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厂房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性粉尘粉尘致病机理: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人体对粉尘的清除: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职业性呼吸疾患:尘肺: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如铝肺;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呼吸系统肿瘤: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粉尘的卫生标准:煤尘TWA6mg/m3,锅炉尘TWA2mg/m3;粉尘的防护原则: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⑤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严格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中的督察管理;⑥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准;⑦组织措施:加强就业前职业体检及定期职业体检,杜绝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接触相应的职业有害因素;对曾有接尘作业史但已脱离岗位的工人,仍要坚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并观察病情变化;⑧定期体检:检查期间由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决定;原则是接触情况严重的每1至2年检查一次,接触情况轻的每2至3年检查一次,有的情况可隔3至5年检查一次;职业禁忌证:①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②慢性肺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③显着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④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2、锰及其化合物理化性质银灰色金属,α型在常温下稳定,质硬而脆;元素符号Mn;原子量;熔点1245℃;沸点2097℃;相对密度;易溶于稀酸,遇水缓慢生成氢氧化锰;锰蒸气在空气中氧化成灰色的一氧化锰及棕红色的四氧化三锰烟尘;侵入途径:锰尘或锰烟经呼吸道吸入,由消化道进入缓慢且不完全;能否经皮肤吸收,尚未确定;毒理学简介:大鼠经口LD50:9 gm/kg;各种途径吸收的锰都主要经消化道由粪便排出,尿中排出锰量甚微;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每日需锰量估计为3~9mg;膳食摄入量为~日;大鼠的氯化锰经口致死量是500mg/kg,LD50为170mg/kg;兔静脉注射氯化锰的致死量是18mg/kg,狗的致死量是56mg/kg;大鼠的二氧化锰经口致死量大于4000mg/kg;高锰酸钾的腐蚀性致死量约5~19g;临床表现:高锰酸钾经口中毒口腔、咽喉及消化道迅速被腐蚀,口服1%高锰酸钾溶液可出现口内烧灼感、恶心、呕吐、上腹疼痛;2~3%溶液则可致口咽肿胀,说话及吞咽困难;口服4~5%溶液或用水冲服高锰酸钾结晶者,口唇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疼、呕吐、血便、休克、可死于循环衰竭;吸入大量新生的氧化锰烟尘后,引起“金属烟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寒战、高热、以及咽痛、咳嗽、气喘、数小时后热退、全身大汗、次日遗留乏力感;其发病往往在下班后数小时;其临床表现似感冒,常被误诊,应与上感、咽炎等鉴别;吸入高浓度氯化锰、高锰酸钾和硼酸锰尘,可有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接触高浓度高锰酸钾可引起灼伤;国外文献有报道锰矿工易患肺炎,且不易用抗生素控制,死亡率比一般肺炎高;处理:口服高锰酸钾中毒应立即洗胃,用温水,或加3%双氧水100ml;清洗后可口服牛奶和氢氧化铝凝胶等保护胃粘膜药物;也可服用浓的豆汁;防止胃肠道穿孔,对症处理;对锰“金属烟热”,可对症处理;往往在脱离接触后,症状自行消失;对锰矿工肺炎,对症处理;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如有灼伤,治疗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驱锰治疗可用CaNa2-EDTA;3、噪声:噪声对人体影响: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神经系统: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和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诉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调查发现,接触高噪声的工作人员表现易疲倦、易激怒噪性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消化系统: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噪声的强度: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的越早,损伤的越严重,受损伤的人数越多;接触时间: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损伤的阳性率越高;噪声的频谱: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以高频为主的噪声比低频为主的噪声对听力危害大;个体差异;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①吸声;②消声;③隔声;④隔振;噪声的防护原则: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选用低噪声设备;2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将有噪声源的公用设施尽量设置在厂区边缘,并保持相应的隔离带;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尽量布置在厂房的下层及车间的边上,尽量减少对车间其他岗位的影响;3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①吸声②消声③隔声④隔振等4个体防护:主要保护听觉器官,在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比较高或在特殊强噪声条件下工作,佩戴护耳器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5听力保护措施: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如实行工间休息制度,设置隔声休息室,尽量减少作业人员的接触时间;7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85dBA 时,须按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要求,制订本单位的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8噪声的职业禁忌证①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②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③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4、高温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如超过一定程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环境温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对热未适应等都易发生中暑;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工作者;轻症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点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者;重症中暑:具先兆中暑的症状,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发生热痉孪者;高温的防护原则:合理设置工艺流程,使热源尽量远离工人操作位,同时加强隔热措施和通风降温措施,尽可能设置独立、有空调的操作室、控制室;加强保健措施,对高温工人供给合理饮料及补充营养;并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对预防中暑有重要意义;配备全面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热服、隔热面罩、手套、帽子等;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体格检查;对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应予调离;处理原则: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现场,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敞开衣服,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重症中暑: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原则是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促使酸碱平衡,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5.工频电场工频高压电场是物理环境影响因素之一,经常暴露在400KV、500KV以下的变电站工作人员,有神经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性机能减退、脉搏加快、血压偏高等,并有血象的轻微变化;美国Learidini报道的几名450KV配电人员有视力减退、恶心、头晕等现象;1986年,英国、法国、意大利共同组成的科研协作组对工频电场生物效应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表明一般健康状况与暴露条件没有显着相关,即使有些生物、生理学参数的改变,亦非病理性的;工频电场导致人体某些特征改变从生理、病理和临床来看,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和遗传方面产生表现;工频高压电场对机体存在不良影响,但目前仍认为属于功能性改变;工频电场对生物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较新课题,而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目前国内国外研究结果倾向于其生物因素影响为功能性居多;重要的是,加强防护;防护工作应提倡双重性,即:防护材料及设施;工作人员对防护的重视和实施;因为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强电场而不是磁场;为了限制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的高强度电场,必须规定允许的最高电场强度值和暴露时间;必须执行当电场强度超过25KV/m或需要作业时间超过标准时需穿金属丝制屏蔽服的制度;从防护角度看,个人防护是重要的一面,而另一面应呼吁对高强度电场作业人员进行追踪或职业医学监护,测定E电场和H磁场在体内形成的电流分布并研究制定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综合防护,从根本上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从事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5kv/m;有害因素防护原则6.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防护措施:.该项目中有机溶剂作为生产工艺中的辅料,主要有甲苯、戊烷、苯乙烯等;主要防护原则如下:.加强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和程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强通风排毒,尽量保持设备负压;.强安全防毒教育,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及防护服,以防止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定期进行职工的健康检查,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器质性疾病、严重皮肤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作为职业禁忌证调离岗位;.抢救中毒患者时,要迅速移离现场,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和安静,应用葡萄糖醛酸等药物解毒及缓解症状;.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准;.大部分有机溶剂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皮肤粗糙、皲裂,因此,长期接触的工人应加强皮肤保护;7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的防护原则:生产设备应选用抗腐蚀材料,加强密闭、抽风、尽量保持设备负压;生产现场应配备气体报警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加强安全防毒教育,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定期进行职工的健康检查,有明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应作为职业禁忌证调离岗位;抢救中毒患者时,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暖、安静,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解毒及缓解症状;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准;8.化学性烧灼伤治疗原则:1化学性结膜角膜炎和眼睑烧灼伤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脱离接触;2眼球烧灼伤者应立即就近冲洗,仔细检查结膜穹隆部,去除残留化学物;3预防感染;加速创面愈合,防止睑球粘连和其他并发症,严重眼睑畸形者可施行成形手术;4散瞳,以防止巩膜后粘连;早期紧急处理:1眼部冲洗: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的最紧要的急救方法;强调现场冲洗,特别是碱性化学物质烧灼伤时;要仔细检查上下穹隆部有无隐藏的化学物颗粒;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必要时酌情延长,有机溶剂灼伤的冲洗时间可短些;冲洗液可用生理盐水、中和液、自来水或其他净水;2中和治疗:旨在中和组织内的酸性与碱性物质,但不过分强调;酸烧灼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的碳酸氢钠、磺胺嘧啶钠结膜下注射PH≥9时应稀释后再注射;碱烧灼伤用弱酸性溶液,如%~1%醋酸溶液、1%乳酸溶液、2~3%硼酸溶液或2%枸橼酸溶液等进行冲洗,维生素~结膜下注射PH≤时应稀释后再注射;3前房穿刺:旨在清除房水中的化学物质,减少其对内皮细胞与内眼组织的腐蚀作用;前房穿刺宜早,穿刺切口宜小;严重烧灼伤者可一日两次引流房水;4球结膜切开:当结膜出现显着水肿,无法注射中和剂时,可施行从角膜放射状结膜切开法;同时用虹膜分离器从巩膜将水肿或缺血或频于坏死的结膜分离切除,排出结膜下毒性液体,减除住址压力,从而使水肿消退,改善循环与营养状态,角膜浑浊也因之减轻或消退;一般治疗:1维生素C;作球膜下、皮下、静脉注射及局部点眼;维持眼房水维生素含量≥15mg/dl的水平,对防止烧灼伤或角膜溃疡的发生有一定作用;2黏膜移植;3其他:可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给予胶原酶抑制剂、抗凝剂、皮质激素、自家血球结膜下注射以及血管宽长扩张剂等;1迅速脱离现场;2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服;3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在病情容许的条件下,冲洗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4如有毒物经皮肤吸收而致患者生命危险时,可行早期沾污创面切除手术,以减少毒物吸收;5部分毒物,如氰化物、氢氟酸及酚等可迅速经受损皮肤吸收而导致患者全身中毒,应特别注意;6梗阻性呼吸困难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低氧血症这饿,应立即做气管切开手术,并给氧或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7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经头静脉进行上腔静脉插管为佳;8镇静剂应以静脉给药为宜,常用的有:哌替啶、吗啡、冬眠药等;9给破伤风抗毒素;10抗休克治疗;11创面处理:早期用1:2000本扎溴铵或洗必泰溶液清洁创面,然后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包扎,每日或隔日一次;。
工作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管理体制: 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 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三、工作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 a、有毒物,如铅、汞、氯、一氧化碳、苯等 b、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 如高温、低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X射线)、非电离辐 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等 生物因素 如一些传染性病细菌 ————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将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里。 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毒性。高分子化合物范围极广,包括塑料、合成纤 维、合成橡胶、黏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三方面: 生产基本化和原料、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 生产中的助剂, 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某些化合物质的远期作用值得重视,如临床资料 证实氯乙烯可致接触作业者发生肝血管肉瘤, 丙烯腈对动物有致癌作 用,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苯乙烯都是致突变物质,对人类遗 传物质DNA具有损伤作用。 如氯乙烯,主要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氯乙烯急性毒性的靶器官为中 枢神经系统,慢性毒气的靶器官为肝脏。氯乙烯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宿松县安全教育培训中心 祝爱荣
本次和大家一起研讨学习的主要内容 • 职业卫生的概念 • 职业卫生的现状 • 工作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 职业病 • 职业病的防治
实用文档之、职业危害告知台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实用文档之"XXXXXXXX有限公司"
职业危害告知台帐
⒈岗前告知内容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材料。
(告知书见附件)
⒉作业场所告知内容
⑴作业场所设置规范、醒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⑵高毒物品告知卡;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毒物信息卡MSDS);
⑶监测、检测结果公示;
⑷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结果的告知凭证。
示范:
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您所在的部门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防护操作不当,该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造成损害,导致。
我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防护措施,并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
为预防职业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及伤害事故的发生,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及《劳动合同法》之规定,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遵守本公司制定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和事故应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司,避免职业病及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特此告知:
单位盖章员工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接触情况
山东同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部位或岗位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生产车间有毒化学物质环氧氯丙烷、盐酸、己二酸(总尘)电加热釜、综合反应釜、混料区、操作室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电加热釜、缩合反应釜、操作室表面施胶剂生产车间物理因素高温熔化釜、乳化反应釜仓库有毒化学物质环氧氯丙烷、盐酸环氧氯丙烷储放区、装卸区、盐酸储罐污水处理池有毒化学物质盐酸、硫化氢污水处理池锅炉房有毒化学物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锅炉粉尘煤尘(呼尘)煤仓上煤时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锅炉房风机变配电站物理因素工频电场变频电室山东同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评价单元工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接触危害因素种类日接触时间(h)工作方式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生产车间操作工电加热釜上料己二酸(总尘)、噪声2 手工投料缩合反应釜上料环氧氯丙烷、盐酸、噪声2 手工投料混料区混料环氧氯丙烷、己二酸(总尘)2 手工表面施胶剂生产车间操作工熔化釜上料高温 2 手工投料乳化反应釜上料/ 2 手工投料污水处理池巡检工污水处理池巡检盐酸、硫化氢0.25 巡检仓库操作工环氧氯丙烷储存区装卸环氧氯丙烷0.25 手工盐酸储罐装卸盐酸0.25 手工锅炉房操作工锅炉上煤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煤尘、噪声0.5 手工煤仓装卸煤煤尘0.5 手工。
厂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文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各车间日常维修作业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
1.生产性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2.化学有害因素:氮氧化物、臭氧、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3.物理因素:噪声、紫外辐射。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1.生产性粉尘来源:电焊作业时由于在焊接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冶金反应。
融化金属产生沸腾和蒸发,以气溶胶状态析出多种有害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烟尘,作业人员在焊接作业时接触电焊烟尘;作业人员在使用砂轮机进行打磨作业时接触砂轮磨尘。
2.化学有害因素来源:作业人员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接触焊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火焰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运行时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化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现场看护作业时接触。
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过程使用二氧化碳,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喷漆浸漆过程中产生苯、甲苯、二甲苯等。
3.物理因素来源:切割机、打磨机、喷砂机等机械加工类设备运行产生较大噪声,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接触噪声;焊接类设备、火焰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操作过程产生紫外辐射,作业人员现场作业时接触。
厂每年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单位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23年进行了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只有噪声有3个超标岗位,不符合岗位是:维修四部喷砂岗位(87.3dB(A))、维修一部喷砂岗位工(88.2dB(A))、维修三部一车间喷砂岗位(87.5dB(A))。
超标原因为喷砂作业均为手工喷砂,喷砂过程中噪声发射值较大,且喷砂间较密闭,不利于噪声扩散。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一)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的排放量,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的主要防尘措施:1.产生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的作业区,防护设施包括全面通风设施、局部排风除尘设施等。
(1)车间内设置屋顶排风机,降低车间内有害因素浓度。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
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填报单位(盖章):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职工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
总人数
在册
非
在册
在册职工
非在册职工
小计
化学物质
粉尘
噪声
放射线
高温
高频微波
其它
小计
化学物质
粉尘
噪声
放射线
高温
高频微波
其它
合计男女合计 Nhomakorabea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总计
合计
男
女
批准:审核:编制:编制日期:年月日
说明1、在册职工:指调查时在编的本单位在岗职工;非在册职工:指调查时在岗的其他从业职工、劳务派遣职工;
2、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在岗接触一种或一种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人数。某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小计人数是指接触各种有害因素的实际人数,其数值应等于或小于化学、粉尘、噪声等人数之和。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本工程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期X主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性有害物质,主要为本工程的原、辅助材料、产品等;②物理性有害因素,主要为各类机泵产生的噪声;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含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和作息制度、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姿态等;3、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含高温季节露天作业〔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因此依据本工程生产工人作业内容、作业方法和岗位设置情况,在工程分析根底上,按X识别与分析本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与分布生产工艺方案选择本装置采纳×××公司的胶乳生产工艺,该技术采纳半连续进料,批量聚合生产胶乳产品。
目前该装置已拥有两条反响生产线,拟新增一条反响生产线,生产多种牌号的胶乳产品。
×××公司作为胶乳的制造者,经过50多年的延续改进和开展,其技术一直保持X 地位。
××××公司的胶乳生产工艺特点如下:〔1〕采纳较高的聚合温度,通过特别的成分和设计,缩短了进料时间,加强了传热。
与竞争对手的技术相比,同样的设备具有更大的生产能力及产量。
〔2〕该装置生产灵敏性大,反响器能承受高和气高压,各种单体均采纳直接进料,因此设备投资较省。
〔3〕不同产品牌号之间切换的时间几乎为零,每釜都能排净前一釜的全部物料,不需要为切换牌号而停工清洗。
〔4〕该装置工艺系统平安,可靠。
将硬件和软件平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工艺系统的高度自动操纵。
〔5〕平安生产措施严密,“三废〞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
该装置设计根本上做到无废水排放〔仅有铺砌地面的污染雨水、少量的像循环冷却水塔排污和锅炉废水等公用工程废水〕、无废单体排放。
因为胶乳是用水的工艺,回收的水净化后将返回聚合釜,全部排放的烃类、不能回收的未反响单体和杂质均送到锅炉烧掉,仅有锅炉烟气排放和少量固体废物〔滤渣及废包装物〕。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及接触评估
WBGT类比min≤WBGT预期≤ WBGT类比max 工频电场: EF类比min≤EF预期≤ EF类比max 紫外线: UV类比min≤UV预期≤ UV类比max
—
—
粉尘: 0.1mg/m 3<CTWA总 <0.5mg/m 3 0.07mg/m 3<CTWA呼 <0.35mg/m 3 化学毒物:
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方法评价评价单元单元评价子评价子单元单元接害工接害工种种岗岗位位接触接触人数人数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接触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病危害因素接触接触方式方式接触时间频率接触时间频率原料制备制泥车间铲车司机2铲车司机室运输原料矽尘氧化锌噪声定岗75hd制泥工9皮带机控制台操控皮带并监控矽尘噪声定岗6hd制釉车间制釉工5地磅处称量矽尘氧化锌其他粉尘流动6hd球磨机旁操作球磨机矽尘氧化锌碳酸钙噪声搅拌机旁操作搅拌机噪声打浆车间制浆工8注塞泵旁查看设备噪声巡检20minh每班巡检2次每次10min振动筛旁查看设备其他粉尘噪声巡检20minh每班巡检2次每次10min搅拌机旁查看设备噪声巡检20minh每班巡检2次每次10min气动泵旁查看设备噪声20minh每班巡检2次每次10min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分析?类型
工种/岗位 工作地点/工作场所 工作内容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接触方式/工作方式 接触时间 接触频率
4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方法
工作日写实 内容包括:
评价 子单元 单元 薄膜站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方法
岗位名称 设备技术员 操作工 设备技术员 划裂站 芯片 车间 操作工 工作内容 机台异常处理, 日常维护 机台操作,硅片 清洗 处理站内机台异 常检修、维护保 养工作 机台操作、化学 作业 机台异常处理, 日常维护保养, 新机调试 机台操作及镜检 作业 人数 6 28 10 60 接触方式 流动 固定 流动 固定 职业病危害 因素 氯气、氯化氢 氯气、氯化氢 噪声、激光 噪声、激光 盐酸、硫酸、过 氧化氢、磷酸、 氟化铵、氢氟酸 盐酸、硫酸、过 氧化氢、磷酸、 氟化铵、氢氟酸 接触时间 及频次 9h/d 9.5h/d 9h/d 9.5h/d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行业主要职业病是指某一行业或工种从事特定的劳动活动所导致的工人患病情况。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1. 矿山行业:主要职业病:矽肺病、尘肺病、噪声性聋等。
矽肺病和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石、矿石粉尘等引起的肺部疾病。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加强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导致的耳聋,防护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作业。
2. 建筑行业:主要职业病: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坠落伤害等。
建筑工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易患尘肺病,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使用湿法作业、加强通风设施等。
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刺激性或有毒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病,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坠落伤害是指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防护方法包括使用安全带、安装安全护栏等。
3. 化工行业:主要职业病:中毒、烧伤、爆炸等。
化工工人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易导致中毒。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护面具、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烧伤和爆炸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施失效导致的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安全设备等。
4.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静电引起的火灾等。
电子行业工人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环境下,易受到辐射伤害。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辐射防护衣、使用防护眼镜等。
静电引起的火灾是由于静电积聚引起的火灾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静电消除设施、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5. 农业行业:主要职业病:农药中毒、机械伤害等。
农业工人经常接触到农药,易受到农药中毒的危害。
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农药、穿戴防护服装等。
机械伤害是由于农业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等。
总结起来,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但有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等。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明细
岗位分布 人数 4 4 2 2 1 8 1 55 4 1 4 1 1 6 18
2
作业方式
操作 操作 巡检 操作 巡检 操作 巡检 操作 操作 巡检 操作 操作 操作 操作 巡检
操作
产生职业病危害隐私 的主要设备或原因
潜孔钻机 爆破 穿爆
挖掘机 采煤平台各设备
挖掘机 剥离平台各设备
自卸车 装载机 自卸车、装载机 装载机运行 运煤车辆 排水泵 洒水车运行 采场各作业设备
XX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明细
生产系统
工序
穿爆采煤 剥离 运输 排土场 储场辅助生产 办公 生活区
潜孔钻穿孔 爆破员爆破 现场管理人员 挖掘机铲装 现场管理员 挖掘机铲装 现场管理员 自卸车运输 装载机平整 现场管理员 装载机装车
过磅 排水系统 洒水车洒水 管理人员
锅炉运行
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高温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高温
粉尘、噪声、高温 粉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高温 粉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高温 粉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高温 粉尘、噪声、全身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 噪声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粉尘、高温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高温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种类数:1
人 种类数:1
数:
人数:
高温;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噪声;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高温;8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4小时 煤尘;2小时 煤尘;2小时 煤尘;2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煤尘;8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氢氧化钠;4小时
一氧化碳;4小时 一氧化碳;4小时 一氧化碳;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一氧化碳;苯;4小时
物理因素名称及接 其他危害因素及
触时间
接触时间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噪声;4小时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分布、人员工种接触情况
备注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分布、人员工种接触情况 序号 危害因素名称 危害因素来 产生危害因素作业岗 人员工种接触情 源 位 况 1 电焊烟尘 机修电焊 电焊操作 电焊工 2 电锯生产运行时产生 木粉尘 坑木加工 木工 3 电刨生产运行时产生 4 放煤工 采煤 采煤作业 煤尘 5 清煤工 6 巷道支护 巷道支护过程 单体支护工 7 主、局扇 主、局扇运行产生 主、局扇司机 8 皮带运输机 皮带运输司机 运输 9 刮板运输机 刮板运输司机 10 筛选 振动筛运行 振动筛操作工 噪声 11 机修车间 砂轮切割、维修操作 机修工 12 锅炉风机运行产生 锅炉 锅炉工 13 各种泵运行产生 14 坑木加工 电锯、电刨 木工 15 风镐 风镐运行产生 掘进工 16 凿岩机 凿岩机运行产生 全身振动 17 支护 锚杆打眼 支护工 18 筛选 振动筛运行 振动筛操作工 19 机修车间 手把砂轮机 机修工 20 锅炉房 锅炉运行产生 高温 21 热风炉 热风炉运行产生 锅炉工 22 锅炉房 锅炉运行产生 热辐射 23 热风炉 热风炉运行产生 24 地面变电所 配电工 工频电场 电磁辐射 25 监控室 监测工 26 锅炉房 锅炉燃烧 锅炉工 一氧化碳 27 爆破 起爆时产生 爆破工 28 锅炉 二氧化碳 29 热风炉 30 锅炉 二氧化硫 锅炉燃烧 锅炉工 31 热风炉 32 锅炉 二氧化氮 33 热风炉 34 锰及其化合物 机修车间 电焊机操作 电焊工 35 紫外辐射 36 打眼工 掘进 掘进作业 岩尘 37 放炮工 38 巷道支护 巷道支护过程 喷浆工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目的:确定4,4-二氨基二苯醚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4,4-二氨基二苯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评价。
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
检测或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对生产设备、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及时维修,保证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正常运转,保持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直接接触物料的操作岗位为关键控制点。
标签:4,4-二氨基二苯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防护措施4,4-二氨基二苯醚主要用作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的原料和交联剂。
本文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4,4-二氨基二苯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分析,并于2018年对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某4,4-二氨基二苯醚生产企业。
1.2 方法1.2.1 职业卫生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原辅料及产品、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等标准,结合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对甲醇、N,N′一二甲基乙酰胺、二氨基二苯醚粉尘、二硝基二苯醚粉尘、噪声进行检测或测量。
2 结果2.1 生产工艺流程4,4-二氨基二苯醚生产过程中主要原辅料为二硝基二苯醚、甲醇、N,N′一二甲基乙酰胺、氢气等,主要生产工艺为加氢还原、溶剂精馏、结晶、干燥、升华结晶、选料、包装。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通过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二氨基二苯醚、二硝基二苯醚、N,N′一二甲基乙酰胺、噪声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实用表.doc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
序号工作队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的职业病爆破工噪声、粉尘噪声聋、爆震聋、尘肺病
1 隧道队风钻工粉尘、噪声、手传振动、有害气体噪声聋、尘肺病、手臂振动病电焊工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有害气体、电焊弧光锰中毒、尘肺病
喷浆工粉尘尘肺病
电焊工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有害气体、电焊弧光、高温锰中毒、尘肺病、中暑
2涵洞队
混凝土工噪声、粉尘、高温噪声聋、尘肺病、中暑
3
电焊工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有害气体、电焊弧光、高温锰中毒、尘肺病、中暑桥梁队
噪声、粉尘、高温噪声聋、尘肺病、中暑混凝土工
制表人:日期:。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评价报告书(车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汇编
编号:JXXH(ZW)-150078XXXXXX箱包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委托单位:XXXXXX箱包厂检测与评价场所:裁剪车间、缝纫车间、钢钉车间嘉兴XX技术检测有限公司2015年3月4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一)本检测与评价报告只对委托项目负责。
(二)本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本机构保证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公正性、独立性和可靠性,对检测的数据与评价的结论负责;不对摘录或部分引用本报告的有关数据造成的后果负责。
(三)本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复印报告未重新加盖本机构公章无效。
(四)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五)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六)本报告正文共8页,报告一式四份(用人单位二份、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嘉兴XX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技术档案存放处:嘉兴XX技术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嘉兴市长平路XX号X幢X室-X邮政编码:314000联系电话:0573-8XXXXXXX 8 XXXXXXX传真:0573-8 XXXXXXX联系人:xx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一、检测与评价依据:1、采样与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工业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T192.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2、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3、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如下:注:PC-TWA :表示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 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表示对未制定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 A 的倍数值;G2B :可疑人类致癌物;皮:表示可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0
8
噪声
无
无
铣床工岗位
2
0
8
噪声
防噪耳罩/正常使用
密闭室/正常运行
钣金作业车间
折弯工岗位
1
0
8
噪声
无
工业风扇/正常使用
电焊岗位
2
0
8
电焊烟尘、紫外辐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
防护面具、防毒口罩/正常使用
工业风扇/正常使用
编制: 审核: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车间
岗位/工种
作业人数
女工人数
日接触时间(h)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
1F智能成套车间
测试岗位
1
1
8
噪声
无
无
包装岗位
6
0
8
噪声
无
无
2F电子生产车间
洗板水岗位
1
0
8
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噪声
防毒口罩/正常使用
无
喷涂操作工岗位
1
0
8
戊烷、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噪声
防毒口罩/正常使用
集气罩/正常运行
组装岗位
14
7
8
噪声
无
无
补焊岗位
5
48二氧化锡、来自烟、噪声无焊锡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灌胶工岗位
4
2
8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MDI)、二氯甲烷、噪声
防毒口罩/正常使用
集气罩/正常运行
主要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职业性噪声聋
尽可能采用机械化作业。
加强个体防护:穿防尘服,戴防尘口罩,戴防护眼镜,戴防护手套。
起重作业
起重工
噪声
职业性噪声聋
戴合适的防噪声耳塞,或有对讲系统的防噪声耳罩。起重机内设空调系统,或增设风扇。
高温(如在夏季室外作业
中暑
吹扫
各工种及管理人员
噪声
职业性噪声聋
尽量缩短在高噪声区域的停留时间。
佩戴适宜的防噪声耳塞,在噪声特别高区域停留的人员,可以采用耳塞加耳罩的防护方式。
高温季节调整作业时间,减少太阳直晒下的连续作业时间,供应清凉饮料,现场配备防中暑药品。
噪声
职业性噪声聋
高温
中暑
作业类型
工种/岗位
接触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或法定职业病
防护措施
钢筋加工
金属粉尘
尘肺
噪声
职业性噪声聋
高温
中暑
架子搭设
架子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跌落
作业时戴好安全带;做好上岗前体检,职业禁忌人员禁止从事架子工作业。
慢性苯中毒
加强喷漆、刷漆场所的通风:尽可能采用自动喷漆工艺:尽量采用不含苯的低毒的漆料。
个体防护:戴防有机溶剂型防毒而罩,戴防护眼镜,戴防护手套;滤毒盒的防护因子至少在10倍以上;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滤毒盒。在密闭空间内喷漆作业,浓度太高时,可考虑戴送风式的防毒面罩。
高温(如在夏季室外作业
中暑
作业类型
附件5
主要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作业类型
工种/岗位
接触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或法定职业病
防护措施
电焊作业(自动焊、手工焊、堆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