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洋思模式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无论是校际之间的民间行为,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府行为,到洋思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我认为,学习洋思,贵在学习洋思那种对教育的执着精神,一种近乎于宗教崇拜的敬业精神。

所以我在我校学习洋思的动员会上送给老师们一首诗:洋思模式忌空谈,实干认真是本然。

千教万学只一字,爱心不够莫参禅。

我校学习洋思已近三载,通过感受、认知到理解、接受,从简单模仿到最后到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洋思的精神实质,多数教师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解除了曾经遇到过的一个个疑惑,现将其归纳为十种,希望与洋思的专家或学习洋思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解惑一:“目标”的性质、对象及确定原则、方法是什么?
1、根据洋思模式,课堂目标的确定要完全从学生出发。

因此,课堂目标的性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定“学”的目标,而不是定“教”的目标。

同理,课堂目标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确定目标的原则之一:要求确定的学习内容要准确、具体,适合学生。

不能高度概括,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能虚幻飘渺,让学生无从下手。

3、确定目标的原则之二: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准确,明白。

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用语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滥用。


要一般“了解”的知识,就不能用“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能用“了解”。

再如:“掌握本文词语”这个目标有指向不明的失误,学生一下子不知道掌握哪些词语,自学时就会“漫无边际”。

“有表情地诵读课文”这个目标,严格地说只是要求而不是目标,应在句前加“会”或“能够”等。

3、确定目标的原则之三:是目标要少而精。

目标太多太杂,学习就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在小学、初中1——2个为宜,在高中1——3为宜。

4、确定目标的原则之四:是目标的定位适当降低,要充分考虑到中下等学生的接受能力。

5、确定目标的具体方法:是备课组集体协商确立目标。

要依据学生实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课标中“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性和学生的上、中、下的层次性。

5、课堂上怎样“示标”?初学洋思时,课堂上容易犯的毛病是“示标”时一闪即过,有的老师念一遍,有的学生念一遍。

这种做法,学生很难把握,更谈不上理解。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讲解、分析透彻后,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把握,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学时心中装有目标,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学环节和训练环节。

解惑二:怎样理解“先学”之“学”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洋思的教学智慧,更是洋思的教学思想。

“先学”指“课堂”自学阶段,它不是学生的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觉主动学习,包括自学、思考和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交流。

1、教师如何指导自学:指导学生对照目标而学、主动而学、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并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式(读、写、划、查、辩、论、推理、猜测、考证等)。

2、学生自学时老师做什么:提示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巡堂查看,及时掌握学生自学状态;收集自学中学生暴露出来疑问和困难,为“后教”做准备。

3、自学的时间控制:累计35分钟左右,教师的讲解在10分钟左右。

4、培养自学的乐趣,引导学生感悟自学的快乐:每次自学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快乐。

如同人们嗑瓜子一般:人们在嗑瓜子时,每嗑开每一个瓜子,就吃到一颗香甜的瓜子仁,这样,每一次都有一个欣快的收获,从而产生一种快乐的心理效应,以致于一发而不可收。

这就是人们嗑起瓜子来想停也不能停下来直至嗑完为止的原因。

如果引导学生自学达到“嗑瓜子”的状态,那么,就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惑三:怎样理解“后教”之“教”字?
洋思的后教“策略”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
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和引导。

”具体做法:
1、答案绝不从老师嘴里说出。

教师要克服急躁和卖弄的心态。

2、绝不就题讲题,就事论事,而是探索规律。

要利用好“归类法”、“类比法”和“触类旁通法”等多种方法。

3、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讲对了的及时给予肯定,但不重复(重复是老师最容易犯的不良习惯);讲得不完整不、充分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必要补充;讲错了的,讲师给予更正,更正时教师的态度要温和、亲切,并给讲错了的学生以鼓励,鼓励其精神,不要讽刺、挖苦。

更重要的,是每节课都给学科最差的学生一次机会讲解或表现的机会。

4、“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

但这种自学,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指导和点拨是“点到为止”,是“引而不发”。

解惑四:集体备课为什么流于形式?
1、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形式规模太大,不好统一,操作起来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应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没有摆正集体备课中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滋长了一些教师“偷懒”的恶习。

他们利用分工这一形式,把别人的教案照搬过来使用,违背了洋思“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思想。

应该采取先集体讨论,再进行分工,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按照自己学生的状态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总——分——总)。

3、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这是传统备课方式中最大的弊端。

集体备
课时,应该针对本节内容,深入了解和思考学生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地方还比较模糊。

“已经会的不教,不扎实的地方对症下药,不会的要好好教”,更要注意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会遇上哪些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

4、缺少合作精神,就不能很好地组织集体备课。

洋思模式是集体优势和集体力量的体现,因此,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5、备课组长的主导和导向作用没有发挥好。

所以,集体备课就应该遵循以下的几个步骤:
1、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每周召开一次,安排在周初进行。

2、备课组长检查每个人的备课情况,并进行记录和评价。

3、按照教案一课时一课时地讨论,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开始,一直到检测题的设计与选择包括课后习题的调整等,每个环节都进行讨论,最后达到统一。

4、讨论上一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引入新教案。

5、备课组长布置下周备课主题及分工。

6、集体讨论后继续备课。

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取舍、补充和完善。

解惑五:“兵”教“兵”活动中,优秀生会吃亏吗?
兵教兵活动中,优秀生及其家长提出一些看法,觉得自己在此项活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自己的学习。

其实,学习是一个复杂劳动,需要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充分交流,兵教兵活动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条件,它不但对后进生产生良好的作用,同样对优秀生成长有良好的促进:
1、客观上可督促优秀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及时复习。

2、兵教兵活动是复习出新的过程,优秀竹在此活动中会发现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内容。

3、可以把促进学过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可以提高优秀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别人尊重。

5、增强优秀生的自信心,使人格得到升华。

解惑六:“从最后一名抓起”,会不会影响全体学生学习?
实践证明,“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绝不影响优秀生和全体学生的学习。

1、“抓差促优,水涨船高”,最后一名学生的进步会对全体学生产生促进效应。

2、小班化教学,教师有更多时间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

3、这种办法,可以从心理上给最后几名学生以鼓励,树立他们自信
心,逐渐促进学习,促进进步。

4、兵教兵策略,让后进生感受到同学间关爱的温暖,使他们不会产生自暴自弃想法,获得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双丰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5、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会因后进生的干扰而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6、优秀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养成了习惯,并获得了快乐。

解惑七:“三清”为什么难以落实?
1、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

把“三清”做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一出手就错了,学生难以接受,有损学生的尊严。

2、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

没有把三清的目的、意义转化成自己的教育言行。

3、三清的方法呆板,不灵活。

“三清”不应受到时间、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4、三清的层次不清(源于对学生的不了解),造成优秀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后进生因学习困难太大而不能完成三清任务。

5、检查评比的机制没有建立,制度没有健全。

解惑八:学习小组为什么形同虚设?
1、结组的原则有问题:即强制结组还是自愿结组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安排结组,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制的行为,而非学生的
自愿,所以,其生命力并不强。

2、结组方式不科学:最常见的是地域结组(强制结组)如相邻座位结组或前后座位结组,虽然便于活动,但却不是最佳的方式。

还有按成绩结组的(强制结组),有强强组合,有强弱组合,有弱弱组合,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效果不同。

最好的是按兴趣结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一组人员志趣相投,会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会产生持久动力。

3、没有建立竞争机制。

应该建立个体竞争、学科竞争、小组竞争的机制,让学生在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和氛围里比着劲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和进取精神。

解惑九:真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洋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真的是这样吗?回答是肯定的,但“好”的标准不一样:
1、“好”不仅指学习成绩好,还包括生活习惯好,品德修养好,自身素质好,心理状态好。

2、“不好的学生”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本身不好。

我们就是力争把他教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天职。

3、对“不好的学生”,怨天尤人是最不好的教法。

怨学生,怨家长,怨学校等都是不明智的,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既然你说他“不好”,为什么还要教、还要让他学?教育者不要让学生感到教育者自己的思想矛盾,那样的话,教育效果甚微。

4、教育“不好的学生”要有自信,用智慧,用耐力,想方设法让他好起来。

坚持不懈地用真爱去帮助他们,一定会让他们变好的,这才是真教育,而不是假教育。

解惑十:当堂检测训练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习惯的做法是:选择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的题、买来的题,拼接的题……这种做法的弊端是:
1、偏离目标,造成课堂检测与学习目标不统一。

应该紧扣目标自己设计检测题,使检测题与目标相辅相成。

2、训练题层级不够,优生吃不饱,差生作不完。

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状态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3、题量太大,造成贪多嚼不烂现象,使“堂堂清”得不到落实。

应该按学生的承受能力确定试题量。

4、训练题选题不精。

应根据目标选题,根据学生学习状态选题。

5、当堂不能反馈。

当堂反馈是一种正效应刺激,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课教师一定要建立当堂训练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解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我们在解开一个个疑惑中走向成熟与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