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4.01学教育85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冯蕾郭旭娟(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摘要]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散布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具有虚假性、广泛性、快速性、破坏性特征。
网络谣言对当代大学生危害体现在:主流价值观的偏离、责任感的缺失及网络行为的失范。
防范网络谣言的有效模式是构建政府、学校和媒体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结构,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谣言;大学生;对策网络提供给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公众在享受生活服务、创造和分享健康文化的平台的同时,也承受着网络化负面效应的冲击。
近年来国内外网络谣言事件,如“碘盐防辐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谣言甚嚣尘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谣言的含义及特征网络谣言是个人网站(网页)、电子邮件(列表)、电子公告(包括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即时通讯等网络工具传播的,旨在使人相信的信息,一般与时事话题相关,在网络中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根据概念的界定和分析,网络谣言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虚假性网络谣言的含义是在“谣言”内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辞海》对谣言的解释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捏造的消息”。
随着网络的发展,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越来越接近,使网络成为了滋生谣言的温床,对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
2、快速性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提高了人类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
据CNNIC 第27次报告,“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18.7个小时,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每一天网络上都产生数量庞大的信息,采取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形式,以“爆炸性”信息或“趣味性”信息吸引网民眼球。
3、破坏性“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特别是那些未知的风险,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利弊共存的问题。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提速推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实际可操作的技术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备课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作业。
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估、资源管理和课程设计。
教育教学改革的提速也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都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
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更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其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提升教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高校更具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有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的探析,深入了解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和实施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挑战,阐述信息化策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 强调信息化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阐释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4. 总结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为高校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5. 探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技术,指导高校如何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6. 展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提供战略性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哪些挑战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哪些挑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管理工作在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学生个体差异增大如今的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个体差异愈发明显。
学生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和挑战性的项目;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然而,在实际管理中,要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引导,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二、网络和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观念,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
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也成为了学生表达意见和诉求的重要渠道,但其中的一些言论可能不够理性和客观,甚至会引发舆情事件。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而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
这就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方面的资源还相对不足。
四、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更加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化的发展,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手段,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高校可以更加便捷地发布安全教育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还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安全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导致安全教育信息的过度曝光或失真,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
新媒体的高度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更容易在高校传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A. 选题背景和意义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高校安全教育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给广大师生。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及时传递给学生,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新媒体还可以帮助高校安全教育实现个性化定制,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安全教育主要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进行,而新媒体则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形式。
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等多媒体作品,将安全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游戏、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
这些新媒体形式的运用,既提高了安全教育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特点可能导致学生接触到不安全的信息,降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与对策研究
123以此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笔者在实际网络育人教学工作中,发现现阶段高校在此领域教育中存在问题,并在探究问题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的教学方式、内容、机制、管理体系、文化建设等多个层次系列方法,期望笔者实践教学经验给高校网络育人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新路径。
1 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1.1 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教育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不同元素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互动,整个教育活动如何运行。
要想建立牢固的教育机制,使教育过程中所有教师学生与相关元素都能有序、有效地工作,在人才发展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教学机制仍然不完善,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实施和效率。
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许多教学任务并没有落实到详细的主体责任人,这将严重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高校目前对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程度不够重视,网络育人教育虽然有多种优势,但部分高校依然台建设,导致高校网络育人环节在线教学互动程度较低。
这些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网络育人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网络育人制度不完善,应当及时纠正,否则无法从源头解决网络育人效率低下的问题。
1.2 网络育人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在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中,由于教育机制不完善,高校不能对各科目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定期系统的培养。
在现代化高速建设新形势下,各科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育人质量和自身能力要求,将很难确保高校网络育人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在新形势下,针对突发性舆论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或充分应对网络不良言论,学校可能会采取“冷处理”回避、不确认事实公布等方法,这助长了网络舆论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形成,严重削弱了高校网络育人教育的有效性。
部分高校教育机制不足,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科建设目标与实际教学工作不够契合,网络育人平台利用率低,限制了高校在线育人预期效果的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
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可以更加便捷地收集、处理和管理学生的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转型成为高校提高管理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学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高校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电子化、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完善便捷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数据驱动决策支持: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类学生信息,为高校领导、教务部门和教师提供精准的学生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个性化服务定制: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识别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智能化管理与监控:通过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开放共享资源整合:通过构建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避免 了人力 资 源 和 管理 资 源 的浪 费 , 还 提 高 了管 理 人 员 的工 作效 率 和办事 效率 。
I . 1可 以使学 校 的教 育管理 资源 、 人力 资源 得 到合 理
的配 置 。 网络 技 术在 高 校 教育 管 理 中应 用 , 不 仅 可 以 使
高校 摆 脱传 统 的管理 模 式 和资 源 配 置模 式 . 还 可 以使 学 校 的教 育 管理 资 源 、 人 力 资 源等 相关 资 源 得 到合 理 化 的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3 2 7 f 2 0 1 4) 一 0 2 — 0 0 5 1 — 0 3
1 . 网络 技术 在 高校教 育 管理 应用 中存 在 的优 势
l - 3加 强学 校 领导 决策 的科 学性 育管 理系 统是 一个信 息 化 、公 开 化 的教 育管 理 系统 ,可 以及 时 的向领 导提供 相关 决 策 的
配 置 。由 于高 校 的教 育 管 理 的网 络信 息 化 , 可 以使 全 校
具 体数 据 和具体 事 项 ,可 以使领 导根 据相关 的教 育 局势
进 行科 学合 理 的决 策 , 保证 决策 的科 学性 和先 进性 。 因为 运用 网络技 术应 用 的教 育管 理系 统是一 个通 过互 联 网进 行工 作 、管 理 的教育 管理 模式 ,可 以通 过互 联 网实 现决
结 构 的 中间管 理层 。这不 仅使 高校 的教育 管理 组织 结 构
便学校、 教师、 学生 以及 家长 之 间 的沟通 和交 流。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随之而来。
因此,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目前,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在重视程度、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要性一、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高校网络存在安全的隐患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快捷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
近年来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更是给教学、科研、管理带来极大方便。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信息网络化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伸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领域,成为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
国际敌对势力不仅利用网络窃取我国情报,而且利用网络进行西化渗透与破坏、颠覆活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技项目研究的储存地,是国际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的重要领域。
因此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当前高校安全工作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及早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对策研究,及早着手进行网络安全防范和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较差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网络安全素质较差,甚至部分学生出现网络犯罪现象。
表现在:一是网络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什么是网络安全以及怎样防护。
二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容易受到网上交流、传递的非法活动信息的鼓动和教唆,如网上的黑客攻击网络的经验,很容易吸引大学生出于好奇而模仿,导致违法行为。
近年来,大学生因有意无意访问色情网点,遭受“黄毒”侵害,甚至走上堕落和犯罪道路的案件时有被披露。
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弱,例如在高校中,有学生为了报复而销毁或篡改人事档案记录;有人改变程序设置,引起系统混乱;有人越权处理公务,为了个人私利窃取机密数据;一些学生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获取习题的答案或在考前获得考试内容,使正常的教学练习失去意义。
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网络时代;学生管理;问题;对策引言以说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但是,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网络带给生活的问题。
要是对网络使用不当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和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教育领域对于互联网的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纠正。
1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1.1传统管理模式受到挑战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老师教授的知识和图书馆文献,这两个渠道获取的信息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筛选过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而现在网络时代下海量信息扑面而来,这恰好迎合了高校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由于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很多教育者不再是重要信息的唯一发布者,学生可以在网络里获得更快捷、全面的信息,教育管理者的权威性必然会受到挑战。
1.2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短时间的游戏是能够对学生的大脑有着放松的作用,然而如果学生长时间的沉迷于游戏中,那么就会对于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是有着很多方面的相似之处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来,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就现实情况来说,学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他们心理发育井不健全,这样他们的心态是十分容易受到波动的,情节严重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自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获得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东西。
还有就是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发泄网络上去,对网络游戏中的人物进行伤害。
长时间下去会对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出现模糊的现象,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是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然而若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交集。
这是因为一个是虚拟的社会,一个是现实的社会,二者之间也没有可比性.学生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中会逐渐形成自闭的心理,不愿意和周围的人群进行交往。
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校中,网络更是贯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频发,给高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有必要对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保障高校网络安全。
一、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1. 数据泄露风险高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的个人信息、学术研究成果等大量重要数据保存在学校的网络系统中,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很高。
一旦个人隐私和学校重要信息泄露,不仅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损害,而且会对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网络攻击频发高校网络系统受到各种网络攻击的频繁影响,例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勒索软件等,这些攻击不仅会使学校网络系统瘫痪,还会导致教学、科研、行政等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3. 内部安全隐患高校内部人员的一些不当行为也给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如一些员工和学生可能因为利益、个人感情等原因,不按规定操作网络系统,或者故意泄露学校的重要信息,给学校网络安全带来很大的挑战。
4.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意识淡薄,贪便利、马虎处理重要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进而加大了高校网络安全的风险。
1.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高校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并完善安全策略和流程,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学校需要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高校应及时升级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软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
通过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手段来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3. 提高安全意识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组织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使大家能够自觉遵守网络安全规定,阻止安全隐患的蔓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1.学生群体多元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校园内共存。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群体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信息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管理模式。
3.网络时代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更加依赖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
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改进建议1.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管理体系针对学生群体多元化的特点,学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管理体系,包括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精准化管理和关爱。
可以建立不同的学生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面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课堂教育的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3.规范网络管理针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教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
可以建立网络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
4.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关键。
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优化网络教育的几点建议
优化网络教育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灵活性和便利性,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因此,加强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
首先,各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网络教育能力。
同时,要建立师资评价机制,鼓励网络教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二、完善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是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加强对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研究,探索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其次,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课程质量评估,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网络教育技术支持能力网络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教育技术。
因此,要加强网络教育技术支持能力的建设。
具体而言,要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和高效的教学平台,保障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要推动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符合教育需求的技术工具和资源。
四、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网络教育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包括招生、学籍管理、学习指导等方面,确保学生的权益和学习效果。
其次,要提供学生学习支持和个性化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网络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
一方面,可以联合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六、加强质量评估与监管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估与监管是保证其发展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文化给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负能量
网络文化给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的负能量摘要:21世纪的今天,网络文化已经成为90后高职生认知世界和把握信息的有效载体。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引领下,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能量。
本文着重梳理了网络文化在深入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外,同时也给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考验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负能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生个性日益鲜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正面临着全方位而又复杂地新的机遇与挑战。
它们不仅现实地构成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定时代场域,而且也昭示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的发展趋向。
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欧美术语,它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发展经历了替代父母制模式、学生人事工作模式、学生服务模式和学生发展模式四个阶段。
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且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大环境的深入影响,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涌入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也呈现出下滑趋势。
大专生的价值观念在受到社会的影响后呈现出盲目性且多元化。
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学生面临许多不曾遇到的负面问题,亦给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
1 相关概念界定(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侠义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1]。
(2)网络文化是指以因特网为基础的文化,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参与平等、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2]。
“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探析
“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探析1. 引言1.1 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广泛和直观化。
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平台传达理念、宣传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认识自我。
互联网+增加了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拓展了思想的边界,有利于拓展思维、提升认知水平。
互联网+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学生需要在海量信息中筛选、辨别,培养批判思维和信息素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传播中的信息、声音,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规范。
2. 正文2.1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有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即时、全球化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和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和自由。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定制。
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及时。
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只需几秒钟,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实现实时更新。
互联网使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和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2 互联网+增加了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互联网+增加了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是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变化之一。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 二) 完 善 高校 的 网络 技 术 平 台。
大 部 分 高校 均 配置 了计 算 机 硬件 设 施 与 局 域 网 络 ,但 是 在 网 络技 术 平 台 的建 立 、维 护 和 网 络 知识 普及 等方 面还 存 在 定 的 问题 。 一般而言 , 高 校信 息 的交 流 主 要 取 决 于 网 络 硬件 条件 , 如果网络硬件条件较差 。 就 会 导 致 学 生 无 法全 面展 开相 应 的 学 习任 务 , 进 而 阻 碍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有 序 进 行 。所 以 , 高校 一 定 要 扩 大 网络 建 设 的范 围 。 覆盖学生的集中活动范围 . 并且 加 强 网络 知 识 普 及 , 确 保 高 校 教 育 管 理工 作 顺 利 进 行 。
一
( 三) 加 强 高校 办公 网络化 . 达成分布式学习。
( 二) 开 放 了 高校 的教 育模 式 。 在 网络 信 息 飞 速 发 展 的 今 天 ,人 们 一 定 要 具 有 闭合 与 开 放相统 一的思维 , 也就是说 , 在开放 的网络环境 中 , 可 以有 效 实现能量 、 信 息 等 物 质 的交 换 , 之 后 在 闭 合 的 环 境 中充 分 发 挥 其应有的作用。 高 校 的 传统 教学 模 式 主要 就 是 老 师 在 实 验 室 、 教 室 等 信 息 交 流 比较 闭 合 的 环 境 中 展 开 教 学 .但 是 随 着 网络 技 术的不断应H j ,学 生 不 仅 可 以 在 学 校 多 媒 体 教 学 场 所 展 开 学习, 还可以存校外展开相应的学习 , 进 而 使 学 生 的 学 习 不 再 受 时 间 与空 间 的 限制 , 打 破 了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 形 成 了 更 加 开 放 的 教学 模 式 。 ( 三) 丰 富 了 高校 办学 形 式 。 在传 统 高 校 教 育 巾 ,大 部 分 高 校 只 要 承 担 教 育 机 构 规 定 的 教 育 T作 , 而 随着 知识 经 济 时 代 的 不 断 发 展 , 越 来越 多 的 没 有 接 受 过 高 等教 育 的 人 们 希 望 接 受 教 育 ,进 而达 到提 高 自身 价 值 的 目标 。但 是 因为 受 到 时 间 及 空 间 的 限制 . 无 法 满 足人 们 的这 一 需求 。 然 而在 今 天 , 高校 就 可 以利 用 网 络 技 术 进 行异 地 的 远 程 教育 , 以此 满 足社 会 各 阶层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需 求 . 在 很 大 程 度上 丰 富 了高 校 办 学形 式 ( 四) 高校教 育管理 逐 渐 向 定量 与 定性 相 结 合 的方 向发 展 我 国高 校 是 研 发 、 应用及推广信息技术 的主要力量 . 但 是 因 为高 校 对 人 力 资 源 、 财务 、 课 程 安 排 等 方 面 的 管 理 水 平 还 有 待提高 , 进 而导 致 存 在 人 事 安 排 冗 杂 的情 况 . 在 财 务 管 理 中也 无 法 有 效利 用 相 关 资 源 , 限制 了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的 全 面 展 开。 随 着 网络 技 术 存 高 校 中 的运 用 , 各高 校 逐 渐 建 立 了相 应 的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 提 高了高校各项工作的效率 , 促 进 了 高 校 教 育管 理 工 作 定 量 与 定 性 相 结 合 的 发展 二、 加 强 网 络技 术应 用的 措 施 ( 一) 加 强 高校 教 育 管 理 观 念 的转 变 在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中应 用 网 络 技 术 , 也 就 决 定 了 要 转 变 相 应的管 理观 念 , 由传 统 “ 管理 ” 向“ 引导” 转变 . 通 过 转 变 管 理
当前高校网络育人的困境与出路
理论探索当前高校网络育人的困境与出路曹 昭摘要: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而要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就必须做好网络育人工作,积极应对当前高校在网络育人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走出一条正确的网络育人道路。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当前高校网络育人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困境出路一、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当前,学术界对网络育人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将网络育人看作是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的一种模式;第二,将网络育人看作是有关网络的一种教育;第三,将网络育人看作是借助网络这一辅助工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第四,把网络育人看作是在网络这一宏观背景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即强调了传统的育人手段和育人内容在网络背景下改进与优化的方法,同时还涉及育人体系的重构问题。
通过对上述不同观点的概括和整理,笔者将网络育人界定为以网络为依托,通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实时互动,以提升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为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高校网络育人,即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2.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国内诸多高校受自身经济实力限制,加之对网络思政育人的认识不够到位,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软件与硬件购置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费。
不仅如此,部分高校还存在网络育人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人才结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
3.对网络安全和舆情的重视度偏低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络道德缺失问题相对严重,在进行网络管理时,部分高校偏重于从技术层面优化网络环境,而不注重引导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导致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十分淡薄,直接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的实际成果。
三、当前高校网络育人的出路1.完善网络育人体制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育人机制,能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阵媒体互动平台,让大学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从而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高校应构建多层级的网络教育内容平台,专门开设当代高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讨论专栏,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最后,高校要坚持分层次开展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将国家新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等转化为视频、音频等模式,在网络平台上宣传,确保网络育人阵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校园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1
高校校园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导读]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校园网的应用情况,结合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针对校园网络建设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对推进校园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校园网的应用情况,结合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针对校园网络建设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对推进校园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网应用现状网络建设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高校校园网做为一个成功应用的实例,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式,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发展平台,因此也成为教学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网的发展带着高等教育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因此,搞好校园网络建设,对教学的改革及学习方法的改进十分重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 校园网的现状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部分学校没有网络设备阶段,我国已经基本渡过这个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大学校园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第二个阶段是学校网络设备处于比较杂乱的阶段,我国现有高校的大部分校园网都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学校的校园网可以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平台,为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校园网发展的更高目标。
1.1 校园网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如何,反映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现在的校园网可以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校园网内各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实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并能通过广域网实现校园内外和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等。
1.2 校园网是高等院校对外的主要窗口高等院校的对外宣传是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再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但社会大众不了解,人们也不会认可和信赖这所学校的。
现在社会各界了解学校几乎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网络中又以校园网为主,所以建设一个快速、稳定、方便的校园网是高等院校对外宣传的重要保障。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文档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网络与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
互联网的使用为大学生的知识涉猎提供了方便,对大学生拓宽视野、优化思维方式起着积极有效的影响。
但是,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自身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威胁。
一、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当前,随着网络数据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网民的特殊群体,伴随网络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而是变成令社会关注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消费成瘾及网络社交成瘾。
网络成瘾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往往会造成身体损伤、心理受损、学业荒废等问题。
(2)大学生网络失德问题。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及逃避性特点,网络虚拟环境中交流的匿名性为大学生控制言语表达内容、口吻提供了方便。
便利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参与一些社交论坛的互动,而逃避性体现在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内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可尽情发泄。
由于网络这3个特点,这就为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污秽用语、考试利用网络进行作弊以及任意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网络失德问题带来便利与纵容。
(3)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
当前,互联网金融、各类社交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兼职、网络交友、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现象。
互联网金融与网络社交工具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工具。
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及道德意识易造成不良影响,互联网里面的暴力、色情、拜金以及犯罪等不良信息更是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造成大学生人格弱化以及责任感缺失,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网络涉黄、网络涉毒、网络涉暴、网络诈骗以及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等几方面。
二、造成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1)高校缺乏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缺乏网络安全相关管理机制。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网络与大学生发展的关系 (5)2.1 网络对大学生知识获取的影响 (6)2.2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7)2.3 网络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 (8)2.4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9)三、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2)3.1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 (13)3.2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 (14)3.3 网络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15)四、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6)4.1 网络对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影响 (18)4.2 网络对大学生求职方式的影响 (19)4.3 网络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20)五、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21)5.1 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23)5.2 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影响 (24)5.3 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影响 (25)六、网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27)6.1 网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28)6.2 网络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 (29)6.3 网络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 (30)七、结论与建议 (31)一、内容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快捷的交流平台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和就业准备。
本文件旨在探讨网络对大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在知识学习和资源获取方面,网络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途径,迅速访问到海量的文献资料。
网络教育平台如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成为了学生补充课堂知识、拓展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复杂性也给学生带来了如何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FEBRUARY,2021/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1]。
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第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逐渐流行起来。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2]。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集中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也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变成了引导和答疑的角色。
第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电子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融入科学研究等措施,使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各类竞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竞赛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科学检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许多高校不仅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还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学科竞赛。
学生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这就迫使他们借助互联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各类竞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首先,自主学习意识较薄弱,学习缺乏计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建议(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即时便捷性和虚幻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学习、娱乐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管理;影响;建议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
大学生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数日益剧增。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入互联网,成为其中的弄潮儿。
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采取何种教育对策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这个崭新的课题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正确认识互联网,有效利用其平台作用,可以抑制网络的负面效应,有效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
1、网络的特点
网络信息具有交互开放性。
与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单向传播已被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所替代。
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人们的交流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不再受网民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的制约。
网络交流具有广泛自由性。
与现实社会中人的交流相比,网络具有更为广泛的信息量和交流自由。
人们可以通过它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而且人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自由发布自己的思想、观点,自由言论。
网上交流具有即时便捷性。
与其它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快速高效,在短时间内能即时传播大量信息。
同时,人们获取这些信息非常便捷,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获得他想要得到的信息。
网络社会具有虚幻隐蔽性。
网络社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交往,而是通过计算机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
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征如姓名、性别、年龄、气质、相貌、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等都被隐匿在符号背后了。
在这些隐匿的符号背后,也难免存在着蒙蔽与欺诈,存在着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信息,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容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怀疑、敌意和悲观的态度。
2、网络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极度丰富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方法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再依赖教师的传授,而是更多的从网络上获取。
这对知识的更新,知识面的拓展,知识量的增加,知识深度加大有很大的作用。
网络使得教育教学形式由一维转变为多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死”变“活”。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模式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络游戏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恰好迎合了部分大学生无助、彷徨和空虚的心理需求,使之沉迷于它所提供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滋生了逃学厌学情绪,封闭自己,隔绝他人,这给日后现实生活埋下隐患。
第二,充斥网络空间的色情文化对正处于对异性敏感期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刺激,很多大学生因抵制不住网络色情的诱惑而迷恋上网,影响了自身健康发展。
第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一些反动信息、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随意流动,这些信息对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们来说,往往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大学生学习、娱乐
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本身所没有的消极影响。
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该好好认识网络,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发展方向。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在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才能实现它的有效性。
下面笔者给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3.1、改变观念,掌握网络,有效开展网上教育管理工作
有的老师现在还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观念明显落后。
很多老师知识更新慢,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理论,老师还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对其进行评述了。
那么学生就会对老师,甚至课堂产生质疑,厌学。
当网络以高科技的形式,作为时代进步的标志出现;当学生以全身心投入时,老师必须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网络,融入网络,借用网络发展我们的教育工作。
3.2、网络教育方式和有效性是促使开展网络学生工作的真正原因
首先,学生管理系统的建成,初步实现了学生资料的有效掌握和控制,实行了学生资料输入的日常化和更新快,促使了学生资料的使用的快捷和便利,体现了管理的保密性、科学性、有效性;其次,
利用网上论坛,在网上不定期进行“时事论坛”、“网上团员团日活动”、“心理咨询”等切入学生学习、生活的辅导,利用网络接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解决学生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及时矫正学生中不良倾向;再次,开设学生团体的网站,以活泼的形式来宣示校园文化,倡导校园文明,给学生做好及时的引导。
3.3、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多方位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网络只是一种媒介,任何东西只有适当、适度的使用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传统教育模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必须能熟练掌握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能将学生送入网络,也能将学生吸引出网络。
完全网络化生活是不健康的,至少对人体的机能是存在相当不好的因素。
只能借助网络技术,但不能依赖网络,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较多地面对现实世界,接受现实的人际关系,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对学生传统活动的开展、操作有相当的熟练度,并能有所创新地加以发展,让学生在网上、网下都有体现自己的发展空间。
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并保持系统的客观性和导向性。
要让学生从系统中客观了解信息,不要让网上信息“过纯”,要做到正反信息都有,引导学生参与批判,自主选择,不要简单告诉结论。
同时,该系统主流信息必须保持积极向上,不让信息垃圾到处泛滥,对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要及
时处理、主动出击,进行批驳和主流信息的传播。
科学对人类的利弊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在于人类如何去利用科学。
那么建立一支高素质、贴近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真实思想和实在需求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增强学生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趋势避害,是引导学生用好网络的关键。
网络时代本身就是弘扬实效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的时代,必须花精力,不惜突破常规,大胆革新,建设我们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
变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张路.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4):102-104.
[3] 陈树君.互联网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2,(10).
[4] 张文杰.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1998,(1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