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高一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高一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e4e67b14e852458fb57fa.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1v 顺时针匀速运动,0t =时刻小物体从底端以速度2v 冲上传送带,t t =0时刻离开传送带。
下列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即加速度沿传送带向上,则物体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做匀速向上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向上做匀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教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至速度为1v 后加速度变为sin cos a g g θμθ=-向上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直至离开传送带。
选项C 错误,ABD 正确。
故选ABD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º,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º=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A .N=50N ,f=40NB .N=87.2N ,f=9.6NC .N=72.8N ,f=0ND .N=77N ,f=4N【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当加速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时,对Mm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① f=2.4a ②当加速度平行斜面向下,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③ f=2.4a ④ A 、如果N=50N ,f=40N ,则250a=m/s 3,符合③④式,故A 正确; B 、如果N=87.2N ,f=9.6N ,则a=-4m/s 2,符合①②两式,故B 正确; C 、如果N=72.8N ,f=0N ,不可能同时满足①②或③④式,故C 错误; D 、如果N=77N ,f=4N ,则25a=m/s 3,满足③④式,故D 正确; 故选ABD.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 ,已知 A 的质量为 m ,B 的质量为 3m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 ,静止释放物块 A 、B 后()A .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 .物块 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C .细绳的拉力为67mgD.当 B 下落高度 h 时,速度为2 5 gh【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同时间内,图中A向右运动h时,B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错误;设A的加速度为a,则B的加速度为0.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T=ma,对B,有:3mg-2T=3m•0.5a,联立解得:T=67mg,a=67g,故C正确;对B,加速度为a′=0.5a=37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h,解得:v=67gh,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4.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东营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东营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f613a8fad6195f312ba6b0.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v 0由木板A 端滑上木板,铅块滑至木板的B 端时恰好与木板相对静止。
已知铅块在滑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变。
若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后,紧挨着静止放在此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相同的初速v 0由左端滑上木板,则小铅块将( )A .滑过B 端后飞离木板B .仍能滑到B 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C .在滑到B 端前就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D .以上三答案均有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第一次在小铅块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第二次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B 部分上后A 部分停止加速,只有B 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第一次的对应过程,故第二次小铅块与B 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B 的右端,两者速度相同。
故选C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2.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1v 顺时针匀速运动,0t =时刻小物体从底端以速度2v 冲上传送带,t t =0时刻离开传送带。
下列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即加速度沿传送带向上,则物体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做匀速向上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向上做匀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教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至速度为1v 后加速度变为sin cos a g g θμθ=-向上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直至离开传送带。
初中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关系》复习提纲及试题含答案精品文档9页
![初中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关系》复习提纲及试题含答案精品文档9页](https://img.taocdn.com/s3/m/85e9d46eaf45b307e87197d4.png)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关系》复习提纲及试题(含答案)知识点梳理:运动状态即:一个物体的运动的大小和方向1、运动状态的改变(非平衡状态)有五种可能:①(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②(匀速圆周运动、曲线运动)。
即,物体的速度或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我们就认为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运动状态不变(平衡状态)分两种:一是物体处于状态;二是物体做运动。
这两种情况,物体运动的和都没有改变,就称为平衡状态。
精典题目:1.下列的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自行车匀速转弯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C、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动D、小车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梳理: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常又叫做定律。
2、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即不论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以及是否受力,都有。
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其它因素(特别要注意与速度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二者不可混淆。
4、注意: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惯性则是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
只能说物体受到的作用,(能/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精典题目:1.放学后,同学们在球场上踢足球,小丽用力把球踢了出去,同时感到脚上有点疼,这是因为;足球可以在草地上继续滚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足球;最后停了下来是由于足球。
2.遇到冰冻天气,沪宁高速上汽车追尾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另一方面,当路面结冰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变,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长。
3.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许昌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许昌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41a404693daef5ff73d97.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解得3Fmgμ=, 故A 项错误;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mgμ=,解得 24Fa m=, 故C 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解得4ga μ'=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2.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A .木板B 的质量为1kgB .当F =10N 时木板B 加速度为4m/s 2C .滑块A 的质量为4kgD .当F =10N 时滑块A 的加速度为2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 .当F 等于8N 时,加速度为a =2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kg当F 大于8N 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ga F M M Mμμ-==- 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12186a k M F ∆====∆- 解得,木板B 的质量M =1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3kg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F 大于8N 的图线知,F =6N 时,a =0m/s 2,由1mg a F MMμ=- 可知:13100611μ⨯⨯=⨯- 解得μ=0.2由图示图象可知,当F =10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2110.2310104m/s 11B mg a a F M M μ⨯⨯==-=⨯-=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当F =10N 时,A 、B 相对滑动,木块A 的加速度22m/s A Mga g Mμμ===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3.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完整版)运动和力知识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运动和力知识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f73735850e2524de5187ef5.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2f59762cc58bd63186bdff.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A .木板B 的质量为1kgB .当F =10N 时木板B 加速度为4m/s 2C .滑块A 的质量为4kgD .当F =10N 时滑块A 的加速度为2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 .当F 等于8N 时,加速度为a =2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kg当F 大于8N 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ga F M M Mμμ-==- 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12186a k M F ∆====∆- 解得,木板B 的质量M =1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3kg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F 大于8N 的图线知,F =6N 时,a =0m/s 2,由1mg a F M Mμ=- 可知:13100611μ⨯⨯=⨯- 解得μ=0.2由图示图象可知,当F =10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2110.2310104m/s 11B mg a a F M M μ⨯⨯==-=⨯-=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当F =10N 时,A 、B 相对滑动,木块A 的加速度22m/sAMga gMμ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3.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ca7f69a1c7aa00b42acb5e.png)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答案】A【解析】【详解】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重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B错误;C.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上运动,C错误;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这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为零,D错误。
2.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详解】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下部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3.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B.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空气的阻力,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B正确;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
赤峰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解析版)
![赤峰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8d6699ed630b1c58eeb51e.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物体B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物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后,B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故选A。
3.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的物块A,A 放在托盘B上,B的质量也为m。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f6ba26c175f0e7dd13793.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解析】【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 解得3F mgμ=, 故A 项错误; 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 mgμ=,解得 24F a m=, 故C 项错误;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 解得4ga μ'=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3.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答案】B【解析】【详解】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4.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A 放在托盘B 上,B 的质量也为m 。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af564c1c708a1294a4465.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解析】【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解得3F mgμ=, 故A 项错误; 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 mgμ=,解得 24F a m=, 故C 项错误;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解得4ga μ'=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2.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dbc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9.png)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的作用,但物体保持静止,这是因为:A. 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B. 物体受到的力被摩擦力平衡了C. 物体的质量太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正确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是:A. 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B. 力等于质量除以加速度C.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D. 力等于加速度除以质量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A.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都有关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_定律。
答案:惯性5. 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________将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6.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大小、方向、作用点三、简答题7.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计算题8.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20N的水平拉力。
如果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首先计算摩擦力:摩擦力 = 摩擦系数× 正压力= 0.1 ×10kg × 9.8m/s² = 9.8N。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加速度 = (拉力 - 摩擦力) / 质量 = (20N - 9.8N) / 10kg = 1.02m/s²。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和力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运动和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物体速度的变化。
例如,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时,它将开始加速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aefc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3.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让小车运动起来习题(含答案)教科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垫圈越多,拉力越______,小车的运动越______,距离越______;垫圈越小,拉力越______,小车的运动越______,距离越______。
2.推或拉都会产生______,让小车动起来的是______。
3.长在树上的水果成熟后,会落到地面,这是由于水果受到______。
4.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拉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5.向上抛的球最终会落回到地上,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落,这些运动都是因为______的作用。
6.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________。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总要落回地面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受到自身______的作用。
二、选择题7.在研究“小车运动速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是否有关系”的实验中,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A.拉力的大小B.运动的速度C.小车轻重8.水往低处流,是因为()。
A.风B.重力C.轻9.在研究垃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时,增加垫圈的个数,小车运动会()。
A.加快B.保持不变C.变慢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前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时,会慢慢停下来B.向前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不会停下来C.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11.下面不能使小车运动变快的措施是()。
A.增加载重量B.减小摩擦力C.增大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拉力大小12.使小车运动慢的因素可能是()。
A.小车重B.小车轻C.拉力大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B.用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C.不拦住小车,运动的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14.用力拉小车,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
沈阳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沈阳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45e60b14e852459fb573f.png)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则有(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E E E E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8c3f6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1.png)
新教材高中物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4章单元综合专题突破专练专题1连接体问题1.(河南漯河2018高三质检)(多选)如图4-1所示,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1A.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B.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D.第3块木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答案:BC解析: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5μmg=5ma。
再选取1、2两块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F N=2ma,联立两式解得F N=0.6F,进一步分析可得,从左向右,相邻两块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小的,选项B、C正确。
2.(湖北团风中学2019高三诊断)在两个足够长的固定的相同斜面体上(其斜面光滑),分别有如图4-2甲、乙所示的两套装置,斜面体B的上表面水平且光滑、长方体D的上表面与斜面平行且光滑,P是固定在B、D上的小柱,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一端固定在P上,另一端分别连在A 和C上,在A与B、C与D分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2A.两弹簧都处于拉伸状态B.两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C.弹簧L1处于压缩状态,弹簧L2处于原长D.弹簧L1处于拉伸状态,弹簧L2处于压缩状态答案:C解析:A与B保持相对静止,则二者向下的加速度是相等的,设它们的总质量为M,则Ma=Mg sin α,所以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
以A为研究对象,若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则不会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故A受到弹簧水平向左的弹力,即弹簧L1处于压缩状态。
同理,若以C、D为研究对象,则C、D整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作用时,合力的大小F合=mg sin α,C受到的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作用提供的加速度为a=g sin α,即C没有受到弹簧的弹力,弹簧L2处于原长状态,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fbc6d7fd5360cba1adbbf.png)
运动和力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1.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 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前50s 内通过500m 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0s 内的速度是: A.2.5 m/s B.5m/sC.10m/sD.25m/s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图9-1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物,比较重物在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的拉力,正确的是: A.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静止时拉力最大 C.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小 D.拉力一样大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的图像如图9-2所示,则两者的速度关系是: A .V 甲>V 乙B. V 甲=V 乙.C .V 甲≤V 乙D . V 甲<V 乙 6.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A .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B .它受到的力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C .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D .它可能不受力的作用7.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A .10.30秒B .10.59秒C .10.88秒D .10.18秒 8.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图9-2图9-19.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30min 。
在第一个10min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0Km ,在第二个10min 内汽车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0Km ,在第三个10min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也是10Km ,那么汽车在这30min 内的运动是:A.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机动车的驾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A .突然启动B .车速太快C .紧急刹车D .车速太慢11.(多选题)图9-3中,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是:12.(多选题)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沿水平方向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 分)13.姑苏城内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运动与力的关系》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运动与力的关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34086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a.png)
第4章运动与力的关系(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1.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工作生活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下列哪种状态也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坐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座舱内B.坐在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中C.跳水运动员从十米高台上跳下D.伞兵打开降落伞从高空降落2.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2)事实→(3)推论→(1)事实→(4)推论B.(2)事实→(3)推论→(1)推论→(4)推论A.汽车静止时,手机共受三个力的作用B.汽车静止时,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大于手机的重力C.当汽车以某一加速度向前加速时,手机一定受支架对它的摩擦力作用D.只要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合适,无论是向前加速还是减速,手机都可能不受支架对它的摩擦力作用5.如图所示,在与B点距离为5m的斜面上O点,竖直固定一长度为A .A 球的加速度为2FmB .AC .B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Fm D .B 7.如图,一橡皮筋上端固定在O 点,自然伸直后另一端位于A .物块对地面的压力越来越大C .物块一直做加速运动8.如图甲,物块在2v 、1t 、2t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A .斜面的倾角B .斜面的长度C.物块的质量D.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9.抖空竹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09798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7.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如图所示,物体A无初速度放置于倾斜传送带的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则物体A可能一直匀速运动到底端B.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则物体A可能一直匀加速运动到底端C.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则物体A一定一直匀加速运动到底端D.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则物体A可能先匀加速、再匀减速运动到底端2、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a)所示。
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为t1、t2时刻F的大小。
木板的加速度a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
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下面选项不正确的是()A.F1=μ1m1g(μ2−μ1)gB.F2=m2(m1+m2)m1C.μ2>m1+m2μ1m2D.在0~t2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3、如图所示,一轻弹簧放在倾角θ=30°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A连接,物块B与物块A(二者质量均为m)叠放在斜面上并保持静止,现用大小等于1mg的恒2力F平行斜面向上拉B,当运动距离为L时B与A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处于原长时,B与A开始分离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mg4LC.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D.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4、质量为m=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大小分别是3N和4N,则其加速度大小的范围是()A.3m/s2≤a≤4m/s2B.1m/s2≤a≤2m/s2C.1m/s2≤a≤7m/s2D.4m/s2≤a≤5m/s25、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推力的一种发动机。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26a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3.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2023春•蓟州区校级月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和总结是( )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B.通过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得出的结论C.仅仅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就得出的规律D.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概括得到的结论2.(2023春•蓟州区校级月考)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2023春•渝北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推动冰壶滑行,手对冰壶的力大于冰壶对手的力B.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受到惯性的作用C.如果运动中的冰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下来D.冰壶运动越来越慢最后静止下来,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4.(2023•长沙模拟)“一盔一带”是要求人们骑电动车时需要佩戴头盔,开汽车或者是坐汽车的时候要系好安全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碰撞时,头盔可以减小头部惯性,从而减小撞击力B.系安全带可防止汽车后方受撞时惯性带来的危害C.汽车水平行驶时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匀速直线骑行的电动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5.(2023春•沂南县期中)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B.C.D.6.(2023•南岗区校级开学)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2023春•沈阳月考)如图所示关于摩擦力的四个实例中,通过增加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 )A.刹车时用力捏闸B.自行车车把上刻有条纹C.汽车轮胎上安装防滑链D.轴承中装有滚珠8.(2023•自贡模拟)校运动会爬杆比赛,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单元《运动和力》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单元《运动和力》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d49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8.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单元《运动和力》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小题。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2.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对接触面的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B.轴承内部装有滚珠C.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D.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3.如图所示,气垫船在水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减小摩擦采用的方法是()A.减小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代替滑动D.使接触面分离4.F1和F2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若其中F1=6N,方向是水平向右,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16N。
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试卷第1页,共7页A.一定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右B.一定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C.可能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左D.可能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5.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此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受到重力和乙对甲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甲对乙的压力与乙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乙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地面对乙的支持力与乙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物块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关于该物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7.如图是一款没有“地轴”的地球仪,接通电源,地球仪就能飘浮在空中,对它飘浮在空中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地球仪有惯性B.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C.因为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因为它受到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8.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仍然能高速前进.这是由于试卷第2页,共7页试卷第3页,共7页 A .子弹仍受到火药气体的推力B .子弹受到重力的作用C .子弹不再受到力的作用D .子弹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9.下列实例中减小摩擦的是( )A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B .在琴弦的弓毛上涂抹松香C .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D .冰壶比赛时在冰壶前刷冰10.如图所示,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箱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 )A .箱子的质量太大了B .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C .推力等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D .箱子没有了惯性的缘故11.2019年央视春晚创意表演《青春跃起来》把更多青春、时尚的流行文化融入舞台,如图所示,展现了无奋斗、不青春的精神.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 .篮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 .运动员抱着篮球在空中运动,以人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C .运动员被蹦床弹起后在空中向上运动,受弹力和重力的作用D .运动员灌篮后,球向下加速运动,主要是因为球具有惯性12.木块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传送带的运动速度突然增大,则木块的惯性也随之增大B.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时,那么木块将向左倾倒C.木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圈的摩擦是滚动摩擦B.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被传送的物体不受摩擦力C.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可减小摩擦力D.所有的摩擦力都和压力成正比14.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雅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她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行时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B.她下坡时不蹬车,单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她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D.若自行车停下,自行车的惯性就消失了15.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子弹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力大于空气阻力B.人站在沼泽地上会下陷,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D.在操场跑步,匀速跑过弯道时人受到非平衡力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5小题)16.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由此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试卷第4页,共7页试卷第5页,共7页 1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 、C 两点间来回摆动,若小球摆到B 点时,细线刚好断开,小球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改变”);若小球摆到C 点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___________(选填“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继续做圆周运动”)。
高一上册物理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高一上册物理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9533a2f18583d048645953.png)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方形煤块A、B(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B.煤块A、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C.煤块A比煤块B后到达传送带底端D.煤块A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2m/s【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煤块A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CD.对煤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cos37sin37mg mg maμ︒+︒=解得2110m/sa=煤块A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116s0.6s10vta===位移2111.8m1m2vxa==>故不可能与传送带共速,煤块A一直以1a向下加速,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A t,则有212A AL a t=解得0.2sAt=达到底端的速度为1100.2m/sA Av a t==对煤块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22s 2m/a =煤块B 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B t ,则有212B B L a t = 解得1s B A t t =>所以A 先达到底部,选项CD 错误; A .煤块A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0.21)m A A x v t L ∆=-=-煤块B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1)m 5m B B x v t L ∆=-=-=所以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选项A 正确。
故选A 。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B在外力F(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故选A 。
3.如图,在倾角为37θ︒=的角锥体表面上对称地放着可视为质点的A 、B 两个物体,用一轻质绳跨过固定在顶部的光滑的定滑轮连接在一起,开始时绳子绷直但无张力。
已知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它们与竖直轴的距离均为r =1m ,两物体与角锥体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8,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0m/s 2,某时刻起,圆锥体绕竖直轴缓慢加速转动,加速转动过程中A 、B 两物体始终与角锥体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没有张力之前,B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在增加 B .绳子即将有张力时,转动的角速度15rad/s ω=C .在A 、B 滑动前A 所受的静摩擦力一直在增加D .在A 、B 即将滑动时,转动的角速度25ω=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绳子没有张力之前,对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后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水平方向2cos sin 2f N m r θθω-=竖直方向有sin cos 2f N mg θθ+=由以上两式可得,随着ω的增大,f 增大,N 减小,选项A 正确; B .对B 物体分析其将要发生滑动瞬间的临界状态时的受力可得水平方向有21cos sin 2N N m r μθθω-=竖直方向有sin cos 2N N mg μθθ+=代入数据解得1ω=选项B 正确;C .在ω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 物体先有向外滑动的趋势,后有向内滑动的趋势,其所受静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上增大,后沿斜面向上减小,再改为沿斜面向下增大,选项C 错误;D .ω增大到AB 整体将要滑动时,B 有向下滑动趋势,A 有向上滑动趋势,对A 物体 水平方向有()22cos sin A A T N N m r μθθω--=竖直方向有()sin cos A A T N N mg μθθ-+=对B 物体 水平方向有()22cos sin 2B B T N N m r μθθω+-=竖直方向有()sin cos 2B B T N N mg μθθ++=联立以上四式解得2ω=选项D 错误。
故选AB 。
4.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A 放在托盘B 上,B 的质量也为m 。
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下系统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现改变竖直向上的力F 的大小,使A 匀加速下降。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 的加速度为a =0.25g ,空气阻力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在A 匀加速下降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支持力可能为0.85mg B .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0.75mgkC .力F 对B 的作用力可能为0.9mgD .力F 对B 的作用力最小值为0.65mg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设物块和托盘间的压力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m ,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25m mg kx ma m g -==⨯解得0.75m mgx k=在此之前,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25N mg F kx a g m--==可得0.75N F mg kx =-所以B 对A 的支持力不可能为0.85mg ,选项A 错误,B 正确; CD .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0.252mg F kxa g m--==可得1.5F mg kx =-力F 对B 的作用力范围为0.75 1.5mg F mg ≤≤选项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5.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º,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º=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A .N=50N ,f=40NB .N=87.2N ,f=9.6NC .N=72.8N ,f=0ND .N=77N ,f=4N【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当加速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时,对Mm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① f=2.4a ②当加速度平行斜面向下,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③ f=2.4a ④ A 、如果N=50N ,f=40N ,则250a=m/s 3,符合③④式,故A 正确; B 、如果N=87.2N ,f=9.6N ,则a=-4m/s 2,符合①②两式,故B 正确; C 、如果N=72.8N ,f=0N ,不可能同时满足①②或③④式,故C 错误; D 、如果N=77N ,f=4N ,则25a=m/s 3,满足③④式,故D 正确; 故选ABD.6.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起来,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A 、B 一起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g 取10 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12 N B .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8 NC .B 对A 的压力最大为28 ND .B 对A 的压力最大为20 N【解析】 【分析】 【详解】AB .剪断细线前,A 、B 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为30N A F m g ==剪断细线的瞬间,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为()225030m s 4m s 5A B A Bm m g F a m m +--===+隔离B 进行分析有B B m g N m a -=解得12N N =故A 正确,B 错误;CD .细线剪断后,整体一起向下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反向加速度最大,两个物体之间有最大作用力,则有B B N m g m a ''-=根据对称性法则可知24m s a a '==解得28N N '=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7.某一实验室的传送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 段是水平的,长度L AB =6m ,BC 段是倾斜的,长度L BC =5m ,倾角为37o ,AB 和BC 在B 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v =4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个工件(可看成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点。
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μ=0.5,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
sin37°=0.6,cos37°=0.8。
则( )A .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1.9s B .工件沿传送带BC 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5m C .工件沿传送带运动,仍能回到A 点D .工件第一次返回B 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解析】 【分析】 【详解】A .工件刚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1代入数据解得a 1=μg =5 m/s 2经t 1时间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有110.8s vt a == 前进的位移为x 1=12a 1t 12=1.6m 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 点,用时12 1.1s AB L x t v-== 所以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为 t =t 1+t 2=1.9s选项A 正确;B .设工件上升的最大位移为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ma 2代入数据解得a 2=2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222v s a = 代入数据解得s =4m选项B 错误;CD .工件到达最高点后将沿斜面下滑,下滑的加速度仍为a 2=2m/s 2,则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m/s ,然后滑上水平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1 =5 m/s 2,当速度减为零时滑行的距离为211.6m 2v x a ==然后返回向右运动,则物体不能回到A 点;物体向右加速,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仍为4m/s ,然后滑上斜面重复原来的运动,可知工件第一次返回B 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选项C 错误,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