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合集下载

《黄河长江水系图》课件

《黄河长江水系图》课件
生态问题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黄河的生态环境面临诸 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近年来,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环境。
03
CATALOGUE
长江水系详解
长江的干流与支流
干流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西而东流 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 东海。
黄河长江的流域范围
黄河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 万平方公里。
长江
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 平方公里。
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
黄河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
长江
流量大,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含沙量较低。
02
CATALOGUE
黄河水系详解
黄河的干流与支流
干流
黄河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 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05
CATALOGUE
黄河长江水系图展示
水系图的制作与展示方式
制作技术
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卫星 遥感数据,进行水系图的制作。
展示方式
采用交互式地图的方式,用户可以放大、缩 小、移动地图,查看不同区域的水系情况。
水系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 详细性
包括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干流、 支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以及与水系相 关的地理信息,如地形、城市等。
黄河
近年来,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方面。为了保护 黄河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水土保持、水质监测与治理等。
长江
长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水质污染等。为了保护长江 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计划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所指的是与河水相关的性质特点,主要表现在水量的多。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小结: 航运能力强, 货运能力大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运的尴尬 长江航运在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中受到强烈的冲击 ,营运状况渐呈萎缩之势,令人叹惋。长航武汉客运公 司于2001年全面退出市场。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修建水库
中游: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源头
认特征
开发与利用 治理与保护
学习完长江,你能用学 习长江的方法学习黄河吗?
3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4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单位55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青青海海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重庆西西安安上海上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乌江根据照片和地形图信息总结各河段的特征
中国各水系水能资源比重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干流上多修建几座像 三峡大坝那样的水电站呢?
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宜昌
湖口
中游 多曲流,水流平缓,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深流缓,流量巨大
长江中下游河段是否有结冰期?
做一做
做一做
51.7%
41.6%
思考 你认为长江的航运能力如何?
黄金水道——航运
长江江豚
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一带,以洞庭 湖、鄱阳湖以及 长江干流为主。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一、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河流水系特征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河流流向、河流流程、水系形态、流域面积、河道状况、河网密度等。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如下:1.河流流向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图凸向河流上游。

河流流程。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和陆地比较破碎(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

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一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水系形态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

常见有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等。

如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故为扇状水系。

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呈树枝状排列的为树枝状水系,如中国的长江、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河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是地球上主要的水域之一,它们在全球各地形成了广阔的水系网络。

每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长度、流量、水质、水能、流域面积和排水系等等。

下面将讨论一些主要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

1.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河流全长约6,650公里。

尼罗河水文特征主要受到季风影响,河流流量在尼罗河流域境内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雨季期间,河水暴涨,河流的流量显著增加;旱季期间,河水流量减少,甚至在一些地区完全干涸。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它为埃及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和养分,支持着埃及的农业和生活。

2.亚马逊河: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到7,062,000平方公里。

亚马逊河的水量庞大,平均年径流量为5,500立方公里/秒。

这条河流从安第斯山脉的积雪和冰川融水中获得了丰沛的水源。

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河水的养分含量非常高,支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小奥斯塔河:小奥斯塔河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条河流,也是美国最短的大河。

尽管它的长度不到5.6公里,但它是佛罗里达州最长的河流。

小奥斯塔河是一个受人类干预和环境压力影响较大的水域。

河流的水质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来自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污染。

保护和恢复小奥斯塔河生态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挑战。

4.尤卡坦半岛地下河流:5.黄河:黄河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

黄河在中国东北高原上发源,流经中国中部地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为中国北方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和养分。

然而,黄河也是一个易发洪灾的河流,其洪水和泥沙含量都很高。

应对黄河洪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些是全球一些重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每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水文特点,这些特点与周围环境、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河流系统,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黄河长江水系图

黄河长江水系图

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长度
黄河干流全长约为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干流特点
黄河干流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河道曲折,沿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 峡谷和险滩,如壶口瀑布、龙门峡等。
黄河干流开发
为了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沿岸地区建设了众多水电站和灌溉工 程,同时也加强了黄河干流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黄河支流
1 2
主要支流
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
支流水量
这些支流水量较大,对黄河的水量有一定的影响。
3
支流水域保护
为了保护支流水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各地政 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 水质监测等。
黄河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黄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 等。
目的和意义
黄河长江水系图对于研究我国的水文地理、环境变化、经 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水系图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大水系的流域 特征、水资源分布、环境变化趋势等问题,为我国的水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黄河长江水系图也是地理教育和科普的重要素材, 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地理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黄河长江水系图
• 引言 • 黄河水系 • 长江水系 • 两河水系比较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黄河长江水系图是地理学中重要 的专题地图,主要展示黄河和长 江两大水系的流域范围、支流分 布、湖泊位置等水文地理信息。
02
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两大水 系的流域特征、地理关系以及环 境变化等。
米之乡,沿岸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长江干流开发利用
03
长江干流是重要的水能资源和水运通道,沿岸有多座水电站和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江河,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江河,全长约6300公里。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文系统之一,水资源丰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洪水和干旱等方面。

首先,长江的水量丰富。

长江的流域面积约为177.0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近1/5、由于得益于丰富的降水资源,长江年均径流量约为9800亿立方米,居全球之冠。

在夏季和秋季,长江水量最为丰沛,流量可达到几百万立方米每秒,是一个湍急壮观的河流。

其次,长江的水位变化较大。

长江幅员辽阔,经过中低山地区和平原地区,形成了多层次的地形梯度。

从上游到下游,长江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导致水位逐渐升高。

在江西鄱阳湖一带,长江水位最高,有时会超过洪水位,形成内涝。

而在上游地区的峡谷,水位则较低,有时形成瀑布景观。

再者,长江经常发生洪水。

由于长江流域地势复杂,多雨多湖多地貌特点,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

在夏季和秋季,降雨量大,加上山区河床狭窄、沉积物淤积,容易导致洪水形成。

历史上,长江洪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如修建了三峡水库和其他水库,改善了长江的洪水状况。

最后,长江也会遭遇干旱。

尽管长江年均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干旱问题逐渐凸显。

在干旱季节,长江河水减少,河床暴露,水位下降,给航运和水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总的来说,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大、洪水频发和干旱问题。

这些特征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综合治理长江水文问题,保护长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流。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包括河流特征、水文特征以及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北方,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和山东等八个省份。

由于地势高低起伏,黄河形成了许多陡峭的峡谷和峡谷。

这些地理特征使得黄河在流经这些地区时形成了许多急流和瀑布,给河流的水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水量丰富和泥沙含量高。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9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径流量的五分之一。

由于流域面积广大,河流长度较长,黄河的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之间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和秋季是黄河的高水期,而冬季和春季则是低水期。

这种季节性的水文特征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河的水文特征还表现在泥沙含量极高。

由于流域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疏松,容易被水流冲刷,黄河的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每年黄河输送的泥沙量约为39亿吨,占全国河流输沙总量的70%以上。

这种高含沙量的水文特征给黄河流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河道淤积、洪水灾害等。

因此,黄河的泥沙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泥沙的输送和河道的淤积。

除了水文特征,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也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流域地势高低起伏,地理条件复杂。

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陡峭,水资源相对较少,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较少。

而在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较多。

这种地理特征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各河流水文特征

中国各河流水文特征

中国各河流水文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数量多、流程长。

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大约有5万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79条。

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巨川。

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列第三和第五位。

同时,澜沧江、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等也都属于世界大江大河之列。

另外,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就长度而言,也堪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

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

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在世界世川中,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发源,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皖、苏、沪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至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省、自治区。

长江水系庞大,浩荡的长江干流加上沿途700余条支流,纵贯南北,汇集而成一片流经18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8.8%。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它们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过黄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积以嘉陵江为最大,为16万平方公里;长度以汉江最长,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丰,为877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部量的36%左右,等于20条黄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河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域面积、水量、水位和水文规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

首先,我国河流的流域面积较大。

中国地理辽阔,境内有很多长江、黄河等著名河流,它们的流域面积较大。

流域面积大意味着接收和排水的面积广阔,对水量的补给也更加充足。

其次,我国河流的水量变化较大。

中国地理位置较南,大部分地区相对湿润,不同地区降水分布和季节特征差异明显。

因此,我国的河流水量也随着地理位置、水系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雨季,河流的水量通常会增加,而在旱季,水量则会减少。

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的水量变化尤其明显。

第三,我国河流的水位变化较大。

河流的水位是指河水面相对于固定基准面的高度。

由于中国的降水和蒸发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并且水量变化较大,造成河流水位的波动较大。

河流水位变化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河流的水资源利用和洪水防治等。

第四,我国河流的水文规律也较为复杂。

水文规律是指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水文特点和变化规律。

中国地域广大,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因此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南方地区的河流在大雨洪水影响下水位波动较大,而北方地区的河流则更容易受到冰冻和融雪的影响。

最后,我国河流的特点还包括多河型、多源流和多河网等。

中国的河流种类繁多,有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也有如珠江、淮河等中小河流。

同时,还有众多的支流和支河。

这些河流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河网系统。

总的来说,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十分丰富多样,具有流域面积大、水量变化大、水位波动大、水文规律复杂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进行洪水防治、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它们拥有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几乎横贯了全国,而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本文将对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首先,我们来看黄河。

黄河的特点之一是其水含沙量极高,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土地贫瘠,极易产生沙尘暴,并将沙土带入河道。

因此,黄河的水色呈淤黄色,而且呈现出周期性的漂浮物沉积。

这种水质特点使得黄河的水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也给治理和利用黄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与之相比,长江的水文特征相对稳定。

长江的水含沙量较低,水色偏绿,水质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颗粒物较少。

长江无论是供水、农业灌溉还是航运都具有优势,也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水质特征外,黄河与长江在水量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水量较少,导致黄河在夏季水位下降,水流减缓。

而在冬季,由于降雪和融雪的影响,黄河流量一度增大,甚至会引发洪水。

相比之下,长江水量相对稳定,流量在年内变化较小,淡水资源相对充足。

这使得长江成为了重要的水系,为各种用水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黄河与长江的分布区域也导致了其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干旱地区,再注入渤海。

这导致黄河的水流长度较长,流经多个陡峭的峡谷,河流弯曲,水流湍急。

而长江则流经华东地区,形成了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河流更加稳定。

这些地理差异也为两河流域的治理和利用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综上所述,黄河与长江拥有各自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水质淤黄,水含沙量高,水量变化大,而长江水质清澈,水量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两条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针对黄河的高水沙含量,需要采取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以改善河水质量,保护河流生态。

而长江则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黄河与长江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地处中纬度,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

影响气候的大气团主要是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它们相互交绥,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流域各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以上属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

上中游的大部和下游全部为半湿润带,上中游偏北的局部地区〔包括鄂尔多斯流区〕为半干旱和干旱带,上游南部的局部地区和中游岭地区为湿润带。

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年均值为476mm,其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雨量线位于托克托--靖边-环县--。

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岭北坡〔800mm〕;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宁蒙河套灌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航锦后旗至XX一带年降水量更少,缺乏150mm。

降水在年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54.1%,最大月份初现在7月,占全年的21.2%;冬季〔12~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在12月,占全年的0.6%。

黄河的暴雨主要出现在中下游,上游以上特别是龙羊峡水库库以上,根本上只有大雨〔强连阴雨〕,极少有暴雨,兰~托为少雨区。

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盛夏经向型、盛夏纬向型。

影响黄河流域的三个大气团:极地冷高压、青藏高压、副高。

主要降雨天气系统:地面多为冷锋,高空多为切变线,西风槽、低涡,三合点,和台风〔倒槽〕等暴雨发生的时间主要在6~9月。

上游大雨一般7、9两月出现的时机较多,8月份出现的时机较少。

中游河口镇至区间大暴雨多发生在8月,三花区间较大暴雨多发生在7~8,其中特大暴雨多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40天。

黄河下游暴雨7月份出现的时机较多,月份次之。

黄河上游降雨特点:面积大、历时长、雨强小,强连阴雨;一次降雨仅有个别站日雨>50mm,如1981年8.13~9.13,150mm雨区面积11.04万km2,降雨中心九治站总雨量313.2mm,仅有1天雨量达43.2mm,其余各天雨量均<25mm。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

扩展资料
长江水文特征
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无结冰期;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长江水系特征:河流长度大,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大致在干流两岸呈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水能丰富。

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

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豆等等。

上海、南京、杭州、南昌、长沙、苏州、武汉、合肥、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11个,从西至东依次为上游地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中游地区: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下游地区: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

最后由上海市的崇明县流入东海。

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长江黄河知识点总结

长江黄河知识点总结

长江黄河知识点总结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约5分之1。

长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流域、流域水系、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总结长江的相关知识点。

地理位置长江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唐古拉山脉,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的四分之三地区,东临太平洋,西接青藏高原。

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流域内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形成了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天然资源。

在长江流域内有大量的煤、铁、铜、铝、锰、铁、锡等矿藏资源,同时还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流域水系长江干流从发源地至扬子江口长约3900千米。

其中,金沙江、岷江、沱江等支流汇入长江,其总流域面积35.1万平方千米,形成了三峡库区和著名的水利工程。

在长江流域还有3400多条长江支流,河流密集,交通便利,这对于农田灌溉和水力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长江流域还有大量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汇入长江的湖泊达1100多个之多,湖泊丰富了流域的水资源,形成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

水资源利用长江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重要水文资源区之一。

流域内的河流湖泊众多,为中国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长江水系可以带来巨大的水力能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长江流域的三峡地区,已经建设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发电约1.82亿千瓦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此外,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还可以用于航运和渔业等方面。

长江支流众多,而且河流湖泊之间形成干线和支线航运网络,通过这一航运网能够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的大规模货物运输,是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

(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 4~6月。

(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

(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

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

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段面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区间洪水常来势凶猛,对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

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峡区间产生的最大洪峰就为27900cms。

造成区间洪水的暴雨移动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带雨区中心向东偏南移动或自西向东移至三峡地区,亦有从四川东北和汉江上游一带的雨区中心南压至三峡地区,这与长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峡暴雨往往又是两至三天,此即为造成三峡地区的洪水常常是叠加在长江上游洪水的涨水段或峰顶附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区间是长江中下游暴雨的多发区,该区间的洪水预报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流域主要暴雨区和相关暴雨极值数据长江流域最大24h暴雨,为江苏省如东县潮桥822mm,(1960年8月4日),最大三日暴雨湖北五峰县1076mm,1935年7月3日-5日。

3.干支流洪水特性长江的大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

前一种降雨范围广,历史长,上下游雨季重迭,且雨区移动方向大致与干流流向一致,干支流洪水发生严重遭遇,如1954年和1998年。

后一种是干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发生大强度大面积的暴雨所造成,如中游的1935年、1996年,上游的1981 年,汉江的1983年等。

长江洪水特性:(1)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

干流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年大通站),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年,1870年枝城);主要支流如汗奖、嘉陵江实测最大流量都超过40000立方米每秒,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

一次洪水过程历时长干流屏山、宜昌20-30天左右,汉口、大通站超过50天,各支流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10天左右。

由于峰高、历时长,洪水总量很大,如1954年汉口站最大60天洪量达3220亿立方米,大通站4210亿立方米,洪水峰量远大于其他河流。

汛期洪水组成(5月-10月),以大通为控制站,宜昌以上约占50%,中游占44%,下游不及5%;以汉口为控制站,宜昌以上占66%,洞庭湖水系占23.9%,汉江占7%,清江不到2%。

(2)洪水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小。

(3)含沙量低,输沙量大。

宜昌多年品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吨;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7亿吨。

4.历史洪水描述、洪峰编号(1)1998年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其主要特点:(1)全流域型洪水继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和湘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致使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

(2)洪水次数多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先后多次发生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

(3)洪水量级大今年长江洪水与1954年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份来水量均超过1954年,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等于或大于1954年,频率约80~100年一遇;中游洪量仅次于1954年,如不考虑洪水还原,汉口7、8月份来水量、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均大于1954年洪水;下游大通略小于1954年。

(4)洪峰水位高长江干流沙市~螺山、武穴~九江共359公里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超过幅度达0.55~1.25米,沙市曾三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别达44.95米、44.84米和45.22米,最高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55米。

(5)洪水持续时间长从6月中旬起,长江干支流水位先后超警。

今年长江干流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分别长达57天、82天、81天、84天和94天,监利~螺山、武穴~九江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长达40多天。

(6)洪水发生早、来势猛汛前,1~3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湘江和鄱阳湖赣江多次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长江上游7月初即出现第一次洪峰,比正常年份提前约半个月。

7月4日,监利、武穴和九江河段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2)1954年洪水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况下,鄱阳湖水系的赣江等和在6月初和7月初都发生了较大洪水。

洞庭湖水系,沅将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连续发生较大洪水,桃源站分别达到19200立方米每秒(5月26日)、178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17800立方米每秒(7月16日)和23000立方米每秒(7月31日);湘江也于6月初、6月中旬和6月底连续发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 18300立方米每秒,接近实测最大洪水;澧水、资水也都出现了较大洪水。

汉江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汉口以下至湖口区间支流最大入江水量达13582立方米每秒。

在上述情况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涨,汉口站6月25日超过警戒水位(26.30米),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 28.28米。

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况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宜昌站先后出现4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达 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立方米每秒。

荆江分洪区3次分洪和多处扒口、溃口分洪,总分洪量达到1023亿立方米的情况下,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汉口水位达到29.73米(最大洪峰流量实测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还原计算为城陵矶站最大流量为108900立方米每秒,汉口站为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编号原则1)编号范围:暂限于长江宜昌-大通江段干流洪水。

2)编号标准:在上述范围内,宜昌出现5万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或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方纳入编号,否则不纳入编号序列;3)在上述范围和标准下,以实测洪峰出现的时间序号进行编号;4)在下游江段出现的编号洪峰是上游江段编号洪峰向下传播的结果时,沿用上游洪峰编号,否则下游江段洪峰另行编号。

其中第4)项原则的含义是:当上游洪峰下传时发生合并,则听其自然,称谓为某号洪峰在某江段并入某号洪峰,当出现上游洪峰下传单峰变数峰时,如果在下游江段均符合编号标准时,应允许在下游江段按时间顺序插入新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