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2020年传统文化测试题库498题(含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传统文化考试题库498题(含答案)
A.商鞅
B.韩非子
C.慎到
D.申不害
2.在先秦诸子中,曾与儒家一起并称为显学的是(B)。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兵家
3.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A.《春莺啭》
B.《凌波舞》
C.《胡旋舞》
D.《霓裳羽衣舞》
7.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设立了以下哪种专门的音乐机构?(A)
A.乐府
B.燕乐
C.清乐
D.梨园
8.“长调”是哪个民族的歌唱形式?(B)
A.满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维吾尔族
9.成语“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动听,久久萦绕,其出自(D)。
A.《论语》
B.《老子》
C.《诗经》
D.《列子》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A)根琴弦。
A.21
B.23
C.24
D.25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C.少数民族语言
12.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B)有关。
A.刘伶
B.嵇康
C.王戎
D.阮籍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C.《梅花三弄》
D.《广陵散》
14.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C)。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韩非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1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元代戏曲《西厢记》作者是(A)。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汤显祖
18.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C)。
A.道器用
B.人才学
C.本原用
D.法刑赏
19.老子是(B)国人。
A.秦国
B.楚国
C.卫国
D.宋国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1.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B)。
A.什么也不用做
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
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22.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23.“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出自(A)。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列子
2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5.“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A)。
A.清静无为
B.小国寡民
C.辩证思想
D.自由逍遥
26.“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C)。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27.下列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C)。
A.风乎舞雩
B.狐死首丘
C.安知鱼乐
D.紫气东来
28.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认为:“(D)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9.先秦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A)。
A.慎道
B.管仲
C.李悝
D.商鞅
30.戏曲中的武大郎运用戏曲基本功中的(B)。
A.跪步
B.矮步
C.醉步
D.慢步
3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B)提出的。
A.庄子
B.老子
C.陆机
D.韩非
32.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总的来讲,主要有(B)。
①自然崇拜②动植物崇拜③图腾崇拜④圣贤崇拜
A.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33.《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其作者是(C)。
A.法显
B.玄奘
C.义净
D.朱士行
34.“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揭示了(B)。
A.中道
B.缘起
C.业报
D.轮回
35.“三法印”不包括(D)。
A.诸法无常
B.诸行无我
C.涅槃寂静
D.轮回业报
36.佛教“四谛”中讲修行方法的是(D).
A.苦谛
B.集谛
C.灭谛
D.道谛
A.死谛
B.生谛
C.乐谛
D.道谛
38.受道教音乐影响的不包括(C)。
A.《霓裳羽衣曲》
B.《太极韵》
C.鱼山梵呗
D.《二泉映月》
A.《道德经》
B.《南华真经》
C.《坛经》
D.《冲虚真经》
40.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道士从理论上改革原始道教,使之转变成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道教。
其代表人物为(C)。
①张角②葛洪③寇谦之④陶弘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北朝时,寇谦之改革道教,创立(C)。
A.天师道
B.正一道
C.北天师道
D.全真教
42.撰《抱朴子·内篇》,整理、阐述了道术的是(C)。
A.张角
B.张陵
C.葛洪
D.王重阳
4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A)。
A.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B.性净自悟、普渡众生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修心养性、明心见性
44.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5.道教的思想渊源包括(D)。
①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②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③秦汉时期的黄老道④儒家思想。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6.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下列剧种与其代表作对应不正确的是(B)。
A.昆曲——《牡丹亭》
B.豫剧——《天仙配》
C.京剧——《霸王别姬》
D.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47.《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C)。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48.戏曲里的“插科打诨”是指(C)。
A.走边
B.云里翻
C.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D.圆场
A.压轴戏
B.大轴戏
C.中轴戏
D.一轴戏
50.戏剧中的“戏胆”是指(A)。
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51.中国戏曲中动作的虚拟化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B)。
A.中和之美
C.最崇自然
D.文以载道
52.“观物比德”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属于(A)。
A.类比思维
B.辩证思维
C.有机思维
D.逻辑思维
53.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B)。
A.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伊斯兰教
5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D)。
A.分析思维
B.感性思维
C.知性思维
D.理性思维
A.土地神
B.五谷神
C.祖先神
D.水神
56.儒道两家都以现世生存为起点,虽然取向分别为入世和遁世,但他们的终极旨归都在生命的(C)境界。
A.伦理
B.理想
C.审美
D.精神
57.《庄子》一书中“濠梁之辩”体现了(D)。
A.辩证思维
B.整体思维
C.直觉思维
B.由创作主体心造之境
C.就是现实的物境
D.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59.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60.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B)。
A.数学
B.中国古代医学
C.农学
D.地理学
6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阴阳家
62.《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B)。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63.“破体”“一笔书”的创造者是(A)。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徽之
D.王焕之
B.仁
C.博爱
D.兼爱
65.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明代书法家是
A.傅山
B.王铎
C.徐渭
D.石涛
66.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传世墨迹主要有(C)。
①《苕溪诗卷》②《蜀素帖》③《天马赋》④《方圆庵记》
A.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67.欧阳询的主要书法作品有(D)。
①《九成宫醴泉铭》②《卜商帖》③《寒切贴》④《皇甫诞碑》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8.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B)。
①《颜氏家庙碑》②《多宝塔感应碑》③《颜勤礼碑》④《皇甫诞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69.被称为“三希堂”法帖的是(D)。
①《快雪时晴帖》②《平安帖》③《中秋帖》④《伯远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0.我国最大的书法碑林在(C)。
A.河南
B.山东
C.陕西
D.山西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C.颜真卿的书法
D.吴道子的画
7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C.欧阳坚石
D.欧阳生
73.史称“草圣”的是(B)。
A.怀素
B.张旭
C.张芝
D.王献之
74.唐太宗写的赞美“书圣”的书是(B)。
A.《晋祠铭》
B.《晋书·王羲之传论》
C.《论书》
D.《艺文志》
75.被称为“书圣”的是谁?(A)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76.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C)。
A.尚意
B.尚态
C.尚法
D.尚韵
77.以才绝、画绝、痴绝被称为“三绝”的画家是(A)。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阎立本
D.郑板桥
78.“智多星”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好汉的绰号?(C)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卢俊义
79.在中国伦理史上,形成了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其中(B)最能体现道德的主体意识。
①内省②自讼③养气④“慎独”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0.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C)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牡丹亭》
D.《长生殿》
81.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C)。
A.《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
B.《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
C.《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
D.《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
8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D)
A.《初刻拍案惊奇》
B.《喻世明言》
C.《醒世恒言》
D.《西厢记》
A.《金陵记》
B.《石头记》
C.《五色石》
D.《鸣凤记》
84.下列书法文字最多的篇目是(D)。
A.《千字文》B.《兰亭序》C.《平复帖》D.《圣教序》
85.《三国演义》中许多典故蕴含哲学寓意,下列选项中的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不正确的是(B)。
A.诸葛亮借东风——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B.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巢毁卵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6.学书典故有“退笔冢”“铁门限”,传世作品有《真草千字文》的是(C)。
A.王献之
B.王褒
C.智永
D.虞世南
87.秦始皇灭六国后,李斯书同文字,这种文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 大篆
88.在隶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朝代是(B)。
A. 秦
B.汉
C.唐
D.宋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0.古代汉字正字的总结之作为(D)。
A.《颜氏字样》
B.《五经文字》
C.《复古编》
D.《康熙字典》
91.我国的汉字真正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是下面的什么时期?(B)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92.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B)。
A.张僧繇
B.谢赫
C.王羲之
D.陆探微
93.“中国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小说的合称,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小说类作品的最高成就,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象征性读物。
下列诗句与其相关著作连线不正确的是(C)。
A.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
B.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
C.姑妄言之姑听之——《西游记》
D.一朝春尽红颜老——《红楼梦》
9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D)”。
A.士可忍,孰不可忍
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5.“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体现的是(C)的思想核心。
A.儒家
C.墨家
D.道家
96.提出“性三品说”的是(C)。
A.告子
B.世硕
C.董仲舒
D.朱熹
97.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C)一派。
A.颜子
B.曾子
C.荀子
D.孟子
98.“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一语出自(C)。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99.“化性起伪”的命题源自(C)。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100.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的是(D)。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01.提出仁政说和性善论的是(C)。
A.孔子
B.曾子
C.孟子
D.荀子
102.《论语》作为儒家核心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
《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是哪种语言的译本?(C)
A.英语
B.法语
C.拉丁语
D.俄语
103.儒家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04.孟子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并从多方面论述了自身修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以下哪一名句是出自《孟子》?(D)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不以物挫志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D.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105.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06.《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D)。
A.务求全面,重视细节
B.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大刀阔斧,弊绝风清
D.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107.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D)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经”
108.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B)。
①人物画②山水画③花鸟画④动物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9.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C)。
A.宫羽角商徵
B.宫商徵角羽
C.宫商角徵羽
D.宫羽商角徵
110.(D)一生在长安、洛阳等地绘制了300多堵壁画,后世宗教壁画多以他为楷模。
A.阎立本
B.张萱
C.周昉
D.吴道子
111.下列作品中哪一副是描绘清明时节汴京城内及郊外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的?(D)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朝元仙仗图》
C.《春秋尊王发微》
D.《清明上河图》
112.请问以下哪位是被人称为“宋画第一”的北宋画家?(B)
A.顾恺之
B.李公麟
C.吴道子
D.赵孟頫
113.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 更加浓墨重彩
B. 更重意趣与心境
C. 更显富丽堂皇
D. 以人物素描为主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115.“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语出自(C)。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编写一部典籍
D.欣赏一幅画作
117.“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这句话出自(A)。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118.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119.古琴曲《关雎》取材于以下哪部著作?(B)
A.《楚辞》
B.《诗经》
C.《庄子》
D.《乐府诗集》
B.古代帝王对琴有特别的喜爱
C.琴作为原始图腾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D.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21.下列乐器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是(B)。
A.号钟
B.大圣遗音
C.绕梁
D.焦尾
A.《春江花月夜》
B.《梅花三弄》
C.《高山流水》
D.《广陵散》
123.鸠莫罗什翻译了(A)《中论》等经论,首次系统地介绍了般若空宗学说,成为后来佛教各个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①《阿弥陀佛经》②《金刚经》③《法华经》④《十二门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24.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冯桂芬
C.郑观应
D.孙中山
A.《般若经》
B.《法句经》
C.《四十二章经》
D.《心经》
127.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A)。
A.愚
B.绞
C.贼
D.狂
128.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下列名言俗语与此句表达了相同理念的有(C)。
①群众利益无小事。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9.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讲究以德服人。
“为政以德”的思想出自哪本典籍?(A)
A.《论语》
B.《孟子》
C.《诗经》
D.《尚书》
130.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官员一直受到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的官员则受到百姓的讽刺。
下面这些古代官员的称号属于美称的有(C)。
①汉代杨震被称作“四知太守”②汉代刘宠被称作“一钱太守”③唐代严升期被称作“金牛御史”④清代于成龙被称作“于青菜”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1.下列哪些古代名言体现出古人在用人方面的智慧?(C)
①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②使人者,器之。
③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④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三不朽思想不包括(D)。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业
133.《二十四孝》的作者是(C)。
A.孟子
B.朱熹
C.郭居敬
D.孔子
134.“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一语出自(B)。
A.刘安
B.董仲舒
C.孟子
D.司马迁
135.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136.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亲亲
B.尊尊
C.宗法制
D.伦理道德
137.(D)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A.贵和尚中
B.以人为本
D.刚健有为
138.(A)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A.《易传》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139.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交往中要守诚信、讲忠实,下列历史故事体现这一道德品质的有(C)。
①晋文公退避三舍②季札挂剑③吕不韦一字千金④曹操割发代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0.明朝我们称作的天主教,在此之前的元朝称它为(D)。
A.基督教
B. 聂斯脱里教
C. 景教
D. 也里可温教
141.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B)。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
142.“丝绸之路”的名称是(B)首创的。
A.普尔热瓦尔斯基
B.李希霍芬
C.斯文赫定
D.斯坦因
143.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
A.敦煌
B.洛阳
D.长安
144.郑和下西洋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D)。
A.赠送礼物
B.进行贸易活动
C.优赏居民
D.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
14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
A.欧洲
B.泰西
C.远西
D.西洋
146.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首家境外孔子学院在哪个国家成立?(C)
A.美国
B.法国
C.韩国
D.新加坡
A.《天主实义》
B.《利玛窦中国札记》
C.《畸人十篇》
D.《西国记法》
属于利玛窦传教方略“适应主义”涵义的是(A)。
148.(C)在《海国图志》中,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的要求中,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师夷长技以制夷”。
A.林则徐
B.姚莹
C.魏源
D. 何秋涛
149.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A)。
A.李之藻
B.钱大昕
D.韩泰华
150.《佛郎机传》首句“佛郎机近满剌加”中“满剌加”即今(B)。
A.印度果阿
B.马六甲
C.菲律宾吕宋岛
D. 葡萄牙
151.明人文集中多以“红毛番”“红毛夷”或简为“红夷”“红毛”等称(C)。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意大利
152.回族出现在(D)。
A.中唐
B.晚唐
C.宋朝
D.元朝
A.林纾
B.严复
C.王国维
D.章太炎
154.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C)。
A.个人理想
B.国家民主
C.群体道德与和谐
D.个人尊严与自由
155.古代中国对于阿拉伯的称呼是(C)。
A.安息
B.贵霜
C.大食
D.大秦
156.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A.“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B.“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
C.“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D.“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157.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B)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5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下列名言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C)。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
B.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孔子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
159.“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唐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原指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按照本性成长。
以下典故同样表达了“顺应自然”理念的是(C)。
A.守株待兔
B.祁奚举午
C.大禹治水
D.郑人买履
160.享乐主义主要是指沉溺于过一种贪图享受、满足于现状的生活。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关于抵制享乐主义的名言警句,比如(D)。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④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1.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A.德
B.道
C.君子
D.仁
162.“天人交相胜”观点的提出者是(D)。
A.孟子
B.荀子
C.张载
D.刘禹锡
163.“天人相分”观点的提出者是(A)。
A. 荀子
B. 董仲舒
C. 刘禹锡
D. 张载
164.“天人合一”这一名称的提出者是(A)。
A.张载
B.董仲舒
C.荀子
D.张岱年
A.大一统
B.以人为本
C.天人合一
D.安身保命
166.“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B)的思想。
A.天人交相胜的观点
B.天道自然的思想
C.天人相分的观点
D.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
167.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下面哪一句名言与此话意思最接近?(B)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68.《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征的议论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者需警醒的要点,这篇文章开篇提出了(B)的著名论断。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16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学好难如登山,学坏则易似山崩,多用于劝人向善,将恶行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下名句,表达类似含义的有(B)。
①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
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③积善如累土,纵恶似满弓。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71.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体现了(A)的美德。
A.修己慎独
B.克己奉公
C.勤俭廉正
D.谦和好礼
172.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C)。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173.“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此话是(B)说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非
174.天下观起源于(A)。
A.先秦时期
B.秦朝
C.唐朝
D.明朝
175.“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B)。
A.推尊皇帝
B.追求统一
C.繁衍生息
D.奴役百姓
B.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C.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D.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17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人、做事、做官未尝没有善始的,却少有善终的。
这句话出自(A)。
A.《诗经》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B.出仕朝廷随波逐流
C.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D.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179.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
A.威胁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
C.吞并与兼并
D.联合与融会
180.“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这个词最早出自哪本典籍?(C)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易经》
181.被南怀瑾先生分别比喻为粮食店、百货店、药店的是(B)。
A.儒家、道家、法家
B.儒家、佛家、道家
C.法家、墨家、阴阳家
D.农家、杂家、阴阳家
182.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C)。
A.儒墨互补
B.儒法互补
C.儒道互补
D.法墨互补
A.厚德载物
B.格物致知
C.正心诚意
D.修身齐家
184.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谐”两字最早同时出现于“和合故能谐”一句,此句出自(D)。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管子》
185.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C)。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蒙古高原
186.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B)。
A.不利于国家的强大
B.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C.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
D.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187.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D)。
A.齐衰
B.缌麻
C.大功
D.斩衰
188.匾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往往在古代的匾额中有所体现,下列匾额题字与建筑物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D)。
A.旁求俊乂——贡院
B.万世师表——孔庙
C.还我河山——岳飞庙
D.明镜高悬——武侯祠
18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除宫殿、住宅、园林继续发展外,又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是(C)。
A.皇家建筑
B.私家园林建筑
C.宗教建筑
D.桥梁建筑
190.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
A.木结构
B.左右对称
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
191.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B)。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92.北方人年夜饭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D.孙武
194.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B)。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9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颁布于(A)。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197.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98.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