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
●几个概念的发展辨析:
1.文化: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
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与实践(意指实践)
2.意识形态: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
用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
关注文本如何持续不断地呈现关于外部世界的图景
文本或实践所承载或可能承载的、间接地、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
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仪式与风俗
3.大众文化:被很多人广泛热爱与喜好
除“高雅文化”外的其他文化,一种剩余的范畴
群氓文化(mass culture)
人民的文化,非自上而下强加于人民的
富含冲突的场所,统治阶层“收编”与被统治阶层“抵抗”的“均势妥协”
无高低区分的后现代文化
4.作为“他者”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含义的理解需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得出。
●“文化与文明”传统(大众文化先天存在问题,需加以驯服、规范与控制):
1.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文化是“最好之物”,是获取“最好之物”的能力,是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与灵魂,是对“最好之物”的追求;大众文化即是政治骚乱。
2.利维斯主义: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专利,要用教育去抵制大众文化/群氓文化。
3.美国派:德怀特。麦克唐纳(群氓文化上自上而下强加给人民的)
欧内斯特。海格(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和大众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生产与消费)
莱斯利。费德勒(大众文化=美国文化)
●文化主义:
1.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过去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与“新文化”(50年代大众文化)
怀念过去的个人经验与学术批判当时文化
2.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分析》:
文化是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记录”的文本与实践,是“社会性”的(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描述)
感知结构:为某一特定群体、阶级或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是某种不确定的结构,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混合物。
文化的三个层次:活文化(历时性);文化记录;选择性传统(由统治阶层利益支配)
大众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截然不同
3.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行为、欲望,大众文化是他们进行反抗的场所
4.斯图亚特。霍尔与派迪。维诺《大众艺术》:
培养大众对于大众文化内部的分辨力,使其更具鉴赏品味
批判地接收好的大众文化——大众艺术
5.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文化主义者研究文化文本与文化实践,旨在还原或重建特定群体或阶级或整个社会的感知结构,包括他们的经验、价值观等等,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理解那些亲历了文化的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
1.经典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方式
理解和阐释文本必须还原到生产这些文本和实践的历史条件中去
2.法兰克福学派:
核心观点(大众文化是维护了既有的社会权力的——“被蒙蔽的大多数”)
群氓文化威胁本真文化
“民主式”文化威胁“灵韵式”文化(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同文化与文明传统之间有相似性
3.阿尔都塞主义:
反对机械误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关系,上层建筑并不仅是被动反应,而是经济基础的必要前提
社会结构: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
意识形态:是一套表征系统,是使人类体验到自己与真实存在的社会条件产生关联的一种实践
是一种活的物质实践(仪式风俗,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是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生产出来的
“问题域”
“召唤”与“质询”
4.葛兰西霸权理论:
霸权是某种进行中的状态,它描述了统治阶级通过操纵“精神及道德领导权”的方式对社会加以引导而非统治的过程。
统治阶层的“收编”与被统治阶层的“抵抗”之间的冲突、博弈
5.后马克思主义:
“话语”:社会建构,物体的客观存在独立于话语之外,但只有身处话语之中物体才有意义“接合”:社会变革力量试图颠覆既有社会权力,却最终悖论般地维护了现行制度的稳定,社会中的统治阶层通过与反抗者的声音“协商”的方式将其引至某个安全地带,从而确保自身的领导权得以维系。
文化:意义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是我们与自身、他人、置身其中的社会世界展开意义共享和斗争的场所
●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
性:人的本能驱动力
意识与无意识,本我、自我与超我
梦是本我所激发的欲望与自我对欲望的压抑之间互相妥协、折中的产物
梦的运作机制:凝缩、移情、象征、次级修正
俄狄浦斯情结、阉割情结
将弗氏学说应用于文本分析:一是以作者为中心,将文本等同于作者的梦境
二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文本以何种方式使读者对欲望和幻想进行释放
2.拉康精神分析学说:(将精神分析转移到文化领域)
匮乏与充盈
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
镜像阶段、来--去游戏阶段、俄狄浦斯情结阶段
3.电影精神分析:
劳拉。莫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男性凝视”
大众电影的两种互相矛盾快感:窥视欲快感、自恋快感
男性观众首先凝视男主角进行自我的构建(自恋),再通过男主角的目光去凝视女主角(窥视),以满足力比多的欲望
4.齐泽克与拉康式幻想:
幻想是我们观看和感知世界的一个框架
“现实”是被幻想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掩盖了欲望的实在界
幻想的功能并非满足欲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是展示欲望
欲望的回溯性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1.索绪尔:
能指与所指
意义并不是在能指与所指的互相关联与协调中形成的,而是在差异与关系中产生的
组合/毗邻轴与选择/聚合轴
对现实的感知是被语言构建出来的
言语(个体言说的方式以及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与语言(人们借以表达的系统、规范和惯例)结构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关注文本与实践之中包含的基本关系,以及使意义得以生成的语法
意义是在词句组合与选择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中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潜藏的结构
结构主义的使命:揭示意义生产过程(言语行为)中蕴含的规则与惯例
2.施特劳斯、威尔。赖特与美国西部电影:
施特劳斯:神话素、“二元对立”结构
威尔。赖特《六把枪与社会》:西部片用简单的符号传达深奥的含义,进而将美国人的社会信仰概念化
西部片发展阶段:经典时期、过渡主题时期、专业化时期,展示的是美国梦的实现过程3.罗兰。巴特《神话学》:
初级指意系统与次级指意系统(外延与内涵)
神话包含一整套观念与实践意识,其功能在于积极推行统治阶层的利益与价值观,维护既存社会权力结构
文化代码(规则系统/语言)vs 文本所在场合、读者所处历史时期与其文化背景(个体差异/言语)
文字与图像(文字扩充图像的潜在内涵)
4.后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