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 1920),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理 解社会学的确立者,社会学的奠基 人。
代表性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社会科学方法论》,等等。
• 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 •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2、关于“理解” • 3、价值中立 • 4、理想类型 • 二、社会行动及社会的理性化 • 1、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 2、对行动类型的解析 • 3、社会的理性化
• (2)对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 价值判断的区分。
• 4、理想类型
• 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建立理想 类型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 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 (1)理想类型的特点
• 其一,理想类型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 突出了经验事实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 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 三、支配类型与科层制 • 1、三种支配类型 • 2、科层制 • 四、宗教社会学 • 1、宗教社会学的主题 • 2、宗教类型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
•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 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 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 果解释。”
• (2)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
• 第一,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 者采取行动的动机;
• 第二,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以他人的行动 为取向。
• (3)社会Baidu Nhomakorabea动的前提
• 具有某种动机的行动者个人是社会行动的 前提。韦伯把个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 点。
• 2、关于“理解”
• (1)理解的基础
• 一是理性、逻辑。对行动及其意义获得清 晰和理智的把握。
• (2)实质理性: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和意 义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关 系的判断,主要体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 因此又被称为价值理性。
• “只有从纯粹(理想)类型出发,社会学 上的判例法才是可能的”。
• 二、社会行动及社会的理性化
• 1、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 韦伯从目的和手段的角度,从理想类型的 方法出发,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类型:
• (1)目的理性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事 物和他人行为的预期作为条件或者手段, 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经过权衡的理性目 的。
• (2)价值理性行动。行动者无视可以预见 的后果,而仅仅为了实现自己对义务、尊 严、美、宗教训示、崇敬或者任何其他一 种“事物”重要性的信念,而采取的行动。
• (3)传统行动。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社会行动。
• (4)情感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 决定的社会行动。
• 2、对行动类型的解析
• 其二,理想类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 同于经验事实。从理想类型的角度看,现实中的 各种事实可以看作是对理想类型某种程度上的 “偏差”。
• (2)理想类型的运用
• 借助理想类型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 现实与理想类型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 出解释,得出因果性判断。
• 韦伯说:“正是通过对现实的过程与理想 类型的过程之差距的比较,对实际动机的 认识才变得更为容易。”
• 一是再体验。通过移情、亲身的再体验来 把握行动者的主观意义。“理解就是再现 你中之我”。
• (2)理解的类型
• 一是对行动的主观意义的即时(直接观察)理解。
• 例如:我们对一个用枪瞄准他人的人的行为的理 解;我们从一个人的脸色、声音中理解他正在表 示自己的愤怒。
• 一是解释性的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 予行动的意义。
• 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的理解视为对行动的实 际过程的一种解释。这就是“解释性理 解”。
• 正是由于韦伯对“理解”方法的重视,他 称社会学为“理解社会学”。
• 3、价值中立
• 如何解决涉及主观意义的科学(如社会学) 中研究的客观性问题?对此,韦伯提出了 “价值中立”的解决办法。
• (1)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放弃主观价 值观念,严格地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 行观察和分析,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 这四种行动类型是韦伯构造的行动的理想 类型。
• (1)理性行动
• 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属于理性的 行动。
• 在目的理性行动中,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 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都有清醒的认识和自 觉的选择。
• 在价值理性行动中,对某种价值的信仰就 是行动者的目的,行动者在自己的行动和 作为行动目的的价值之间建立了某种牢固 的关系。
• 在韦伯的思想里,理性或合理性被视为与 传统主义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总和, 或者说是促使现代西方文明出现的那种独 特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
• 理性或合理性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形式理 性与实质理性。
• (1)形式理性: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的) 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判断, 主要体现为手段(工具)和程序的可计算 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
(2)非理性行动
• 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不属于理性的行动 (非理性行动)。这两种行动都是行动者 在“半意识或实际上完全无意识”的状态 下表现出来的行动,都不包含行动者明确 的主观意义。
• 3、社会的理性化
• 除了在个体行动层面分析理性问题,韦伯 还在社会结构层面论述了理性问题,视理 性和理性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
• 例如:一个人用枪瞄准他人可能是为了报复,可 能是执行命令,也可能是为了“出气”,因此我 们要“理解”他在此种情形下这种行为的意向关 系。
• 如果说即时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 “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知道社会行 动的“为什么”。
• (3)理解和解释
• 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 关联的。
• 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研究方法是“解释性的理解”。
• (1)社会行动的含义
• 社会行为(包括不为和容忍)是根据行为 者所赋加的意向,以他人过去的、当前的 或预期未来将出现的行为为取向(例如, 对他人过去攻击的报复、对当前攻击的抵 御、对未来攻击的防御)的行为。
• “他人”可以是单个个人和熟人,也可以 是数量不定的很多人和陌生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 1920),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理 解社会学的确立者,社会学的奠基 人。
代表性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社会科学方法论》,等等。
• 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 •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2、关于“理解” • 3、价值中立 • 4、理想类型 • 二、社会行动及社会的理性化 • 1、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 2、对行动类型的解析 • 3、社会的理性化
• (2)对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 价值判断的区分。
• 4、理想类型
• 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建立理想 类型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 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 (1)理想类型的特点
• 其一,理想类型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 突出了经验事实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 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 三、支配类型与科层制 • 1、三种支配类型 • 2、科层制 • 四、宗教社会学 • 1、宗教社会学的主题 • 2、宗教类型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
•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 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 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 果解释。”
• (2)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
• 第一,行动者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 者采取行动的动机;
• 第二,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以他人的行动 为取向。
• (3)社会Baidu Nhomakorabea动的前提
• 具有某种动机的行动者个人是社会行动的 前提。韦伯把个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 点。
• 2、关于“理解”
• (1)理解的基础
• 一是理性、逻辑。对行动及其意义获得清 晰和理智的把握。
• (2)实质理性: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和意 义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关 系的判断,主要体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 因此又被称为价值理性。
• “只有从纯粹(理想)类型出发,社会学 上的判例法才是可能的”。
• 二、社会行动及社会的理性化
• 1、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 韦伯从目的和手段的角度,从理想类型的 方法出发,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类型:
• (1)目的理性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事 物和他人行为的预期作为条件或者手段, 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经过权衡的理性目 的。
• (2)价值理性行动。行动者无视可以预见 的后果,而仅仅为了实现自己对义务、尊 严、美、宗教训示、崇敬或者任何其他一 种“事物”重要性的信念,而采取的行动。
• (3)传统行动。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 社会行动。
• (4)情感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 决定的社会行动。
• 2、对行动类型的解析
• 其二,理想类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 同于经验事实。从理想类型的角度看,现实中的 各种事实可以看作是对理想类型某种程度上的 “偏差”。
• (2)理想类型的运用
• 借助理想类型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 现实与理想类型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 出解释,得出因果性判断。
• 韦伯说:“正是通过对现实的过程与理想 类型的过程之差距的比较,对实际动机的 认识才变得更为容易。”
• 一是再体验。通过移情、亲身的再体验来 把握行动者的主观意义。“理解就是再现 你中之我”。
• (2)理解的类型
• 一是对行动的主观意义的即时(直接观察)理解。
• 例如:我们对一个用枪瞄准他人的人的行为的理 解;我们从一个人的脸色、声音中理解他正在表 示自己的愤怒。
• 一是解释性的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 予行动的意义。
• 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的理解视为对行动的实 际过程的一种解释。这就是“解释性理 解”。
• 正是由于韦伯对“理解”方法的重视,他 称社会学为“理解社会学”。
• 3、价值中立
• 如何解决涉及主观意义的科学(如社会学) 中研究的客观性问题?对此,韦伯提出了 “价值中立”的解决办法。
• (1)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放弃主观价 值观念,严格地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 行观察和分析,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 这四种行动类型是韦伯构造的行动的理想 类型。
• (1)理性行动
• 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属于理性的 行动。
• 在目的理性行动中,行动者对行动的目的 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都有清醒的认识和自 觉的选择。
• 在价值理性行动中,对某种价值的信仰就 是行动者的目的,行动者在自己的行动和 作为行动目的的价值之间建立了某种牢固 的关系。
• 在韦伯的思想里,理性或合理性被视为与 传统主义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总和, 或者说是促使现代西方文明出现的那种独 特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
• 理性或合理性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形式理 性与实质理性。
• (1)形式理性: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的) 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判断, 主要体现为手段(工具)和程序的可计算 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
(2)非理性行动
• 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不属于理性的行动 (非理性行动)。这两种行动都是行动者 在“半意识或实际上完全无意识”的状态 下表现出来的行动,都不包含行动者明确 的主观意义。
• 3、社会的理性化
• 除了在个体行动层面分析理性问题,韦伯 还在社会结构层面论述了理性问题,视理 性和理性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
• 例如:一个人用枪瞄准他人可能是为了报复,可 能是执行命令,也可能是为了“出气”,因此我 们要“理解”他在此种情形下这种行为的意向关 系。
• 如果说即时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 “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知道社会行 动的“为什么”。
• (3)理解和解释
• 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 关联的。
• 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研究方法是“解释性的理解”。
• (1)社会行动的含义
• 社会行为(包括不为和容忍)是根据行为 者所赋加的意向,以他人过去的、当前的 或预期未来将出现的行为为取向(例如, 对他人过去攻击的报复、对当前攻击的抵 御、对未来攻击的防御)的行为。
• “他人”可以是单个个人和熟人,也可以 是数量不定的很多人和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