生活环境,农村人民深陷于战火中,他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自身的命运。

小说以红高粱的生长和收获作为象征,以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和农民对家国的眷恋为线索,勾勒出了一个农民群体历史悲剧的画卷。

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莫言在《红高粱》中塑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既代表了当时农村社会的普通人,又有各自的个性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莫言成功地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首先,红高粱的父亲李半山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悲观、顽固但又深情厚爱,他的坚持和无私奉献代表了小说中农民的精神追求。

尤其是他对红高粱的钟爱和执着,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厚意。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红高粱是一个反叛而顽强的女性形象。

她勇敢地挑战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不畏艰险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自由。

她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小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如李家三个儿子之间复杂的家族关系,以及小说中的一些农民兄弟等。

这些人物形象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群体的深入触摸与体察,通过对各种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三、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的关系莫言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历史与个人的有机结合。

《丰乳肥臀》阅读感想

《丰乳肥臀》阅读感想

《丰乳肥臀》阅读感想很多人对《丰乳肥臀》这部作品评价不高,认为它是失败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实际上,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莫言的《丰乳肥臀》被一些人视为“新历史主义”的总结性作品。

新历史主义思潮的显著特征是对正史和御用文人话语的质疑,更倾向于相信野史和伟人仆人的言辞。

张清华之所以将《丰乳肥臀》视为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坚持了纯粹的民间写作立场,致力于构建“人”的文学。

其叙述时间跨越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初期,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卷。

在内容方面,莫言坚守历史良知,不以简单的二分法评判人物,而是深入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性。

以文中的母亲上官鲁氏为例,她作为母亲,展现出反对战争和政治的本能,以及所有母亲共有的仁慈与善良。

但与此同时,上官鲁氏的性格中也存在着“反伦理”的一面,如乱伦、野合、杀公婆、被强暴,甚至与瑞典籍牧师生下“杂种”。

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双面性描写,正是“民间历史”的典型体现。

《丰乳肥臀》中始终闪耀着莫言对人性的关注。

他摆脱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束缚,使得各种政治势力在故事中轮番登场。

以司马库“还乡团”为例,公社阶级教育展览室的解说员纪琼枝刚刚通过宣传画对司马库进行了妖魔化的解读,随后贫农大娘郭马氏却现身说法,颠覆了“官方”的解释,展现了司马库通常的人性光辉。

正是他的出现,救了郭马氏孙儿的命。

然而,将《丰乳肥臀》视为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品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独特的创新性。

一方面,大多数新历史主义作家坚持“历史的微缩叙事”,而莫言则在作品中独创了巨型的历史叙述框架,试图呈现一个世纪的历史宏大线索,同时在框架下运用“拼贴法”的写作技巧,实现历史的“大”与“小”的结合。

另一方面,《丰乳肥臀》将人类视角与历史视角相结合,文中的“我”——上官金童作为一个“恋乳”的畸形人物,代表了过去一个世纪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上官金童与母亲的相互映衬,使作品实现了“历史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完美结合。

祛伪与存真——莫言历史小说的解构策略

祛伪与存真——莫言历史小说的解构策略

o x e l g f s ,a d fr e t t fhso c n t e fl w n e r d f p l n e n mst r h o i r a i h o o i g n w p i . e i a l o h u ti l l e o Ke r s t e v e o me a d s a e h ok v e y wo d :h iw f i n p c ;t ef l iw;d i e eo e o sr ein s ae y t ef d h r ;d c n t t t tg i u o r
LIGu o
( c ol f agaeAt, aki nvrt, i j 0 0 1 C ia Sho o L nug r N n a U ie i Ta i 30 7 , hn ) s sy nn
Ab t a t Mo Y n o eso e h o t eta i o a iw b u tr r n itr sr c : a gn v l v  ̄ r w r dt n l e a o t i ay a dh soy,a d p a t e a w y o e o s f n s a e y h i v le n r ci a f c n t i t t g . c d mc o r I i n v l ,t n p c a e n td v l p d a s a ,a d n W i v le st e b c g o n ff t n soy;t e p e iu n h s o es i me a d s a e h v o e eo e s u u l n O s e ov d a a k r u d o i i tr h r vo s h co v l e b e kn n es ro ssye a ed e n t e e yt e fl iw a d s al w n raie h eh r e e p l d d wn n au y t ig a d t e u tl r e o s u td b k ve n h l a rt ;t e o sa u l o ,a d h h i r h o o v r e

浅谈从《红高粱》看新历史主义潮

浅谈从《红高粱》看新历史主义潮

浅谈从《红高粱》看新历史主义潮概要:莫言把对理想的隐寓于先辈们的优秀品格中,在运用文学这一武器对现实、历史、人性等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于理想人性与生存状态等的期待与憧憬。

希望通过追忆先辈历史,唤起人们追求充实丰厚生命的热情,这才是他对传统的复活与重构的终极意义所在。

《红高粱》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视角的个人化,从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主体的边缘化,以“我”和“我父亲”的角度穿插回忆了在整个宏大的民族抗日背景下,以“我爷爷”和“我奶奶”为代表的生在长在东北高密乡十八里坡大片红高粱地里的底层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

一、个人历史的主观视角化《红高粱》,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切入作品,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述并不是不做参与、不作判断的附和,而是在一方面,考虑到抒情主体的需要,直接让“我”来建构历史,混淆了历史与故事的界限,消解历史的客观性,使得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顺利融入的剧情中,并在追溯“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染地里的英魂和冤魂”们事迹的过程中,直接采纳“我”、“我父亲”、“我爷爷”、“我奶奶”的人称称呼,营造出后辈伴长,围炉忆祖的真实而又虚渺的氛围,使得小说的情感转换灵活,自然显露自己的声音,建立起自己个人化、主体化的历史视角。

另一方面,从小说的创作结构看,作为一个后辈,“我”又极容易跳出那段历史环境,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对历史进行主观切割,提供时间的破碎图景来拼凑故事情节。

线性时间流程被按照逻辑顺序主观切割倒叙与插叙的并用,于是有了小豆官一边跟着大部队穿梭在高粱丛,一边却随心思飘回十多年前,将过去历史里的儿女情劫、国仇家恨编织在一起,使得这支原本显得松散落魄的队伍紧凑起来,使得在人们意识中匀速的时间突然加速、叠加、分离,变得不稳定起来。

这场战斗,成功地将先辈们的爱恨情仇、是是非非揉成一团,从而构建起小说乱而不散的有序结构。

二、边缘历史的民间视角化(一)淡化宏观的历史背景新历史主义小说所描写的历史都是小说家们虚拟或假想的历史,他们给笔下的民间生活披上了一件“历史”的外衣,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作品中往往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点缀。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

第十四讲新历史小说下次课阅读文本:铁凝《永远有多远》,林白《致命的飞翔》。

一、概念新历史小说是形成于1987年前后到现在尚未终止的一种文学思潮。

集中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

其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以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

代表性作家作品: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刘震云“故乡系列”、《一句顶一万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李锐“厚土系列”、苏童“枫杨树系列”、“妇女生活和新妇女生活系列”、《妻妾成群》、《米》、刘恒《伏羲伏羲》、《苍河白日梦》、陈忠实《白鹿原》等。

二、新历史主义1.何谓历史?一个原初的存在?永恒的真实?还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历史是一种文本,一种话语,而并非还原过往生活经验的事实真相。

3.历史既然是被人写出来的,那它就必然带有撰写历史的人的理解和偏见。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三、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历史观比较1.历史的文本性与历史的真实性。

传统历史小说认为,历史是对过往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真实的,可以作为鉴古知今的教科书。

新历史小说则否定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

新历史小说的这种历史观从何而来?来自于先锋小说对“世界”和“真实”的认识(世界:有序、可知——混乱、无序、不可知。

真实:拟真实——反真实)作家们不愿以“再现”的手段去绘制与社会历史毫厘不差的“真实”图景,而宁可通过想象和虚构追求感觉的真实、情调的真切,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话语去探寻奥秘和重构历史。

什么是过去和历史?它对于我是一堆纸质的碎片,因为碎了我可以按我的方式拾起它,缝补叠合,重建我的世界。

——苏童我们的叙述不会给世界和时间带来任何增损,我们的叙述只是为了自己。

——李锐《旧址▪题记》2.历史的偶然性和历史的确定性。

在传统的历史小说中,历史是有规律可循、有其确定性、有其本质特征的,因而也是可以把握的。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文 献 标 识 码 :Aபைடு நூலகம்
文 章编 号 :1 0 — 1 x(O1 ) 2 0 3 - 1 9 9 2 0 — 2 2 0 0 4 0
部作 品的 阅读 史就 是 一部 漂流 史 ,每 一个变 化 的评 判背 后 , 都隐藏着 一个时代的影子 ,是 一个时代的文学在这一 阶段的困惑 、探 索 与痛苦 。刚开始接 触拉美文 学时,家族叙事和魔幻主 义成为我们心 中文学创 新的样板 ;“ 人的解放 ” 个 人 自由” ,“ ,成为我们这代 人新的 价值观 ;我们 隐约感 觉到,十七年 红色经典所讲述 的革 命与 国家的历 史 与当时的政 治话语 并非那么和谐 ……莫言的 《 红高粱 》在这些方面 满足 了一个时代 的阅读期待 :原来历 史还 可 以这样写 !他用 性与欲望 代替阶级斗争作 为历 史发展的动 因,以土匪的视角解构 了教科书的抗 战史叙事 ,以家族 回忆 的方式替代 了民族 、国家这些宏大 的词 汇,被 称之为 “ 新历史主义 ”的开山 以及代表之 作。正所谓一切历史都 是当 代史,《 红高粱 》的写作方式 ,绝不仅仅是莫言 自称的要抵达 “ 历史的 某种真实” ,而是历史为什么竟会 以这样 的方式讲述。很多人都会对 父 母的情史有极强 的窥探欲 ,对物质财 富有隐秘 的抢夺欲 ,这并不奇怪, 哲学家说人们都喜欢 问 “ 我从哪里来 ” 。但在中 国的伦理框架下,并没 有多少作家愿意或者说有勇气探究这些秘密 ,《 红高粱》扯块 “ 家族 史” 的幌子, 已经算难得 了。回想 一下作品里令人激 动的那 些场景 ,我们 就会知道 ,这样充满荷尔蒙和情欲的叙事决非偶然。最蓬勃的生命 力, 最 理直气壮 的情欲 ,最张扬 的色 彩,最狂欢 的表达 ,细 节所达 成的每 次交流 的默契里, 已经暗示 了一个生机勃勃 的欲 望时代的来临 。那 些 重新合 法化的物欲和情欲并 非历史的场景 ,而 是一个时代心态的真 实摹 写。在 这个 意义上 ,《 红高粱 》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 小说一样, 同样是最具政治意义、最吻合 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 高粱》即 红 是 “新历 史 小说 ” 的 重 要 起 源 ,也 是 新 历 史 小 说 的 代 表 作 品 , 明 显 地 区别于 以往 的革命 历史题材的 小说 。也就是说 ,新历史 小说恰 好是从 不 同的立场和视 角一 土匪、地主和传 统家族一 出发 的,是对 革命神话 的质疑和瓦解 。曾有论 者这样写道 《 红高粱》标示 出人文精神 的新向 度 ,以原欲为基础 的粗粝 而蓬勃的 民间文 化精神 ,以历史话语 的解放 洞开 了 “民间”这一更 大的精神 门户 。也有学者论 ,历史本身在任何 意义上不是一个本文 ,也不是主导本文或 主导叙事 ,但我们只 能了解 以本文形式或叙事模式体 现出来的历史 ,换句话说 ,我们只能通 过预 先的本文或叙事建 构才能接 触历史 。 人们喜欢用 巴赫 金 的狂欢化 理论 来诠释 莫言 的创 作 ,他 说 :拉 伯雷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破 坏官方所要描绘 的时代 及其事件那种美好 的 国家,用 新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从 民间广场嬉笑 的合唱观点 ,说 明时 代 的悲剧 和喜剧 ,把有利于统 治阶级的任何 官方 的谎言和具有局 限性 的一切已经统统清 除掉 ,它要 向人民、朝气蓬勃和 不朽 的人 民揭示它 的真正含 义。在狂欢节广场上支 配一切的是人们之 间不拘形式地 自由 接触 的特殊 形式,同时也形成 了官场 言语的特殊风格 ,在狂欢节的笑 声里 ,有 死亡 与 再 生 的结 合 , 也有 否 定 与肯 定 的 结合 。 莫 言 的 《 乳 肥臀 》 最 为 典型 地 体现 了新 历史 主 义 的小 说 观 丰 念 。这部 问世之初就 以其 艳 名惊 世 骇俗 的 巨制同他 的红 高粱系 列一 样 ,是 以历史和人类学 的复调展 开叙述 的 ,但与 以往不 同的是,有关 性 、潜意识情结 、生殖 繁衍、种族性质 等等人类学 内容在这部 小说中 只是感性的表层部分 ,而莫言所要探 究的和回答的却是 “ 历史 上到底 发生 了什 ”这样一个 问题 。他将一部近现代 史还原或缩微到一 个家庭 诸成员的经历或命运之 中,把历史还原 民间,以纯粹 民问 的观 点,写 民间的人生 ,写他们在近世诸 多重大历 史事件 中的命运 ,莫言所 自称 的 “ 献给母亲和大地 ”正 是这一观念 的模糊表 述 从叙事结构和风格 上看 ,它也典范地体现 了西方新历史主义 理论家们所总结和推广的某些 方法 。如那种 “ 交叉文化蒙太奇”式 的方法,即把不 同意义的文化符码 故意并置和拼贴在一起 ,以 利于隐喻历史的本然状态和丰富复杂的情境。 他们将 “ 广告、性手册、大众文化、日记、政治宣言、文学、政治运”等 等文化符码或文本并置在一起,构成 了一幅 “ 交叉文化蒙太奇的蓝 图” 。 《 丰乳肥臀》在展开关于历 史的叙事时 ,正是采用 了这种 拼贴法、 并置法 。他不无暴力倾 向地将二十世 纪中国所发生 的所有 重大历史事 件 ,都通过母亲上官鲁 氏及其后代所 组成的家庭命运 的描写而汇聚一 起 ,这种通过家族和个人 辐射历史 的方法不仅是感性和鲜 活的,而且

从小说《牛》看莫言的历史视角

从小说《牛》看莫言的历史视角
从小说《 牛》 看莫言的历史视角
回 陈 妩
内容摘要 :基于魔幻现实主义、新历史主义的影响,莫言在小说 《 牛》 中选取个性化 的视角切入历 史并 解构历史 。小说 中聚焦小人 物的生活 ,以领 导阶级 的丑陋反观历史 ,从 动物 的命运 反映文革 时期 的社会 状
况 , 以 此 呈 现 莫 言 自我 的历 史 观 , 带 给读 者 对 历 史 崭 新 的 审 美感 受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小 说 文本 的细 致 分 析 ,
窥探 莫言独特 的创作倾 向和历史观念 ,并对莫言创作 的历史视角作 出评述。 关键词 :莫言 《 牛》 历史视角 解构历 史
一 .
引 言
中篇小 说 《 牛》 中 ,莫 言聚 焦 于 小 人 物 的 生 活 ,或 借 人 物 之
口质 疑 新 社 会 较 之 旧社 会 是 否 具 有 优 越 性 ,或 描 述 从 村 到 公 社 的 领 导 阶级 的 丑 陋 ,或 通 过 反 讽 嘲 弄官僚 阶层夸大 历史功绩 。小说
牲 ,而 在 每一 个 历 史 大 背 景 之 下 , 必 然 有 为 人 们 所 不 齿 的 黑
暗 。我 们 传 统 的 历 史 观 在 莫 言 的 不 言与 胡言 的叙 述 间受 到 冲击 , 直 至 颠 覆 。 莫 言 小 说 的 魅 力 就 在 于 尊 重 事 实 ,洗 清 涂 抹 在 历史 上 的 东 西 ,不 管 是 污 垢 还 是 脂 粉 。 ( 一 ) 人 的身 份 新 社 会 与 旧 社 会 最 显 著 的 区
了人 在 文 革 时 期 的 真 实 状 态 。 也 是 因 为此 ,莫 言 的 小 说 给 人 以 历 史真实感 。 值 得 我 们 注 意 的 是 , 有 些 “ 新 历 史 主 义 ” 批 评 家 曾 对 莫 言

简谈莫言《生死疲劳》对新历史主义的深化

简谈莫言《生死疲劳》对新历史主义的深化

简谈莫言 生死疲劳 对新历史主义的深化
。杜 文 娟
生死疲 劳》中 ,莫言 继续往前 迈进试 图弥补新历 史 八 十年 代 新历 史 主义 写 作 兴起 后 ,小 说 界普 遍存 在 新作 《 着 “ 反历 史 ”的写作倾 向,小说家们 以此竭力爆破 官方 正 主义 的某些缺憾 ,很 明显他 发现 了新历史主义 以往书写 过 史 、挖掘 边缘野 史、玩弄历 史碎片 ,诉 说颓败 的家族 、荒 程 中的理性启 蒙霸权和 自我主观偏 见, 即专注 于对历 史客 蛮 的轶 事、压抑 的人性 ,一时间真真假 假的幽 灵鬼魅到 处 体 的 正史 权威 的挑 战和 主体 对历 史 的肆 意 编织 ,二者 都 流窜 ,非理性 、暴力 、阴谋 、欲望开 始锣鼓喧 天 ,与各 种 过 于关注历 史化 了的 “ 界 ”,文 本的历 史性有余 ,而 文 世 实验 形式相结合 ,整个历 史领域沟壑 纵横 ,硝 烟弥漫 。在 本 的 本 质 属 性 审 美 性 不足 。 同 时 莫 言 也 将 新 历 史 主 义 的 某
与此同时,无论是列于正史的单面英雄还是逸出正史自乡 的美 盼吉说 ;牛的倔强表现 在饱受苦难 、不幸 ,负载着土 l I
野 村夫 、匪帮流寇等历 史人物都 已经表现得足 够丰 富了, 地耕 植者 的历 史伤痛 :表现 在猪身上 的贪婪和暴 烈,便是
《 生死疲 劳》 中,莫言很大程 度上放弃 了历史启 蒙性 ,寻
方 式浸泡下 ,忽视理 论的逻辑基 质和精神 内涵 的问题 是不 找 “ 史认识 ”和 “ 历 历史解释 ”的动 因弱化 ,也 不再为高 可避 免 的,新历史主 义更多带有 了一种外 延性 的文 本操作 密东北 乡继续构造 历史轶事 ,创作 中明显多 了些现 实主义 技法 ,其理论与创作都有待于深化。 而从莫言最近 的作品 《 檀香刑》和 《 生死疲劳》『中, 1 成分,开始真正考察民间本位 的历史性生存状况 。 有评 论家讲 到这 是一部 由地主讲述 的关于 土改的历 史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的叙述技巧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的叙述技巧

浅谈莫言小说《红高粱》的叙述技巧【摘要】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技巧,并开创了中国新历史小说叙事的新纪元。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叙述视角、叙述主体叙述时间三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红高粱》叙述视角叙述主体叙述时空莫言的《红高粱》①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其新颖之处不仅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范,以一种独特而新颖的叙述方式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

当代“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张清华先生曾高度评价《红高粱家族》在叙事上达到的文学史价值:“《红高粱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矫正了以往专业历史叙事和文学历史叙事所共有的偏差。

可以说,它提供了我们在以往的文学文本和当代的历史文本中都无法看到的历史场景,历史的丰富性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复活。

它的‘野史’笔法、民间场景的杂烩式拼接,无意中应和了米歇尔•福科式的反正统历史的和暴力化修辞的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编纂学’,把当代中国历史空间的文学叙事,引向了一个以民间叙事为基本框架与价值标尺的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它推动了当代新历史主义文学叙事的兴起,应该是不过分的。

”②由此可见《红高粱》有着独特的叙述技巧,下面就对叙述视角、叙述主体和叙述时间作简单的分析。

一、叙述视角的越界——零聚焦和内外聚焦叙事的结合“聚焦”这一术语是由热奈特提出来的。

在《叙事话语》一书中,他首次对“观察点”一词提出修正,他认为人们“混淆了其视点确定叙述透视的人物是谁,与叙述者是谁这一完全不同的问题,或者,更简单地说,就是混淆了谁看与谁说【作者简介】邢璐倩(1990-),女,广东省佛山人,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①《红高粱》初刊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莫言后来把《红高粱》及其续篇《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友》这五部中篇小说合成《红高粱家族》。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莫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流传广泛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瞩目。

莫言小说的叙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妙的叙述方式,使其作品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审美叙述手法莫言的小说中,叙事手法独特新颖,充满着诗意和韵味。

他运用了大量的暗示和隐喻,为读者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在《红高粱》一书中,莫言以一种夸张、变幻的方式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血腥而悲壮的历史。

小说中的奶奶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她的言行举止似乎与尘世无关,同时她又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所在。

她不仅具有神秘而又具有威严的形象,同时也是整个故事的象征。

通过以奶奶为代表的形象,莫言把人们对中国历史中那段黑暗而又痛苦的记忆进行了深刻而意象化的表达。

此外,在叙述过程中,莫言还注重对动态和静态的处理。

他不仅注重情节的推进和角色的塑造,还注重描绘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去。

他对场景的描写通常是充满细节和感情的,如《蛙》一书中描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莫言通过丰富的细节和色彩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乡村的温暖和宁静。

二、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莫言的小说往往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

他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时间的错乱和空间的扭曲。

在《丰乳肥臀》一书中,莫言通过不同章节的跳跃,将故事中不同时间段的情节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事方式既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又使读者在阅读中更能深入思考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奈。

同时,莫言还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和倒叙的手法。

在《檀香刑》一书中,故事开头就以警察局的调查为线索展开,然后以回顾的方式逐渐揭示出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种叙事方式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并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三、人物与叙事的关系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他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论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论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摘要:莫言是当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其作品在言说的气质上具有异质性:以民间立场消解官方话语,凸显自由意志以颠覆压抑人性的文化传统,以土匪形象解构典型英雄。

为了达到言说的目的,莫言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并在感觉与语言、人称与视角、声音与色彩、文体与结构等的综合使用上具有探索性与实验性,尤其以站在民间立场的写作引人关注。

如此手段的运用,虽然给莫言作品增色不少,但也产生局限性的瑕疵。

本文试从叙述的异质性、多种手段的运用及二元对立的局限等方面浅析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与得失。

关键词:莫言;小说;叙述;特征;人性Abstract:Mo Yan is a heavyweight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his works reflects on the temperament of the heterogeneity: the official discourse digests civil position, highlight the repression of free will in order to subver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deconstruct the image of a typical hero with regard to the image of bandits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is works, Mo Yan uses of a variety of artistic means , and in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person and perspectives, sound and color, style and structure , Mo Yan is doing a revolutionary and experimental, especially the writing of folks position draws people’s attention. The use of such means, although the adds much color to the works of Mo Yan, also produc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rawbacks. I will 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accounts the heterogeneity,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an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binary opposition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Mo Yan's narration and gains and losses of his works.Key words : Mo Yan ; novel ; narration ; features莫言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从主题到语言、结构、视角,莫言的创作一直引人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以描写中国乡村的小说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
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更是对中国现实的观察和批判。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历史的元素,并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他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以莫言的小说《红高粱
家族》为例,通过新历史主义的叙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中国乡村家族的兴衰,揭示了中国近
现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

莫言通过故事的叙述,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后,揭示了权力斗
争和社会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构建多个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
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社会画面。

在新历史主义的叙事分析中,重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
通过多个角度和视角的交叉叙述,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多重性。

他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叙述,呈现了一个事件的多个版本和解读。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的复杂性和不同的主观解读。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还运用了历史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手法,以丰富故事的内涵。

他通过红高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象征着中国农民的坚韧与顽强。

红高粱家族的兴衰,不
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命运,更是中国农民经历了近现代历史的扭曲和痛苦。

通过红高粱的象
征意义,莫言揭示了中国乡村的命运与中国历史的紧密联系。

莫言的小说中,还反复出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暗示和影射。

他通过回溯历史,挖掘
历史事件的根源,并以小说的方式重新诠释历史。

莫言在小说中描写了苦难的历史,以及
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存和抗争。

通过叙事的方式,他让读者反思历史的深意,并展示了
个体与历史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