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整合接触 特点是: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互相平 行),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 征是递变或相对一致。 说明该时间内沉积地区的地壳处于相对 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
2
2
2
2
1
1
1
1
B.平行不整合
特点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 彼此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的(即发生 过沉积间断),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其中 的化石群也有显著的不同;不整合面上 往往保存着古侵蚀面的痕迹.
如何解释在几百米深的浅海中堆积了上 千上万米厚的地层呢?
2. 岩相分析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 合特征称为岩相。岩相一般分为海相、陆 相和海陆过渡相(如三角洲相)三类。
同一岩层的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 反映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的差 异.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
一地区岩层的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 映该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环境 巨变多与地壳运动有关.
4. 方向性(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也叫升降运动或“造陆运动”。 在自然界这两种运动往往相伴而生, “相伴”有二重意思:一是在自然界, 构造运动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单纯的水平 或垂直方向;二是从两种类型运动的相 互关系看,水平运动必然引起垂直运动, 而垂直运动也会引起水平运动。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1.普遍性和永恒性 任何区域、任何时间构造运动都在不断 地进行。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等。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2. 阶段性和周期性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构造运动表现为比较平 静时期和比较强烈时期交替出现。构造运 动从缓和到强烈,叫做一次构造旋回。一 次构造旋回往往要经历2亿年左右的时间。

整合接触。
突出变化。
溺谷,我国海河也有一段河道伸入渤海7000m. 此外,有时在海面以下发现有被淹没的三角洲、 阶地以及建筑物等.
河流阶地。
2.古环境
珊瑚是生长于温暖浅海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70m。有些珊瑚礁沉没于海下达几百米。我 国台湾高雄附近,在距今海面200—350m高 的地方发现有下更新统的珊瑚灰岩。
3. 测量数据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3. 速度、幅度和规模的差异性 速度以每年几毫米或几厘米计.非均速。 运动幅度大小不一:如印度次大陆是从 南半球漂移过来的。若以孟买所在的地 理位置为标准点,侏罗纪时在40°S;而 在1.9亿年之后的今天,漂移到19°N, 向北移动了7000km多。
➢ 规模差异很大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 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程和 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1953年甘肃省山丹县城与十里铺之间,测 得一条基线全长1188.931m,1954年地震后 缩短了7.7cm。
4. 考古
1749年意大利人从火山 灰中将一古镇废墟挖 掘出来。在城镇废墟 中耸立着三根高12m 的大理石柱,每根石 柱上均保留着相同的 地质遗迹:
三、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 地层厚度
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基本得出升降幅 度的定量结论。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岩层 总厚度乃是升降幅度的代数和,在一定程 度上代表该地区该时间下降的总幅度。 现以浅海沉积而论,浅海深度通常只有 200m左右,但在天津蓟县、河北兴隆一 带的元古界沉积地层厚度近10000m。
水平运动是主导,垂直运动是派生。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距今7000~6500万年
目前仍在上升
距今6000~3000万年
距今3000~200万年
二、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 地貌标志
山东荣城、福建厦门一带,海滩高出海面20— 40m。在距海面相当高的地点,发现海蚀穴、海 蚀阶地、海蚀崖以及蘑菇石等。连云港南云台山 主峰玉女峰(625.3m)及周围山地也发现了大 量海蚀阶地、海蚀穴等。
垂直剖面: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由细变 粗;
新岩层的面积小于老岩层,即所谓 海“侵退层覆位”厚现度象较。大一般保存较好;而 海在退同层一位地厚层度剖较面小上不海易侵完层全位保和存海,退甚层 至位了缺交由失替下,变降出化到现,上沉表升积明的间该过断区程。地,壳称曾为经一经个历沉 积旋回。
3. 地层接触关系
第二节 构造运动 与地质构造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 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 壳运动,习惯称为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 均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末以前;
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末和第四纪;
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
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是二种特殊岩相
海侵层位
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 积扩大,称海侵。所形成的地层称为“海 侵层位” .
垂直剖面: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水平:新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形成 所谓“超覆”现象。
海退层位
当地壳上升时,陆地面积扩大,而海 洋面积缩小,就是海退。形成的地层 为海退层位.
4
2
4
2 1
2
12
1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2 1
岩层接触关系
接触关系
定义
特点
地壳运动
不整合面
(1)
地壳处于相对稳 岩 层 互 相 平 一定时间内,沉 定 下 降 的 条 件 行 ,时 代 连 积地区的地壳 下,岩层沉积连 续,岩性和古 运 动 方 向 没 有
整合接触
续,且上新下老, 生 物 特 征 呈 显著改变,古地 这种接触关系叫 递变状态。 形 环 境 也 没 有
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 升降运动,并导致沉积间断。
2
4
1
2
2
2
1
1
1
C.角度不整合
特点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成角度相 交,上覆岩层覆盖于倾斜岩层侵蚀面之上; 岩层时代是不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 是突变的;不整合面上也往往保存着古侵 蚀面。
角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 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5.7m未被海水淹没过 遭受风化,不甚光滑
有海生动物蛀孔 2.7米 火山灰掩没 3.6米
柱面光滑
考证得知:这个城镇建于公元前105年的古罗 马时代.公元75年维苏维火山喷发将其部分掩没. 石柱在13世纪下沉到海面以下6.3m;17世纪开 始上升。18世纪中期升出海面,以后又下降, 1826年石柱被淹没了0.3m,1954年被淹2.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