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辅导一: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内容提要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对教学设计者的要求。
1.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系统计划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设计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即设计着重对计划的对象进行分析,明确相关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有着比较具体的操作程序,它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的要素
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为:(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
3.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是学术性的综合理论体系,是指导设计者判断自己结论的合理性和设想的科学性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能够帮助设计者提高自己一种历史的洞察力,帮助设计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研究领域,有效地确定教学设计的方向。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教学设计者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假设、选择与决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体系对现代教学设计的形成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即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
⑴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对现代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使用了系统论的观点(或思想)、方法。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要以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系统内各个部分和系统整体的运行过程,系统趋向目标的行为是通过信息反馈的有规律的控制过程,系统一般具有多级阶梯结构和不同层次目标,系统通过其各个组成部分变化而得到发展等等。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
是有机的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又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子系统。当把教育作为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就是它的子系统。一般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工具。我们比较常见而且比较易懂的系统论工具就是流程图,这种流程图也被经常用来表示从分析学习任务到教学设计模式完成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教学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把一般系统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领域,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和研究问题或事物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考查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个因素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一种发展的远景。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教学设计系统又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学设计的性质、内容、方法要受到教育这个大系统的制约;而教育又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所组成的更大的社会系统的影响。
⑵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就是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理念与方法等,对相关信息传送的过程与方式、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解释与说明。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各类知识、各种技能、思想观念、意识等)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表现为三方面:第一、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1、信息传播技能。2、态度和情意。3、知识和认知水平。4、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第二、从讯息本身来看,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像表述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符号、编码解码方式和表述的形式。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所关心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和设计才能使之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科学与合理性,又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如何设计教学讯息,才能使教学活动比较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看,不同的传播媒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⑶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解释和预言了学习活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持久变化;教学设计者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学习者未来的能力与倾向。虽然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真正关心的,并不在于用哪一种教学形式来干涉或支持“学习的发生”,但是从学习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两大学习理论体系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它们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⑷教学理论。从大的领域上说,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的问题,是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比较具体的来说,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⑴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成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导方案,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步骤,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其衔接,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
⑵整体性。整体性或统整性要求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配合,达到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