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通论第一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二、古代中国对“天下”的怀疑与幻想
邹衍想象中国的“九州”只是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叫 “赤县神州”,它的外面还有八个州,这才是一个大九州, 外面有海环绕,而在这个九州之外,还有八个“大九州”, 各有海环抱,这才是整个天下。不过,这种想象的世界并 没有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三、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还反映为不同学派治国理
念、指导原则与具体方法的优势互补,从而有力地克 服了单一学派在治国问题上理论思维的误区和缺陷,
第二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儒家治国思想
(二)、道家治国思想
(三)、墨家治国思想 (四)、法家治国思想 (五)、兵家治军思想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期),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持续丰富、不断充实的阶段。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其主要标志:
涌现了老子、孔子、孙子、管子、孟子、荀子、
(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起源于夏商西周时代,当时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国家的出现而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治国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催动着古代治国思想迅速发 展并臻于高度成熟; (3)秦汉时代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
与这一社会政治体制相同步,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 新的阶段,基本上确立了整个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规模与架构; (4)自魏晋南北朝,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迄至明清(前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思考题:
1、“当时而立法”的社会历史观。 2、分析“性恶论”与尚法用刑的必然性、
“法”为“天下之程式”的法治中心论。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这种情况到汉代,出现了一个转变的机会。公元前138 年—126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到元朔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 域。把大宛(今塔什干附近)、康居(今塔吉克斯坦、阿塞 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大月氏(今帕米 尔高原以西、阿富汗境内)、大夏(今印度西北、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附近),以及他听说的乌孙、安息(伊朗境内)、 条枝(叙利亚一带)、身毒(印度)的情况,介绍回来。打 通了欧亚大陆交往的丝绸之路,但是古代中国关于“天下”、 “中国”、“四夷”的思想与想象却始终没有变化。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梳理、总结中国 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把握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
主要特征。从而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概念、中国古代
治国思想演变的主要脉络,掌握其主要特征和主要流
派。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应认真地加以研究,系统 地加以总结,批判地加以继承,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主要体
现。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第一讲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要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五、利玛窦《山海舆地全图》之后: 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1584年也就是明代万历十二年,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 利玛窦(Matteo Ricci)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这 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的世界地图。 这一份地图开始告诉中国人——— 人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圆形的。 世界非常大,而中国只居亚细亚十分之一。 古代中国的“天下”、“中国”、“四夷”的说法是不成 立的。 应该承认世界各种文明是平等的、共通的。 于是,中国人就将被迫接受一个事实:中国不再是世界的 中心。
【 名 称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 者 】: 纪宝成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使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得到更大的理论选择空间,确
保治国管理能够沿着比较正确的轨道顺利开展。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天下”与“四夷”:古代中国看世 界
则、治国方法、治国手段的理性认识和具体主张,
即古代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式。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三、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演变历程:
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示出
一种兼融趋同的倾向,各家各派有关治国思想的理性认
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融会贯通。例如,儒、法、道
三家治国思想之间的差异,恰好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和而不同”的优势互补。这具体表现为:一是崇尚
道德与追求事功的统一;二是实施德治与推行法治的统
一;三是讲求中庸守恒与推崇权变诈谲的统一。
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一大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思想家,他们对人类所关切的基本问题各自提出了 独到而深刻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道、墨、 法、兵、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思想流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第三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儒、法、道、兵四家的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规范着古代治国思想的主体结构及其文化价值取向。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四、关于“世界”的想象与心情
极端的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者的问题:谁说是西 人发现了新大陆? 关于中国人发现美洲的说法,毕竟是猜想或相 象,而且这种想象至今无法证实,只是表现了中国 人希望成为世界文明中心的一种很痛苦的心情的反 映。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一、天圆与地方
在大概战国时候写出来的《尚书· 禹贡》中,有“九 州”、“五服”的记载。“九州”就是冀州、兖州、青州、 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五服”是除了 “王”所在的“王畿”之外,是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 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以及五百里荒服。 这个观念来自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在他 们的想象中,天是圆的像一个斗笠一样,覆盖在大地上, 中心是北极和北斗星的位置,大地是方的,就象棋盘,中 心是洛阳一带,古代中国人相信,什么是天下?这就是 “天下”,什么叫“中国”?这就是“中央之国”。什么 叫“华夏”?“夏”就是“雅”。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古代中国人相信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而中国人在天下的中央,四周是一些蛮夷戎 狄。这种关于天下的世界观,自从春秋战国 时期成立以后,到十五世纪以后渐渐西方传 来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打破,在这个时候,中 国人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新的国家、民族关 系?这一讲主要从历史上回顾古代中国关于 “世界”的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 怎样瓦解的。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三、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世界”观
天竺来的佛教,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震撼, 就是提出,世上还有两个以上的文明中心,《佛祖统纪》 中的三幅图,在宋代以前是极罕见的多元世界观,曾经给 中国人提供了改变世界观的资源。 不过,这种冲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人的世界观, 而是要再过几百年,直到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万历 十二年,1584)在广东问世,中国人才突然看到了“世 界”。
3、“因人情利害”而治的指导原则及行“赏 罚”两柄的治国的基本途径。 4、富国强兵的治国的终极目标。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思考题:
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特征。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中国古代人很早曾经有过一种曾经让中国人很自 豪的世界观,他们想象,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 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大地仿佛一个棋 盘一样,或者象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 伸,第三,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住在那里 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 这个“天下”是怎样来的呢?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YUNNAN UNIVERC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
一、所谓治国,在中国古代主要指国家机器按 照统治者的意志对社会进行的组织、协调、管制等 活动。 二、所谓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是指有关治国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