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古诗鉴赏精选答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阅读精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园子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的照耀下干涸。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描写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歌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柳枝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剪裁出了春天。
表达了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和对春天的赞美。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儿童”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从“笑问”一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出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回到家乡后对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伤感。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龙城飞将”用典,实指名将卫青和李广,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希望朝廷选用贤能之人,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请赏析“入”“孤”两词的妙处。
“入”这一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雨势的到来,江雨悄然而来的的动态能被人分明的感知;“孤”字,情寓景中,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2)全诗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
采用比喻的修辞,诗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自比冰心置于玉壶,刻画了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本诗写了山林什么特点?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幽静,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2)请描绘诗歌三、四展现的画面。
忽见路过的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将那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青苔之上。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歌的一、二句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浥”是打湿的意思,“柳”谐音“留”,借景抒情,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分别不舍之情和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的是____重阳___(节日),从_____登高和插茱萸_______可以看出。
(2)全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独自在他乡的孤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描绘诗歌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展开丰富的想象,“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上而下,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试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以乐景衬悲情,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友人时惆怅的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
(2)诗歌的三、四句采用什么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的三、四句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只写作者远望友人的孤帆远去最终消失在水天尽头,之间长江向天边奔流。
无一字写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对友人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_____湍急(迅疾)_________的特点。
(2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分)
“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
这一“开”字,描写一泻千里的长江,势如破竹,撞开“天门”,表现出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观。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视听结合,黄鹂在鸣叫,是听觉,白鹭飞上青天,是视觉。
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发的景象。
(衬托,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衬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结合诗歌,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懒困”?
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鸟语花香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舒适。
(2)尾联“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加以品析。
“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通过描写视觉上艳丽的色彩,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
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首联所写画面?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
秋夜,陪伴着舟中包含忧愁的游子,伴他入眠。
(2)结合诗歌说说,本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对愁眠”?
一方面,作者漂泊在外,羁旅孤寂冷清,令他思家思亲;另一方面,眼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等凄清环境加重了她的羁旅孤寂。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独怜”一词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独怜”是“只喜爱”。
形象写出了作者对生长在涧边的幽草的喜爱,侧面突出了作者惬意恬淡的心境。
(2)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请结合整首诗歌加以品析。
“舟自横”三字与“野渡无人”相接相对,表面写小舟独自漂在水面上。
实写作者的悠闲和自得。
两句巧妙以景衬托出作者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请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诗歌首联描绘的画面。
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湖面的开阔廖远,夜晚湖面的平静如未磨之镜般光泽暗淡。
(2)全诗在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妙处?
诗歌两处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比做未磨的镜子,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生动形象,读来饶有趣味。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试赏析首联“偷采白莲回”一句中的“偷”字。
“偷”此处贬义褒用,始终是“悄悄的”的意思传神写出了小娃不告诉他人,自己悄悄采摘白莲的机灵,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与天真。
(2)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手法,通过描写水面的浮萍被冲开的痕迹,巧妙表现出孩子悄悄划船经过浮萍的样子,与“偷”字呼应,写出了小娃的童真。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诗中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语,称赞蜜蜂“占尽风光”,这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
(2)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2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_______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____的感情。
(2)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1分)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1分)
2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诗歌前二句,突出描写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哪些特点?作用是什么?(5分)
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干净”、“香雅”的特点。
用居住的环境来侧面烘托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2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分)
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因此可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请分析本诗的情感。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2)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2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
【宋】苏轼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2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的表达效果。
(2分)
“卷”字,突出了太守率领的骑兵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那气势如狂风一样席卷山冈,是多么磅礴、多么地雄壮!
(2)在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2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示例:(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色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
(2)“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
3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一、二两句从六个角度对庐山形象作粗略勾勒,却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神奇莫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三、四句诗人把观感与哲理结合起来,形象化地阐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对事物必须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地全面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它的全貌这一道理。
3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
(2)有人评价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
试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这句描写了旅途中的新鲜感受:山路上,夹道绿阴,似乎和来时所见没有什么两样,但绿阴丛中,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却是来时路上未曾听到过的。
这“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已经从春天进入初夏,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
3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村庄儿女、童孙,耘田绩麻、学种瓜。
(2)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表现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二是衬托农民们的勤劳和农事的繁忙。
3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前面两句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作者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有梅子的金黄色,有麦花的雪白色;还有形状分明,杏子果实的饱满和菜花的稀落。
(2)诗歌的最后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很精妙,请作赏析。
以动衬静;以“蜻蜒蛱蝶飞”来衬托村中不受人干扰的寂静,渲染出田园的恬淡美;表现诗人对田园美景的喜爱,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3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诗歌后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
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3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咬”字的妙处。
拟人/运用动词,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坚定顽强、毫不动摇的神韵。
(2)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典型特点?
托物言志。
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3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请从炼字
..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句。
“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3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更替、新旧更迭);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出了自然理趣。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用来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诗文中常用它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
王维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诗人遭受排挤离开朝廷之后内心的忧愤和抑郁。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出沙漠的壮观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广袤、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上一缕孤烟直上云霄,在那蜿蜒流淌的黄河上,,一轮夕阳缓缓落下,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3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分)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