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毁灭?灵魂的挣扎与跋涉|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魂的挣扎与跋涉--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本文丰富而富有形象性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本剧的悲剧意蕴,感受莎士比亚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拥有理性的慧眼和积极健康的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引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

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分析唱词和宾白,把握哈姆莱特这一典型悲剧形象;鉴赏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

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的语言;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话剧的特点和作家简介。

2.阅读《哈姆莱特》全剧。

3.画出节选部分体现哈姆莱特人物特点相关语句。

情境任务

在学校的第十个传统文化艺术节,我校戏剧社拟举办“人间至悲,生命至美--古今中外短剧展演活动”,其中《哈姆莱特》第三幕是第三展演曲目,请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台本。

教学过程展时代卷轴,识“戏剧天才”

知人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翁悲剧的特点:一是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二是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三是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写出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9部历史剧;包括四大喜剧在内的10部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

中期:悲剧时期: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内的4大悲剧。

后期:传奇剧时期。

莎士比亚创作艺术特色:一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二是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三是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四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五是人物语言性格化。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莎士比亚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论世

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着力塑造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敢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

和牺牲。《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

入经典剧文,理戏剧冲突

1.梳理人物关系

预设:《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弄臣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死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剑而亡。

补:前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全剧共五幕二十场,课本选的是第三幕第一场,主要情节是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特,并躲在门后偷听,其中有一段哈姆莱特的经典独白,内涵丰富深刻,引人深思。

2.梳理人物关系

①人物身份:

预设: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前王之妻,改嫁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王之子,今王克劳狄斯之侄。罗森格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