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场地设计概述

(完整版)场地设计概述
(完整版)场地设计概述

:孙佳妹

1 场地设计概述

1.1 什么是场地

词目:场地

拼音:chǎng dì

英文:place; space; site; lot

基本解释:

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

如: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

详细解释:

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小于1.0平方千米的平面面积。

是从自然当中由一定边界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场地:外部的、虚的、负的、发散的······

建筑:内部的、实的、正的、集中的······

1.2 场地的范围

场地设计的范围广义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国家、地区、城市;

狭义来讲指的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范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场地范围,也就是界定在单体或小规模群体建筑项目之内。

1.3 什么是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的定义

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场地的构成要素

场地的构成要素包括:

·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

·交通系统: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对于教育和体育建筑来说,室外活动设施又是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景观绿化: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对场地的生态环境、绿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给场地增加

自然的氛围,体现场地的气质,营造优良的景观效果。

·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是指工程管线和场地的工程构筑物。前者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后者如挡土墙、边坡等,在场地有显著高差时能保证场地的稳定和安全。

1.4 场地设计的意义

场地设计是建筑本身和环境形成有机整体的关键阶段;

场地设计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最初始的阶段;

场地设计是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必须掌握的设计前期知识。

·学科发展的背景

·设计实践的需要

·建筑市场的现状

·注册制度的推行

1.5 场地设计的历史

场地设计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历史重要的一个方面,场地设计思想是建筑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

营建活动的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建造的基地

如何使基地变得符合使用的需求?如何将人工的建造物结合到基地之上?如何使一块外在的土地变成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人类营造活动的根本课题。

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造物,在本质上则是要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因此在人类最早的营造实践中,即已体现出了有意识的场地处理。场地设计——场所的建造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既然古时候场所精神(genius loci or spirit of place)一直被视为是人必须面对的具体的事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亦必须与之妥协。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帮助人定居。

1.5.1 中国古代场的地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观念

(内向性、尚祖制、中庸)

中国古代场地设计的一般原则

1. 近水利而避水患:即接近水源但地势要高于洪水位。《管子·乘马》记载:“凡立国都,飞鱼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进水而沟防省”,此原则不仅用于国都,也适用于城镇、村落,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

2. 防卫性好:安全是人类居住营生之地的基本要求,多选取易守难攻、通道数量有限、便于控制与防御的地带。也可用人工手段提高防卫性,比如兴建城墙和护城河。古代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城邑,如重庆云阳盘石城。

3. 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这一点在较大的消费性城市尤为突出。小村小镇可能能满足自

给自足,但大型城市必然是需要补给的。由于古代我国主要靠水运运输大宗货物,因而与近水利的原则相结合,在可通船的河岸上建城成了重要原则。

4. 注重小气候:小气候是相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南方选址常喜欢西与北面靠山,东与南面开阔的地点,以追求冬季保温,夏季凉爽的环境。浙江永嘉鹤阳村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子。

5.理想的景观模式:古代中国人都怀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环境与人的融合,这样便使景观上升为“形胜”。古人一直在坚持与追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涵。

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即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这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社会环境决定于社会的主体,即人。“人和”重于“地利”,这是古人对社会心理的研究观察。

7.不利条件下的环境改造与方位变通

8.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古代营建房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正”,不中则不正,不正则不尊。《周记·天宫》有“唯王建国,辨方正位”。在影响的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儒学思想中,“中庸”是最高价值原则。《礼记》中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意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早在周代,就出现了中轴线对称的院落。这种几何关系贯穿了整个中国古建史的发展。大至城市,小至建筑群的理想模式,一旦有可能就予以实现,尤其是皇家建筑和官府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群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对称,更关注其内涵。“左祖右社”、“左文右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上的投影,是一种矛盾的均衡。如太庙与社稷坛的均衡等等。

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前,东西向的轴线与南北向轴线一样,仍然大量存在,随着封建社会的延续以及封建礼教的强化,南北向轴线成为建筑群主宰。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北京城和宫殿了。整个明清时代北京城自南向北,沿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起来。该中轴线以最南端的永定门为起点,以北面的钟鼓楼为终点。其间空间秩序重重叠叠、高潮迭起又井然有序,尤其以故宫的三大殿的平面布局最富特色。

9.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中国园林中存在另一种秩序。中国园林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是基于两种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思想发展起来的。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园林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原始感受。我们将园林中的建筑等要素在这种格局中的关系称为“同构关系”或“拓扑关系”,即园林中各元素的“形散而神不散”,各元素在形式与内容中自身变换但仍保持原有主题。如果将平面图中每幢建筑临水一面的垂直平分线画出,所以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每个建筑物的扭转即使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内,法线指向中心的区域的相互关系并未变化,这就是在变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关系,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为向心关系。江苏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等园林中普遍存在这种关系。如果把园中相邻建筑的长轴画出,会看到这些相邻建筑的轴线常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且不断改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定的趋势也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为互否关系。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中国园林的山与水的组织中,例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继续深入这些互相对立的部分,发现在他们之中又包含着自己对立面的成分。例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在构成互否关系的同时还有另一种关系,万寿山中有一水院,昆明湖中有一小岛,一为山中之水,一为水中之山。这种相互对立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称之为互含关系。这三种关系都可列为同构关系。中国众多古典园林随千差万别,但都在这三个方面找到结构关系。

10.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

1.5.2 西方古代场地设计思想

古埃及金字塔

古希腊雅典卫城

古罗马斗兽场

德国科隆大教堂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法国凡尔赛宫

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

场地设计思想是东西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两种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为起点,东西方建筑传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两种传统各自特征的建立以及它们之间鲜明差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待场地的不同观念所致。

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形成了处理场地间题的独特观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是中国建筑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建筑传统中处理场地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

西方的场地设计观念中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以这种力量与自然相抗衡的自豪精神。也就是说,更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环境中的主导地位。

这一思想体现在场地设计中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中国建筑传统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这在中国特有的风水理论和堪舆术中有直接体现。风水堪舆学说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就是关于基地选择、场地布局与基地之间关系的内容。

西方建筑传统在对待基地问题上,更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效果和几何结构关系,这在古典主义的宫殿、庭园之中有最充分的体现。

3、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强调建筑物。

在场地中建筑物多以分散式布局为主,讲究的是建筑群体之间的整体效果。这使建筑物的院落往往成为场地中更重要的部分,

如果从场地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虚”“实”关系的把握,则可发现它具有新的意义,它所体现的即是对待场地中各要素的基本态度。

中国建筑重视“虚”“实”之间的平融合,也就是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与其他要素之间在位置上的平衡关系和在形态上的融合关系。

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场地中建筑物往往采取集中的独立式布置形式,这使建筑物一般成为场地的核心,它与其他场地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常常是直接而肯定的,建筑物多为场地中的主体,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建筑物与室外要素之间也更多表现出各自的独立性。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总结

场地设计思想不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因而有必要在现实

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加以认真研究。

重视人工性,重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场地设计思想直接导致了西方建筑传统重视实体,重视建筑物,重视建筑技术的倾向,也使西方建筑传统在近现代对东方建筑传统取得了明显优势,最终伴随着现代化运动而席卷了整个世界,但它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在东西方建筑文化日渐交融的今天,在人类建筑文化即将迈人21世纪之时,认真研究场地设计问题,融汇两种场地设计思想的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6 场地设计的工作内容

1.场地设计条件分析:踏勘现场基础上,分析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问题。从全局出发,提出场地总体布局的可能因素及问题,可行性及实现这些可行性的优化可能及存在间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2.场地总体布局: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空间形态透视图。

3.交通组织: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根据初步确定的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车场、广场、建、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停车场、广场、出人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建筑布置。

4.竖向布置: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的竖向布置方案,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标高,合理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

5.管线综合: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合理进行场地的管线综合布置,并具体确定各种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的走向、平面(竖向)敷设顺序、管线间距、支架高度或埋设深度等,避免其相互干扰或影响景观。

6.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根据使用者的室外活动需求,综合布置各种活动空间、环境设施、景观小品及绿化植物等,有效控制噪声等环境污染,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外环境。

7.技术经济分析:核算场地设计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核定场地的室外工程量及其造价,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

1.7 场地设计的工作特性

高度综合性的工作

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

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1.8 建筑师的四种境界

境界一:功能

境界二:造形

境界三:环境

境界四:空间

(整理)场地设计总结.

一、场地分析 通过对地块的退线划定,得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范围,作图顺序如下: 1. 道路、用地退界:按照题目要求画出即可; 2. 周边建筑防火退界:按照防火规范退界,注意转交圆弧; 3. 按照日照要求退界:对于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房间,间距(日照要求房间距遮挡物)=高度(遮挡物与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房间的有效遮挡高度)X日照系数 4. 其他退界要求 (1)教室长边与运动场25米; (2)教学用房与铁路300米,与270辆车的道路80米 (3)两教室长边相对25米, (4)疗养、医院病房12米 (5)机动车出入口边线内2米120度视角,边线外7.5米范围 (6)题目要求的其他退界:古树、水源、碑亭、小河 5. 计算:注意角度的函数关系,圆弧的计算,结合原则答案验算。

二、场地剖面 与场地分析原理一样,通过对地块的退线、间距的划定,得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位置,但从三维剖面的角度分析建筑的退界、距离的关系要更复杂一些,而且建筑摆放有多种可能,需要分析最优,作图顺序如下: 1. 计算间距:按照性质、高度将将需摆放的建筑分类,并计算间距要求(防火、日照、退距等,详见场地分析部分); 2. 根据题目要求布置建筑 (1)占地最小要求:此要求需利用不同建筑类型对间距要求不同来摆放,俗称——偷间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 在较高建筑的阴影中布置无需日照要求的建筑(商场、办公等); B. 较高的建筑布置在场地最北边,使其阴影不够成遮挡; C. 利用场地高差,在低凹的区域布置较高建筑,减低相对高度; D. 利用道路、边界退线、视线控制重合区间布置建筑间距;

3. 最大可建范围:南向为固定值,北向利用高度与间距的函数,算出斜率,画出区域。 4. 要求土方量最少:挡土墙在填挖方区中点处最少 5. 管沟及基础间距:按照摩擦角计算。 6. 坡道:按照不同车辆纵坡要求及10%以上纵坡需要设缓坡设计。 三、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设计主要涉及:车辆计算、入口选择、布局选取、入口处里四个方面的内容,作 图顺序如下: 1. 计算车量:将场地面积按照47平方米(由每年考题标答推算而得,实际工程中不一定)每辆计算,得出可停靠车位数及开口数。 2. 确定出入口位置:应设次干道,据交叉口80米,天桥、地道、隧道引道50米,钢轨外缘30米;超过50辆不少于两个,间距大于10米,宽度大于7米。 3. 布局选取:环通场地沿车道四周布置垂直式停车位最经济。 (1)确定车带:单带15米左右(车长6+通道7+绿带2),双带21米(车长6+6通道7+绿带2),分析场地边长为21米的倍数时(42、63等),可以考虑在此方向上布置4-6个停车带;另外一个方向上两端各留15米,做两个单带。 (2)坡度场地:场地有坡度时,停车方向应和坡向垂直,避免车辆忘拉手刹滑动。另外结合题目要求坡场地,分台处理,但车位出口不得开向台地坡道。 (3)边长不符模数时,可考虑在基本模数条件下,加一排车(平行式3X8) (4)大车按题目要求尺寸,划出合适区域布置。 4. 出入口处理: (1)管理用房:布置在出场车流一侧 (2)残疾人停车位:靠近车场出入口,留出轮椅通道联系场外步行道。

场地设计讲义1

场地设计讲义 场地设计概述 场地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内向延伸,又是建筑设计的外向拓展,在其结合面上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等的全面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辩析:建筑总平面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洁污分开、内外分开等等。 场地设计贯穿于建筑设计全过程。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进行设计方案或重大工程措施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确定主要工程方案、提供工程设计概算;其工作主要着重于场地条件及有关要求的分析、概念设计、场地总平面布局、竖向布置方案、场地空间景观设计等。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据此编制工程预算做好订购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安装及工程验收等;其工作主要包括;场地内各项工程设施的定位、场地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布置及有关室工程的设计详图等。 一、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知识 (一)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场地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如出入口的位置、交通线路组织、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园林绿化等,都应满足规划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城市规划体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应按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使用要求、性质特点进行布置,使其紧凑合理、联系方便、工艺流程通畅,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

3、组织合理流畅的交通流线 交通组织应满足交通运输要求,线路布置短捷、通畅,避免重复交叉,避免人流、车流混杂、相互干扰。 4、满足卫生、防火、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要求,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按日照、通风、防震、防噪等要求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亦应合理选择,如寒冷地区避免西北风雪和风沙的侵袭;炎热地区避免西晒并须有利于自然通风。散发烟尘、有害气体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位于场地的下风向,并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 5、合理进行竖向与管线综合布置 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等的竖向布置,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地面形式和设计标高,做好场地平整、排水和防洪处理。 场地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应合理配置,满足技术要求,在便于施工的前提下,力求紧凑,占地面积最少 (二)、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1、用地范围及界限 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定点通知书上划定几条线的控制,如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限、建筑控制线等。(四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 2、基地与道路红线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 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建筑退让) 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3、建筑与道路红线 1).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场地设计作业

关于场地总体布局的一些思考 ——读《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感想 摘抄部分: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 第一节概述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在进行场地设计条 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 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作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了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其工作 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目的是充分有 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 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的确定,二是各项内容 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而前者是在后者的进行过程中解决的。可以说,场地中各项内容 的关系错综复杂,牵动其一就会影响到全局。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相互调整,同步进行。其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 场地构成要素之间及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 和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的合理性 (二)技术的安全性 (三)建设的经济性 (四)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场地使用分析 对场地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内容及功能性质,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响因素, 是进行总体布局的基础。 一、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场地使用分析的前提,按项目的建设性质,主要有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两大类。 新建项目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布局安排的灵活性比较大,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一种情况是在已有场地上加建曾建,更新改造,另一种是续征土地与原有场地毗邻或为之延伸。此类项目要求在场地已有的建设现状基础上,通过布局调整达到整体环境的完善。 二、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一)使用功能特性 主要是抓住反应场地性质、体现场地核心功能的主要建筑的功能特性,分析它的组织要 求及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功能组成内容 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场地总体布局的直接依据,对场地使用功能的分析可从业主所提

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一、概述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造就人一生的基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养的奠基工程。因此,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好坏,将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规范、指标和标准外,在园区总体布局,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等的设计中,要充分照顾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德育特点和过程,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宜人的成长环境。(一)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 1.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及科学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幼儿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设计要求。即满足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要求;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需求;运用儿童行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幼儿建筑环境及其设计要点。 2.创造舒适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以适应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 3.创造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的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 4.创造安全,利于防护的环境,以保障幼儿的安全。 5.适应幼儿园科学管理的需要。 (二)幼儿园的规模 幼儿园、托儿所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机构。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 幼儿园规模及每班的容纳人数(班容量)是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而反映出其生活处理能力的不同及保教人员的工作量决定的。幼儿园规模按3的倍数确定其班级数,一般以6~9个班规模为宜。幼儿园规模见表幼儿园规模划分及优缺点。 幼儿园根据幼儿岁数的不同,可分为小、中、大班,小班收托3~4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收托4~5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6~30人,大班收托5~6岁以下的幼儿,每班31~35人。 (三)幼儿园的功能关系分析 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幼儿活动区、服务区和供应区。其基本功能

场地设计看法及认识

场地设计论文题目:场地设计看法及认识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城市规划 姓名: X X X 学号: 111150 指导老师: X X X

场地设计看法及认识 班级: A 1 1 2 2 学号: 11115010200 姓名: X X X 指导老师: X X X

目录 (一)场地设计概念 (1) (二)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1) (三)场地设计与总图设计 (3) (四)我对场地设计的认识 (4) (五)场地设计的内容及重要性 (5) (六)总结和感悟 (7)

设计说明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该地块出汉江江畔,东至京广铁路,西林碧水晴天公寓,南抵40米宽的琴台路,北邻30米宽的规划临江道路。项目用地总面积为18.7公顷,形状规整,地块位于汉江之滨,周边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居住环境优越,是武汉新区中不可多得的临江地段,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与升值潜力。 地块被龟山-月湖、墨水湖-龙阳湖两大主城风景名胜区以及汉江环保,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在武汉市着力“两江两岸”打造成为代表武汉滨水特色和荆楚风韵的标志性中心景观区的今天,起区委优势不言而喻

这个学期,跟着XXX老师学习了《民用建筑场地设计》,收获颇多,下面从本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与本书让人深刻难忘的部分和本书在表达处理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及对本书的评价和读后感等方面浅析本人的心得体会,也是对课程结束后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在我看来,读一本书首先要读作者,了解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什么样的困难中,我才有机会读到这样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所谓读书笔记也应该包括读到作者个人经历后的感悟吧,赵老师做学问的严谨和付出以及在困难中探索道路的坚韧令我深深感动,无论哪一本书,最大的成功莫过于给与读者心灵的震感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中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转变了我在场地设计上的僵硬的思想套路。 一、场地的概念 在场地设计概述这一章中,文章从场地的概念入手引出场地设计的概念和范畴,从理论角度给出了解释。然后从场地设计的内容、场地工作的特点、场地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角度进一步加深认识,解决了什么是场地设计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解决了如何进行设计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处理方面的独到之处便是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场地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既是紧跟当前设计发展需要的趋势也是传递着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衷。 二、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广义概念包括单体建筑物及桥梁、堤坝、高架快速路、电视塔等构筑物,是对城市形体环境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的整理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摘要 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A.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 2)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i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 B.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年版)规定: 第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

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 减少,但不应小于。 第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注:防火间距应接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第条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米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规定:

(完整版)场地设计概述

:孙佳妹 1 场地设计概述 1.1 什么是场地 词目:场地 拼音:chǎng dì 英文:place; space; site; lot 基本解释: 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 如: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 详细解释: 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小于1.0平方千米的平面面积。 是从自然当中由一定边界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场地:外部的、虚的、负的、发散的······ 建筑:内部的、实的、正的、集中的······ 1.2 场地的范围 场地设计的范围广义来讲可以包括一个国家、地区、城市; 狭义来讲指的是指含有单一建筑物或者是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项目。 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范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场地范围,也就是界定在单体或小规模群体建筑项目之内。 1.3 什么是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的定义 一般来说,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用地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场地的构成要素 场地的构成要素包括: ·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 ·交通系统: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对于教育和体育建筑来说,室外活动设施又是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景观绿化: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对场地的生态环境、绿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给场地增加

场地设计相关要求规范地整理

场地设计相关规摘要 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 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 《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2001年版)规定: 第3.3.8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第 4.2.1条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注:防火间距应接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幼儿园建筑设计以及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幼儿园建筑设计3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一、概述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造就人一生的基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养的奠基工程。因此,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好坏,将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规范、指标和标准外,在园区总体布局,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等的设计中,要充分照顾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德育特点和过程,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宜人的成长环境。(一)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 1.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及科学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幼儿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设计要求。即满足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要求;满足幼儿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需求;运用儿童行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幼儿建筑环境及其设计要点。 2.创造舒适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以适应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 3.创造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的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 4.创造安全,利于防护的环境,以保障幼儿的安全。 5.适应幼儿园科学管理的需要。(二)幼儿园的规模 幼儿园、托儿所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机构。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幼儿园规模及每班的容纳人数(班容量)是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而反映出其生活处理能力的不同及保教人员的工作量决定的。幼儿园规模按3的倍数确定其班级数,一般以6~9个班规模为宜。幼儿园规模见表幼儿园规模划分及优缺点。 幼儿园根据幼儿岁数的不同,可分为小、中、大班,小班收托3~4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收托4~5岁以下的幼儿,每班26~30人,大班收托5~6岁以下的幼儿,每班31~35人。 (三)幼儿园的功能关系分析 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幼儿活动区、服务区和供应区。其基本功能关系如图幼儿园功能关系分析所示。 二、幼儿园建筑的组成及设计 幼儿园建筑主要由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等三部分组成。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衣帽贮藏室、音体活动室等。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宜合并设置。 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班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 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一)生活用房设计 1.基本要求: 根据JGS39-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幼儿园生活用房的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 (1)严禁将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除音体活动室的净高不小于3.6m以外,其它生活用房的净高不小于2.8m。 (3)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避阳设施。 (4)生活用房采用侧窗采光时,其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窗地面积比的规定。 2.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