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节假日中的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节假日中的中国文化摘要:众所周知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日本文化从而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传统节日及中国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
Abstract:As we all know, Japanese exchang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Japanese cultur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hinese. This dissertation will mainly introduce Japa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 Chinese influence on it.
关键词:中国与日本,传统文化。
Key word:China and Japan; traditional festival。
1.引言
正如引言所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就已经开始相互交流,隋唐盛世时尤其达到了顶峰时期,日本不断派出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的礼仪、法律、文学文字等等,甚至当时日本京城的布局结构也模仿长安。
其相互影响之深, 持续时间之长,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直到今天,日本传统文化中也处处有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
对比当今中日之间的节日内容, 相同之处已寥寥无几。
但我国古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和内涵仍然可以清楚、充分地证明日本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渊源。
正是由于先进汉文化传统的辐射, 日本的传统“祝日”或“年中行事“中的风俗都或多或少
的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现分别以日本的当今法律规定和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为例来详细说明。
据资料记载, 我国的大多数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初露端倪, 定型
于西汉, 在盛唐时期, 节日开始从原始祭拜、禁忌等神秘的气氛中解
放出来, 并逐渐演变成娱乐礼仪型的良辰佳节, 并变得欢快喜庆, 丰
富多彩。
随着体育、娱乐活动的不断出现, 节日也很快作为一种时尚流传开来, 经久不衰。
而随着汉文化辐射圈的扩大, 这些作为中华民
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的节日活动, 也波及到了中国周遍地区, 当然
也传到了日本。
但值得思考的是, 在这些传统节日的发祥地——中国, 随着历史的变迁, 20 多个传统节日中现仍作为传统节日较为重
视或庆祝的则寥寥无几,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重阳节和冬至等。
对传统节日乃至文化的推崇及继承发扬,也是当今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
节句,即为“节日”之意。
日本四季分明,在季节变化的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到季节的变化,节句也因此而来。
日本正“五节句”依次为:①一月七日的“人日”(七日节句),亦称“七重”或“七草”。
②三月三日的「上已」(桃节句),亦称「雛祭」。
③五月五日的「端午」七月七日的「七夕」(棚机节句),亦称「星祭」。
⑤九月九日的「重阳」(九日节句),亦称「菊节句」或「菊酒」、「菊日」。
从这五节句中你是否能看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子呢?
这些节句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成为日本皇宫中的庆典活动。
他们经过悠久历史的磨蚀,转变成日本地域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给日本人传达了季节感,是日本人的生活更加和睦和谐,更加丰富多彩。
“节句”绝不是教条主义的枷锁,人们从中可以愉悦感受季节的变化,再一次审视自己的生活。
鲜花、装饰、蔬菜、瓜果等。
充满季节感的大千世界进入日本人的节日生活,给日本人的生活穿上鲜艳的外衣,构成美丽的日本文化结构。
一、“人日”节句
与3月3日、5月5日富有规律的数字排列不同,“人日节句”是1
月7日。
这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别名又叫“七草节”“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
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的习俗。
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
人日节下午一般吃拉魂面。
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
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
再看日本,从1月1日开始举行的新年活动到了7日告一段落,传说为人诞生的日子,当天为了驱邪气,吃含有七草的米粥,可保一年平安。
七草粥中添加的七草是指春天的七种蔬菜或者野菜,吃了从初春田野摘的蔬菜,能得到春天的活力。
驱除邪气。
并且吃七草粥也有助于调理节日胃口,消化节日料理,对健康也有益处。
这一天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在皇宫和神社举办采摘新鲜蔬菜的宗教仪式,将此叫做“摘鲜菜”,许多和歌和能乐中都有此种题材。
二、桃节句
也叫上巳节、女童节。
3月3日漫长的冬天结束,明媚温暖的春天到来,桃花盛开,正是庆祝女童成长的好日子。
“上巳”中国古代指阴历三月最初的巳日。
中国的上巳节可以追寻到夏代,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河边举行活动则是周朝已经出现的习
俗。
魏晋时期则把三月上旬巳日定为三月初三。
古代中国男女老幼聚集河边,举行消灾息难的上巳驱逐邪气的活动。
文人墨客摆曲水之宴,酒杯随水而流,倒在谁面前谁赋诗一首。
这种风气逐渐传到日本,日本宫廷也在这一天举办曲水之宴。
又根据民间传说,那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因此又增加了祈求女孩富贵平安的含义。
据说中国古代有在那天吃桃花饼、喝桃花酒以及摆“人胜”(即今天日本偶人架的雏形)的风俗。
古代日本用草或纸做人形,放流于江海之中,以消灾息难。
中世日本出现人形,平安时期宫廷开始盛行玩人形,以至于演变成今天的桃花节。
江户时代初期,开始出现举办三月节句,供奉雛人形,宽文年间以后,雛祭开始定型。
江户初期宫廷中开始出现华丽精巧的土烧人形,摆放形式也开始固定,并且开始出现给兴盛女童赠送人形的风俗。
明治以后这种习俗开始走向民间。
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人形制作越来越精致,人们舍不得丢失,开始长期保存,渐渐失去了古意。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倘若节日结束以后不迅速将其收藏保存的话,会被认为懒没有教养而不容易嫁出去。
三、端午节句
若节日结束端午节开始于奈良时期,原意是每月的端午日,不限于五月。
因为“五”“午”音同,逐渐就专指5月5日。
古时候的日本五月是季节转换的时期,人们生病较多,越是就在端午日举行防病避灾的活动。
古代中国端午日有采摘药草、泡兰花澡、喝菖蒲酒的习俗。
古代日本宫廷也学习中国,举办类似活动,用避邪的菖蒲装饰房间,喝
艾草酒,举办骑马射箭仪式,以表示驱逐传播疾病和灾难的恶鬼之意。
宫廷自古以来就盛行端午仪式,到了武家政治的镰仓时期就逐渐废止。
但是,武士尚武之风强烈,日语中“菖蒲”和“尚武”发音相同,就把端午节句当做尚武节日隆重地举办了。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规定5月5日为重要节日,大名和旗本都要穿正式服装,前来江户城参拜,祝贺将军幸福健康。
如果将军家生了男孩,就在表御殿前高高竖立战旗以示庆贺。
随着时代变迁,采摘药草驱逐邪气的端午节就和庆贺男孩诞生的男孩节结合起来,逐渐传播到普通百姓家中。
四、七夕(乞巧节)
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据说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经过多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乞巧奠。
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
日本的七夕自然和中国一样,都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日本古书《古今要览稿》,《古事类苑》等中,对这一点都有记述,按照这些资料记载,七夕在日本盛于奈良时代,最初是宫廷节日,叫做“七日盆”,用于祈求婚姻美满,仪式相当复杂,充分显示了日本人惯于制造麻烦的特点,要求一天吃七顿饭,洗七次澡……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自江户时代在七夕这一天开始了一种特殊活动。
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好的这张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
这种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可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宫地方七夕这一天祭典活动很轰动,还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岗市等多处都大规模的举行七夕活动。
东京地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祭典活动,但是在七夕这一天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把写着自己愿望的纸签,吊在竹枝上的情景。
据说室町时代室町将军家每年的七夕,由将军亲自在七张树叶上题上诗,然后把它和挂面等祭供品一起绑在竹枝上扔向屋顶,以求诗意通达到了江户末期,德川将军家则以在竹枝上挂短册的形式来庆祝了,那时的江户,正好开始普及读书习字,所以民间就流行起把彩纸,诗签、笔、墨、彩线、布条等挂在竹枝上,以祈望书法,珠算,缝纫等的技艺长进。
五、菊节句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
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而日本更添加了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等有趣的习俗。
.结语
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文化太多太多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并且更有自己的一些发展,由此可以总结到日本很善于学习,而且很善于融合,最后把学到的东西弄得很有本土特色的感觉。
但是反观国内很多传统节日习俗已经难觅踪迹。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却已经没有了五千年的传承。
正如同当年佛教发源于印度但是一度在印度中断最后由中国回传一样,很多东西发源于中国,现在在国内中断了,对于一些好的东西、好的理念,回传一下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种胸襟和气度。
于此同时,把一些还没有流失,但是快要消失的东西保护起来也十分重要,不仅仅是从业者和专家的保护,更要提高全民的意识。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文化情结》作者:管纪龙, 金小林
2.百度百科词条——“人日”
3.百度百科词条——“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