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定量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 生态足迹概念 (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 的方法,是基于土地面积的、最具代表性的可持 续发展的量化指标。 生态足迹的内涵就是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 费各种产品、资源和服务,每一项消费最终都是 由生产该项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一定面 积的土地提供的。 人类系统的所有消费在理论上都可以折算成 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在一定技术条件 下,维持每个人某一物质消费水平并持续生存必 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生态足迹.
5
一、理论产生背景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
自然资产。但是由于很难定量测量生态目标,这 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直较缓慢。在对生态状况的测 量方面,即用具体的生物物理指标来测量人类的 发展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的研究中,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直观而综台的研究方法,是 基于土地面积的、最具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量 化指标。
4
一、理论产生背景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及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 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生态足迹理论目前发 展的较为成熟,已经用于测算世界、国家或地区 的生态足迹。据统计,目前已有20个国家利用 “生态足迹”指标计算各类承载力问题。
因为单位面积耕地、化石燃料土地、牧草地、林 地等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 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每类型生物 生产面积前乘上一个均衡因子(权重) ,以转化为 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面积。
14
生态足迹的单位
生态足迹的单位是“ghmicipjr2”(global hectare),即“全球性公顷”,它区别于通常的 土地面积公顷hm2(hectare),1单位的“全球性 公顷”指的是1公顷具有全球平均产量的生产力空 间。
生态足迹理论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 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
9
3、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Ecological Deficit/Ecological Remainder)
生态盈余 = 生态足迹 — 生态承载力
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 源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 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力允许的范围 之内。该值定量化反应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式,人类必须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实现可持续
发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
环境资料
《2004地球生态报告》最糟糕的结论。
由于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 用,人类现在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超出了地 球资源再生能力的20%。科学家们还跟踪了1100 个物种的3000多个种群数量,发现在1970~2000 年间,陆地和海洋生物物种数量下降了30%,而 淡水生物物种数量则下降了50%。“报告”的主 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说:“专家们在主要结 论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事情正在朝不好的方向发 展。”
11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四个基本 假定:
(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 生废弃物的数量; (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 积。 (3)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相排斥的。 (4)不同类型的土地可以转化为全球的均衡面积。
12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wk.baidu.com13
均衡因子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定量分 析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指标
1
一、理论产生背景
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可持续发展的 概念至今,世界的人口、贫困、消费日益增加,生物多样 性锐减、草场退化、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不断
加剧,自然生态系统日见退化,人类生存在一个更加危险
的世界中。许多事实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远离可持 续性。为了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变成现实的可操作管理模
3
一、理论产生背景
从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组织及有关研究人员就 努力探寻能定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持 续性指标。因此评价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 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这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 热点与前沿。 人文发展指数(HDI) 绿色国民生产净值(绿色GNP)和可持续的经济福利 指标(ISEW)等可持续性标
10
三、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指标将人类消费的资源和能源折算成全球统一、 具有同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以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 生态足迹的计算一般由生态足迹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物生 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2部分组成。 区域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 就出现生态赤字;否则将表现为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 字或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全球公顷”(gha)是为了形成一个各国通用的 指标而推出的一个面积单位。
15
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式中:B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P为人口数量;ai为人均生物生产面 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将6类土地承载力空间汇总,得 到对应生态足迹大小的空间面积。
16
7
二、相关概念
1、 生态生产性面积
(Ecologically roductive Area) 生态足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 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 用地和海洋。
8
2、 生态承载力 (Ecological Capacity)
传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 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
一、 生态足迹概念 (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 的方法,是基于土地面积的、最具代表性的可持 续发展的量化指标。 生态足迹的内涵就是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 费各种产品、资源和服务,每一项消费最终都是 由生产该项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一定面 积的土地提供的。 人类系统的所有消费在理论上都可以折算成 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在一定技术条件 下,维持每个人某一物质消费水平并持续生存必 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生态足迹.
5
一、理论产生背景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
自然资产。但是由于很难定量测量生态目标,这 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直较缓慢。在对生态状况的测 量方面,即用具体的生物物理指标来测量人类的 发展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的研究中,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直观而综台的研究方法,是 基于土地面积的、最具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量 化指标。
4
一、理论产生背景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及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 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生态足迹理论目前发 展的较为成熟,已经用于测算世界、国家或地区 的生态足迹。据统计,目前已有20个国家利用 “生态足迹”指标计算各类承载力问题。
因为单位面积耕地、化石燃料土地、牧草地、林 地等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 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每类型生物 生产面积前乘上一个均衡因子(权重) ,以转化为 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面积。
14
生态足迹的单位
生态足迹的单位是“ghmicipjr2”(global hectare),即“全球性公顷”,它区别于通常的 土地面积公顷hm2(hectare),1单位的“全球性 公顷”指的是1公顷具有全球平均产量的生产力空 间。
生态足迹理论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 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
9
3、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Ecological Deficit/Ecological Remainder)
生态盈余 = 生态足迹 — 生态承载力
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 源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 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力允许的范围 之内。该值定量化反应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式,人类必须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实现可持续
发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
环境资料
《2004地球生态报告》最糟糕的结论。
由于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 用,人类现在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超出了地 球资源再生能力的20%。科学家们还跟踪了1100 个物种的3000多个种群数量,发现在1970~2000 年间,陆地和海洋生物物种数量下降了30%,而 淡水生物物种数量则下降了50%。“报告”的主 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说:“专家们在主要结 论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事情正在朝不好的方向发 展。”
11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四个基本 假定:
(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 生废弃物的数量; (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 积。 (3)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相排斥的。 (4)不同类型的土地可以转化为全球的均衡面积。
12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wk.baidu.com13
均衡因子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定量分 析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指标
1
一、理论产生背景
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可持续发展的 概念至今,世界的人口、贫困、消费日益增加,生物多样 性锐减、草场退化、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不断
加剧,自然生态系统日见退化,人类生存在一个更加危险
的世界中。许多事实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远离可持 续性。为了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变成现实的可操作管理模
3
一、理论产生背景
从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组织及有关研究人员就 努力探寻能定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持 续性指标。因此评价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 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这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 热点与前沿。 人文发展指数(HDI) 绿色国民生产净值(绿色GNP)和可持续的经济福利 指标(ISEW)等可持续性标
10
三、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指标将人类消费的资源和能源折算成全球统一、 具有同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以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 生态足迹的计算一般由生态足迹的需求和能供给的生物生 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2部分组成。 区域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 就出现生态赤字;否则将表现为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 字或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全球公顷”(gha)是为了形成一个各国通用的 指标而推出的一个面积单位。
15
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式中:B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P为人口数量;ai为人均生物生产面 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将6类土地承载力空间汇总,得 到对应生态足迹大小的空间面积。
16
7
二、相关概念
1、 生态生产性面积
(Ecologically roductive Area) 生态足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 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 用地和海洋。
8
2、 生态承载力 (Ecological Capacity)
传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 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