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于合肥,甚至低于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合肥目前拥有一大批国内

外知名的企业,与此同时,合肥小微企业十分发达,所能够提供的就业

岗位也十分多。芜湖也拥有奇瑞、海螺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与此同

时,芜湖的商贸物流业等中小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就业岗位提供较

多。皖江城市带的几个其他城市,诸如池州、铜陵等地虽然企业数量不

如合肥和芜湖多,但是常住人口少,就业情况也要远远好于安庆。安庆

不仅常住人口十分多,经济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缺乏大型企业支

撑,小微企业不仅发展数量少,而且发展质量不高,所能够提供的就业

岗位十分有限。正是由于安庆市居民的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才

会导致居民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居民幸福感偏低。

(三)通货膨胀。社会个体普遍不喜欢通货膨胀,不喜欢产品价格

持续升高。有西方学者通过序列研究的方法,用时间序列法对居民幸

福感的研究调查发现,物价水平平均上涨1%,居民的幸福感将会平均

下降0.1%。这一研究结果明显表示,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幸福感。2015年度,安庆CPI累计上涨1.6%,其中居民不可或缺的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总体

的上涨区间来分析,安庆市的物价上涨跟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的上涨

水平大体一致。但是由于安庆市居民的人均工资相对较低,所以更难

承受物价的水平持续上涨。这是由于物价水平偏高,而居民的平均工

资又相对较低,所以才会导致安庆市居民幸福感偏低。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升经济质量,提高劳动群众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

接决定了居民的收入,对居民的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安庆市当前,应该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新能源汽车业等高科技行业,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庆市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首先,要提升最低工

资标准线,保障最低职工的收入;其次,要鼓励企业缴纳保险、住房公

积金等,降低居民的养老、房贷等压力;第三,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应该严肃查处。

(二)多角度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一要引进大企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链,做大企业集群,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二要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多提供劳动岗位以解决就业问题;三是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要发挥公益性特征,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以解决安庆市居民的就业难题。

与此同时,就业者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就业者自身的劳动素质密切相连。所以,安庆市要加大对居民的就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心理素质,保障居民能够稳定就业,安稳就业,保障持续的幸福感。

(三)稳定物价,提升居民满足感。要保障居民必不可少的食品以及其他消费品价格的基本稳定。食品价格能否稳定,不仅关系到整体物价水平能否稳定,同时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是否得到满足。所以,要着重对农产品以及基本消费品价格问题的研究。完善对农业的生产扶持力度,完善生猪市场调控,大力推进菜篮子计划,保障居民的基本消费不受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毕学成,毕学进,唐泽天.皖江城市带城市居民幸福感评价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陈刚.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成本——

—以居民幸福感为度量衡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3.2.

[3]毕学进.望江县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

[4]何立新,潘春阳.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8.

[提要]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引理念,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探寻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通过整理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约束条件,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0日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为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体验需求,在旅游业的发展

过程中,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的全部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时空、全过程的体验产品。这种居民、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即为“全域旅游”。有关全域旅游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2016年大连市在旅游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引入“全域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大连又在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意见中,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理念,以谋求旅游型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大连的做法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全域旅游”的热潮:杭州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旅游方面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域布局、优化空间发展结构”的战略构思,调整升级杭州旅游业,打造“一核、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文/吴恒马华泉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s2017 66--

一极、两圈、两轴、全域覆盖”的大杭州旅游休闲空间结构;厦门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主打邂逅鼓浪屿、浪漫滨海、悠游街巷、宗教之旅四大主题旅游板块、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发展;重庆是久负盛名的山城,因此重庆以山为特色,打造“山城合一”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把旅游与城市文化全面融合,向世人展示重庆独特的山城魅力。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域旅游”被正式提出,概念提出后引起了政界、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强烈共鸣,逐渐成为一种旅游业发展理念,正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我国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属于发展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突飞猛进、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大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破坏文物、文化缺失、社会参与不足等负面影响,使得众多学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上。张玲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王成志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马彦琳则提出贵州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指出应将乡村旅游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左晓斯从研究社会构建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尤海涛则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乡村性,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是根本和保障。总之,这些学者虽处的地域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中都强调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乡村性、保护本土文化,不能脱离当地的人、财、物等,殊途同归,宗旨相同。

三、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约束条件

(一)乡村文化缺乏深度。去乡村旅游,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的特色文化,因此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重点和灵魂。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所在地的农耕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民间建筑习俗、生活习俗等。这些都是乡村乃至全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认识不足、盲目追求城化、千篇一律、缺少基于当地文化的特色产品。有的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心态,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乡村旅游失去了乡村原有的韵味,乡村不乡村,城市不城市。乡村的悠久历史、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手工技艺的传承者、特有的民俗,这些都是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和最能体现乡村性的地方,它们的缺失,造成了乡村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产品体验度不够。看见乡村旅游的巨大经济效益,各地盲目跟风。不管适不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各地纷纷上马乡村旅游项目。一个个乡村旅游区迅速被建设完成,然而这些乡村旅游的旅游项目基本上都停留在农家采摘垂钓、农家饭菜、棋牌娱乐上。娱乐活动少、活动方式单一且雷同,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让旅游者来过一次不想来第二次。这种低层次重复开发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性,很多产品的消费者体验度严重不够。

(三)乡村旅游产业缺少联动性。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旅游,它还担负着许多乡村的社会与经济功能,例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生态环境等等。乡村旅游与乡村农业、工业、手工业密不可分,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农业、手工业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和水平。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方式粗放、产品单调重复缺乏特色、重复建设造成恶性竞争、乡村居民参与度低、经营主体多是零星散户。这些问题致使乡村旅游未能形成产业化,不能与乡村传统农业、工业和手工业互相融合促进、造成旅游业的孤立发展,难以融入乡村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依托全域旅游大背景开创乡村旅游体系化发展新篇章

(一)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新发展体系。首先,科学的规划体系要打破乡村旅游的区域限制。传统的乡村旅游局,游客被局限在当地的景区内,殊不知乡村风貌、当地风俗和产业资源等都是非常珍贵和最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原有的景点与乡村分开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旅游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围绕全域旅游的思维重新进行规划。规划的着眼点应将整个乡村作为一个综合的旅游体系进行开发,总体布局和谋划;其次,乡村旅游规划要尊重当地特色。所谓尊重是指要保持乡村风土人情原貌、保护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重视当地手工艺的传承和视频记录。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乡村特有的资源开发成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最后,乡村旅游发展切忌规范化和模式化。每个乡村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正是要保护的重点。不能随意改造乡村风貌,更不能刻意营造某种氛围,应该顺其自然,追求原汁原味。

(二)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用全域化的思维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互动,开创乡村旅游综合发展的大格局。首先,统筹空间系统。要转变以往各个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科学规划各个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休闲区等,统一管理各功能区,避免各自为政;其次,促进乡村传统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更好地融合。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合理布局乡村产业,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使其适应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中农业相关产品的比重,如开发体验农业、科普农业、观赏农业、文化农业等新业态,将农业产品转化为旅游消费品,开发农业发展新模式;最后,旅游业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乡村旅游资源来源于乡村,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时,更要回馈当地居民。旅游业应通过特色农业产品项目,培育新型农民,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理念,从单纯靠农业生产生活到农副一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城市与乡村,一个喧嚣繁华,一个静谧安详。乡村对于城市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它有独特的地理风貌、有民风民俗民居、有多彩的节日纪念活动、有传统的手工艺和戏曲、有特色小吃等。因此,应该挖掘这些特有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让这些非物质文化服务于旅游业,让它们成为乡村旅游最有吸引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地方。首先,旅游本来就是一个很私人化的服务,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旅游需求选择不同的旅游地点,不存在一个能满足任何旅游需求的旅游景区。因此,乡村旅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