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及工艺参数列表

设备及工艺参数列表

设备及工艺参数列表

一:设备

整流器 15000 调压器

二:流程

反镀: 6v/5s 脉冲: 8v/30s 降压: 7v/1min 正常工作: 5.5v/h 电镀结束

三:配比

铬酸 210浓度

硫酸 105:1

四:温度

电镀液温度:55-57℃

五:电镀时间:70分钟

说明:以上各参数不是绝对数值,实际使用中会根据模具的大小、特征及要求做相应的调整。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工艺技术规程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 产品质量规格、技术标准、包装运输方式、贮存期限。 主要用途。 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及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2、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化工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原理。 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 主要物流的平衡及流向。 带有控制点的工艺及设备流程图。 3、生产控制技术 工艺控制点示意图。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 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仪表控制、装置和设备的报警联锁。 4、物耗能耗指标 5、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6、安全生产技术 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

易燃易爆工序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贮存、运输要点)。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预案。 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7、环境保护。 三废排放示意图。 三废排放及其治理。 三废排放标准和现状对比。 副产回收的处理的综合利用。 8、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9、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 11、附录 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二、岗位操作法内容 工艺编号岗位编号 1、岗位职责 2、本岗位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一览表 3、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 4、原辅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5、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本岗位和上、下道工序的关系。 6、生产操作方法与要求。

开车 开车前的准备、正常开车和系统开车操作。 停车 正常停车、临时停车、紧急停车和系统停车操作。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7、原始记录格式和记录要求 8、生产控制和分析 9、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10、安全生产 11、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12、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13、设备仪表一览表 14、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和校正

低压成套设备的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

第5章 低压成套设备的生产设备及加工 工艺 5.1 概述 低压成套设备加工装备与加工工艺是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造完成低压成套设备所有的电器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的一个过程。加工装备是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加工工艺是完成产品组装、最终交付用户,运行满意的有效工作程序。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质量保证能力。由于各工厂的设备、设施、人力资源不完全相同,工艺水平差异很大,本书工艺要求仅供参考。 5.1.1 低压成套设备的主要制造工序 低压成套设备的主要制造工序,如图5-1-1所示。 图 5-1-1 低压成套设备的主要制造工序流程图 5.1.2 生产加工设备 5.1.2.1 壳体加工设备 平整机、剪板机、折弯机、冲压机、液压机、金属焊接设备(钨极氩弧焊机、交直流氩弧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螺柱焊机、点焊机)、注塑机、切割机、数控冲剪板材柔性加工线等,其中数控冲剪板材柔性加工线是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设备,也是壳体生产设备具有代表性设备。壳体加工的主要设备如图5-1-2所示。 5.1.2.2 表面处理设备 清洗装置、喷漆装置、喷塑装置、烘箱、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较先进的为自动化静电粉末涂装生产线。如图5-1-3所示。 5.1.2.3 母排加工设备 母线加工机(母排切断机、母排冲孔机、母排折弯机)、台钳、钻床、角磨机、砂轮机等,较先进的为母排加工柔性生产线。如图5-1-4所示。 5.1.2.4 标志印刷设备 电脑套管印号机、电脑标签打印机。如图5-1-5所示。

5.1.2.5 其他安装及装配的小型工具 电焊机、钻床、榔头、盒尺、钢板尺、扭力扳手、刻丝钳、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螺丝刀、电工刀等。 5.1.3 工艺文件的内容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工艺文件应对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检验作出规定,生产过程检验卡也可以与工序流程卡合一,其示例见表5-1-1.凡图纸未说明的要求均按工艺文件执行。 表5-1-1工序流程卡 JL-12 5.1.3.1 适用范围 5.1.3.2 依据 (1)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 (2)产品生产大纲。 (3)产品的生产性质和生产类型。 (4)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技术情报。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 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 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 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 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 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 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 四、选择填空(20分)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 (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 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 (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 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 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 8. 二次硬化属于(d) (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 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 (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工艺技术规程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 1.2 产品质量规格、技术标准、包装运输方式、贮存期限。 1.3 主要用途。 1.4 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及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2、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2.1 化工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原理。 2.2 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 2.3 主要物流的平衡及流向。 2.4 带有控制点的工艺及设备流程图。 3、生产控制技术 3.1工艺控制点示意图。 3.2各项工艺操作指标。 3.3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仪表控制、装置和设备的报警联锁。 4、物耗能耗指标 5、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6、安全生产技术 6.1 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

6.2 易燃易爆工序一览表。 6.3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贮存、运输要点)。 6.4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预案。 6.5 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7、环境保护。 7.1 三废排放示意图。 7.2 三废排放及其治理。 7.3 三废排放标准和现状对比。 7.4 副产回收的处理的综合利用。 8、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9、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 11、附录 11.1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二、岗位操作法内容 工艺编号岗位编号 1、岗位职责 2、本岗位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一览表 3、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 4、原辅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5、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本岗位和上、下道工序的关系。 6、生产操作方法与要求。

6.1开车 开车前的准备、正常开车和系统开车操作。 6.2 停车 正常停车、临时停车、紧急停车和系统停车操作。 6.3 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7、原始记录格式和记录要求 8、生产控制和分析 9、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10、安全生产 11、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12、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13、设备仪表一览表 14、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和校正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 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 ()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用量(v和f)) 3.(集中)

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SC-SOP-A-001-01 空调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2-01 水冷螺杆型冷水机组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3-01 30B高效粉碎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4-01 BGB-80E型高效包衣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5-01 BYF型十头灌封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6-01 CLQ链式多功能超声波清洗机标准操作 SC-SOP-A-007-01 CTCG—SM醇沉罐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8-01 自控温电炒药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09-01 DJ型口服液灯检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0-01 DPP-250DII型铝塑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1-01 DXDK-40Ⅱ型颗粒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2-01 二维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3-01 FL-120沸腾干燥制粒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4-01 干燥箱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5-01 GHL-250型高效湿法制粒机标准操作规 SC-SOP-A-016-01 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7-01 KZ–180型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8-01 LK(P)系列拼装式冷库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19-01 MSH-500型(高温灭菌隧道烘箱)标准操作规程SC-SOP-A-020-01 NJP1200全自动胶囊充填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21-01 抛光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22-01 QY120-4往复式切药机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23-01 S49-1000型振荡筛标准操作规程 SC-SOP-A-024-01 TG-Z-A系列热风烘箱标准操作规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 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的生产批量。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 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酸轧机组设备工艺操作规程

1、酸洗轧机联合机组概述 1.1 酸轧联机的原料条件 1.1.1 原料材质 原料钢种:热轧低碳钢、超低碳钢(IF钢)及高强度钢等。 产品品种:CQ、DQ、DDQ、EDDQ、S-EDDQ及HSS。 强度级别: :max.270 N/mm2 软钢:σ s σ :max.390 N/mm2 b :max.590 N/mm2 高强钢:σ s :max.800 N/mm2 σ b 1.1.2 机组入出口钢卷数据 1.2 机组具有的带钢变规格的能力 1.2.1 带钢宽度变化范围: 从窄料向宽料变化时,最大范围 100mm ; 从宽料向窄料变化时,最大范围 150mm 。 O 5表面质量等级的带钢,宽度必须从宽向窄变化; O 3表面质量等级的带钢,宽度可以从宽向窄、也可以从窄向宽变化。 1.2.2 入口带钢厚度变化的范围: 相对值(d2-d1)/d1*100%≤25% (d2数大,d1数小); 绝对值 d2-d1≤0.8 mm(其中d为带钢厚度)。 1.2.3 出口带钢厚度变化的范围: 相对值(d2-d1)/d1*100%≤30% (d2数大,d1数小); 绝对值 d2-d1≤0.5mm(其中d为带钢厚度)。

1.2.4 带钢屈服强度变化的范围: 从硬钢到软钢为30%,即(y2-y1)/y1*100% ≤30% 从软钢到硬钢为45%,即(y2-y1)/y1*100% ≤45% (其中y为带钢的屈服强度,y2数大,y1数小)

2 酸洗部分技术操作规程 2.1酸洗基本工艺参数: 入口最大速度: 700m/min 酸洗段最大速度: 270m/min 出口最大速度: 320m/min 穿带最大速度: 60m/min 甩尾最大速度: 120 m/min 酸洗段加速度、减速度: 入口: 0.78m/s2 酸洗工艺段: 0.30m/s2 出口: 0.44m/s2 焊机型号:米巴赫HSL21型激光焊机 酸洗段最大加热能力: 670t/h 酸洗槽总长度: 3×35+2.5=107.5m 酸洗时间(酸洗速度270m/min) 105/270×60=23s 活套的储存量: 入口活套: 668m 出口1#活套: 290m 出口2#活套: 448m 2.2 酸洗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2.2.1 酸轧原料库: 2.2.1.1 酸轧原料库用途: 有效储存热轧钢卷;自然冷却热轧钢卷;处理不合格钢卷 2.2.1.2 主要技术要求 堆放形式:按卷位堆放两层 上料温度:≤80℃ 2.2.1.3 原料技术条件: 二冷轧厂原料是热轧厂供给的热轧齐边带钢钢卷,按原料验收标准收料 (验收过程中

化工操作规程管理程序.docx

化工操作规程管理程序 1 目的 规范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并确保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2 范围 适用于化工公司的操作规程管理。 3 职责 3.1工艺安全分委会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 3.2 属地(项目部)负责编制、修订和指导操作规程的实施。 3.3 属地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操作规程的审核,并负责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 3.4 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操作规程的批准。 4 管理执行流程 4.1 编写与修订 4.1.1 操作规程由属地负责人依据工艺技术组织编写,编写小组包括工艺员、一线操作员工、班长、主管(但不限于此),经属地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报生产副总批准下发执行。 4.1.2在不违反工艺技术的原则下,变更操作规程按《技术和设备变更管理程序》执行。 4.1.3当工艺技术和设备发生变更时,操作规程应作相应更改以符合现场操作要求。 4.2 执行与检查 4.2.1 操作规程下发或变更后,属地单位必须及时组织岗位操作人员进

行学习,详细讲解操作要点、技术控制要点和安全控制要点,并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4.2.2 属地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并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分析违规操作原因,必要时变更操作规程。 4.3 发放和保管 4.3.1 操作规程发放和保管按公司《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3.2操作规程属保密资料,持有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并放在员工容易取阅的地点。 4.4 培训和考核 4.4.1 属地单位应定期组织岗位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4.4.2 新、转、复岗员工必须接受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4.5 管理流程 5 操作规程内容及要求 5.1. 每个工艺过程有文件化的操作程序,并满足以下要求,以确保安全操作; 参考安全、职业健康及环境控制的相关内容,如: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热加工工艺基础论文

热加工工艺基础(论文) 题目:爆炸焊接技术的展望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樊老师 学院:船山学院 班级:09机械01班 学号:20099410102 学生姓名:X X 2011年12月6日 论铸造与焊接工艺的优劣 摘要:铸造和焊接的工艺是机械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方式,可以根据两工艺的应用种类、范围、力学分析、工序及缺陷分析和控制综合对比两种工艺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工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结论总结了以上两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分析两种工艺的优劣。总结分析表明:其中铸造的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较低,工艺装备及设备的投资费用较低,在各类机械产品中,铸件质量占整机质量的比重很大;焊接应用几乎不受限制,主要用来制造机器零件、部件和工具等,有连接性能好,省料、省工、成本低,重量轻,简化工艺。主要缺点是:铸造的铸件组织疏松,力学性能较差;铸造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焊接的结构是不可拆卸的,不便更换、修理部分零件,接头的力学性能不如母材,而且会产生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等缺陷。 Abstract:casting and welding processes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processing methods can be appl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 types of processes, scope, mechanics analysis, processes and error control integrated seamless and compares the two craft characte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two craf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I passed a substanti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nd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summarized above two technics characterized by two technics of analysi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Summary: the casting of raw materials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widely, sources at a lower price,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investment in low-cost, quality castings in all types of machinery products accounted for a great proportion of the whole machine quality; welding applications, which are used for virtually unrestricted manufacturing machine parts, components and tools, such as good performance, and materials that are linked up and low-cost, light weight, and streamline processes. The main disadvantage is that foundry casting organizations: Osteoporosis is a relatively poor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casting process,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exact structure; welding of inconvenience which can not be demolished, replacement, repair part of the joints,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a residual stress and welding deformation such deficiencies. 关键词:铸造;焊接;工艺种类;加工工艺;应用范围;力学分析;误差分析与控制Keywords:Casting; welding; technology type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echanical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control 一、焊接与铸造工艺的种类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 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 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 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

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 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3.淬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1c A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4.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临界点1c A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15.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其冲击韧性并非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提高,在250-400℃和450-650℃两个温度区间内出现明显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钢的回火脆性。

最新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规范(示例 )资料

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一、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规范 1.目的内为进一步规范各单位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使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特制定本编写规范。 2.总要求 2.1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统一采用A4纸打印。 2.2规程封皮内容应包括:规程名称、文件编号、发布年月日、实施年月日、绍兴上虞自强高分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绍兴上虞自强高分子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发布等。 2.3规程应明确起草人、校核人、审核人和批准人。 2.4为便于查看,规程应附有目录。 2.5规程一般分为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按工序或产品分别编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6规程内容文字统一采用小三号字,小标题统一采用小二号黑体字,均采用仿宋体。 2.7规程每页上方应加横线,横线上方应有规程名称和文件编号(封皮、目标、校核批准页除外) 2.8根据各单位实际需要,可将规程装订成全册和分册,全册是以分厂或车间为单位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合订

在一起,分册是以产品或工序为单位订装在一起。 2 2.9规程内容编写格式要求统一采用本规范的格式。 2.10编制审批程序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2.11在规程目录的前面应加一个编制说明,明确规程的制定和修订的原因,规程的使用范围,规程中所包括的产品以及相应生产装置的规模。 3.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1本岗位生产任务 3.1.1应明确本岗位所生产的产品。 3.1.2应明确产品的去向及用途。 2生产工艺流程 2.1工艺原理 2.1.1应用文字简述工艺原理。 2.1.2有化学反应的应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副反应)2.2工艺流程简述 2.2.1应明确各个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向。 2.2.2应明确各个过程的物料名称及状态。 2.2.3应明确主要生产过程及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2.3工艺流程方框图 2.3.1每个生产过程都应用方框来表示,方框内应标明过程和设备名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工艺基础)复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工艺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铸件缩孔常产生的部位是()。 A 冒口 B 最后凝固区 C 浇口 2.在铸造生产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铸造 C 离心铸造 D熔模铸造 3.下列冲压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A 拉深 B 落料 C 冲孔 D 切口 4.机床床身的成形方法通常为()。 A 锻压 B 焊接 C 冷冲压 D 铸造 5.减速器箱体的成形方法通常为()。 A 锻压 B 焊接 C 铸造 D冷冲压 6.为防止铸件产生内应力,型砂应具有一定的()。 A.透气性 B耐火性 C 强度 D退让性 7.板料在冲压弯曲时,弯曲园弧的弯曲方向应与板料的纤维方向()。 A 垂直 B斜交 C 一致 8.焊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A 铜合金 B铝合金 C 可锻铸铁 D 低碳钢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拉深变形后制件的直径与其毛坯直径之比称作。 2.手工电弧焊焊条焊芯的作用是和。 3.皮带轮在批量生产时应采用毛坯。 4.金属的焊接方法主要可分为、和三大类。 5.影响铸铁石墨化及组织、性能的因素是和。 62拉深工艺的主要缺陷是和。 7.生产机床床身一般应采用毛坯。 8.超塑性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有、、和等。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 1.落料 2.拔模斜度

3.最小弯曲半径 4.离心铸造 5.爆炸成形 6.烙铁钎焊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在落料和冲孔等冲裁工序中,凹模和凸模之间的间隙主要取决于什么? 2.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防止? 3.什么叫碳当量?它有何作用? 4.什么叫铸造应力?减少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有哪些? 5.在板料的拉深工艺中,如何防止拉穿和起皱褶这样的缺陷? 6.什么叫焊接性?影响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五.综合题(15分) 1.试指出图中哪种焊接方案是合理的,说明理由。 2.试编制图中冲压零件的工艺规程。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期末A

班级(学生填写) : 姓名: 学号: 命题: 审题: 审批: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班级(学生填写): 姓名: 学号: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9. 碳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 ) 10.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般只改变钢件表面层的组织,而不改变心部组织。(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钢中加入除Co 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 曲线右移,从而( ) A 、增大VK B 、增加淬透性 C 、减小其淬透性 D 、增大其淬硬性 2.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 ) A 、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 、强度韧性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D 、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3. 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 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 ) A 、调质 B 、淬火+低温回火 C 、渗碳 D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4. 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 ) A 、时效强化 B 、固溶强化 C 、形变强化 D 、热处理强化 5. 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 ) A 、Q235 B 、45 C 、60Si2Mn D 、T12 6. 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 ) A 、铝基轴承合金 B 、铅基轴承合金 C 、铜基轴承合金 D 、锌基轴承合金 7. 下列钢经淬火后硬度最低的是( ) A 、Q235 B 、40Cr C 、GCr15 D 、45钢 8.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 B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C 、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D 、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9. 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 ) A 、完全退火 B 、等温退火 C 、球化退火 D 、正火 10. 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 )

金属工艺学热加工工艺基础部分作业题

金属工艺学热加工工艺基础部分作业题 铸造部分 1、什么是合金的铸造性能?它可以用哪些性能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合金的流动性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2、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哪些?合金的收缩经历哪几个阶段?缩孔和缩松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方法有哪些? 3、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有何应用?热裂和冷裂的特征是什么? 4、机器造型的工艺特点是什么?铸造方法分为哪几类? 5、什么是浇注位置?什么是分型面?选择浇注位置的原则及其原因?什么是起模斜度? 6、常见特种铸造方法有哪些?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都主要适合生产哪些合金铸件? 金属塑性加工部分 1、什么是始锻温度?什么是终锻温度?什么是锻造温度范围? 2、什么是锻造比?纤维组织有何特点?影响金属可锻性的因素有哪些? 3、自由锻的工序有哪些?基本工序有哪些? 4、自由锻、模锻设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应用?分模面选择原则是什么? 5、怎样确定落料模和冲孔模刃口尺寸? 6、拉深时的废品有哪些?如何防止?什么是拉深系数?有何意义? 7、弯曲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多少?如何控制弹复现象保证弯曲精度? 焊接部分 1、按焊接过程的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分为哪几类? 2、焊接接头由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何特点? 3、焊条药皮有哪些作用?焊芯和焊丝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确选用焊条?下列焊条型号或牌号的含义是什么?E4303,J422,J507 4、点焊和缝焊各有哪些用途?闪光对焊和电阻对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钎焊时,钎剂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软钎焊?什么是硬钎焊?各有哪些用途? 6、埋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阻焊各有何应用? 7、什么是金属焊接性?间接评价金属焊接性的方法有哪些? 铸造部分 一、判断题: 1、铸造的实质使液态金属在铸型中凝固成形。………………………………………() 2、随着铸造生产的发展,砂型铸造将逐步被特种铸造所取代。……………………() 3、活块造型、三箱造型也适用于机器造型。…………………………………………() 4、为了提高铸件的刚度和强度,通常采用的措施是:增设加强肋而不是增加壁厚。() 5、铸件加工余量完全取决于铸造合金的种类和铸件的最大尺寸。…………………() 6、当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相同时,同一化学成分的液态合金在金属型和砂型中具有相同的充型能力。…………………………………………………………………………………() 7、型芯只能确定铸件的内部形状。………………………………………………………() 8、铸造合金固态收缩是引起铸件产生缩孔的根本原因。………………………………() 9、离心铸造只能生产空心铸件。…………………………………………………………() 10、砂型铸造时,分型面只能有一个。………………………………………………() 11、浇注位置是指造型时模样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它影响铸型的质量。…………() 12、在同一合金系中,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13、从凝固机理上看,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是合金液态收缩量与凝固收缩量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