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6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充 分就业并非是失业率为0。
(一)国际劳工组织失业的定义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且有能 力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 是失业者。
4.5% 8.5% 9.2% 15.2% 13.5% 8.8% 11.6% 11.3% 4.1% 3.9%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8.0% 14.2% 13.5% 12.5% 10.5%
9.7% 8.8% 7.8% 7.1% 8.0%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2、某人由于彩电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 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 这是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7% -0.8% 1.2% 3.9% 1.8% 1.5% 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E
r0
动的距离为△g·kg,即y1 y3 E1 但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导致
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
IS / 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
IS
利率会上升,从而挤出了
部分私人投资,导致国民
y1
y2
y3
收入下降,即y2y3;真正的
国y 民收入增加量为y1y2。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单元制: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商业银行本部经营, 不设立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该行不受其他商 业银行控制,本身也不能控制其他商业银行。 如:美国约有1.5万家独立的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1.法定准备率与法定准备金 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rd):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 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5% 2.1% 2.1% 2.7% 11.9% 7.0% 8.8% 20.7% 16.3% 3.1%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Russia(俄罗斯): Central Bank of Russia俄罗斯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1)定义
——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单位,是从事货币业务 追求利润的企业。
(2)组织形式
分行制: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大银行组成,每一家大 银行都有许多分行。 如:英国的分行制。主要包括巴克莱银行、密 德兰银行、劳埃德银行和国民威斯敏斯特四大银 行。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1% 8.3% 10.0% 10.1% 10.4% 10.7% 11.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 往来的系统的货币纪录。
三、财政政策的内容
1.自动稳定器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
(1)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
定的机制。 (2)特点
——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增 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下降;
——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 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阻止国民收入的增加。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 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 济过热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根据不同的 经济形势,选择不同的财政政策
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二、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三、财政政策的内容 四、财政政策的难处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二、财政的构成与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 ——主要是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 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税收。 ——公债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目标如何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根据具体情况有
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主要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主要内容: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
点,应纳税人数↑ 政府是债务人,公众是债权人
如果债权人预计第二年通货膨胀率为6%, 这时他所愿意接受的贷款利率为( )
A、4% B、5% C、2% D、8%
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工人
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CPI)1981-2007
经常项目:货物、服务 资本项目: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政府稳定物价的努力通常会导致资本流入
和需求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 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 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则
——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 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 ——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 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二、来自百度文库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三、货币政策的概念 四、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五、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1.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1)定义 ——由政府经营,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的非赢利机构。
(2)职能
——发行货币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 ——作为政府的银行
法定准备金(Rd):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
超额准备金(Re):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率(re):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又称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 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平(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t
Pt Pt1 Pt 1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与100%之间。 ⑶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
(1)平衡的通货膨胀。 (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3)自动稳定器的工具
——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 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 资↑→AD↑
Y↑=>T↑=>YD↓=> C↓=> Y↓(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
United States(美国)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ashington)美联储 (FRB)
European Union(欧盟): European Central Bank欧洲中央银行
Japan(日本): Bank of Japan日本银行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1.概念 ——一国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总量的增长。 2.衡量指标 ——实际GDP增长率 ——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GDP)1981-2007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 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 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 总需求水平;当总需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相机决策”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
中国失业类型
中国失业类型: ——体制型失业。长期以来是低工资、多就业
(隐性失业)的就业政策,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 中,企业自负盈亏,隐性失业显性化。 ——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缩 减,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同时产业实行技术升级, 高素质劳动力缺位。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 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指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而引起的失业。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D 消费
AD
四、财政政策的难处
1.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作用时滞较长。 ——认识时滞:出现问题到发现问题 ——决策时滞:发现问题到制定对策 ——行动时滞:政策出台到政策发挥效应
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LM
当增加政府购买支出△g
r/
E/
时,导致IS曲线右移,移
增加 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
公司所得税 投资
个人所得税
DPI
消费
AD
流转税 销售 投资
(2)扩大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 转移支付 DPI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一)通货膨胀[Inflation]
——指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和显著 的上涨。 (1) 是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的现象; (2) 持续上涨; (3)上涨必须有一定幅度。 ——在美国,规定每年≥2.5%;中国1%-3%。
2.衡量指标
(1)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
(二)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假设某国总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 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失业率为( )
A.17% B.34% C.25%
(三)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现象(或指人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别: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过度
(四)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通货膨胀→名义工资↑→更多人达到纳税起征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充 分就业并非是失业率为0。
(一)国际劳工组织失业的定义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且有能 力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 是失业者。
4.5% 8.5% 9.2% 15.2% 13.5% 8.8% 11.6% 11.3% 4.1% 3.9%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8.0% 14.2% 13.5% 12.5% 10.5%
9.7% 8.8% 7.8% 7.1% 8.0%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2、某人由于彩电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 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 这是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7% -0.8% 1.2% 3.9% 1.8% 1.5% 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E
r0
动的距离为△g·kg,即y1 y3 E1 但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导致
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
IS / 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
IS
利率会上升,从而挤出了
部分私人投资,导致国民
y1
y2
y3
收入下降,即y2y3;真正的
国y 民收入增加量为y1y2。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单元制: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商业银行本部经营, 不设立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该行不受其他商 业银行控制,本身也不能控制其他商业银行。 如:美国约有1.5万家独立的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1.法定准备率与法定准备金 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rd):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 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5% 2.1% 2.1% 2.7% 11.9% 7.0% 8.8% 20.7% 16.3% 3.1%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Russia(俄罗斯): Central Bank of Russia俄罗斯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1)定义
——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单位,是从事货币业务 追求利润的企业。
(2)组织形式
分行制: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大银行组成,每一家大 银行都有许多分行。 如:英国的分行制。主要包括巴克莱银行、密 德兰银行、劳埃德银行和国民威斯敏斯特四大银 行。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1% 8.3% 10.0% 10.1% 10.4% 10.7% 11.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 往来的系统的货币纪录。
三、财政政策的内容
1.自动稳定器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
(1)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
定的机制。 (2)特点
——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增 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下降;
——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 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阻止国民收入的增加。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 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 济过热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根据不同的 经济形势,选择不同的财政政策
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二、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三、财政政策的内容 四、财政政策的难处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二、财政的构成与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 ——主要是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 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税收。 ——公债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目标如何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根据具体情况有
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主要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主要内容: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
点,应纳税人数↑ 政府是债务人,公众是债权人
如果债权人预计第二年通货膨胀率为6%, 这时他所愿意接受的贷款利率为( )
A、4% B、5% C、2% D、8%
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工人
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CPI)1981-2007
经常项目:货物、服务 资本项目: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政府稳定物价的努力通常会导致资本流入
和需求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 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 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则
——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 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 ——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 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二、来自百度文库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三、货币政策的概念 四、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五、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1.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1)定义 ——由政府经营,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的非赢利机构。
(2)职能
——发行货币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 ——作为政府的银行
法定准备金(Rd):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上。
超额准备金(Re):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率(re):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又称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 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平(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t
Pt Pt1 Pt 1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与100%之间。 ⑶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
(1)平衡的通货膨胀。 (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3)自动稳定器的工具
——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 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 资↑→AD↑
Y↑=>T↑=>YD↓=> C↓=> Y↓(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
United States(美国)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ashington)美联储 (FRB)
European Union(欧盟): European Central Bank欧洲中央银行
Japan(日本): Bank of Japan日本银行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1.概念 ——一国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总量的增长。 2.衡量指标 ——实际GDP增长率 ——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GDP)1981-2007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 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 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 总需求水平;当总需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相机决策”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
中国失业类型
中国失业类型: ——体制型失业。长期以来是低工资、多就业
(隐性失业)的就业政策,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 中,企业自负盈亏,隐性失业显性化。 ——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缩 减,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同时产业实行技术升级, 高素质劳动力缺位。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 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指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而引起的失业。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D 消费
AD
四、财政政策的难处
1.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作用时滞较长。 ——认识时滞:出现问题到发现问题 ——决策时滞:发现问题到制定对策 ——行动时滞:政策出台到政策发挥效应
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LM
当增加政府购买支出△g
r/
E/
时,导致IS曲线右移,移
增加 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
公司所得税 投资
个人所得税
DPI
消费
AD
流转税 销售 投资
(2)扩大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 转移支付 DPI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一)通货膨胀[Inflation]
——指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和显著 的上涨。 (1) 是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的现象; (2) 持续上涨; (3)上涨必须有一定幅度。 ——在美国,规定每年≥2.5%;中国1%-3%。
2.衡量指标
(1)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
(二)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假设某国总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 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失业率为( )
A.17% B.34% C.25%
(三)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现象(或指人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别: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过度
(四)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通货膨胀→名义工资↑→更多人达到纳税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