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四章 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神经网络的特点
神经网络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广泛连接的巨型系统。
脑科学已经证明人脑是由数量及其庞大的脑细胞 组成的,每个细胞之间又有着及其广泛复杂的相 互连接。 人工神经网络着眼于模拟人脑,虽然目前还无法 实现和人脑一样庞大的结构体系,但从本质上说, 它是一个广泛连接的巨型系统。
(2)分布式存储信息。
n
si ij x j i j 1
yi f (si )
其中,xj(j=1~n)为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θi为该神经元的阈值; ωij表示从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值; si表示神经元的状态; f(·)为某种非线性函数,它将神经元的状态si变换
成神经元的输出yi,所以称为神经元的输出函数或者传 递函数。
生物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树突是细胞的输入端,通过细胞体之间连接的节点“突触” 接受周围细胞传出的神经冲动; 轴突相当于细胞的输出端,其端部的众多神经末梢为信号的 输出端子,用于传出神经冲动。
图 生物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生物神经元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兴奋”和“抑制”。
当传入的神经冲动使细胞膜电位升至高于其阈值时, 细胞进入兴奋状态,产生神经冲动,由轴突输出;
神经网络系统中,信息是以某种形式分布在广大 神经元及其相互连接中的。
(3)并行处理功能。 研究表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毫秒级的, 比电子开关的速度慢得多;而实际上人在瞬间就 能完成一幅图像的辨识。 由此可以推断,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是并行式的。
(4)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功能。
学习功能是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因为 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才使得它在应用中表 现出强大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第四章 神经网络技术
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 用
一、神经网络基础
神经网络的发展及特点
神经网络就是用物理上可以实现的器件、系统或现 有的计算机来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人工系统。 它由大量简单神经元经广泛互联构成一种计算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模拟人脑生物神经系统的工作过 程。
1、神经网络的发展 神经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一般将 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D.O.Hebb发表了论著《行为自组织》,提出了 很多Fra Baidu bibliotek价值的观点。Hebb同时提出了网络学习的规则, 从而使神经网络具有了可塑性。
1958年,F.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perception)” 模型,用于模拟一个生物视觉模型。这是第一个真正 的神经网络。
过渡时期
1969年,M.Minsky和S.Paper经过对“感知器”模 型的深入研究,发表了论著《感知器》,分析了一 些简单的单层感知器,说明这些单层的感知器只能 解决线性分类问题,对于非线性或其他的分类则会 遇到很大困难。 这个观点使得许多专家放弃了对神经网络的研究。 但在这个阶段,也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在继续进行探 索。
为了便于统一处理,上式可表示为:
n
si ij xj j0
式中:ωi0=-θi;x0=1。
神经元模型中的传递函数f(·)可以有多种形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形式。
(1)阈值单元模型
f(x)u(x)
或
f(x)2u(x)1
其中,u(x)表示单位阶跃函数。 阈值单元模型的特点是其传递函数为二值函数,神经元 的输出为0,1或者±1。 感知器、M-P模型以及最初的Hopfield模型中都采用这种 类型的传递函数。
发展高潮期
1987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神经网络 会议,此后国际神经网络协会成立。 从此,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呈现出蓬勃活跃的局面,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和算法纷纷 出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994年,在美国奥兰多首次召开IEEE全球计算智能大 会,此次会议将模糊算法、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三个 领域综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交 叉渗透和共同发展。
这个时期,由D.E.Rumelhart等多人组成的并行分布处 理研究小组提出了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即BP网络。 这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自组织的神经 网络。
同时他们还明确揭示了神经网络的三个主要属性,即 网络模型的结构、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变换函数及算法, 对神经网络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BP网络目前已成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
1982年,物理学家J.J.Hopfield提出了全连接神经网络, 后来被称为Hopfield神经网络,在网络的理论分析和综 合上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虽然早期的Hopfield网络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的权 值固定、不能学习、大规模的网络实现困难,而且无 法克服局部极小点问题等等,但Hopfield的研究为神经 网络带来了复兴的希望,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网络的发 展。
自1890年至1969年为初始发展期;
1969年至1986年为发展的过渡时期;
自1986年以来,步入了发展的高潮期。
初始发展期
1890年,美国生理学家W.James出版了《生理学》一 书,首次阐明了人脑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一些学习、 联想、记忆的基本规则。
1943年,W.C.McCulloch和W.Pitts根据已知的神经细 胞生物基础,描述了一个简单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即 后来的“M-P模型”。
反之,若传入的神经冲动使细胞膜电位下降至低于阈 值时,细胞进入抑制状态,就没有神经冲动输出。
基于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和工作特性,对生物神经元进 行模拟,得到人工神经元。如下图所示。 图中,各变量的下标i表示神经网络中的第i个神经元。 该神经元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元件。
图 人工神经元模型示意图
人工神经元的输入输出关系可描述为:
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故障诊断问题提供了一 种新的解决途径。
特别是对复杂系统,由于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 断方法面临难以建立系统模型的实际困难,基于 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成了重要的、也是实际可行 的方法。
神经网络的基础
1、神经元模型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称为“神经元”,它是对生 物神经元的简化和模拟。
(2)限幅线性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