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上课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详细描述
经济周期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内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内因主要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经济结构的 变化等。例如,总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过剩或需求 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的变 化也会导致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引发经济波动。此外 ,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政策调整、国际 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 整体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调节 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 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决定,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影 响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副作用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阐述为什么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配合使用,以及配合使用的优点和挑
战。
配合使用的策略
探讨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配合,包括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
具的搭配等。
配合使用的效果评估
0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 政策来稳定经济。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投资等,以及 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工 具。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10
5
Nominal v.s. Real ex-rate
1.73辆美国车换一辆我国车
我国车相对较贵。若无贸易壁垒(关税、进口税 等),也无运输成本,我国应进口美国同款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10
Nominal v.s. Real ex-rate
Nominal exchange rate (e)
--- the relative p of currencies of two countries
Real exchange rate (ε)
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法则一般不成立。
11
Determinants of Nominal Ex-rate
相对购买力平价法则
长期, 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即使真实汇率不为一,也应该稳定 相对价格水平变动是决定名义汇率的最主要因素
12
Determinants of Nominal Ex-rate
美国价格↑& 我国价格↓ arbitrage would finally make prices to be equal
6
Determinants of Nominal Ex-ra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同质商品应该在
所有市场的价格相同 (ε= 1)
20
Policies & Real Ex-rate in the LR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13
The IS-LM Model
• Background
Classical model cannot explain the Great Depression
Keynes --- AS is not the only determinant --- insufficient AD was guilty for the GD --- SR differ from LR in price flexibility
Money Market & LM Curve
• 对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
M M 供给: P P
s
需求:the 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M L(i, Y ) L(r , Y ) P
d
Money Market & LM Curve
3. 联储目标:产出总量不变
r LM
A
IS Y
Shocks to IS-LM Model
• Investor’s animal spirits • Consumers’ confidence • Demand for money (confidence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IS-LM Model
• IS --- “investment” and “savings” • LM --- “liquidity” and “money”
• Takes the price level as predetermined and shows what determines national income
中级宏观经济学 教学PPT课件
消费c
需求 AD
最终消费 品和劳务 市场
GDP
收入
供给 AS
家庭
储蓄s
收入分给 家庭
最终资本 品市场
金融资本市场 土地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投资i
企业
收入分给 家庭
4.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消费函数
• 弗里德曼的永久(持久)收入假说
•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 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不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 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 为固定的长期收入。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 所用权数的大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 离现在越远,权数越小。
1936 1945 1949
பைடு நூலகம்
经 济 学 演 变
重商 主义
古 典丧 经钟
济
学
1776亚当 斯密国富论
庸俗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边际革命
凯恩斯通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867 资本论第一卷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 国
西
二
方
战
1936 1945
凯恩斯通论
历史演进(续)
历史演进(续)
中
国
新中国
西
二
方
战
1936 1945
中级宏观经济学(一)
中
国
明末清初
15-18世纪
大航海之后
西 方
海外贸易发 展资本主义 萌芽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 t Y t=$Y t二、失业率【计算】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C=C(Y D)=c0+c1(Y-T)• I=Ī,假定投资为给定外生变量,住宅和非住宅投资• G(与T都难以用规则表述),不含国债利息及转移支付均衡时供求相等,需求Z等于产出Y,产出Y等于收入Y(同属GDP的两种表现形式),收入决定需求Z·代数方法=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pdf01第1部分 导论
§1.2 理论体系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3.宏观经济学模型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1.总收入或总产出——经济增长率 2.失业率 3.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 4.利率 5.汇率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外汇市场 四个部门 居民户 政府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衡量生活费用-价格水平 §2.3衡量失业-失业率
第3章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支出法
2.(私人)投资(I)-Investment—厂商 (1)固定资产投资(Fix Assets)-包括居民住宅支出 (2)存货投资(Inventory)--指存 货变动(=年末存货-年初存货)
支出法
注:①总投资(Gross)=净投资(Net) +折旧(Depreciation)/重置投资 (Replace) ②净投资=年末资本存量-年初资本存 量 ③Gross—Include Depreciation Net—Not Include Depreciation
存量与流量示意图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均衡(Equilibrium):宏观经济变量处 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1)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 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 状态; (2)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但 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20200627213239)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经济收入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切线的斜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原点与某一点的斜率)APC>MPC ; y T =>APC J, MPC J2.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量增加对收入的影响。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
APS>MPS ; y T =>APS T, MPS TAPS+APC=1; MPS+MPC=1。
3乘数: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 / 1-B|负税收乘数k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B / 1- BB <1, |1/1-B l>I B /1-B I平衡预算乘数ks=1.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均衡分析)前提:净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1. 投资的决定:1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投资量,称自主投资。
i=i(r)=e-dr ;d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2.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 MEC曲线表明:i和r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4. 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成为MEI。
更精确的表明了i和r之间的关系。
(当R T而r J时MEC不可体现,而MEI可以体现)5. 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如下:1. 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增加,就会增加投资。
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2. 产品成本;3. 投资税抵免:及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篇一: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tyt=$yt 二、失业率【计算】 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 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 c=c(yd)=c0+c1(y-t)=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斯密,1776 凯恩斯,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理论框架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讲义PPT学习教案
•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经济中的总消费 既取决 于家庭 的财富 水平, 又 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
即C W Y 其中,,分别为财富(W)和收入(Y)的边际消费倾向。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APC C (W )
YY
[解释]:
=>从短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 变,因 此平均 消费倾向递减。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讲义
会计学
1
其中,
C0是常数, 代表自发消费, 而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推论: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说明]:
若C C0 cY,又因为储蓄S Y C,
则储蓄率 s S (1 c) C0
Y
Y
显然,Y s
2.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 •短期
验证结论: (i)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同时收 入高的 家庭储 蓄也更 多。
(4.2)
Y1 Q1 rB0 Q1
Y2 Q2 rB1
S1 Y1 C1 Q1 C1 B1
(4.3)
(4.4)
S2 Y2 C2 Q2 rB1 C2
由 等式(4.1)和(4.2)得:
(4.5)
S1 S2
第5页/共71页
再利用(4.5)将(4.3)和(4.4)结合起来得:
答案 : 不能肯定。 => 可能性之一(图a)
第五节 利率与储蓄
第18页/共71页
第二期消费C2
C2
Q2
U2 新预算约束
U1
旧预算约束
C1
Q1
(图a)
第一期消费C1
在图(a)中,
C2 Q2 (1 r)C1 (1 r)Q1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04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 出等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CHAPTER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结词
表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经济社会能够并且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 和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同时,通过总需 求与总供给模型,还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HAPTER 05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的分类
01
02
03
04
正向周期
经济活动上升,失业率下降, 企业盈利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配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输标02入题
财政政策主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具有 长期的效果。因此,在调控经济时需要根据经济形势 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
01
0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规 定其货币对外价值的制 度,包括汇率的确定方 式、干预方式等。
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具 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汇 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 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政 府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和国 内经济活动。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课文档
五、货币政策:目标与政策规则
• 对经济的各种冲击
图10.14 货币需求的变化
第三十五页,共80页。
五、货币政策
• 对经济的各种冲击
图10.15 产出需求的变化
第三十六页,共80页。
五、货币政策
• 对经济的各种冲击
图10.16 产出供给的变化
第三十七页,共80页。
五、货币政策:目标与政策规则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 模型预测
表11.2 经验数据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预测
变量
经验数据
模型
消费 投资 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 就业 实际工资 平均劳动生产率
顺周期 顺周期 逆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逆周期
—— 顺周期 顺周期 顺周期
第六十三页,共80页。
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2、典型企业通过选择当期劳动需求N、未来劳动需求N’和当期投资I,实
现利润现值达到最大化,并且在其现金先行约束下,选择了最优的银 行服务量 ;
3、劳动力市场出清; 4、商品市场出清; 5、货币市场出清; 6、政府的现值预算约束得到满足;
第二十六页,共80页。
三、货币跨期模型
• 竞争性均衡
图10.10 竞争性均衡
• 考虑政府支出暂时性增加
图9.18 当期政府支出增加的影响
第六页,共80页。
二、模型应用
• 考虑政府支出暂时性增加
☆均衡效应 1、总产出Y增加; 2、利率上升; 3、就业增加; 4、实际工资下降; 5、消费减少; 6、投资减少;
第七页,共80页。
二、模型应用
• 考虑政府支出永久性增加
图9.19 政府支出当期和未来均增加△G的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9-PPT文档资料
International Flows of K & Goods
经常项目包括: 贸易余额 利息/股息 其他商品劳务和收入(旅游,工人汇款…) 单边转让 官方转让 其他
14
International Flows of K & Goods
经常项目余额部分构成 (2005年)(亿美元)
商品贸易 服务贸易 要素收入
77%
Goods & Services Current Transfers
Income & Profit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
16
International Flows of K & Goods
项
目
一.经常项目
A.货物和服务
a.货物
b.服务
B.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C.经常转移
1.各级政府
r*
E
$ flows in till r = r*
NFI ↓CA ↓来自S’<I’=I CA<0
S=I, CA=0
S
I S, I
31
Factors affecting CA --- Small Open Economy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permanent shock to production)
D1 (1r)D0
D 2(1r)D 1(1r)2D 0
24
多期国家跨时预算约束
美国会不会是Ponzi?
2004:CA赤字0.67万亿占GDP11.67万亿的 2005:CA赤字0.79万亿占GDP12.5万亿的 2006:CA赤字0.85万亿占GDP14.98万亿的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1
slide 1
宏观经济学旳主要问题
▪ 为何生活成本连续上升? ▪ 为何成千上万人失业,虽然经济繁华时也是如此? ▪ 为何产生经济衰退?政府能够采用措施对抗经济衰退吗?怎
样做呢?
▪ 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怎样影响经济? ▪ 为何存在如此多旳贫穷国家?什么样旳政策能够帮助它们摆
脱贫困?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7
价格: 伸缩性 与 黏性
▪ 市场出清假设: 价格迅速变动以使得供求平衡.
▪ 但在短期,诸多商品旳价格存在黏性—即面对供求
不平衡时,这些价格只是缓慢调整。例如: –劳动合约一般拟定了一年以上旳名义工资; –杂志价格一般每3-4年变化一次。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9
为何学习宏观经济学?
2. 宏观经济影响你旳个人福利.
▪ 例1:
失业和收入增长
▪ 例 2:
利率与抵押贷款偿付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0
%
失业和收入增长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旳科学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0
本章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学研究旳主要问题 ▪ 宏观经济学家旳研究措施(工具) ▪ 宏观经济分析中旳主要概念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2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九次讲义.pdf
货币、汇率和价格 (一般均衡分析)
• 本讲将在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下,考察 两种主要的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均衡和价 格确定。
• 本讲继续假定产量是外生的并处在充分 就业水平上(古典模型) ;产品和资本 要素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
汇率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 固定汇率制的运作
– 中央银行确定本币与一种外币的相对价格,这个固 定价格就是汇率(有时称为该货币的平价),用一 单位外币所需的本币数量表示(美、英例外)。
• 另一方面, E ↑⇒ P ↑⇒ M / P ↓ 直到m = mD
• 实质货币供给恢复到公开市场操作前的水平,超额 货币供给由消除。
• 结论:与资本自由流动时一样。贬值足够大使价格P 的上升与M 的上升同比例而M/P不变。 利率和经常 项目恢复到公开市场操作前的水平。
6
3。资本控制下的汇率政策:
• 所以,本币贬值政策对民间主体征了税!
资本控制与货币政策
• 利率平价不再成立,国内外利率不再相关。 此时上一节的分析会有什么变化?
• 分三个问题谈:
–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形 –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形 – 资本控制下的汇率政策
• 从均衡状态开始。设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 操作,购入国债(扩张性货币政策):
• 实质货币供给 m 恢复到公开市场操作前的水平,
超额货币供给由价格上升消除。
• 重要结论: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公开市场操作导致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上升 ,而实质货币供给不变。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政策
• 假设经济一开始处于均衡状态 M = EP*Q /V(i*)
• 冲击:中央银行出人意料地将本币贬值(如为了刺 激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经济收入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切线的斜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原点与某一点的斜率)APC>MPC;y↑=>APC↓,MPC↓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量增加对收入的影响。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
APS>MPS;y↑=>APS↑,MPS↑APS+APC=1;MPS+MPC=1。
3.乘数: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 / 1-β| 负税收乘数k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 1-ββ<1,|1/1-β|>|β/1-β|平衡预算乘数ks=1.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均衡分析)前提:净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1.投资的决定:1.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投资量,称自主投资。
i=i(r)=e-dr;d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MEC曲线表明:i和r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4.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成为MEI。
更精确的表明了i和r之间的关系。
(当R↑而r↓时MEC不可体现,而MEI可以体现)5.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如下: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增加,就会增加投资。
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2.产品成本;3.投资税抵免:及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6.风险与投资7.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q<1,买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便宜;q>1,买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贵。
2.IS曲线:反应产品市场的均衡,值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含义: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IS曲线函数:二部门:y=α+i / 1-β=(α+e-dr )/ 1-βr=(α+g+e-βt)/ d -[(1-β)/ d] y三部门:1.定量税情况下,斜率绝对值是(1-β)/ d;r=(α+e)/ d -[(1-β)/ d] y2.比例税情况下,c=α+β(1-t)yr=r=(α+g+e)/ {d -[1-β(1-t)]}/ d] y二部门时,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1.β↑=>斜率↓,平坦=>r的变动→y的变动大;2.d↑=>斜率↓,平坦=>r的变动→y的变动大。
三部门时,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1.β↑=>斜率↓,平坦=>r的变动→y的变动大;2.d↑=> 斜率↓,平坦=>r的变动→y的变动大;3.t↓=>斜率↓,平坦=>r的变动→y的变动大;其中d的影响最大,最敏感。
3.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
4.货币需求:L=ky-hr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收入影响;L1=ky投机动机=>利率影响;L2= - hr5.货币供给:m=M/P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减税=>企业和个人=>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最终国民收入增加。
变动政府支出:变动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扩大私企产品销路,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增加生产的就业。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一方面降低利息率,另一方面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一方面刺激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刺激消费=>生产和就业增加。
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
例如:如果LM不变,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IS向右上方移动=>与LM的交点上均衡利率和收入都高于之前;如果IS不变,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LM向右下方移动=>与IS的交点上均衡利率低于之前,均衡收入高于之前。
3.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挤出效应:均衡利率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越平坦,则利率上升幅度小,挤出效应(利率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反之,IS曲线越陡峭,利率上升幅度大,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时:IS曲线垂直(d=0),LM曲线水平(h->无穷),即流动性陷阱。
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及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4.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利率变动完全无效)如上所述,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还可分析得出,LM越平坦,IS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当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水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原因是:1.当利率降到极低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弹性已为无限大,这是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顺损失是极小的。
利率极低时债券价格极高,这是人们预计债券几个只会跌,不会涨,这是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只想持有在手中。
2.IS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例如: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购买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竞争加剧=>物价上涨=>实际供给量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投机货币量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私人消费减少。
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都会产生挤出效应。
1.充分就业情况下,在政府支出增加而造成价格上涨时,如果工人们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名义价值做出反应,短期内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都会增加。
长期内,由于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增加政府支出会完全地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
2.非充分就业情况下,由于政府支出增加造成社会总需求增加,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供给(交易需求增加,名义供给不变),因而投机货币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此时因为社会就业非充分,不可能对私人投资和消费完全挤出。
政府支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支出呢?取决于:1.支出成乘数的大小。
(正相关)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正相关)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负相关)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正相关)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因此,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等于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
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6.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变动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越平坦,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则LM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大。
反之,IS 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增加较少,LM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越小。
IS较陡,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小,即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差,LM 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不会有较大增加。
当IS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LM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大,因而货币供给量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
)7.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完全竞争,充分就业):(利率变动完全有效,扩张性财政完全无效)如上所述,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还可分析得出,IS越平坦,LM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当LM曲线垂直而IS曲线水平时,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原因是:1.LM为垂直线,当利率升到极高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弹性为零,这时人们持有货币的损失是极大的。
利率极高时债券价格极低,这时人们预计债券价格只会涨,不会跌,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想持有在手中。
为此,只要政府借款的利率一定要上涨到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高于人们预期的收益,那么,政府支出多少,都会伴随私人投资的相应减少,此时挤出是完全的。
2.IS 为水平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无限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
此时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使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挤出效应。
8.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3.货币政策的外部是指也影响政策效果;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关键:扩张性财政政策=>y↑→r↑;紧缩性财政政策=>y↓→r↓扩张性货币政策=>r↑→y↓;紧缩性货币政策=>r↓→y↑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实践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