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6)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57f974b84ae45c3b358c59.png)
2.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 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 ,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 。”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C ) A.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3.为打击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由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 “孔家店”是指( C ) A.孔子家族开的商店 C.封建儒家思想 B.姓孔的人开的店 D.孔子的所有思想
1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B ) A.学习西方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 B.反对封建思想文化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3.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 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下列口号或主张中属于这次“危 机”的是( C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三民主义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7.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B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C.维护了民族尊严 B.解放了人们思想 D.挽救了民族危亡
8.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的民主,主要是指( D ) 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C.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B.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9.(2016· 重庆)1916 年 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 张( C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2016· 广东)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 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 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D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提倡实业救国 D.提倡民主、科学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70eb3add36a32d737581ef.png)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 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 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 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 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 动的旗手
李大钊
《青春》是李大钊发表著 名文章。他号召青年为创 造一个青春的国家而奋斗。
鲁迅 (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陈独秀
“吾国之维新也,· · · · · · · ,共和也,帝制 也,· · · · · ·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 所用心。 · · · · · · ·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 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 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
新文化 运 动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 造国民的思想(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胡
适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较早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狂人日记》,1918 年5月,发表在《新 青年》四卷五号上, 为鲁迅所做。彻底揭 露了封建礼教“吃人” 的反动本质。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几千年纲常礼教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指专制制度下纲常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抹杀。 2.为什么鲁迅要写这样一部书? 民国初年,配合帝制复辟的尊孔复古思想十分流行,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是为了揭露纲常礼教的弊端。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b1688b49649b6648d74795.png)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 言之有物”
鲁迅--新文学的巨匠
地位:中国近代伟大的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地位)
《狂人日记》第一篇 白话短篇小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2020/9/8
学习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 动在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对新文化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பைடு நூலகம்
开始
主阵地 口号 代表
内容
1915年9月 陈独秀上海
《新青年》
• 提问:这种专制、愚昧思想及 旧道德对人有何影响?它们产生的
思想根源是什么? 打倒孔家 店
使人们更加迂腐,呆板,不 利于社会进步。 根源是:封建的儒家思想
蝶——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两只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摘自鲁迅《狂人日记》
李大钊(1889——1927)
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李 大钊写有《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 庶民的胜利》。开 始在中国宣传马克 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促使人民冲破封建思想,积极探索救国 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 想解放的风暴。
2017秋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下载
![2017秋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2ce9483bf705cc17552709f9.png)
PPT教学课件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___海__创办《_新__青__年__》杂志。
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__大__钊_、胡适、鲁迅等人,以《_新__青__年_》杂志 和北__京__大__学为主要阵地,高举“_民__主_”与“_科_学__”两面大旗,发 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简介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口号 内容
民主 科学 (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 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愚昧;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 年》。
——鲁迅《狂人日记》
内容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 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 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 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 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自主思考、归纳
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2、以时间、人物、阵地、内容、影响 为要素,归纳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1、开始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反思,向西方学 习更加深入。 2、指导思想新,传播宣传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3、产生的历史作用新,彻底批判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4、传播马克思主义。 5、内容新,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 6、形式新。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 场文学革命。 7、代表人物都受过西方的教育。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共30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58e1f781c758f5f61f67ae.png)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愚昧 7、内容:
镜 头 二 :
鲁迅《药》人血馒头
金陵女子学院学生在做实验
二、打倒孔家店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陈独秀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 日记》--借狂人之口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地位。
风熄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爱新觉罗· 溥仪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我没见过他, 怎么能爱他? 2·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 我没有爱他, 又怎么能嫁他? 识分子的觉醒,促使着人们更加迫切 这简直是一件 追求真理和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 买卖,拿人去 理。 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 人格,还怎么 能承认什么礼 教呢?” ------1919年的《新诗 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胡 适 陈 独 秀 蔡 元 培 李 大 钊
鲁 迅
辜鸿铭
19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 ——《诗经· 小雅· 出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三、文学革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 日记》 ---借狂人之口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把反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 新文学的典范。 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狂人日记》
北师大版新教材八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推荐下载】
![北师大版新教材八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15e4738af1ffc4ffe47acbf.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北师大版新教材八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
案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着作;掌握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
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
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幺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5be737e21af45b307a8eb.png)
洋务运动
学技术 → 学制度 → 学思想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 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
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
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 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
文成学案之【学习内容】
一、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 掀起了封建复古逆流。
思想和 民主制 度
民 主 (德先生)
科 学
(赛先生)
其是看 待事物 的科学 观点和 态度。
六、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就是要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科 学,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反 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 导者将斗争锋芒直指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提 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文 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 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近代化探素历程中,国人首先学习西 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 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 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 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 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 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 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材料认为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国人从哪几个方面 学习西方的?具体是哪些事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d81b51c850ad02de804191.png)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看一看 想一想: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 会采用思想革命的方式?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 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尊孔复古逆流
对立
民主共和思想
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 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 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 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 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 的希望。”
钱玄同
辜鸿铭
蔡元培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 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 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红楼之旅:
展厅一 新旧冲突 展厅二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厅三
展厅四
展厅一
一段近代中国最黑暗的时期……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
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看一看 想一想: 为什么要发起新 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外受列强侵略,国内 (社会背景) 政治专制,军阀割据,中国仍然是一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浦洛夫
请仔细观察封 面图案,你能从中
看出陈独秀创办此
杂志的用意吗?
1915 上海
《敬告青年》
青春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b478b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内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能够识别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概述其主要主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分析其主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4.激情演讲:学生进行激情演讲,表达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用于导入课程。
4.讲义:整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XX年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XX年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0cf5ea26925c52cc5bfa7.png)
XX年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0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四、教具:多媒体、地图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34张PPT)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7cb715844769eae009edcc.png)
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改造封建旧文学为适宜
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学。 口号是陈独秀提出的;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是胡适;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 鲁迅所著。
文学Leabharlann 革命现象一: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1、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 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现象二:
第10课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之风暴
课程标准: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
地位和作用。
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
?
尊 孔 复 古 的 逆 流
袁世凯
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欲 登 帝 位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复辟帝 制、尊孔复古、倒行逆施。这使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 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白话文
文言文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 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 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旧 到一起,我才敢同你断绝!
——
文学陈腐、雕琢、晦 涩,不利于文学的发 展和西方民主科学思 想的传播。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 学。 ——陈独秀
·北大红楼
旗 帜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 民主 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即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科学 ——陈独秀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指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要求以民主政治反对君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新文化运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cfde8def705cc1755270948.png)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高举 民主 与 科学 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 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扫荡 ,推动自然科学 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知识青年 的觉醒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为 中国共产党 诞生
陈独秀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大钊
蔡元培
考古务求其真,
鲁迅
主要阵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致用务求其适。
胡适
“对于学说,信世界 胡 各大学通例,循思想 适 自由原则,取兼容并 陈 包主义,---无论何 独 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 虽彼此相反,而悉听 秀 其自由发展。”
—“北大之父”
蔡元培
材料1:(代表人物的观点言论)
“抛弃封建官僚的 专制的个人独裁,而易以 提 倡 民 主 自由、自治的全体国民 反 对 专 制 政治。”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内容
材料2: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国人等欲脱迷信 愚昧时代 …… 提倡 科当以科学 学 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 反对迷信
《敬告青年》
新文化运动内容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 批先进知识分子揭开 的序幕!
法文单词,意 思是新青年 美国钢铁大 王卡内基
新文化运动
少年毛泽东说: “青年得此书,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9月,《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由上海移到 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影 响逐渐扩大,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才学疏浅, “干不了, 恐难胜任,不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谢谢。” 堪从命。”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01deea2cc58bd63186bd9d.png)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等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发起猛烈冲击。
促使了人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并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新教材的特点看,本课小字排印的内容多,插图多。
要很好地把大、小字内容有机结合,运用图与讲述有机结合,溶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于一体,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兴趣盎然。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代表人物,阵地和基本内容;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先进的革命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是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并从中感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与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一个思考不息的民族,才有屹立不倒的底气。
1. 教师讲述:思想解放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辛亥革命后,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运动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的背景展示相关图片,介绍辛亥革命后中华大地新旧两种思想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
材料:“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a0f54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d.png)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课堂小结 兴起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文
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运
动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随堂演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
A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 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专“
制孔
之子
护者
符,
李 大 钊
也 ”
历 代 帝 王Βιβλιοθήκη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要打倒它?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 思想“仁”和“礼”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大多尊孔子为 圣人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 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 中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请依据陈独秀的生平简介,向 他提出你的一些疑问,并邀请 其他同学作为代表回答。
回放历史:袁世凯尊孔复古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身穿古 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 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他又率 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 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民众思想急需改变。 2.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参加院试获得第一,在乡试时, 坚决不肯动笔交了白卷。
他看到南京城在甲午战败后一片荒凉,而满口礼义廉 耻的正人君子,竟然乘机走私贩毒。
此后他相继参与了一系列维新与革命活动。1901年至 1914年,他曾先后五次东渡日本。
曾感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 也……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是什么在“吃人”?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 运动?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 运动?
评价: 积极意义: 1.思想解放——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民众觉醒——促进青年的觉醒,为五四运动 奠定了思想基础 3.文化转型——使白话文广为流传,推广国民 教育 4.理论传播——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 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
图一:《新青 年》杂志
图二:严复《天演论》
图三:轮船招商局
图四:魏源与《海国图志》
请你结合史实谈一谈 社会进步与先进思想的关系
“ 让我办 十年杂志, 全国思想都 改观 ”
请你做侦探:
她们二位之死根源是什么?
李大钊
曾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 在北京大学任图书 馆主任兼经济学教 授
胡适
鲁迅
1910年留学美国,入 康乃尔大学选读农 科。 1915年入哥伦比
亚大学哲学系。曾担 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 长
1902年到日本留 学,后弃医从文。 曾为北京大学设 计校徽并教授中 国小说史
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为什么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却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评价?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主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旗帜
“民主”、“科学”
口号
“打倒孔家店”
“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 具。”
——北大校长蔡元培
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 熠姨遗一裔伊,伊仪迤,衣 旖,异奕矣。熠意伊矣,易 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 以意异熠,熠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