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研究-张昕
汉语“数量名”与“名数量”比较初探
汉语“数量名”与“名数量”比较初探作者:韩春梅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组修饰名词或名词词组时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数量名”和“名数量”两种结构。
本文从这两种结构的产生、发展入手,尝试着从语义和句法方面对二者进行考察、分析,以区别这两种结构。
关键词:数量名名数量语义语法数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目及动作行为次数的词,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目单位及动作行为次数的词。
在这点上,古今相同。
汉语量词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从一个角度说,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从另一个角度说,包括惯用量词和度量衡量词。
综合这两种划分法,可将汉语量词分为:1.惯用物量词。
如“个、位、件、辆、株、棵、朵、台、对”等。
2.惯用动量词。
如“下、次、遍、回、跳”等。
3.度量衡量词。
如“米、斤、亩、平方米”等。
在这三类量词中,只有第一类和第三类可以作名词的定语。
因此,我们在讨论“数量名”和“名数量”结构时所涉及的量词也就只涉及这两类。
而我们对这两种结构的考察将从语义和语法层面进行。
为叙述方便,“数量名”和“名数量”结构以下各简称为“A式”和“B式”。
一、A式和B式演变概述关于这两种结构,有必要探讨量词的起源。
量词的起源同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氏族公社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平均分配,因此没有交换,自然也就不需要度量衡一类的量词;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交换开始出现,用于度量的量词便随之产生。
如“只、匹”等。
但是,由于当时的量词刚刚产生,数量还不够丰富,因此,出现了三种结构,这存在于甲骨文中:1.数词+名词(名词+数词)。
如:(1)十五犬,十五羊,十五豚。
(《殷墟书契前编》)2.名词+数词+名词。
如:(2)人十又六人。
(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3.名词+数词+量词。
如:(3)马五十丙。
(同上)可见,在上古时期,数词、量词与名词之间的结合还很自由,形式并没有完全固定下来。
量词“张”所修饰的名词范畴中的原型效应及认知机制-文档资料
量词“张”所修饰的名词范畴中的原型效应及认知机制引言在现代汉语中,“张”既可用作动词,又可用作量词,考证表明“张”做量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
王力认为量词“张”通常用来说明平面的东西,如“幄幕九张”、“?Y十张”,由于其本义是“张弓”,因此弓弩也可以以“张”为量词。
孟繁杰、李如龙对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做了详细的考证和归纳,指出“张”从动词“拉开弓”逐步引申为“张开”,进而虚化为量词,可用于称量“可张开的事物”、具有“平面义”特征的事物等。
在量词“张”的历史演变中,杜艳认为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具体展开说明。
前辈时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词“张”的历时演变上,对共时语料的深入研究较少。
那么,量词“张”所修饰的名词在共时语料和历时演变上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差异,则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这些名词范畴中的成员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整理分析可以受量词“张”修饰的名词范畴语义特征,对原型成员和非原型成员进行描写分析,并将量词“张”的历时演变与共时数据进行对比,深入分析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对量词“张”所修饰名词的历时演变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原型成员与非原型成员中所发挥的作用。
1.量词“张”所修饰的名词数据分析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文学”①分类中进行检索,抽取前1000条含有量词“张”、并且可以明确判断被修饰名词的有效语料。
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分类,并结合《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将受量词“张”修饰的名词分为三大类:平面类、平面功能类、可张开类。
其中平面类分为:A纸张类,包括纸、宣纸、纸巾等;B以纸为载体、以呈现形式或作用命名类,包括图画、证明、问卷、表格、门票等;C皮脸类,包括各类动物皮革、脸、面孔等;D电子成品类,包括照片、X光片、唱片、软盘等;E其他类,包括饼、叶子等。
平面功能类包括床、桌、沙发、椅等。
可张开类包括网、嘴巴、弓、帆等。
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受量词“张”所修饰的名词大多属于平面类,占76.4%,其次是平面功能类,占19.8%,表示可张开类的名词最少,占3.8%。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现代汉语中有许多量词,它们为汉语语法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表达手段,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汉语这种语言的重要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量词的表达形式、分类、运用特点、变位法则等语言学角度,对量词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首先,量词的表达形式,量词有变量和不变量两种表达方式,变量量词有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等数量的表示形式,不变量量词通常由“个”“点”“处”等语素组成,有“一”“两”“三”“几”等表示数量的形式。
其次,量词的分类,量词通常分为基本量词、动量词、元量词和变量量词,它们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用法。
基本量词有“一”“两”“三”等,动量词有“有”“无”“多”“少”等,元量词有“块”“只”“双”“件”等,变量量词有“台”“场”“桶”“罐”等。
再次,量词的运用特点,量词的用法不仅取决于任何一个量词本身,而且取决于它所表达的数量。
比如“两”可以表达几乎所有可数名词的不变量,但“双”只能用来表达一类可数名词。
此外,量词用法还可以根据主语变化。
比如可数名词“匹马”用“只”表示,但可数名词“人”用“个”表示,两者是不同的量词用法。
最后,量词的变位法则,有些量词通常可以前置、后置或中置,而有些量词只能前置或后置。
比如可数名词“匹马”前面可以加“三只”,后面可以加“只”。
而“本”只能以前置的形式出现。
另外,当量词和可数名词结合时,一般量词放在可数名词的前边,但有些量词可以放在可数名词的后面。
以上,就是关于量词的研究,由此可见,量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语言本身的表述,而且更增加了语句的变化性,从而增强了语言的魅力。
未来,希望有更多研究者能够深入探究量词的表达方式、分类、用法及变位法则,为汉语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汉语近义名量词的认知考察
现代汉语近义名量词的认知考察现代汉语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汉语学习中,量词是学习者的一大难点,近义名量词的选择和使用又可谓是“难中之难”。
本文试图对两组常见的近义名量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
标签:近义名量词凸显认知形状一、引言语言是人们传播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
无论哪一种语言,在使用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量词作为汉藏语系语言的独有特征,也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汉语的11大词类中,除了量词之外,其他10类词都是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所共有的。
量词用法灵活,数量丰富。
同时,汉语的另一大特点是存在着大量的近义词。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量词往往形成一个近义量词群。
现在学术界比较公认的量词分类,是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其中,表示人和事物单位量的名量词又占大多数。
但是,处在同一近义量词群中的各个名量词在使用的时候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近义名量词语义中的“同”和“异”是很多汉语学习者深感头疼的地方。
他们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近义名量词时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说‘一根羽毛’是对的,而‘一条羽毛’却是错的呢。
”“到底什么时候用量词‘颗’,什么时候用量词‘粒’呢?”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对近义名量词的使用往往是习焉不察了,但如果请其为汉语学习者讲解近义名量词之间的区分特点,多半会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境地。
汉语教师也只能告诉学生这是汉语的“习惯搭配”。
对汉语近义名量词理论系统研究的缺乏势必会造成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近义名量词上的困难。
他们往往会在汉语近义名量词和名词的搭配问题上产生混乱。
二、两组表物体形状的近义量词的分析(一)近义量词“条、根”的辨析“条、根”这组近义量词都可计量细长型的东西,如“一条(根)绳子/黄瓜/项链”等。
石毓智(2001)从人们对维度比例的认知角度来研究“条”和“根”。
“条”和“根”可以同时用来修饰一些名词。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共性——即都是长条的形状。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乏听到汉语学习者说出这样的句子,“我昨天去易买得超市买了一根毛巾。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
2、部分量词:表示事物的一部 分,如“半、几、部分”等。
3、关系量词: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比、共、相当于”等。
二、量词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它们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起到 描述事物性状、参与结构等作用。例如:
1、表示数量:我今天吃了两个 苹果。(用“个”表示数量)
4、避免歧义:使用量词时要注意避免产生歧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形状、大 小相似的物体。例如,“一叠纸”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若干张纸叠加在一起,实际 上可能是指一本装订好的书。
三、量词的研究现状
量词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 些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量词的认识,也为量词的教学、翻译和使用提供了有益 的指导。
参考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词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 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本次演示将 探讨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特点和规律,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一、量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量词可以根据其意义和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整体量词:表示整个事物的数量,如“个、只、件、群”等。
总之,汉语方言名量词是一个极具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领域,值得学界进行持 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感谢观看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汉语方言名量词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使用规则。不同地区 的名量词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南方地区的名量词多用于表达 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北方地区的名量词则更注重表达动物的性别和年龄。此外, 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使用的名量词也有所不同,如南方地区用“只”来 计量鸡、鸭、鹅等家禽,而北方地区则用“头”来计量猪、牛、羊等家畜。
2、实物演示:通过演示实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量词所表示的事物或 动作。比如在讲解“个”和“只”的区别时,可以拿出一个苹果和一只小鸟进行 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基于认知的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
一、引言名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的两个部类之一。
在近百年的汉语语法学史上,量词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静态的对量词定名、分类,到把量词与相关词类、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动态研究过程。
但从认知角度对汉语名量词的产生机制、认知功能和认知特性的研究还只零星见载,且基本着眼于一个或两个量词的认知研究,缺乏从全局着眼对名量词的认知基础的研究,以及对其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因此,本文选取现代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研究这一课题,探讨了名量词,特别是个体量词的产生机制。
二、汉语名量词的起源和发展(一)名量词的萌芽王力指出,汉语单位词①起源很早,在殷墟卜辞中就存在“丙”(“马五十丙”)、“朋”(“贝十朋”)、“卣”(“鬯三卣”)、“升”(“鬯二升”)等。
虽然目前对“丙”和“朋”具体表示的数量还存在争议②,但都认为这两者是集体单位。
“卣”是容器单位,“升”可认为是度量衡单位,也可认为是容器单位。
因此王力认为,商代还没有天然单位如“匹”“张”等。
另外一些学者,如黄载君,认为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天然单位”的量词,因为“俘人十又六人”“羌百羌”和“玉十玉”中的后一个“人”“羌”“玉”已经与前面的名词的性质不同,而成了量词。
后来的日本学者Hashimoto研究发现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也存在这种用法,并称其为“回响型量词”(echo-classifier)。
而在黄载君之前,管燮初认为这些词介于名词与量词之间,而王力认为这些词还是名词,并且指出“关于人的天然单位就用‘人’为单位词,数词前面不一定也是‘人’字”,如殷墟卜辞中的“羌十人”“羌十人又五”等。
甲骨文中对天然单位的数量表达法是“名词+数词”,如“鹿百六十二……豕十,兔一”③。
或“数词+名词”如“九羌”“九牛”④等。
因此,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中的量词还很少,且是否出现个体量词还无法定论。
Wang Lianqing根据管燮初对金文的考察,认为西周时期新增了五个集合量词如“乘”(四驾马车为一乘)、“束”(指一束稻)、“旅”(五百人为一旅)等,十几个度量衡量词如“寸”“镒”“里”等。
汉语名词和量词组合的认知研究
( “+ ” , “- ” 表示可以组合 表示不可以组合) 从上面描述的事物名词和量词的选择关系中 , 可以看出, 个体名词的选择面最宽, 物质名词次之, 群 量名词又次之, 抽象名词的选择面最窄。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描述的这种选择关系只是句法平面的, 或 者说只是一种句法组合的可能性 。一个名词和一个量词能否组合不仅要看句法上有没有组合的可能 性, 还要看语义和语用上是否有组合的可能性 , 一般来讲, 当句法、 语义、 语用三个平面的条件都能满足 这种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性。 时, 四、 名词和量词选择的认知理据 4. 1 事件名词跟动量词选择的认知理据 事件名词是指表示的事物具有随时间而展开的内部过程的名词 , 其内部过程一般包含起点、 续段、 终点三个要素, 它们表示的都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 , 具有离散性, 如果将事件名词的时间性跟动词 的时间性相比, 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事件名词的时间性是封闭的, 动词的时间性是开放的。 以事件名 “球赛” “打” 和动作动词 为例来说明二者不同的时间结构 。看下面的图示: 词 事件名词的时间性:
182
“唯一” , “大海” 、 “个人 ” 在汉民族的认知世界里, 专有名词的所指固然是 的 等名词的所指也是“唯 , 一的” 它们无需计量。 一种是所表示的事物没有离散性或离散性极弱 ,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不能或难以计量 , 体现在语法 形式上, 它们一般不能接受数量词的修饰 。可分为以下两类: ( 一) 表示的事物近于某种性质、 类别的。例如: 边防、 常规、 当代、 党籍、 风力、 高压、 个位、 风水、 高价、 皇室、 户口、 劣势、 毛重、 逆境、 民意、 女权、 内 政、 平价、 贞洁、 贞操、 阴性、 阳性、 文科、 理科、 蜜月、 青春、 私人、 男方、 女方、 肉眼、 人品……。 ( 二) 人体中某些不可分离的部分。例如: 腹部、 肚皮、 嘴唇、 面部、 腰、 身板 …… , “腹部” 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 等名词所指事物具有不可让渡性 , 因此没有离散性或离散性极弱, 很难像 个体事物那样进行计量。 2. 2 名词所指可以计量的事物 名词所指可以计量的事物也因其所指事物的不同特点具有不同的计量方式 。首先根据名词所指事 前者如“战争、 事故、 车祸、 事件、 宴会 ” 等所指事物, 物是否具有内部时间性分为动态事物和静态事物 ,
现代汉语中的“名+数量”结构浅析
根据笔者对“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中2 0 0 0 万 字语 料 、 北 京 大学C C L 语料 库现代 汉语 部分 ( 2 . 6 亿
字 语料 ) 进行 检 索和分 析 , 发现 这种结 构 主要位 于句 子 的宾语 位 置 。 虽 然数 量结 构后 置 了 , 但 其 主要作 用
他们 种植 了乔 木6 7 棵, 花 灌木 1 3 2 棵。
2 . 极 少数 “ 名+ 数量” 结 构可 位 于主语 位置 。
其语 法 作 用 仍是 对 名 词 中心 语 进行 数 量 限定 。 这种 结构 充 当主语 的情 况 比较 少见 ,通 过对类 似 例
此本文不再就其语义展开讨论分析 , 仅从句法 、 语用
够 使 语 言 变 得 更 为 正 式 ,另有 一 部 分 数 量 短 语 后 置 是 出 于 语 言韵 律 的需 要 。
[ 关键词】名 +数量 ;句法 ;语用 [ 中图分类号]H1 4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8 — 8 5 3 9 一 ( 2 0 t 3 ) 0 6 — 0 0 3 5 — 0 4
时用当地市场平均批发价格 , 计算出每个折实单位
的现 行价 格 , 公 开挂牌 , 作 为 当天 的货 币换算 依据 。
色影 集 五本 。
然而 , 现代 汉语 中仍 然保 留 有 不 少 “ 名+ 数 量”
的结构 ,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 既然绝大部分的数量
短语 都 移 到 中心 语 之前 了 , 那 么 留下 来 的这 些 “ 名+ 数量 ” 结构 必 然 有其 存 在 的合 理 性 和 必然 性 。 由于 该 结 构 的语 义 非 常 明确 , 即数 量 短语 对 前 面 的名 词 中心语 进行 修 饰 , “ 名+ 数量 ” 构 成一 个定 中结 构 。因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是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总结。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
种重要语法范畴,用来表示数量、计量单位、程度等概念。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包
括固定的量词如个、只、条等,也包括不定的量词如些、点、片等。
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
配也有一定的规律。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量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量词进行分类,如按照概念分类、按照形态分类等。
2. 量词的语义:研究量词的具体语义含义,包括数量概念、计量单位、程度等。
3. 量词的句法功能:研究量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包括量词的独立使用、量词的修饰作用、量词的谓语作用等。
4. 量词的语用功能:研究量词在交际中的使用和语用效果,包括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话题
管理作用等。
5. 量词的变化和演化:研究量词的变异和演化过程,如新量词的产生、旧量词的消失等。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是汉语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理解汉语的语言系统、语法
规律和语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且在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有关汉语“名量”式复合词几个问题
有关汉语“名量”式复合词的几个问题董志翘(2013-05-03 16:26:33)转载▼【摘要】“名量式复合词”是汉语中极具特色的一类复合词(如马匹、车辆、船只),它是随着汉语复音词的大量产生以及汉语中量词的趋向成熟而形成的。
目前学界对此类词已讨论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对于此类词的定义仍不相同;对于此类词的鉴别、认定也存在较大差异;至于此类词的起源,或上推到先秦,或着眼于近代,相差近千馀年。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如:因为定义不同,于是鉴别认定各异,鉴别认定各异,故产生时代就不同。
而产生时代看法不一,相应标准也就难以一致)。
我们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必须放在整个汉语史的历时层面上来考察,而不能仅停留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上的讨论。
本文拟从汉语史的角度,从汉语词汇复音化及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历史入手,比较各家对“名量式复合词”的定义,分析各家所举例词及鉴别标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想法,在此基础上,推测出“名量式复合词”的产生及成熟年代。
【关键词】名量式复合词认定起源一在汉语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双音节合成词,它们是由一个表事物的词素在前,一个表该事物计量单位的词素在后组合而成的。
这类合成词在语法属性上体现为名词,从词义上看,这类名词的所指为该词中表事物词素所指事物的总称,具有集合义。
比如“布匹”、“银两”等。
应该说,这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它们的数量不多,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封闭双音词形式。
学术界对此类现象早有关注,也多有论及,但是直至今天,对于此类复合词的性质、命名、范围、内部结构类型以及词义,认识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且尚无定论。
李丽云(1)对于目前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作了初步的回顾总结,文章认为:“对于现代汉语‘名+量’式复合词,学者们已经有所探讨,而且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于这类词的语法结构类型归属以及范围广狭的界定。
应该说,大家普遍地认识到了这类词在语素性质和结构方式上的独特性,但是对于是否将其划入汉语复合词的基本类型,具体应该归入哪一种类型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浅谈汉语量词对名词的解释力
浅谈汉语量词对名词的解释力作者:李霞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量词在古汉语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出发,分析名量结构以及量词的发展状况。
发现量词在最初使用时很大程度上与先民对事物的认知有关,这直接关系到专用量词的产生。
随着语言的发展,量词的借用现象也越来越多,汉语量词的数量也在不断丰富。
在这种过程中,发现量词对于名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及修饰力。
【关键词】量词;名词;解释力量词是汉藏语言中的特有的词类,汉语中的量词十分丰富,数量尤为可观。
其实,“量词”这一术语的提出,有一段发展历程。
量词在早先被称为“分类词”。
最早讨论分类词的是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分类词是一种“表达数量”的名词,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黎锦熙、王力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直到吕叔湘先生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将分类词称作“单位词”,最终又在《语法学习》中称作“量词”。
他之所以将分类词区分开来,是基于分类词语义弱化的事实,并且分类词可以直接和一个数词合用,而真正的名词如果要与数词合用时需要在之间加入“量词”。
此后,“量词”这一名称被固定下来并普遍使用。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一般是放在数词与名词之间,即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
本文试图通过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量词的发展状况,以及现代汉语中一些量词的特殊用法来阐述量词对于名词的解释力。
一、古代汉语量词的使用情况汉语的量词起源很早,在汉语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中,我们能看到的量词就有“卣”(鬯三卣)、“朋”(贝十朋)、“升”(鬯二升)。
但是,这些量词都只限于度量衡单位、容器单位等。
专用的量词即王力先生所说的“天然单位”如“匹”和“张”尚未出现。
原始的天然单位表示法是“名词+数词+名词”构成的一种结构,如殷墟卜辞中常见的“羌百羌”、“人十甴六人”、“玉十玉”。
后一名词与前一名词在形式及语音上是一致的,因此这种结构被称为“回响结构”。
直到西周金文中还存在着这种结构方式。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篇名研究
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篇名研究
李绍群
【期刊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4
【摘要】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在音节、组合及语义认知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
"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不仅体现在称名性和话题性上,还体现在节省空间、扩大信息量上。
【总页数】4页(P163-166)
【关键词】“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篇名化
【作者】李绍群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
【相关文献】
1.计算机如何判别现代汉语"名1+名2"定中结构类型 [J], 李绍群
2.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模因研究 [J], 李绍群
3.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非典型领属关系研究 [J], 李绍群
4.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 [J], 李绍群
5.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 [J], 李绍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量词“张”的语义认知分析
三维方向的延展性; 这类量词的第二位认知基础是物体的“ 弹性” “ 、 硬性” 离散性 ” 和“ 等 属性。将“ 的语义概括为“ 张 ’ 张” ‘ 是指在二维方向扩展的平面物体 。石毓智 (01 3. ” 20 : 4 4) 1 认为 “ ” 条 ” 是二维 方 向扩展 的事 物 , 张 和“ 都 因此 这样 的解 释不 能把 两 者成 功 地 区别 开来 。并 用数 学公式 对这 两个 量词 的使 用 规律加 以描 写 :
范 畴 , 自然 的 , 意识 的 , 是 无 心理 真实 的。
根据《 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郭先珍 20 ) ( 02 我们 看到“ 构成下列共时语义范 张”
畴: 1计 量可 以卷起 或能够 展开 的某些 东西 。例 : 、 、 . 纸 画 告示 。 2 计 量人 或动物 的脸 面 。例 : . 一张 白净 的脸 庞 。
率非常 高 , 同时也是 留学 生 由初 级到 高级 都要学 习 的具 有 多种名量 搭配 用法 的量词 , 留 是
学 生学 习和教 师教学 的重 点与难 点 。
戴浩 一先 生和 Fn—i ho先生从 19 agy C a 90年 到 19 94年对 “ ” “ ” 条 、 张 及跨 方 言 的量 词 系统 进行 了一 系列语义 研究 , 出物体形 状量 词 的首要认 知基础 是形 状在一 维 、 维或者 提 二
・
5 ・ 7
~
1) 5 也从 认知 角度对 “ ” 张 的语 义 进行 了简单 阐释 , 以上 各位 学 者 的分 析都 有 一 定 的道
理, 使我们对该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但还是没有能够对“ 与不 同名词的搭配给出一 张” 个 统一 的解 释。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世界的经验和认识 , 量词的使用反映了汉民族对事物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文法研究课题,也是汉语心理语言学
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受希望了解的重要课题。
任何一种外语的构词规律可以说是该外语的本源。
汉语的名量词语法化是根源于中国古代叙事形式因素。
首先,要全面了解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首次需认识到它存在于古代文献中,如《三千口诀》、《春秋七雄》、《孔子家语》、《诗经》、《尚书》和《庄子》等,这些著作都涉及到名量词的特定用法,例如“以”、“之”,用于表示“以此”、“之此”或“此属事”。
此外,中国古代重视一字多释,因而词语的多义用法也受到重视。
比较而言,
此类量的认知行为在初学语言者中最为普遍。
例如,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量”这个字在古代中国本身有几种意思,如:量用为“代词”、“量词”或“助词”;名量词语亦有不同用法,用作定语、动语、表示因果关系等;另外也可以用作指示以及转义的词语等等。
此外,在今天的汉语里,名量词语法化已有许多应用。
例如,以《红楼梦》中
的句子“儿子当时不知道,不敢问先生”为例,这里“不知道”和“不敢问”均属于名量词语,表示否定义。
另外,在其他书籍和文献中,如《孟子》、《说文解字》等,均有不同程度地运用名量词语法化把握文意,搭建起句子能力,有较高的实证价值。
总之,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任重道远,但是所得的内容却可以很好
的丰富和发展汉语心理语言学的内容,为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方式。
在狭义意义上说,名量词语法化是一种独特的和熟练的语言正确使用,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培养语言学习者深度思考及使用语言层次能力的重要方式。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本文以《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为研究主题,探讨现代汉语量词的发展历史、分类、语义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量词是中国古代文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古至今,量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字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汉语中,量词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一件物、一个数量或一个时间段的大小、多少等不可分割的概念,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关键部分。
第二,汉语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可数名词,如“水”、“钱”、“时间”等,不可分割,可以用“块”、“只”等来表示;另一类是可数名词,如“人”、“房子”等,可以分割,通过“个”、“双”、“只”或“套”等来表示数量。
第三,汉语量词既有固定的语义,也有不固定的语义。
固定语义就是指量词本身所具有的语义,如“只”的固定语义为“计数的单位”;而不固定的语义则是指量词的上下文语义,如“只”可以表示“一件、一个”的意思。
第四,汉语量词通常有不定式、定式两种用法。
不定式是指量词后不搭配定冠词而是搭配不定冠词,如“他买了一只小猫”;定式则是指量词后搭配定冠词,如“他只买了一只小猫”。
第五,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量词的使用更加丰富、灵活,量词的使用不仅体现出基本的计数功能,还可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思,如“这部电影真的越看越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更加稳定,量词的语义更加固定,如“一个”通常只能指单位数量。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量词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一件物、一个数量或一个时间段的大小、多少等不可分割的概念,还赋予了汉语表达更多时尚、强有力的语义。
现代汉语量词受到中国古代文字体系的影响,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表达的语义也更加稳定,使汉语更具生动性。
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仍有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特点,更好地把握汉语的表达,从而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量词的发展历史、分类、语义和用法等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汉语的表达,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量词奠定了基础。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量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对于表达事物的数量和计量单位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量词的运用、特点、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且具有独特的语法特征。
通过对量词的分类、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量词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量词的运用和特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量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语法功能。
首先,量词可以起到修饰作用,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计量单位,如“一个人”、“一斤苹果”等。
其次,量词还可以起到结构作用,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如“三本书”、“五斤大米”等。
此外,量词还具有表达主观态度和情感的作用,如“一群疯子”、“一把辛酸泪”等。
在量词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对于量词的分类、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分类方面,量词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词等几类,如“个、只、件、群”等。
在语义方面,量词可以表达事物的数量、度量衡和时间等意义,如“亿、岁、秒、小时”等。
在语法功能方面,量词可以与数词结合构成数量短语,也可以作为修饰语修饰名词。
尽管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量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量词的分类和语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其次,对于量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效果也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此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的量词和量词用法也需要及时跟进和研究。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对于量词的分类和语义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以建立更加完善的量词体系。
其次,需要加强对于量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效果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量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此外,随着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量词研究的重要方向。
浅谈《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的几个问题作者:王学雨来源:《现代语文》2021年第11期摘要:主要就《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一文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子产以幄幕九张行”一例并非是目前所见的“张”作量词的最早用例,此处的“张”应为“帐”的借字。
“张”作为量词最早用于“弓弩”,由其本义虚化而来。
量词“张”的泛化经历了两条发展路线,两条路线呈平行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量词;“张”;虚化一、关于“张”作量词用的最早用例问题孟繁杰、李如龙在《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以下简称“孟文”)一文中明确提出,《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中的“张”,是目前所见到的“张”作量词的最早用例[1]。
王力[2]、刘世儒[3]等学者也均承认此处“张”的量词身份。
不过,王力先生并未论述量词“张”历时演变的先后顺序,因此,对于“幄幕九张”是否为已见的最早用例这一问题没有提及。
关于这一问题,刘世儒则持存疑的态度,因为从“张”的词义发展来看,量词“张”先用于“幄幕”后延伸到“弓”是违背一般的词义发展规律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存疑是有必要的,这里的“张”并非本字,而是“帐”的借字①。
(一)“子产以幄幕九张行”中的“张”乃“帐”之借字首先,从语音上来看,张,陟良切,十部;帐,知凉切,十部,二者语音相近。
其次,从语义上来看,二者也有着紧密联系,“帐”乃施张之物。
在古代文献语料中,亦不乏“张”与“帐”相互借用的用例。
例如:(1)癸酉,退朝。
子产命外仆速张于除,子大叔止之,使待明日。
(《左传·昭公十三年》)②(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史记·高祖本纪》)(3)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
(《汉书·疏广传》)例(1)中的“张”,杜预注:“张,幄幕。
”“幄幕”乃军旅之帐,此处的“张”通“帐”,为名词动用。
例(2)中的“张”,裴骃《集解》引张晏曰:“张,帷帐。
现代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考察
摘要摘要现代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量词与名词之间的“的”字有时可以出现,如“三尺的布”,有时则不能出现,如“一头牛”。
关于此类现象学界不乏相关论述,但一般只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难以说明“的”字隐现全貌。
本文认为该结构中“的”的隐现主要与量词有关,并在前贤时彦的研究基础上将现代汉语量词详细分类。
之后借助于诸多语料,对不同类别的量词进入“数词+量词+名词”结构时“的”字的隐现条件进行考察、分析,并得出“的”字不可现、必现、两可三种情况。
最后根据隐现情况的描写总结出“的”字隐现的原因。
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引言。
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回顾了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概况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量词的分类。
介绍了学界关于量词分类的标准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将郭锐(2002)的量词分类加以增减,最终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准量词四大类,并将名量词细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成形量词、过程量词等十二个下位分类。
第三章“的”字隐现的句法描写。
将“的”字的隐现情况分为“不可出现”、“必须出现”以及“两可情况”三种类型。
并把所分的各类量词依次放入“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之中,配合语料分析,根据“的”所呈现的隐现情况,将它们归入三种类型之中。
第四章“的”字隐现的原因考察。
本章主要阐述了“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之中“的”字隐与现的原因。
认为“的”的隐现与“数量名”三者是否成一个板块有关,而是否成板块,又取决于数量结构对名词是起到计量作用还是描写作用。
此外还提出隐现两可的情况中出现“的”字是由于凸显数量结构的需求。
论文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并说明了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数量名;的;隐现AbstractABSTRACTThe word“的”between classifier and noun in the structure of“numeral+ classifier+noun”in modern Chinese is interesting.Sometimes it can be seen,such as“三尺的布”,and sometimes it can not,like“一头牛”.There are some related discussions about it in academic,but most of them just describe some typical phenomenon and analysis it,they can’t explain it all.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classifier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And categorizes the classifier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Then it analysis different classifiers’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with lots of examples,and divide into all three cases——appear、disappear and both available.At last,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it concludes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four parts:Chapter I:Introduction.The first section identifies textual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It reviews the previous academic research and its deficiencies.Chapter II:Classification of classifiers.This part treat of the standard and method of classifier classification,based on Guorui’s method,give or take,divide classifiers into four categories:noun classifier、verb classifier、temporal classifier、expectant classifier.And more twelve specific categories in noun classifier:individual classifiers、collective classifier、measure words,etc.Chapter III:Descrip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on the level of syntactic,with Three occurrence as“appear、disappear and both are available”,placed different classifiers into the“numeral+classifier+noun”structure in turn with example analysis,then classified them into three types.Chapter IV:Research of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This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d 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的”.It thought that Whether“numeral+classifier+noun”is a chunking is the crux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word“的”.While the formation of chunking is relate to role which the quantitativeAbstractstructure plays in measuring or modifying nouns.Furthermore,the reason of“both are available”is quantitative structure use as a prominent.Finally,summarize all the ideas mentioned in the essay and draw a conclusion. Then explains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Numeral+Classifier+Noun;的;Occurrence目录目录第1章引言 (1)1.1研究对象 (1)1.2研究思路及方法 (1)1.3资料来源 (2)1.4研究综述 (2)第2章量词的分类 (6)2.1学界有关量词的分类 (6)2.1.1量词的分类标准 (6)2.1.2量词的分类方式 (6)2.2本文的量词分类 (7)2.2.1名量词 (8)2.2.2动量词 (9)2.2.3时量词 (9)2.2.4准量词 (9)第3章“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的句法描写 (11)3.1不出现“的” (11)3.2必须出现“的” (15)3.3两可情况 (19)第4章“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的原因考察 (29)4.1板块与“的”字的隐现 (29)4.1.1不出现“的” (29)4.1.2两可情况 (30)4.1.3必须出现“的” (32)4.1.4特例 (32)4.2凸显与“的”字的隐现 (33)结论与展望 (36)致谢 (38)参考文献 (39)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1.1研究对象现代汉语的“数量名”结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结构形式,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数词和名词之间的“的”字有时是不出现的,而有时却又可以。
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
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汉语个体量词作为汉语语法体系中的一个独特部分,其认知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
个体量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形态和语义特征,对于表达名词的计数、度量、修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汉语个体量词的认知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汉语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首先将对个体量词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汉语中的基本用法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将回顾和总结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分析不同理论在解释个体量词认知过程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文章将展望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期推动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汉语个体量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汉语个体量词是汉语语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计量和描述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数量或特征。
它们通常与数词结合,构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汉语个体量词的使用丰富多样,反映了汉语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和精确性。
汉语个体量词的基本概念是指其作为语言单位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量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词汇地位,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个体量词作为量词的一种,主要用于计量个体事物,如“个、只、条、张”等。
它们与名词的搭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不同的个体量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修辞效果。
汉语个体量词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量词所修饰的名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个体量词分为动物量词(如“只、头、匹”等)、人体量词(如“个、位、名”等)、植物量词(如“棵、株、朵”等)、器物量词(如“件、个、张”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不同个体量词的使用范围和搭配规律。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和语义关系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象声词用作名量词
(1)以显著的动作结果“声音”指代“动作”。 (2)在“整体—部分”认知框架中,以“动作”指代 “呈现出一定空间形体的物体”这一动作结果。 (3)在“整体—部分”认知框架中,以“呈现一定空 间形体的物体”指代“空间形体”。 (4)语言操作—“空间形体”作为“计量单位”。
•
•
(3)排斥数量结构的句法结构 如:表示活动的“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只表示静态的存在,不表示活动(山上有一门炮):山上架着一门 炮。 可以表示存在,也可以表示活动(山上有炮/山上正在架炮):山上 架着炮。 如:疑问代词“什么”作定语,中心语绝对不能含有数量结构。 什么人?/ *什么两个人? 如: “再”表示空缺重复时,后面不能 出现数量结构。(表示实际重复的可以加可不加) “妈,我想吃冰淇淋。”“那么晚了,到哪儿去买啊? 明天再吃吧。”/ *“妈,我想吃冰淇淋。”“那么晚了,到哪儿去买啊? 明天再吃一些吧。”
五、研究结果
•
1、 结论:名量词都体现了认知实体的某一特征,对名 词所指称的实体会产生语义上的制约,推及到句法结构中, 对句子中的其他结构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限制。也即,名量 词的认知语义通过抽象的结构意义可以实现为句法语义。
•
2、句法制约:首先,数量结构可以决定一些句子的成 立与否。有的句子结构要求相应数量结构必须存在 句子才能够成立;而在有的句子结构中,则排斥数 量结构的使用。
四、本文研究范围及目标
• 1.研究范围
在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并广泛使用因为临时名量词使用的临时性 和不固定性,往往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因而 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感觉。而且,即使是专用名量词,也是 经由了临时到专用这样一个在语言中逐渐固化的过程。所以将临时名 量词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更能体现出本研究的价值。另外,名量词 不光可以体现对所修饰的名词的说明和限制,还可以对相关的语法形 态、谓词的选择、语法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
其次,数量结构还决定着句子中其他成份的 独立和黏着。而所有的这些制约作用,我们都 可以从认知上找到原因。
•
3、名词转化为临时名量词的规律总结
第一
只有表示 “离散的、 有形的、占 有三维空间 的实体”的 典型名词
第二
名词临时作 量词现象的 实质是借用 一类事物来 量度另一类 事物或动作 的量。
第三
量度与被量 度的事物之 间存在着附 着与被附着 或者容纳与 被容纳的关 系
动词
象声 词
名词
名量 词
六、本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了解量词本身具有
的认知功能和语法 功能 名量词的 研究
促进母语和对外汉语
解释量词与名词之间
的语义搭配的合理性, 提供了认知源头上的 依据
中量词的教学,提高
量词使用的准确性
促进名量词语义的 认知研究
七、个人点评
• 缺点:1. 开头时专业术语过多,让非专业人士不能很好 地理解; 2. 文中涉及到以往的述评均是持赞同态度,没有 批判性的理解。 3. 稳重的举例不够系统,很散。 • 优点:1. 文章的条理很清晰; 2. 前后联系紧密,整体把握感很强; 3. 举例丰富,能很好地从认知的角度说明名量词 的特征。
2、研究的理论背景
•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
在本文中,作者赞同并秉承功能主义的认知语言观。 那么首先,就对认知、功能主义的研究思路进行一下了解, 具体特征有一下三点: (1)基于经验主义的认知观 (2)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 (3)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
二、关于名量词的相关述评
• 1、定名研究
现代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研究——李艳
主讲人:张昕
一、论文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名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 类之一。在近百年的汉语语法学史上,量 词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静态的量词定 名、分类研究,到把量词与相关词类、与 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动态研究过程。但从 认知角度对汉语名量词尤其是临时名量词 的认知特征和认知功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因此,本文选取现代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研 究这一课题,尝试从认知角度说明现代汉 语名量词尤其是临时名量词的认知特征及 其功能。
4、动词转化为临时名量词的规律总结
没有经过名词的 过渡而直接由动
由动词先转化为 名词再转化为名
词转化而来
量词
5、象声词转化为临时名量词的规律总结
当一个象声词背 后所含动作的动作性 比较强,这些动作所 发出的声音比较显著 时,人的听觉刺激也 就比较强,也越容易 感受到。这样的象声 词更倾向于临时用作 名量词。 象声词临时 用作名量词的实 质其实是:象声 词所指称的“声 音”对名量词所 指称的“计量单 位”实现了指代。
中央民族学 院语文系汉 语文教研组 编辑的《现 代汉语量词 手册》
• 在直接分为若干小类中,如: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 (赵元任,1979)把量词直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 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 动量词、复合量词”九类;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 词》把量词同样也分为九类:“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 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量词、自主量词、动 量词、复合量词”。朱德熙《语法讲义》(朱德熙,1982) 把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 临时量词、准量词、动量词”七类。 • 但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教材的分类,认为: 量词最主要由名量词和动量词这两大类组成。
• 2、认知方式影响名词的选用
“面、堵、道”这三个量词都是与“墙”搭配的,它们 之间也存在着差别。 (1)适用于“面”的事物原型,它们的常态形象都是立 于空间的,多以竖立的形象让人们“面对”,即具有一个 “立面”。当人们突显“墙”的立面视觉效果时,就用量 词“面”来计量。 (2)“墙”与人类互动的方式是为人类营造一个隔离 物,“墙”阻挡人或物不让其通过。可见, “堵”是“墙”的主要功能。当人们在使用 过程中想要突显这一功能时,就用“堵”与之搭配。 (3)当人们从高处俯视这类墙时,呈现在人们 眼前的墙就不再是一个宽大的面,而是一条细 长的线条了。这时我们就用量词“道”与之搭配。
2、量词的历史研究
• 《简明汉语史》(向熹,1993:41一48,206一225,369一 384)对汉语量词语法特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指 出:汉语量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体 有以下四种情况: (1)数+量。如:“鲁人买之,百两一布。”(《左 传·昭公二十六年》); (2)名+数+量。充当名词的后置定语。如:“归公乘马, 祭服五称„„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阂 公二年》); (3)数+量十名。充当名词的定语。如:“道千 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4)量词单用。如:“里而载,广丈、高倍。”(《左 传·哀公元年》)。
• 2.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名量词的认知功能,其中重点是临时名量词, 并结合名量词对句法结构的影响,力图说明: (1)认知语义是通过抽象的结构意义而实现为句法语义的; (2)名量词尤其是临时名量词体现了人们对实体认知特征 的概括。
• 1、名量词突显认知结果
我们常说的“一条鱼,一盘鱼,一尾鱼,一斤鱼”,每一个短 语的量词均不相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差别。
• (1)《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认为,量词是“记 数的别称”:“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 匹之类,必先之。” • (2)《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和《国文法草创》 (陈现代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研究第一章绪论承泽, 1982)均认为量词是“名词中的一类”:“量词 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 来作所记数的事物之单位”。
由于我们能够找到的语例有限,并且集中在“叮咚”、 “滴答”、“扑通”和“腾”这四个象声词,我们就将语 例分为四类归纳。 * 谁在关注月为之消得人憔悴,谁在唱“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谁在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呢?纷 纷扬扬的夜雨,那是月掩面而泣的泪,一点一滴一叮咚。 * 一滴答眼泪没到下巴,半道就得打住。 ( 2005.10.2 《三块石的语言》 * 看不惯你的脸,就想给你一拳;看不惯你的凶,就想 给你一扑通。( 歌曲 《妻管严》歌词) *忙碌之后,悟然醒悟:汽车在公路上畅行无阻地奔驰, 留给身后的竟是一腾腾烟尘。( 《虚·无·车》)
• (3)《中国语法理论》(王力,1954)将量词作为“单位 名词”:“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单位名词者,一则因为 它们本身是名词,或从名词演变而成,一则因为它们的用 途在于表示人的单位。” • (4)《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1952)则称之为“副名 词”:“副名词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又称为‘单位名 词’或‘量词’”。 • (5)量词正式成为词类中的一个目,源于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语法小组丁声树等人的《语法讲话》:“量词通 常用在指示代词或数词后面,名词前面,比如 ‘那匹马,一只眼’”。 • (6)1961年朱德熙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 汉语语法课时,他不但把量词正式列入汉 语词类之中,而且明确给量词定义:“量词 是能够放在数词后边的黏着词。”
3、量词的分类研究
01
物量、动 量两分法。
02
名量、动 量、形量 三分法。
03
物量、动 量、复合 三分法。
04
直接分为 若干小。
《暂拟汉语语法 教学系统》, 《现代汉语》 (胡裕树,1962), 《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 东,1979)
黎锦熙、 刘世儒 (1978)合 著的《汉 语语法教 材》
(1)给你一条鱼,你只能吃一回;给你一根鱼竿,教 你去钓鱼,你一辈子都会有鱼吃。(刘镇:《一个农妇艰 辛的自传》《作家文摘》1996年8月) (2)桌子上放着刚刚做好的一盘鱼。 (3)下水时如一尾鱼,上岸接近妇人时像一 只小公猪。(沈从文《常德的船》) (4)一根鸡毛表示今天买了一只鸡, 一片鱼鳞表示今天买了一斤鱼,一片菜叶就是 一斤菜等等照此类推下去。(张贤亮:《绿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