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发展现状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发展现状和问题
发表时间:2018-09-27T18:35:27.3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梁信舅[导读]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是以先进、科学的思想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培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班级团支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单位,直接联系着广大青年学生,其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只有进一步加强高校班团一体化的改革进程,才能进一步提高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和育人功能,提升班级的建设和团支部的活力。
(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是以先进、科学的思想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培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班级团支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单位,直接联系着广大青年学生,其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只有进一步加强高校班团一体化的改革进程,才能进一步提高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和育人功能,提升班级的建设和团支部的活力。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现状;问题
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成为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方向和内容,也为高校共青团指导基层班级进行团支部建设、开展班团一体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具体指导。如何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符合民办本科高校班团建设实际情况的、能切实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已成为民办本科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民办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发展现状
高校班级是大学生活动的最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共青团和学生管理部门开展思想教育和服务育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班委会和团支部一体化改革的进程直接影响着班级和团支部的活力,影响着班级班风学风建设和学校学风的提高,决定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实效。民办本科高校整体的学生素质和自主能力水平与公办本科院校的差异,形成了民办本科高校特有的共青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民办本科院校的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很少,而共青团工作的教师队伍则肩负着引导、监督、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发挥主导作用。而民办本科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在进行班团组织建设时,大部分老师把重心放在了班委的组建和培养上,而团支部的建设很多时候是纳入班委一起培养的,没有足够重视团支部的建设和团支部的作用;同时,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开展各项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时,也习惯性以班委作为各项工作的传达和执行人员,没有真正发挥团支部的思想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和教育青年的功能。班级团支部则配合班长或班委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工作,只独立完成团组织关系转接、团费收缴和团活动等少量团支部工作。且分团委也习惯以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开展的主要执行人员。这样缺少互动联系的团学工作队伍和工作模式,给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改革存在班团组织发展不均衡,团支部活动重娱乐效果轻教育目的、团支部和班级成员集体荣誉感较弱等问题。
(一)民办本科高校班团一体化意识薄弱,班团组织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民办本科高校对班团一体化运行的重视度不够、改革的力度不够、全校师生共参与的普及度不够、宣传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从事共青团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老师开展班团一体化改革的意识薄弱,在工作中指导班级进行班团一体化的力度和效果薄弱。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习惯性通过班长、班委来向班级同学传达各种通知并执行各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班委会的地位、弱化了团支部的功能,造成了班团组织的发展不均衡,进而影响了班委会和团支部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的形象和认知。同时,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相对较弱、做事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性不高、协作能力不够、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得在日常班团工作中,有部分干部怕苦怕累、不愿意主动承担班级工作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班团组织的发展不均衡。
(二)班级班委会和团支部的职权不清,造成团支部核心作用弱化,班团一体化改革中协作程度低。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团学工作定位不准确,工作职权不清的现象。民办本科高校奖、助、勤、贷、就业信息、宿舍管理等工作、日常考勤等工作都是通过班委来传达和执行,而团支部仅负责团费收缴、团日活动和团组织推优等工作,内容形式和重要性与班委会的工作相差甚远,这一情况也使得很多学生认为班委会大于团支部,团支部只是服务和配合班委会开展工作的,团支部在班级中的认可度不高。班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处于主导地位,而团支部的思想教育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明显弱化。班委会和团支部的职责、权利没有明确清楚,使得班团一体化改革在班级中推行受到一定阻碍。
(三)班团干配备不齐全,班团成员主人翁意识淡化,造成团支部工作监管力度小。班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之一。学生工作(含共青团工作)会配备一名学生管理副院长或副书记、一名分团委书记、若干名辅导员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其中,在二级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基本会按照学生数1:200的比例来配备,而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教师只有分团委书记一人,且很多时候由辅导员兼职,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共青团工作的落实和研究思考严重不足,必然阻碍了班团一体化改革的推行和监管力度,学生团干部的主人翁意识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团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单一,重娱乐轻教育现象严重。民办本科院校班团活动是班团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由于班团活动趋于传统化,往往采取说教式、上传下达式的教育模式,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不能吸引班团成员的注意力。同时,班团活动经费有限,班团干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班团活动质量较低,影响了班团一体化的进程。班级通过班团活动来提升班级班风学风和班级活力、凝聚力,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但民办本科高校的很多班团活动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在活动目标的确立上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都存在着偏重娱乐性,缺少教育意义的现场,一场主题团日活动下来,学生只记得游戏的环节和内容,忘记了活动的主题,这样的班团活动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完成任务,流于形式,缺少了正确的思想教育引领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