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途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途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途径与策略研究篇一《从生活小事里找灵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奇妙开端》咱就说这校本课程开发啊,一开始真感觉像是老虎吃天,没地儿下嘴。

但后来啊,我发现生活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儿,还真能给咱带来不少灵感。

就拿学校门口那个卖烤红薯的大爷来说吧。

每天放学那会儿,那烤红薯的香味儿啊,就跟有魔力似的,能把孩子们的脚都勾过去。

那大爷烤红薯可有一套,把红薯放进炉子里,那火苗就跟小精灵似的,呼呼地舔着红薯,不一会儿,那香味就四溢开来。

有一天,我就琢磨啊,这烤红薯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校本课程素材嘛!咱们可以开发一个关于美食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呀。

于是乎,我就把这个想法跟其他老师一合计,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

咱这校本课程那可不能干巴巴地就只讲讲烤红薯的历史啊啥的,得让孩子们亲自体验。

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大爷的烤红薯摊儿前,让大爷给孩子们讲讲烤红薯的技巧。

孩子们那眼睛瞪得老大,听得可认真了,还不时地提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把大爷都逗乐了。

然后,我们又让孩子们分组自己动手试试烤红薯。

好家伙,那场面可热闹了。

有的孩子被烟熏得眼泪直流,还在那硬撑着;有的孩子不小心把红薯烤糊了,急得直跺脚。

但不管怎么说,孩子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对美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烤红薯的事儿,我们也算是找到了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一条路。

就从这些生活里的小事儿入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课程既接地气,又能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说不定还能让他们记住一辈子呢。

这也让我明白了,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啊,就在咱身边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藏着呢,只要咱们有心去发现。

篇二《集思广益搞创作: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团队力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这事儿啊,光靠一个人那可不行,得靠咱这教师团队的力量,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才能把课程搞得有声有色。

我给你们讲讲我们那次组织的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吧。

会上那叫一个热闹啊,老师们就像是炸开了锅的豆子,各种各样的点子都冒了出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探索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英语校本选修课程,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本文探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途径与方法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意义、途径、思考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在增强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具有如下意义:(1)有助于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知识视野。

(2)体现英语课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校本资源的开发过程更是学生学习发展创新不断深人和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1、依据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编撰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文本。

英语课程应该是开放面有活力的,开发的形式不局限于选修课和活动课,提倡课程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如趣味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的方法、单词游戏、关于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的方法、快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英语语法记忆歌诀、英语幽默、英文歌曲、经典电影对白等,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样分级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对必修课程资源作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要求。

2、优化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体现富有特色的英语课程。

重新审视英语课程资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深入地研究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

英语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用英语写的校风,校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

例如,用英文的实践活动。

设立“Great changes in our hometown”、“ The specific scenery in our hometown”、“ The cuisines in our hometown”等课题让学生走入社会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趣配音》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趣配音》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趣配音》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英语趣配音》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本文旨在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趣配音》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初步探讨,探讨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以及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它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而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育的一部分,也需要与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相结合,不仅仅是传授英语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跨学科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二、《英语趣配音》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英语趣配音》是一门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特色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其目的是通过配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技巧、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模仿、配音、表演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 融入趣味性元素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注重融入趣味性元素,通过生动活泼的配音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合作交流配音活动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形式,学生需要在小组或班级内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合作完成配音作业,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在配音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情景模仿,让他们思考角色的情感状态、语言表达方式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结合实际情境配音活动应该结合实际情境,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场景和话题,让学生在模仿和配音中感受到语言的实际运用场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1.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配音的素材和材料,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配音内容,进行分组安排。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究

16期参f•学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究张颖旭贾艳红(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摘要:从新课改要求出发,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对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需求分析、条件分析,进 而提出两种课程开发方向,并探讨基于过程与结果的实施策略,以完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满足 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新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 点,并为未来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时,具有个性 化、灵活性等特征的校本课程受到更多关注,其开发 亦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较佳途径及课程改 革的助推器。

如何在校本课程载体中落实好核心素 养这一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鉴于此,本文就高中地 理校本课程注人地理核心素养这一要素进行了系统 性探讨,以期实现特色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 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校本课程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四个要素构成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出地理学科的特 点和本质,明确了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后应达成的关 键能力、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m。

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需求进 行系统评估后,有效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进行 开发设计的多形态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2]。

地理 校本课程是教师依据地理教育目的、地理学习规律、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设计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地 理教学活动[3]。

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地理校本课程是国家地理课程的有效补充国家地理课程教材是针对全国统一编写的,不可 避免地存在地区针对性不强、部分地理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的问题,师资力量和学校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 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此情况下,教师因地制宜地 开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细化教学目标、及时更新和 补充地理课程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 弥补国家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不足。

2•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专题主动参与其中,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际训 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求真求实、创新进取等科学精 神;地理校本课程是对地理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的表达,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关键技能和品质,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许多学校开始建立起校本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理念和方法,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课程设置的理念:在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时,应该遵循多元化、个性化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此外还需要重视跨学科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3.课程设计的方法:校本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需要采用灵活、多元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境纳入考虑,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课程评价的指标:校本课程体系的课程评价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针对每个方面,需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建构和开发校本课程体系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多元化、个性化、跨学科的理念指导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元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课程内容虽不断丰富,但目前尚处于初始化阶段。

尽管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颁布了相关课标,但中小学条件不尽相同,就学科教学而言,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严重不平衡性。

仅依靠国家课程开发,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此外,课程呈现学习差别明显的问题,如课程设置未斟酌学生需要而压制个性。

[1]因此,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是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

[2]》研究成果在2017年发布。

[3]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间彼此联系、相互弥补、彼此促进,在各情境中发挥整体作用。

[4]结合成员校实际情况,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社会参与维度“实践创新、技术应用、问题解决”三个方面展开。

课程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核心素养社会参与维度在小、初、高各段实践。

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是核心素养提升和发展学校多元特色的必由之路。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通过课程建设实现。

二、研究设计以成员校为依托,以课题开发为聚合,确立课程性质与任务、目标与结构,撰写教材、实施课程。

以“调查遴选—论证课题—方案制定—教学实践—归纳交流—评价反思”路线进行。

通过实践优化课程,依托工作室等平台展示成果。

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等。

通过课堂资料、数据等调控进程。

三、课程实践内容主要覆盖软硬件、多媒体和程序设计(表1)。

小学以《Pivot Stickfigures Animator 开发设计》、初中以《基于3D 创意设计开发》、高中以《Android 系统下App开发》为主展开。

在综合环境中学习,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实践创新、技术应用、责任担当”三个方面特色素养课程。

主要对象:医科大学子女学校4年级、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王玉1,朱文2(1.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学科教学亟需课程之外的优质校本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探索篇•课题荟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有着八十年校史的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在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中,承前启后,探索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以课程育人带动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一、“1+X”校本课程内涵(一)“1+X”校本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目标,以“育幸福学生,做幸福老师,成就幸福人生”的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在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正常开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1+X”特色校本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内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条途径达成,形成学校核心素养教育模式。

(二)“1+X”校本课程阐释“1”是指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设置的国家课程;“X”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拓展课程。

同时以取自学校“红旗至美,大道无言”精神的“至美明道”为课程主题,即在课程理念中融合学校以“道”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现红旗人的精神风貌,形成“1+X至美明道课程”。

(三)“1+X”校本课程的构建思路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构建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与之相应的特色课程,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计划的落实。

二、“1+X”校本课程提升核心素养的价值辨析(一)课程的开发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模式。

校本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观念,反映了该学校的办学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作者:叶飞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07期自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以来,核心素养在国际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愈来愈广泛的影响,并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实践的革新。

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具备的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素养,它所指向的是“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

核心素养的理念对于当前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德育工作所聚焦的也正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探讨人在道德层面上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从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人。

为此,围绕核心素养来建构德育工作,尤其是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建设,可以使学校德育更好地聚焦于培育学生在道德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教育OECD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项目,使用了“核心素养”一词。

2003年,OECD发布了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构建了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三大类九种核心素养的素养框架体系,从而把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

Competencies具有“能力”“素质”“胜任力”“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意思,而Key在英文中具有“关键的”“核心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因此,Key Competencies在国内经常被翻译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核心胜任力”等。

就内涵而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关键的、核心的、必不可少的素养,它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品格和能力,代表着当代社会对于人所提出的更多、更高的要求,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胜任力的综合。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内高班特色课程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内高班特色课程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内高班特色课程的研究作者:孙世宇李洋王海洋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作为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任务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更是学校多元文化建设的必要,这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对国内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情况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展开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核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选题意义“为新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团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高中毕业生。

”这是开设内高班的目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考虑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面对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才早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对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迫切地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而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来说,人才的培养可谓是重中之重,它关乎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更关乎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伟大中国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中有优惠政策,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考上理想大学,但我们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培养出“应试教育”的精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更培养不出能对建设美好新疆有实际作用的人。

同时,新疆地区本身教育资源落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又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交流技能、人文情怀、合作能力、社会责任、健全人格、国家认同、国家使命的新型人才,就需要研究制定针对于内高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

2.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本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新疆学子提供人员保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而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至关重要。

首先,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在当前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家将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品质、学科能力、情感态度、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这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素养培养。

针对思维品质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

例如,在现代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把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关键词、难点进行归纳、分类、逐层递进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科能力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阅读故事、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儿童文学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和口语教学上,可以让学生多写作和尝试口语表达,通过多次的语文写作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情感态度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

例如,在课文中注重人物性格分析、情感态度分析等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针对课文教学上,要充分挖掘含义等深层内蕴,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针对社会责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课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针对创新精神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柳林联盛中学初中部:瞄准核心素养培育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柳林联盛中学初中部:瞄准核心素养培育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SHANXI EDUCATION文段金媛李梓青张书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柳林联盛中学初中部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投身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在学生个性化发展中的实施路径,以期师生共同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取得成效。

一、因地制宜,着眼核心素养1.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学校要发展,就应该重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应该重视校园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淀与传承。

柳林联盛中学初中部紧扣新课标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命题,在学校“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生存、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对学校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开发的科学原则一是立足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生活性、实验性、参与性、操作性学习,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并转化为项目或任务,让学生经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感兴趣到想钻研的学习过程;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载体,特别是学科拓展课程,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现象,针对一个知识点或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开拓思维,发现和培育学生的学科特长,使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崭露头角,为生涯规划和将来新高考选课奠定基础。

二是立足本地,开发教育资源。

柳林县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优特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载入史册。

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学生通过系列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三是立足学情,倡导以学为主。

学校校本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调查研究、交流分享、分工合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①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综合知识、实践创新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单一式的国家统一课程及人才评价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积极开设校本课程。

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校本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鲜明学校特色。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进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③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带来的改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录取模式的改变,着力于学生核心素质的综合培养,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带来高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即由“满堂灌”到“主动学”、由“行政班”到“选课走班”、导师制的“生涯规划”彻底植入高中学习。

前者要求学生除了高考分数之外,还需具备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后者要求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满足选课走班及生涯规划的需要。

④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融合学校文化,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2)课题界定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学创新·英语教学GVANGJSIH GYAUYUZ专题研究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南宁外国语学校尹凤媛【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点,提出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借助社区优化资源,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学科融合,多元评价等建议,以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44-03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明确表明培养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校本课程建设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开展对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弥补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实施中对区域、学校差异适应性问题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补偿性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围绕核心素养研发校本课程,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能丰富、充实国家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

我校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崇德尚学,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和“雅于知·融于行”的“雅融文化”特色,对施行的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整合研发校内外教学资源,形成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位一体的“雅融”校本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探索一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发展之路。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及行动路径(一)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一所外语学校,我校立足英语,多语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逐步形成了“教材多元、精泛并举、中西交融、内外辉映”的外语课程特色。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多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学校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包括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建设校园文化等。

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例如,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

例如,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再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学生的考试成绩。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以某中学为例,他们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校开设了创客课程和机器人课程,并建立了创客空间和机器人实验室。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精选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精选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基于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换言之,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们工业路小学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们将新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依托丰富多彩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大面积大幅度的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其实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早已开展。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波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例如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探索。

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上这些都可资借鉴。

但我们始终认为,依据国情、校情、生情进行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植,才会是有意义有成效的,才会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将探讨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

通过实践过程分析,评估其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

在将讨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推广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并做总结。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原则、实践过程、效果评估、推广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核心素养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该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注重技能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现象。

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探讨如何设计一套符合小学生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素养培养的美术校本课程。

通过对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剖析,明确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我们将通过实践过程的分析,评估该课程的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推广意义,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则具有更为深远的研究意义。

通过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还可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

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文拟就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能力体现。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检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围绕此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

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

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

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

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

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0-01-07T14:26:35.963Z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作者:赵红吕金起
[导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河北省保定市第七中学071051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放在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地位。

基于此,校本课程的构建成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打破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则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核心素养以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出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进一步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层面。

校本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托。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意义进一步彰显。

因此,学校应围绕学生主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将学校自身特色融入到课程体系构建中来,挖掘特色化课程资源,进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一、坚持国家相关规定,构建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随意增减课程门类,调整课程难度以及安排课程时间,它是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作出的调整与完善。

目前在高中阶段,由于应试压力较大,学校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片面关注文化课成绩的误区,导致在校本课程构建中,有意识地压缩一些与提高考试成绩缺乏直接关联的课程比重,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劳动等非文化学科课程,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得不为高考备考让路。

针对此,学校应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出发,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基本的课程框架:即确定文化课余非文化课的比例,构建完善的课程门类,控制课程难度,确保每一个学科都拥有充足的课程时间;加强课程管理,形成课程管理动态记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评估,检验各类课程的开展效果;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着重强调非文化学科的建设,根据文化课程的实施,制定非文化课程教师的评估标准,以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强化教师主动开课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文化课与非文化课的平衡发展。

二、多角度获取课程资源,丰富特色校本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打破认知局限,从多方面获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来讲,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特色校本课程资源:
1.从学校历史文化中获取。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立足学校自身,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积累是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最重要的“名片”。

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应追溯历史,从学校成立的初心,把握课程构建的方向,从文化积累中展现课程发展的脉络,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作为特色课程的依据,形成独特的、充满人文底蕴的课程资源。

2.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社区则是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最重要的场所。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课程中很少有指导其参与社区实践的相关内容,而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与社区建立联系,利用企事业单位特殊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实现社会性的发展。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作用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在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引导。

教师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学校应善于挖掘教师的多重身份,利用教师的特长,根据教师的课题研究等设计课程内容,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搭建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家长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此,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在社会中的角色,如公安、交警、技术专家、企业家、医生等等,开设“家长讲坛”,利用家长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为学生现身说法,以充实校本课程内容。

5.发挥校友的资源作用。

从学校中走出来的优秀学子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学校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在各个行业中,而不定期地将这些优秀校友“召回”,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学习经历、人生规划,从而形成更贴近学生现实,更具指导意义的课程资源。

三、注重课程实践与发展,完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要想检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必须要通过实践途径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在反馈中及时发现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冲突,并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完善课程内容,从而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

具体来讲,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课程构建:
1.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师生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发展,因此也更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与理解。

在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设计并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感融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课程培养目标。

2.在动手操作中落实课程目标。

高中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其知识构建过程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记忆与运用,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针对此,在特色校本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并推进学科知识的融合,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知识构建效果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活教育。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特色校本课程强调学生走出课室、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因此,学校、教师在实施课程目标过程中,应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充足的机会。

例如引导学生进入社区的企事业单位中来,基于课题展开实践调查,初步探究社会运转规律,体会社会生活价值等等,进而在实践中形成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价值理念。

4.在自主实践中提升学生素养。

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特色校本课程落实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参与提供广阔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及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自我认知。

5.在评价反馈中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改革评价方式,打破传统评价中以纸笔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将
学生的课程参与过程、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变化等作为评价依据,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持,而在高中阶段,学校应依托国家教育规划,立足自身条件,积极构建课程框架,获取课程资源,落实校本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为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提供课程支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溢泽郭云飞王帝昭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9,(30):51-53。

[2]王玉朱文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52-57。

[3]魏依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台湾日南中学“日南·壮游”特色课程的启示[J].学周刊,2019,(14):63。

课题项目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模块化构建的研究与实施》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资助课题——合管理研究,立项编号:1703003,课题承担人:吕金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