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_省略_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_康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
【文章编号】1006 - 3862( 2015) 01 - 0022 - 06
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技术路线探讨
———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
康 盈1 桑东升2 李献忠3 ( 1. 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规划编制研究部,重庆,400020; 2. 重庆
市规划展览馆,重庆,4000113. 重庆市规划局 总工程师办公室,重庆,400020)
鉴于此,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重庆大都 市区的构想,重庆市规划局于 2013 年初开启了对重 庆市城乡总 体 规 划 开 展 深 度 优 化 的 工 作,形 成《重 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 2007 ~ 2020 年 ) ( 2014 年 深 化) 》成果,其中特别设立大都市区的范围界定、空
2. 1 基于相关经济地理学的大都市区空间圈层关
【中图分类号】TU982. 2; TU984. 1
Biblioteka Baidu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都市区 ”被 认 为 是 参 与 全 球 经 济 竞 争 的 主 要空间载体,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所形成的 区域经济 产 业 构 成 单 元[1]。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起 源 于 美国,后在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 家,都曾有 过 相 关 实 践,并 在 其 经 济 发 展 的 飞 速 时 期,编制专 门 的 大 都 市 区 规 划,以 达 到 明 确 标 准 统 计区、实施统一的空间管控等目的[2]。鉴于发展阶 段的不同和管理模式的差异,我国对大都市区的相 关理论探索起源于经济地理学领域; 国内城市鲜有 针对大都市区开展专项规划的先例; 学术界对于大 都市区的 定 义 仍 存 在 许 多 争 议,相 关 概 念 交 叉 混 淆,极易产 生 规 划 实 践 的 偏 差 和 误 解,不 利 于 特 大 城市经济产 业 的 发 展 和 人 口、交 通、资 源 环 境 的 统 筹布局和 充 分 利 用,不 仅 造 成 大 量 都 市 区 外 围 的 “灰色”空间,同时在空间管制、用地开发模式、社会 治安及环 境 卫 生 等 方 面,都 暴 露 出 诸 多 严 重 问 题。 同时,由于从国外引进的“通勤联系”指标难以适用 于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上统计口
中心城市的界定,一般以人口规模或用地的连 绵发展规模为准。外围地区由于在空间上被视为 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域范围,反而需要借助一系列的 辅助指标,用于度量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联系强 度[6]。在国际上,通常采用交通通勤率作为反映区 域社会经济紧密联系最为核心的量化指标,也是界 定大都市区外围边界的主要指标。然而,在我国城 市,由于通 勤 率 指 标 缺 乏 有 效 统 计[8],加 上 国 内 学 者普遍认为,从国外城市引进的“通勤联系”概念不 是反映中国城乡社会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9],不能 直接参照国外划定大都市区的方法和指标。有学 者建议采用都市区外围地区非农化水平指标作为 衡量的标 准,但 同 样 遭 到 否 定[6],原 因 是 相 关 经 济 性指标反映的都是外围地区的非农化水平,或者说 城镇化发展水平,却不足以反映中心城市与外围地 区的发展关联度。缺乏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 的社会经济关联度的相关指标,成为我国城市划定
系理论借鉴 西方国家在划定大都市区范围时,一般将其分
为两个圈层组成部分: 一是中心城市,二是外围与 中心城 市 有 着 紧 密 社 会 经 济 联 系 的 外 围 地 域[6]。 也有学者认 为,介 于 这 两 个 圈 层 之 间,可 以 加 入 一 个“日常通勤圈”的概念,将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划 分为三个层级[7]。
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
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
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都市区; 范围界定; 方法论探讨; 案例研究; 综合数据叠加分析
表2
国内外城市大都市区规模与空间层级对比
( 面积: km2 ) ①
世界城 市等级 一级城市
二级城市
案例 城市 巴黎 东京 北京 上海
中心 城区 105. 4 621. 8 1085 663. 5
发展连绵区 ( 已建成区)
2845 1. 3 万 1700 1650
功能一体区 ( 经济产业协作区)
1. 2 万 3. 6 万 7665 6340. 5
根据国内外大多数城市的单核拓展模式,本文 重点选取了 巴 黎、东 京、北 京 和 上 海 四 个 城 市 案 例 ( 前两者为国外城市且属于世界城市体系一级城 市,后两者 为 国 内 城 市 且 属 世 界 城 市 体 系 二 级 城 市) ,重点对比了不同的经济能级规模和主导交通
模式对大都市区空间尺度规模及空间组织模式产 生的影响。
城市发展研究 22 卷 2015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2 No. 1 2015
23
城市规划
康 盈等: 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技术路线探讨———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
大都市区的最大障碍与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已有 经济地理的理论支撑之上,决定采用定性与定量加 以结合的技术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是划分大都市区 范围时需参照一定的本地历史文化背景作判断; 定 量研究则主要是从用地、功能、交通联系、经济产业 联系等多方面,综合印证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关 联强度( 参见 2. 3 部分) 。
2 重庆大都市区空间关系划分的方法与技 术路线
以重庆为例,划定大都市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 承,并符合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重庆是一个 具有省域框 架 的 内 陆 直 辖 市,自 建 国 以 来,曾 两 次 经历中央直 辖 市、三 次 作 为 国 家 计 划 单 列 市,不 断 变化调整的行政区划版图造成行政辖区范围从空 间关系角度上看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发展组 团,因此需 要 参 照 大 都 市 区 的 管 理 标 准,而 非 单 一 “城市”管 辖 概 念。 其 次,重 庆 是 一 个 山 地 城 市,复 杂的地形地貌与相对局促的用地条件,促使城市发 展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 求的可能性,由此形成有别于传统“城市”规模的大 都市区雏形。自 1960 年《重庆城市初步规划》起, 重庆市历版总体规划一直延续了“多中心、组团式” 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布局 指导思想,至 2011 年,重 庆 主 城 区 建 成 区 面 积 达 619km2 ,空间拓展突破了两江、四山等城市天然屏 障,形成“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格局,进一 步强化了重庆主城作为一个大都市区而非单一“城 市”形态的空间必然性[5]。
基于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于大都市区范围
24
城市发展研究 22 卷 2015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2 No. 1 2015
22
城市发展研究 22 卷 2015 年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2 No. 1 2015
康 盈等: 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技术路线探讨———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
城市规划
1) ,相关示意图见图 1。
表1 概念
大都市区 大都市圈
都市圈 地方都市圈
间圈层划分等专项研究工作,并形成一系列后续规 划和研究任 务,旨 在 理 顺 周 边 区 县 与 主 城 关 系,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西部地区唯一 的直辖市 和 国 家 中 心 城 市,做 好 区 域 空 间 的 预 留、 管控、整体布局及协调工作打好基础。
图 1 大都市区及其相关概念的空间组成结构示意
1 相关概念辨析及划分大都市区的重要 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 2011 年版) 基于国外规划概 念的引入,将大都市区的定义界定为: “一个大城市 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 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是国际上进行城市 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 时期产 生 的 城 市 空 间 组 织 形 式”[3]。虽 有 明 确 定 义,却未能就大都市区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更多详细 的说明,也 未 对 划 定 大 都 市 区 的 标 准、指 标 等 内 容 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多数规划师仅将大都市区理解 为一个国外引进的规划概念,或在实施层面为便于 行政管制而划定的特殊规划区范围 [4]。与此同时, 都市圈、城镇群、都市带等相似概念的使用,越发让 人难以理解划定大都市区的初衷与必要性。本文 就此梳理各相近概念的起源及其内涵与特质 ( 表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
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
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 关联度)
图 2 案例城市大都市区规模与空间服务半径对比
对照重庆自身的情况,可大致将空间层次分为 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用地发展连绵区,应以实 际的发展态势和规模为准( 预计规模不会超出 10 ~ 15km 半径范围) ; 第二个圈层为一日通勤圈层,以 轨道交通结合道路交通来推算,其半径范围基本保
持在 25 ~ 50km 左右; 最外圈的圈层需以实际的功 能联动区( 一体化发展地区) 为准( 表 3) 。 2. 3 基于区域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的大都市 区范围划定
关于通勤圈的范围界定,相关经济地理研究建 议以人口经济空间( 即人的一日活动空间范围) 作 为界定大 都 市 区 通 勤 圈 层 的 主 要 依 据[8]。 尽 管 在 具体的指标衡量标准上还缺乏论证依据,但学者普 遍认为,通勤时间、通勤距离等广泛使用的指标,在 一定程度上,反 映 出 随 交 通 状 况 的 不 同,人 的 一 日 活动范围大致可到达的边界,对于界定大都市区通 勤圈仍然具有相当的意义。 2. 2 基于国内外城市案例借鉴的大都市区空间圈 层关系界定
通过开展 国 内 外 城 市 案 例 研 究,可 以 看 出,大 多数城市的大都市区被划分为 2 ~ 3 个圈层: 第一圈 层为用地的连绵区域,其空间规模大致在 25 ~ 30km 服务半径范围内,唯东京规模达到 50km 左右( 区域 面积约 1. 3 万 km2 ② ) ; 外围圈层规模大多介于 50 ~ 75km 半径范围内③; 介于以上两个圈层之间,某些 城市划定 了 交 通 通 勤 圈,以 一 日 通 勤 为 基 本 概 念, 根据各个城 市 主 导 交 通 工 具 的 不 同,一 般 认 为,通 勤时间以 45min( 最多不超过 1h) 为合理,由此可推 算出以道路交通为主导的交通通勤半径大致保持 在 25 ~ 30km 范围左右,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通勤 半径可拓展至 50km 以上的范围。
基金项目: 重庆市规划局 2014 年城乡规划和测绘科技成果推广 应用项目
径差异巨大等现实问题,造成我国城市划定大都市 区范围的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都尚处于萌芽阶段。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针对划定 大都市区范围及空间圈层关系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开展研究,以 此 统 筹 区 域 范 围 内 社 会 经 济 各 类 资 源、协调区 域 经 济 产 业 发 展 定 位、实 施 交 通 及 基 础 设施统一布局,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难以回避 的紧迫问题。
城镇群或城市群
大都市带
起源 美国 日本
中国
法国
相关概念辨析 形成动因 基本统计单元
形成 更 为 强 大 的 经 济 总 量实体,以及支持产业发 展的经济腹地
城市连绵发展
特质 单核 单核或多核; 结构构成相 对松散和灵活
多核
人口 2500 万 人 以 上; 具 备国际交往枢纽职能
相近概念 日本的地方都市圈 城镇群 美国的都市区 多个大都市区的 联合体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