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侵袭性真菌病辅助诊断方法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4c4c2784254b35effd343d.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
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 试验和 GM 试验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
![G 试验和 GM 试验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7a2112c281e53a5802ff3e.png)
G 试验和 GM 试验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G 试验和 GM 试验的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
目前我们国际合国内都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制订了标准,其中有权威的是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暨侵袭性真菌病感染协作组,我们简称叫欧洲标准所制订的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它对侵袭性真菌病它分了三个不同的诊断层次。
一个叫确诊,一个叫临床诊断,一个叫疑诊。
我们国家的很多的专业委员会也都根据欧洲标准就结合我们国家和专业的特点制订了我们国家各个专业的诊断标准。
比如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 2010 年第 3 次修订的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这第 3 次修订,第一次是 2006 ,第二次 2008 , 2010 年是第 3 次修订了。
这应该是血液里的肿瘤病人所用的一个标准。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制订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这可能是实体器官移植的这个方面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协会,中华妇产科学会也都根据自己的专业制订了的相应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这作为我们从事这些方面的医务工作者所遵循的一个标准。
那我们看不管是国内和国际现在都采用这样一种方式。
首先要看这个病人有没有宿主因素,它是不是容易发生侵袭性真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你要是这样的,你要一个健康人这就不具备了,起码有一些原因它容易得侵袭性真菌感染要具备这样一个高危因素。
第二它有临床表现,当然包括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比如说胸片, CT ,颅片等等。
还有有微声学的检查,还有一个病理学检查,如果你只有宿主因素有临床表现我们叫做拟诊,不叫疑诊,疑似诊断。
如果说你在这两个基础上又多了一条有微生物学证据,或者是培养的,或者是非培养的技术凡是证明他有真菌性感染的这种可能性就要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如果再加上从肺的组织,从脏器的组织取出病理来确定,那叫确诊。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071c1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7.png)
2022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
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和毛霉等。
这些致病真菌引发的疾病临床特征迥异;新发致病菌及多药耐药菌种不断出现,增加了诊疗难度。
侵袭性真菌病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国内外近期推出的针对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或共识指出,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均需依靠适宜的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方法[1, 2, 3, 4]。
2020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和真菌病研究组教育研究协会(MSGERC)发布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共识修订版,该版共识除上述常规方法外,更强调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价值[1]。
我国医院内进行真菌相关微生物检查的实验室主要为检验科微生物室。
近期对全国348家医院微生物室真菌检验能力的调查显示,我国常规真菌检验项目(真菌涂片染色、真菌培养)及部分血清学检查(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覆盖率在70%以上,但真菌其他检验方法以及整体诊断能力较为欠缺,与国外差距较大[5]。
在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基础上,也需要将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方法介绍给广大临床医师,帮助大家加深认识,合理应用,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水平。
为此,我们邀请来自感染、呼吸、血液、重症等领域专家与医学真菌和临床微生物专家们共同参与制定本共识。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3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3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f6c9db7cd184254a3535b3.png)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3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肿瘤、AIDS患者、器官移植、导管留置及相应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在不断增加。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在使用最普遍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G实验、GM实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作为早期检测工具,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情诊断和用药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文就此3种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侵袭性真菌感染;免疫学检验方法;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ree Immunologic Test Methods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JIAO Er-li,LI Yue-yu,MA Wen-huiInner Mongolia Steel Hospital,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 China [Abstract]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umor,AIDS patients,organ grafting,catheter retaining and corresponding drugs makes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constantly increase,the most common immunological method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at present included G experiment,GM experiment and cryptoce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antigen test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trong specificity,as an early test tool,it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isease diagnosis and medication assessment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common immunologic methods in clinic.[Key words]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Immunology detection method;Application research随着实体器官的移植、骨髓的移植、留置导管、肿瘤及AIDS患者等的增多,临床对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激素以及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人也在不断增加。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29fc3f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 )和曲霉菌(占10%-20%)。
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 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且诊断困难,特异性诊断指标有限,继发性真菌感染常被基础疾病和治疗药物所掩盖。
和检验科相关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培养法和非培养法。
血培养作用有限,阳性率较低(念珠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只有38%)。
相对而言,非培养技术就突显出其优越性。
真菌的检测的非培养技术常见的有G实验和GM试验。
此实验敏感性高,阳性检出率高,能早期快速诊断,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破坏,1,3-β-D-葡聚才能释放入血,定植情况该实验为阴性,所以G试验可区分定植和感染。
G试验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 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pg/ml 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pg/ml定义为阳性, 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
G和GM试验对于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G和GM试验对于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89c9651a26925c52cc5bf55.png)
G和GM试验对于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侵袭性曲霉可以说是在ICU重症病房中的霸主,来拿那些资深的ICU牛人对之也是谨慎不已。
因为纵然有各种高大上的抗真菌药,但价格昂贵却让很多病人头痛不已。
能够早期发现预防更符合病人的利益。
看看这些实验会有什么新的亮点? 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
早期诊断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但IA的早期诊断困难。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随着曲霉菌丝的生长被释放到菌体外。
1995年Stynen等首先报道了应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M抗原,其敏感度高,确定了该方法对IA的诊断价值。
由Bio-Rad公司研制的单克隆抗体双夹心酵素免疫分析的检测方法于2003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在世界各地推广应用。
目前临床检测血清和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GM以帮助筛查具有IA高危因素的病人和临床疑似病人,为早期诊断IA提供了帮助。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干细胞移植患者IA高发。
在其诊断中,血清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多数研究发现这两个指标均为90%左右。
针对儿童患者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结果。
而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27个随机对照研究(限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发现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GM诊断的敏感性为61%,特异性93%。
该研究还发现,GM检测对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骨髓移植患者并发I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实体器官移植患者。
由此可见,GM对不同免疫状态人群的诊断效力不同。
血清GM在判断粒缺发热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时机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外周血GM和胸部HRCT结合的方法判断粒缺发热患者抗真菌治疗的时机,使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比例减少了14%;且采用该方法筛选不影响患者的12周生存率。
2013年,柳叶刀发表的多中心、开放性、平行、随机队列研究,将“外周血GM+PCR”(122例患者)与“培养+组织学”的诊断方式(118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外周血GM+PCR”的诊断标准显著降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比例,且不影响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一张表搞懂GGM试验
![一张表搞懂G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eeebf5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8.png)
一张表搞懂GGM试验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即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据WHO统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尤其是深部真菌,可侵袭心、肺、血液、胃肠等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
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感染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IFD宿主因素包括:免疫抑制性治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放疗化疗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等;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已证实80%-90%的真菌血症主要因素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衰退、血液透析、营养不良;长期入住ICU;创伤、烧伤、腹腔手术;体内留置试管;真菌寄殖。
侵袭性真菌感染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CT检查、PCR检测,这些诊断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血培养作用有限,某些播散性感染常常为假阳性,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非无菌部位标本阳性结果,难以判断是真菌定植或感染;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需侵入性手段获取标本,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CT检查其它某些真菌或细菌感染也有可能出现相似征象,在免疫正常宿主相关研究较少;PCR检测目前尚未标准化,尚在研究阶段。
因此,非培养技术对侵袭性真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G试验是指检测人体血液中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Glucan,BG)的试验,故称G试验。
1,3-β-D-葡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50%,广泛存在于各种真菌。
人体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中含量升高,因此可以作为侵袭性真菌的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
GM试验是检测曲霉菌感染的经典血清学方法之一,其主要检测物质是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简写GM)抗原。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份,当机体感染曲霉菌后,随着菌丝生长,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出来,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G试验-侵袭性真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幻灯片课件
![G试验-侵袭性真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3b521eed630b1c58eeb501.png)
应用III: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
2019/4/18
24
医学上通常把用于检测真菌葡聚糖的
鲎试验称为G试验。这是取葡聚糖的英文名
称Glucan的首字母来命名该试验。
2019/4பைடு நூலகம்18
25
需要指出的是,隐球菌的细胞壁虽然有 葡聚糖组分,在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中
却检测不出葡聚糖异常。这可能与隐球菌
具有特殊的细胞被膜有关。因此G试验不适
合对隐球菌感染的检测。
2019/4/18 26
四、G试验——临床意义
27
G试验的临床意义
28
G试验的临床意义
29
30
31
G试验应用科室
32
五、“生物探针”介绍
33
“生物探针”介绍
34
“生物探针”介绍
35
“生物探针”介绍
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占真菌病比 例不高
12
当人体深部受这类真菌感染时,真菌在 代谢过程会不断释放出葡聚糖。检查患者
的血液(血浆或血清),会发现葡聚糖含
量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因此,葡聚糖可作
为具有这种细胞结构的真菌感染标识物。
2019/4/18 13
三、鲎试验与G试验
1. 鲎(Hòu,后)试验
2019/4/18
2. 细胞壁含有葡聚糖组分的真菌:
(1)是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常见真菌。
(2)细胞壁有葡聚糖组分
2019/4/18
10
这类真菌有:
念珠菌
曲霉菌 耶氏肺孢菌 镰刀酶 隐球菌 接合菌
.......
2019/4/18 11
北京301医院尸检结果(77~97年)
(医学课件)G试验-侵袭性真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医学课件)G试验-侵袭性真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cb1fc16294dd88d0d26b46.png)
内容目录
一、真菌感染概述 二、真菌与葡聚糖
• 一三四、、、真G鲎试试菌验验感—与—染G临试概床验意义
五、“生物探针”介绍 六、“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七、“生物探针”的临床比对 八、G试验的影响因素
2
一、真菌感染概述
• 真菌感染 :
• 真菌感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常见的是表皮的感染,例 如头癣、体癣、甲癣等,由于侵犯的部位大都表浅,不 会导致严重问题,因而叫浅部真菌感染;
肿瘤类: 胃癌,肝癌,肝内胆管癌, 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
血病,恶性淋巴瘤
8
二、真菌与葡聚糖
1. 某些真菌的细胞壁结构
2019/8/23
9
2. 细胞壁含有葡聚糖组分的真菌: (1)是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常见真菌。 (2)细胞壁有葡聚糖组分
2019/8/23
10
这类真菌有: 念珠菌 曲霉菌 耶氏肺孢菌 镰刀酶 隐球菌
2019/8/23
19
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都含有一 种叫内毒素(Endotoxin)的组分。
2019/8/23
20
内毒素是能够引起哺乳动物原反应 的主要热原物质。
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不 断地向环境释放内毒素,污染药品和医疗 器械。因此注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要求必 须作细菌内毒素检查(BET)。
可检测标本 : 血浆、血清、尿液、腹水、脑脊液等
38
六、“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39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0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1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2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3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4
“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45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aa3f2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c.png)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G 试验和GM 试验作为检测真菌抗原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这两种标志物受到较大关注,是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研究热点,并且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定义G试验:又称1,3-β-D 葡聚糖试验,是检测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 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1,3-β-D 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 因子,活化的G 因子又可使凝固酶原转化为凝固酶,通过旁路途径激活鲎试验,从而产生凝集反应,故称G 试验。
GM试验:是检测曲霉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聚糖抗原(即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在曲霉菌侵袭组织早期,曲霉菌细胞壁外层的GM 可被释放入血,是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GM 试验主要适用于侵袭性曲霉引起的感染。
临床意义G试验方法具有快速、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隐球菌、接合菌(毛霉菌)以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感染;G 试验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更多致病性真菌,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阳性率较低,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感染,这是此方法的缺陷。
GM试验主要针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可对血清、脑脊液、肺泡或支气管灌洗液进行检测。
在其他诊断方法阳性之前 6 至14d 即可检测到GM。
另一方面,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连续检测GM也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根据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指南,其中G试验、GM 试验连续2次阳性为有意义检查结果。
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G 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因素:1.药物因素:①血液制品: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②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氟氯西林等;③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多糖K、裂褶多糖和西索菲兰等是G试验检测的假阳性因素之一。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000ef55270722182ef75b.png)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3、G试验的假阴性因素及规避方法(1)接合菌不含1,3-β-D-葡聚糖,隐球菌的1,3-β-D-葡聚糖因菌体厚外荚膜较难释放。
(2)某些抗菌药物(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
(3)1,3-β-D-葡聚糖在常温下易降解,建议在标本采集后2h内送检(一般不超过6小时),否则易出现假阴性。
(4)免疫复合物形成。
(5)目前仅适合血清标本。
(6)连续两次G试验阳性可使G试验的特异性显著增高。
(7)G试验在器官移植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等指标明显降低,患者巨噬细胞功能减低,真菌不能被吞噬破坏,不能释放或少释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就可能呈阴性或者检测值偏低,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因此在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时还应考虑宿主因素,避免误诊。
4、GM试验检测成分半乳甘露聚糖抗原,为曲霉菌细胞壁成分,曲霉菌特异性标记物,随菌丝生长释放入血。
5、GM试验欧洲指南推荐(EORTC/MSGERC对IFD定义的修改和更新共识2020版)(1)GM试验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不仅可以用于血清和BALF,也可以用于血浆和脑脊液的检测。
(2)不同临床标本需采用不同的GM阈值,但是不需要根据患者类型不同区分不同的阈值。
单次阈值(血、BALF、脑脊液):≥1.0 μg/L。
同时检测阈值:血清≥0.7 μg/L和BALF ≥0.8 μg/L。
(3)抗菌药物治疗会降低GM检测的敏感性,从而降低GM 试验对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诊断作用,阴性不能除外。
(4)一致认为成人和儿童适用相同的GM阈值。
(5)检测有影响因素,高危人群建议动态检测。
6、GM试验的假阳性因素(1)使用了半合成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食物如蔬菜、牛奶、谷物中存在GM,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
(3)与其他细菌或真菌有交叉反应,其他真菌如青霉属、链格孢属、红酵母、拟青霉属、新生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精选文档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67fde86ad51f01dc281f17c.png)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字号?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
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GM实验检测值<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9dfe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a.png)
专家述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郭鹏豪,廖康,伍众文,何宇婷,陈怡丽,刘敏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类建设项目(编号:80000-18832601)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作者简介:郭鹏豪(1984-),男,医学硕士,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真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
**********************通讯作者;刘敏(1964-),女,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任技师,研究方向:感染及肿瘤标志物研究。
E-mail:137****************刘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中山大学医学检验学系主任。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感染及肿瘤标志物研究。
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医院协会临床实验室管理专委会、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检测分会、生物工程学会临床实验室分会、预防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分会、医疗行业协会检验分会、健康管理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和科研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感染、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及产前筛查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子课题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及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收录及中文核心期刊等论文数十篇。
其中2020年在BMJ以第一作者发表Use of p 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以通讯作者发表文章《不同方式灭活口咽拭子标本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杲的影响》,参与的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合防控诊治体系"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8bf2d479563c1ec4da710b.png)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目的:分析G/GM试验联合诊断在老年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老年血液病IFI中经验性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将211例疑似老年血液病IF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及G/GM试验联合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G/GM试验联合检查对老年血液病IFI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所有老年血液病IFI患者接受经验性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88例临床诊断为老年血液病IFI,而G/GM试验联合检查中的灵敏性为92.05%,特异性为73.98%,且G/GM试验联合检查对于老年血液病IFI有着明确的诊断价值(P<0.05)。
同时经经验性治疗后,其治疗痊愈率为56.82%,显效率为32.95%。
结论:G/GM试验联合检查对于老年血液病IFI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同時经验性治疗对于老年血液病IFI 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标签: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G/GM试验;诊断;经验性治疗随着近年来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但随着各类治疗手段的应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IFI为老年血液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及时抗真菌治疗对于有效改善老年血液病IFI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目前临床对于老年血液病IFI的诊断仍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因此种检查往往时间较长,往往易使患者错过有效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诊治老年血液病IFI的临床经验,分析G/GM试验联合诊断在老年血液病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性治疗的治疗效果,以期可更好的诊治老年血液病IFI。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211例疑似老年血液病IFI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年龄均需>60岁,确诊存在血液疾病[3],同时存在有IFI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需除外存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及细菌感染者。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5a6e5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前言
▪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s fungal disease,IFD)的诊断分为确诊、 临床诊断、拟诊和未确定四个级别[1],针对上述四个级别的治疗 策略也各有不同。
▪ 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临床诊断和确诊的依据必须包括病 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标准极为重要的组成 部分。
断为金标准,NGS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培养(50.7% vs 35.2%), 而二者的特异度无显著区别。对于新发、罕见、疑难的感染性疾 病,以及免疫缺陷患者,NGS能显著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可作 为上述疾病的一线检测方法。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
▪ 但NGS用于诊断IA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5,16]: ①检测的敏感性与人源背景微生物水平相关; ②临床标本来源复杂多样,可能存在病原体信息太少而导致数据丢失或数据混杂; ③缺乏标准数据及统一的数据分析流程; ④数据库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参差不齐,且检测人员及技术水平对检测结果亦存在影响; ⑤NGS技术自身的局限性; ⑥多数mNGS检测需在第三方实验室集中进行,样本寄送耗时较长; ⑦价格昂贵、基因量少等。
▪ 1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及系统汇总:BALF PCR检测诊断确诊及临床诊断IA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1%和92%;阳性似然比为11.90,阴性似然比为0.10[13]。
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
▪ 近年来,NGS被逐渐用于IA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 指南明确指出[14]:NGS对真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以临床诊
▪ 曲霉菌侵袭累及肺泡和细支气管壁,影像学可呈现非特征性改变 如支气管周围实变影、支气管扩张征、小叶中心型微小结节影、 树芽征和磨玻璃样改变等表现,为曲霉菌气道侵袭特征性表现。
▪ IPA特征性CT影像学包括:致密、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晕 征)、空气新月征、空洞、楔形/节段性或大叶性病灶[1]。
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在诊断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在诊断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4bda5a7375a417866f8ff0.png)
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在诊断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在诊断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ICU重症疑似真菌感染患者(IFI)162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IFI组(n=67例)及非IFI组(n=41例),所有患者均行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
比较两组ICU患者的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单独试验结果、G试验、GM试验联合试验结果及三者联合试验结果;所有ICU患者痰涂片培养的真菌类型及其G试验、GM试验结果;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IFI组G试验阳性率为82.1%,GM试验阳性率为68.7%,痰涂片培养阳性率为61.2%,G试验+GM试验阳性率为94.0%,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8.5%;非IFI组G试验阳性率为12.2%,GM试验阳性率为9.8%,痰涂片培养阳性率为17.1%,G试验+GM试验阳性率为14.6%,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
此次研究中对108例ICU患者进行51次痰涂片培养,其中检出数量最多的前三位为白假丝酵母菌(47.1%)、光滑假丝酵母菌(15.7%)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7%)。
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单独试验结果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GM试验联合的敏感度高于单独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P<0.05),但阴性预测值与单独G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试验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试验结果(P<0.05)结论:G试验、GM试验及痰涂片培养三者联合应用时可有效诊断ICU重症患者是否出现IFI,具有较高的提高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临床医生可根据结果来进行早期的抗真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G试验;GM试验;痰涂片培养;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敏感度;Application of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Methods: 162 ICU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erious fungal infection (IFI)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IFIgroup (n=67) and non-ifi group (n=41)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ll th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The results of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in two groups of ICU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of G test, GM test and GM test were compared. The fungal type of sputum smear culture in all ICU patients and the results of G test and GM test;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hree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 IFI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G test was 82.1%, GM test was 68.7%, sputum smear culture was 61.2%, G test +GM test was 94.0%,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ll three was 98.5%. In the non-ifi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G test was 12.2%, GM test was 9.8%, sputum smear culture was 17.1%, G test +GM test was 14.6%, and the combined test positive rate of the three was 8.3%. In this study, 108 ICU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51 sputum smear cultures, among which the top three detected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were candida albicans (47.1%), candida albicans smooth (15.7%) and candida albicans nearly smooth (13.7%).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between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test alone (P > 0.05). The combined sensitivity of G test +GM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P < 0.05), but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G test, GM test and sputum smear culture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presence of IFI in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illness, with higher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Clinicians can perform early antifungal therapy based on the result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words: G test; GM test; Sputum smear culture; Severe ICU patients;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Sensitivity;ICU重症患者属于临床中发生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FI)的高危群体,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给予ICU重症患者进行IFI的早期有效诊断,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细菌的耐药率及病死率[1]。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ecdbc20941ea76e59fa0409.png)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2016-10-19 10:58 来源:医学教育网打印| 收藏|字号分享到: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
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 作为全球最大的实验动物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一直是全球实验动物商 业化繁育和市场供应的领导者,拥有分 布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的15个分设施和 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已成为一个生物医
2020/10/15
27
应用III: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
:
1
内容目录
一、真菌感染概述 二、真菌与葡聚糖
• 一三四、、、真G鲎试试菌验验感—与—染G临试概床验意义
五、“生物探针”介绍 六、“生物探针”操作流程 七、“生物探针”的临床比对 八、G试验的影响因素
湛江安度斯的简介
• 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是查 尔斯河公司设在中国的子公司 ,是中国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 的最大供应商,也是中国细菌 内毒素检测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和创新先锋;
学前临床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库珀博士
• C R Endosafe(恩度斯弗) 公司是美国著名三 大鲎试剂企业之一,有国际知名权威学者詹母 斯 弗.库珀博士(Dr. Jammes F.Cooper)创建。库 珀博士是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领域的先驱。 1971年他与Lein 及 Banger等人提出以鲎实验 法检查热源,并率先证明了鲎实验法作为注 射药品热源检查的敏感方法的价值。1972年 他协助美国(The parentral Drug Association) 的 鲎试剂.他一直主持着美国非经肠道药物协会 (The parenteral Drug Associatoin)的鲎实验应用 促进工作,以及每年一届的美国南卡罗纳州查 尔顿的鲎实验学术会议。
10 真菌
828
1997
感染类型
死亡人数
呼吸道
87,181
败血症
22, 396
HIV/AIDS
16, 524
肾脏/泌尿道
13, 413
心脏
5577
肝胆管
4596
真菌
2370
结核
1259
胃肠道
1053
围产期
820
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上升了3.4倍
(死亡率:0.7~2.4 /100,000)
8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 深部真菌感染则是真菌突破人体天然屏障导致组织脏器 的感染。
7
美国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十大原因
1980
感染类型
死亡人数
1 呼吸道
56, 966
2 败血症
9438
3 肾脏/泌尿道 8006
4 心脏
2486
5 肺结核
2333
6 细菌性脑膜炎 1402
7 胃肠道
1377
8 肝胆管
1277
9 围产期
1305
2020/10/15
20
人们利用鲎的阿米巴细胞溶胞物制 备成了鲎试剂(LAL或TAL)。通常称 使用鲎试剂检测脂多糖(LPS)或-葡 聚糖(-G)的试验为鲎试验(LAL Test or TAL Test)。
2020/10/15
21
2. 鲎试验反应机理
22
3. 鲎试验的应用
应用I:细菌内毒素检查 (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BET)
• EORTC/MSG原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修订后改称 IFD;
• 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 ,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 是真菌感染致死的重要原因
9
侵袭性真菌病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G试验可作为拟诊病例的微生物 学标志
11
主要可引发侵袭性真菌病的疾病
接合菌
.......
2020/10/15
15
北京301医院尸检结果(77~97年)
肺真菌病发生率3.7% (38/1027 )
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占真菌病比 例不高
16
当人体深部受这类真菌感染时,真菌在 代谢过程会不断释放出葡聚糖。检查患者 的血液(血浆或血清),会发现葡聚糖含 量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因此,葡聚糖可作 为具有这种细胞结构的真菌感染标识物。
肿瘤类: 胃癌,肝癌,肝内胆管癌, 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
血病,恶性淋巴瘤
12
二、真菌与葡聚糖
1. 某些真菌的细胞壁结构
2020/10/15
13
2. 细胞壁含有葡聚糖组分的真菌: (1)是导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常见真菌。 (2)细胞壁有葡聚糖组分珠菌 曲霉菌 耶氏肺孢菌 镰刀酶 隐球菌
• 库珀博士创建的 Endosafe 公司现以成 为美国鲎试剂(LAL)市场最大的供应商. 该公司的鲎试剂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广
泛的适用性以及优越的抗干扰性能享 誉国际医药工业界.
一、真菌感染概述
• 真菌感染 :
• 真菌感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常见的是表皮的感染,例 如头癣、体癣、甲癣等,由于侵犯的部位大都表浅,不 会导致严重问题,因而叫浅部真菌感染;
2020/10/15
23
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都含有一 种叫内毒素(Endotoxin)的组分。
2020/10/15
24
内毒素是能够引起哺乳动物原反应 的主要热原物质。
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不 断地向环境释放内毒素,污染药品和医疗 器械。因此注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要求必 须作细菌内毒素检查(BET)。
2020/10/15
17
三、鲎试验与G试验
1. 鲎(Hòu,后)试验
2020/10/15
18
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已 有三亿多年的历史,人们称它为“活化石”。
雌
雄
2020/10/15
19
研究发现,鲎的循环细胞(阿米巴细 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凝固酶原。这种凝 固酶原可以被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两种物质 激活为凝固酶,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化反 应。这两种物质就是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1-3)--D 葡聚糖。
2020/10/15
25
应用II: 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检测
2020/10/15
26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当 人体深部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时,细菌会在体内 不断释放内毒素(脂多糖)。检查患者的血液 (血浆)、腹水、尿液及脑脊液,会发现脂多 糖明显高于非感染者。
脂多糖检测对败血症、严重器官衰竭 的快速辅助诊断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