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3.1.基础工程
3.1.1.明挖基础
明挖基础一般分为放坡开挖基坑、一般支护开挖基坑、围堰开挖基坑等基坑开挖方式,再施工承台。
3.1.1.1.基坑开挖
1)、放坡开挖基坑
施工一般采用坑壁无支护、喷射砼加固坑壁、锚杆挂网加固坑壁等施工方法,基坑边坡的放坡坡率、平台宽度等应根据地质情况、边坡防护措施而定(路基、桥梁施工等规范有明确的规定)。
(1)地表水处理:在开挖边坡顶线以外2.0m处开挖一条截流排水沟,以便引排地表水,以免地表水冲刷边坡造成坍方。
(2)基坑开挖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开挖方法。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3)基坑开挖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开挖不宜间断。
(4)在天然土层上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基坑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大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的坡度可以按下表选定。如基坑土层湿度过大,容易造成基坑坑壁边坡坍塌,则基坑坑壁坡度要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当开挖到距基底0.3~0.5m时,由人工进行清理捡底至设计标高,机械开挖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
注:①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③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
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5)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验算,根据验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6)弃土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7)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8)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2)、一般支护开挖基坑
一般支护基坑主要指施工时采用挡板支护坑壁、喷砼支护坑壁等方法护壁,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
(1)当地质不稳定时,场地足够宽时,可在边坡喷射砼,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a.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
b.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参照下表规定办理。喷射厚度(cm)。
注:①本表喷射混凝土厚度适用于不大于10m直径的圆形基坑,未考虑基坑顶缘荷载;
②每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土层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渗水量的大小;
③坑内砂层有少量渗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桩后再喷混凝土,木桩直径约为5cm、长100cm,向下与坑壁成30角打入,一般间距约为50~100cm。
c.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坡度根据土质稳定情况与渗水量的大小可采用1:0.07~1:0.1。
d.所选用的喷射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输料均匀。喷射混凝土应掺入外加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使用速凝剂时,应满足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的要求。干混合料宜随拌随喷。
e.基坑开挖前,应在坑口顶缘,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层坍塌。
按土质与渗水情况,每次下挖0.5~1m,应即喷护。对无水或少水坑壁,喷射顺序应由下而上,但对渗水的坑壁,应由上而下。
当一次达不到要求厚度时,可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再喷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续喷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污渍、泥块清洗干净。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
f.开挖基坑遇有较大渗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汇水坑应设于基坑中心。
②B、开挖进入含水层时,宜扩挖40cm,以石料码砌扩挖部位,并在表面喷射一层5~8cm厚的混凝土。
③对流砂、淤泥等夹层,除打入小木桩外,并在桩间缠以竹篱等,然后喷射混凝土。
g.混凝土围圈护壁,除流砂及呈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外,适用于各类土的开挖防护。
h.围圈混凝土由上而下逐层浇筑。顶层应一次整体浇筑,以下各层分段开挖浇筑。上下层混凝土纵向接缝应相互错开。分层高度以垂直开挖面不坍塌为原则,顶层高度宜为2m,以下每层高1~1.5m。
i.混凝土围圈的开挖面应均匀分布,对称施工,及时浇筑,无支承总长度不得超过1/2周长。围圈混凝土壁厚和拆模强度应满足承受土压力的要求。
(2)挡板支撑护壁
挡板支撑应结过设计计算,而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般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框架支撑方式护壁。基坑每层开挖深度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每层深度不超过1.5m,应边挖边支。
支护结构应该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变形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再换。支撑拆除顺序应该自下而上,基础顶面以下支撑拆除时,应
在基坑回填土完成后进行。
应当重点关注撑杆稳定及支撑桩、柱的入土深度、渗水量、排水能力及坑壁稳定性等,撑杆、支撑桩、柱的强度以及其入土深度等应通过结构计算而确定。
3)、围堰开挖基坑
围堰开挖基坑,多采用筑岛围堰、砼围堰、钢板桩围堰、钢管桩围堰、单壁钢围堰、双壁钢围堰等工程措施,后两种因钢材回收率低在施工中很少用。
(1)围堰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5m;
(2)围堰应做到防水严密;
(3)堰内面积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4)围堰应满足足够的强度,稳定性;
土围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围堰适用水深2米以内,流速0.3m/s,冲击作业少,而且河床为渗水性小的地层。
(2)土围堰一般堰顶宽度不低于1.5米,外侧坡比不低于1:2,内侧坡比不低于1:1。
(3)土围堰一般采用粘性土填筑,填土出水面后应分层夯实,外侧坡可采用土袋,片石等砌筑防护。
土袋围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袋围堰适用水深3米以内,流速1.5m/s,冲击作业少,而且河床为渗水性小的地层。
(2)土围堰一般堰顶宽度不低于1-2米,外侧坡比不低于1:0.5-1:1,内侧坡比不低于1:0.2-1:0.5。
(3)土围堰一般采用粘性土填心,袋内装入松散黏土后,袋口应缝合,装袋量约为袋装容量60%,在流速过大时,在外侧土袋可填粗砂或者小卵石。
混凝土桩围堰基坑一般采用粉喷桩或旋喷桩作为基坑围堰,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水文、基坑周边环境等情况选用不同的设计参数,需要时可采用加筋混凝土桩、分层加固防护、设置锚固预应力筋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