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一、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工厂和车辆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地的污染加剧。

其次,高能消耗型工业生产模式大量消耗能源,加剧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导致气候变化。

此外,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沙漠化、水源减少等问题。

二、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污染使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增加了医疗支出。

同时,环境污染也会破坏旅游业,并在某些城市中引起人口流失。

三、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达到平衡。

在过去,许多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大规模的生态灾难。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深,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平衡环境和经济的发展,例如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加强环境监管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同时满足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它注重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政府的角色与责任政府在平衡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财政补贴等,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鼓励绿色低碳发展。

六、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环境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与健康影响分析

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与健康影响分析

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与健康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水、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健康影响。

本文将以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与健康影响为主题进行分析。

一、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污染物排放来源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工业排放: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如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工等。

2. 农业排放: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如养殖、耕种、喷洒化肥农药等。

3. 交通排放:车辆尾气、燃油蒸发等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生活排放: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排泄物以及使用化学品等排放。

5. 自然因素:火山、沙尘暴、腐植物等自然因素也是污染物排放的来源之一。

二、环境影响1. 空气污染:工业、交通及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

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氧化氮、颗粒物、光化学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坏大自然,也对空气质量造成巨大威胁。

2. 水污染:污水排放、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工业废物排放是主要导致水污染的因素。

水污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水体本身,还会对水体周围的动植物造成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

3. 土壤污染:多种工业化学品、农业残留物等都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对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产量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健康影响1. 呼吸系统疾病: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目前国内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

2. 癌症:工业废水中存在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工业废水的人群,患癌的比例较高。

3.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如甲醛等,会对人类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细胞变异和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4. 生殖系统疾病:许多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会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四、污染物排放减少的对策1. 加大环保投入:政府在环保方面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环保宣传、技术指导和技术转化工作。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然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环境影响1. 资源消耗与污染工业化过程中,大量自然资源被耗竭,并改变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工业活动产生的废物和排放物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2. 生态系统破坏工业化导致的环境破坏不仅仅是资源消耗和污染,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破坏。

工业活动对土地的开垦、林业伐木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了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气候变化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影响1. 经济增长工业化在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国家整体的繁荣。

工业化可以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提高生产力,增加国家的产出和财富。

同时,工业化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结构变化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都市社会转变。

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业区工作,使得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这种社会变迁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拥堵、住房短缺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不平等等。

3. 需求演变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财富和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也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工业化也使得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发生变化,从尊重传统向注重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转变。

总结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负面影响。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工业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但减少工业生产并不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唯一途径。

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 水污染中国的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据《中国水资源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60%的河流水质为IV类及以下,直接饮用水中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超标。

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工厂在处理废水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环保设备,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从而污染水源,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

2. 大气污染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

尤其是在工厂和工业园区周围,收集和排放污染物的设备不足,造成大量的废气排放。

大量的燃煤、燃油、燃气也加剧了大气污染。

这一污染因素主要表现为雾霾,达到了严重的地步。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当前,我国的大量土地受到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占地的比例越来越大。

工业区废弃物、废油、废酸碱、废漆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序排放对土地造成的污染,难以快速消除。

这使得很多土地变成了荒芜之地,无法再次被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环境污染问题,应优先考虑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采用一系列刺激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比如设立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金、出台环境税收政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环保产业的竞争力,鼓励传统工业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升级,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实施生态修复计划生态修复计划是一项长期的计划,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投入时间和资金。

政府应制定一份全国性、行动性强、科学规范的生态修复计划,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

修复工作包括森林植被建设、土地治理、湿地修复等,旨在重塑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发展状况评价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虽然政府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新疆的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才能有效治理环境?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决定着新疆能否在新的世纪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对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疆;工业化;环境污染从新疆工业化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新疆走了一条以资源开发、重化工业优先发展、国家(政府)直接投资推动下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

自1992年以来,新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2006年达到了48%。

这种以依托资源优势建立的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强化了工业污染程度,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水污染概况从表1可以看到,近几年新疆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从2002年到2006年,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长7.0%,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4.0%,生活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8.4%,城镇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66.4%上升到2006年的70.0%。

从表2可以看到,新疆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不断加大。

近几年,生活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 2006年的比重为44.8%;虽然生活氨氮排放量占氨氮排放总量比重有所下降,2006年的比重仍达到了81.5%,生活氨氮排放仍然是氨氮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而目前新疆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43.8%,为历年来最高。

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分析

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分析
关键 词 : 济发展 ; 经 污染 治理 ; 新型 工 业化道 路 ; 南省 河
中 图分类 号 :4 4 7 X F2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0 30 6 (0 8 0 -0 70 10 -9 2 0 )60 6 -5 4
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 的领军省份 , 改革开放近 3 来, O年 工业 经济 得 到突 飞猛 进 的发 展 , 别是 “ 特 十 五” 期问 , 主要经济指标达到 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 但是 , 随着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然 加 强 了 污 染 治理 , 虽
冶炼 及压 延加 工业 、 金属 矿物 制 品业 、 剐食 品加 非 农 工业 和 黑色金 属 冶炼 及 压 延 Jw2k 行 业 , 六 大 J, . 等 t]) J 这
根本上改变河南省 面貌 , 又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资源 利用 效率 , 有效 遏 制污染 物 排放 较快 增长 , 真贯彻 认
但 我省 的工 业企 业 资源 消耗 量和 污染 物排 放量 仍在 较快增 加 , 而我 省 的人 均资 源拥 有水 平不 高 , 境状 环 况 比较 严峻 。此外 , 与全 国的发 展相 比, 南无 论是 河 在经 济结构 还是 产 业 水 平 上 都 有 一定 的滞 后 性 , 因
重大幅度上升 , 呈现出工业拉动的增长模式。
收稿 日期 : 0 - - 2 8 96 0 0 2
基金 项 目: 南省 社科 联项 目( K -0 72 0 ) 河南 省政 府决 策研 究课 题 ( 0 8 河 B L2 0 —2 2 ; B3 )
更进 一 步分 析 , 河南 省 现 有 的 结 构 以初 级 工业 加 工 业 为 主 , 掘 业 、 材 料 工 业 所 占 比 重 高 达 采 原 6 %左 右 , 0 轻工 业 中以农 产 品 为原 料 的工 业 占 7 % 0 以上 。在工业 的增 长 中 , 源 和 原 材料 工 业 的拉 动 资 作 用 非 常突 出。20 04年 非 金 属 矿 物 制 造 业 、 电力 、 黑 色金 属冶炼 及 压延 加工 业 、 学原 料 及 化 学 制 品 化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的影响关系研究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的影响关系研究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的影响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了环境问题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大量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的影响关系,旨在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二、有害气体排放与空气质量有害气体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等有害气体排放,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由于城市化的进展,城市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造成的排放量的增加是空气污染问题加剧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就有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因此,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农业面源污染与地面水质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养殖业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养殖废弃物、饲料残渣等,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很多的有机物、氮、磷等,当这些物质进入水体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

此外,化肥、农药、烧荒等行为也会对地面水质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也对水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持或者改善地面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例如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

四、工业废气排放与土壤污染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的废气排放问题,也是环境污染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工厂、矿山等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落到土地上,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会对人的生活环境、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例如,农作物生长在污染的土壤中,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给人健康带来威胁。

此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迁移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和减排,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保护土壤环境。

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0引言工业是实体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煤炭行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加强煤炭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从而降低煤炭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确保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减耗高效,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3]。

整理国外文献发现,Ahmet等(2017)[4]指出工业部门从污染制造业向清洁部门的转变导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U”型。

Patrik Oskarsson等(2018)[5]对印度的煤炭开采与加工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电力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缓解煤污染。

整理国内文献发现,刘华军(2012)[6]等的研究证明我国绝大多数的省市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

卢福财和詹先志(2019)[7]的研究探析了环境污染与制造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发现二氧化硫污染对制造业的集聚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是结合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进行较为宏观的研究,而较少有文章从工业发展的视域开展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分析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到一系列的工业污染改善措施。

1理论假设1.1工业增加值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工业发展在环境方面所带来的主要污染问题[8,9]。

大气污染会对工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如二氧化硫等浓度的增加会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污染气体会腐蚀生产建筑材料以及厂房设备。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水资源匮乏,与此同时工业废水会对生产设备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且大大降低污水治理的效率,因此水污染是工业发展的绊脚石。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分析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分析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讨论如何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影响1.1 空气污染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不仅令空气质量下降,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1.2 水资源污染工业过程中的废水和化学物质排放,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

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使得水体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饮用水的安全性也受到威胁。

此外,工业化还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3 土地破坏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很多农田被转变为工业用地。

这导致了农田资源的减少,对农业发展带来了阻碍。

此外,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也对土地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社会影响2.1 就业和经济增长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促进了经济增长。

工厂和企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工业化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兴起。

2.2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工业化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带来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生活条件,吸引了更多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人口的过度集中也引发了城市交通、住房和社会管理等问题。

2.3 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尽管工业化带动了经济增长,却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财富和资源的集中使得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贫困和社会边缘化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愈发凸显,需要通过公平的政策和社会保障来解决。

三、寻求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针对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找到环境和社会的平衡点。

3.1 环境保护与减排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但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恶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建议。

第一部分:工业化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带来了工业生产和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工业化的推进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废水和废气等污染源大量释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导致了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水体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土壤污染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第三部分:解决环境污染的建议为了解决中国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鼓励和支持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的发展。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第四部分:工业化与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转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转变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转变。

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论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转变工业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一、现状描述1.1概述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工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

1.2主要问题首先,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在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等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稀缺等问题逐渐凸显。

再次,劳动力资源问题也值得关注。

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数量都受到了限制。

最后,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当前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虽然我国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总体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二、现状分析2.1环境污染问题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到环境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工业排污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2资源短缺问题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能源资源短缺、水资源紧缺以及土地资源稀缺等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快节能降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资源配置等。

2.3劳动力资源问题分析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数量都受到了限制。

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渐失去竞争力,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

2.4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分析虽然我国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总体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工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来源:经济预测部作者:肖宏伟时间:2015-09-182014年11月,中美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首次正式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这一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正式宣布,未来将通过限定碳排放总量,加快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如何碳减排。

一、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1、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促进工业领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受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工业增长具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工业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据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70%左右。

目前我国整体已步入工业化后期,距离基本完成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为80%)还有近10个百分点的空间,距离完成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为100%)还有近30个百分点的空间。

从工业化国家经验来看,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前,工业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相应增加约0.6亿吨;工业化水平超过80%以后,碳排放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则相应增加约0.3亿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领域的碳排放还将保持一定的刚性增长。

2、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推动交通和建筑领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和建筑领域,交通和建筑等部门当前占碳排放总量的近30%。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为主向城镇经济为主转变的阶段,2020年、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0%、70%。

按OECD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中国城镇人均生活能耗约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倍、城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约是农村地区的4.5倍,相应的总能耗和排放约为农村水平的3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将呈刚性增长。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氧化硫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排放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其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其排放量的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工业结构、技术水平、环保政策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各因素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程度。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现状和问题,也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可为其他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工业二氧化硫减排、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但当前排放现状仍然严峻。

从排放总量来看,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依然庞大。

尽管近年来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主要与中国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

从排放源分布来看,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源头。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含硫煤炭,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高不下。

浅谈中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中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浅析中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摘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却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

以下是我们对中国工业发展下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中国工业经济环境工业污染引言:人类敲响了地球的丧钟,如此同时,地球也正在敲响人类的丧钟。

这一道理在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历史中却不被理解———钟声企图获取人类的眷恋,却始终难以穿透心灵对自然的冷漠。

我们已经习惯于像人类首次登月时那样看地球,认为地球还是个朵朵轻云覆盖着的美丽的蓝色星球。

众多照片、书刊、广告上反复出现这样的地球形象对我们构成了误导。

但是朋友们人类的活动早已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只是这些变化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无法显现出来而已。

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报道:全球生态环境已亮起红灯: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

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

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濒临灭绝。

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

1/3土地面临沙漠化。

80个国家严重缺水。

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闭上眼,历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久远的年代——静静地欣赏着优美的画卷,如泛舟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顺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沉浸在岸边的美景中:两河流域如诗如画的古堡庄园;潘帕斯草原如乱云翻飞的牛羊;头插羽毛身系兽皮吹着号角的印度安人;古罗马城喧天的角斗场;如龙般绵延的万里长城……水草丰美的河畔,杂石林立的山底,土地肥沃的盆地。

种种鲜活的场面,历历如现在眼前。

随着人类的进步,文明取代了蒙昧。

高科技和机械化出现了,刀耕火种消逝了,稻草房,洞穴变成了如今的美丽繁华的城市。

一、中国工业发展下环境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备受世人瞩目,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却不断困挠着各个部门,各级政府都在努力促使我国经济与环境走上协调发展之路,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惊人。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到一线经济大国的转变。

然而,由于快速的经济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经济与环境是紧密相联的。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好处,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破坏的代价。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近2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

首先,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被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地中。

这导致了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破坏。

其次,能源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拉动力。

尤其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增长的负荷需要大量的能源。

这导致了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碳排放量的增加。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与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土地利用转变也影响着环境。

城市化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

城市人均用电量和排放量更高,难以消化废弃物,造成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

二、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表现在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上。

环境污染对公共健康有重要影响。

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了数百万人的疾病和死亡。

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将对全球贸易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冲击。

这表明不解决环境问题可能会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其关系。

首先,政府应该颁布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监管。

精细化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密切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政府还应该承诺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鼓励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

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思考

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思考

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思考全球环境问题源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发展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深入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同样严峻。

但作者认为工业污染只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部分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而非工业发展本身。

相反,大力发展工业有利于我国解决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与我国的环境形势全球环境问题源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发展消耗了巨额的自然资源,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越来越脆弱。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依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联合国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30年中,虽然国际社会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球整体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大面积土地退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气层臭氧空洞扩大、生物多样化受到威胁等多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全球环境状况趋于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环境形势也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重要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2)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为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

(3)生物资源破坏加剧。

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大量丧失。

(4)未来面临的环境压力加大。

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农业面源和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一、工业发展的概述1.工业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2.我国工业化进程及主要成就3.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与发展二、环境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环境污染的定义与特点2.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3.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4.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三、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1.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2.环境污染对工业发展的影响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协同推进四、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措施1.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2.环境治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3.国家重点污染治理项目与成效4.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五、工业绿色转型的路径与实践1.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应用2.节能减排技术与工艺的创新3.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4.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六、青少年如何参与环境保护1.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2.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知识3.倡导绿色学校,减少校园污染4.关注环境政策,参与社会监督七、未来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趋势1.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2.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3.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国际合作4.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挑战以上内容涵盖了关于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工业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解题方法:回顾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找出答案。

答案: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习题:下列哪种产业更容易导致环境污染?A. 新兴产业B. 传统产业解题方法:分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判断哪种产业更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B. 传统产业3.习题:环境污染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解题方法: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工业化与水污染的关系及防治措施

工业化与水污染的关系及防治措施

工业化与水污染的关系及防治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工业化与水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工业化对水污染的影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直接污染了水体。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和有机物等,超标排放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此外,工业化也对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另一方面,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水进一步削减了可供饮用和灌溉的水资源,使得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二、工业化与水污染的关系工业化与水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工业化导致大量的废水排放,直接增加了水污染的程度。

另一方面,水污染对工业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限制了工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工业废水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物和废水。

这些废物中可能包含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这不仅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其次,水污染限制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工业污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面临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很可能面临罚款、关停等重罚。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三、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和意识增强。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环境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水污染的防治效果。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环保科技的创新,提高工业废水排放的处理效率和排放标准的合规性。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大气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污染物排放情况十分严峻。

以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物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VOCs污染,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保法律制度中,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治范围、目标、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制约了各个行业对大气污染的排放和污染物的治理。

其中,对VOCs生产、储运、使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具体的监管规定。

例如,要求相关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减少VOCs的超标排放,实行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惩罚超标行为等。

2.《VOCs排放标准》为了明确限制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8年发布了《VOCs排放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的重要法规之一,规定了VOCs排放限制,为VOCs治理提供了依据。

根据该标准,VOCs排放限制值从5mg/m3逐渐提高到20mg/m3,不同行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

3.《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针对VOCs污染的治理优先方向、目标和措施,提出了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来源行业的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惠及民生的综合效益。

该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加强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促进VOCs治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实施VOCs治理,提高整体VOCs治理水平等多种方法,最终实现VOCs污染防治的有效控制。

1.排放总量不降反增我国VOCs污染治理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VOCs排放总量仍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年VOCs排放总量为2500万吨,较2013年的2020万吨增加了24%,其中涂料、油漆、印染等行业的VOCs排放量占比较大。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

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不仅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环保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来源污染物主要分为三种:气体、液体和固体。

其中,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排、燃烧排放等产生的SO2、NOx、CO、O3、PM2.5等物质;水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农药、肥料等造成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化学品、废弃物等造成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城市垃圾等。

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 空气污染物的影响空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其中,PM2.5是人体健康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通过吸入PM2.5颗粒,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疾等。

此外,SO2会对植物造成腐蚀,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NOx会造成酸雨,对水库等自然水源及建筑物、文物等造成严重损害。

2. 水污染物的影响水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当水污染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时,人们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废水中的有机物会在水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和藻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绿藻和水华,进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有些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如果食用污染水中的鱼类和贝类等食物,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3. 土壤污染物的影响土壤是植物的生存之地和人类的生活基础。

当土壤污染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时,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使土地弃耕。

而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无法降解的污染物,会被积累到植物中,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四、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对策为了避免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促进废弃物回收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中国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参与规模最大的工业发展过程,对资源的消费
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因而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
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与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
然而,与其它国家工业化问题不同,中国人口基数和城市规模都较大,形成了许
多诸如“雾霾”这种“城市病”的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形势极为严峻。特别是进入
韩扬文(1990-),女,山西长治,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 李亚亚(1989-),女,河南济源,硕士,环境科学,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张信(1989-),男,河南周口,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
发展水平的关系,且通常引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假说进行分析。例如,selden 和 Song[1](1994)采用跨国面板数据计算得 出四种重要空气污染指标与人均 GDP 呈倒 U 型关系,并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污染 排放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Hilton 和 Levinson[2](1998)对 48 个国家 20 年间汽 车尾气中的铅排放量与人均 GDP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倒 U 型关系;Annicchiarico 和 Bennato[3](2009)采用 1960~2003 年的历史数据验证 了意大利经济增长与 CO2 排放量之间存在 EKC 关系,ChunlanMao[4](2013)论 证了黄河区域的农业灌溉带来的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倒 U 型曲线关系。当 然,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区域而言,环境污染与经济发 展并非总是存在倒 U 型关系[5][6],具代表的是如沈满洪、许云华等人[7](2000) 与吴玉萍、董锁成等人 [8](2002)分别用浙江省和北京市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得出 了不同的曲线特征,其中浙江省表现为 N 型曲线,而北京市则为显著的倒 U 型 曲线;Galeottia 和 Lanza[9(] 2005)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得出 CO2 排放量与人均 GDP 更倾向于 N 型关系;AzmatGani, Frank Scrimgeour[10]以生态经济角度探索水污染排 放的管理模型等等。综上所述研究大多以 EKC 曲线为模型进行趋势研究,并没 有通过曲线对各省份进行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也缺少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程度的分析。
9910 以上
(经济发展 美元
水平)
2005 年 745-1490 1490-2980 2980-5960 2960-11170
1170 以上
美元
2010 年 827-1654 1654-3308 3308-6615 6615-12398 12398 以上
美元
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A>I
A>20%,且 A<20%,I>S A<10%,I>S A<10%,I<S
本文选取 2001~2013 年中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中国环境指标数据和相关
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以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环境质量为研
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曲线拟合法等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中
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的关系。具体所用方法如下:
(1)陈佳贵课题组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法 陈佳贵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法是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关键字 工业化指标;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水平;污染排放强度指数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Emissions in China
Yangwen Han
表 2-2 各工业化指标的权重
Table 2-2. The weight of industrialization index
指标
人均 GDP
三次产业产 值结构
制造业增加 值占总商品
人口城镇化 率
就业结构
增加值比
权重
0.36
0.22
0.22
0.12
0.08
表 2-3 工业化各阶段的划分标准与表示方法
Table 2-1.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item of differen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
基本指标
前工业化阶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化后
(5)
期(2)
(3)
期(4)
1.人均 GDP 2000 年 660-1320 1320-2640 2640-5280 5280-9910
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分析*
摘要
韩扬文 1 李亚亚 2 张信 3
(1、3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迅速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同
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质量受到空前的威胁。本论
文通过利用陈佳贵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重新确定 2001-2013 年的中国工业化指 数,从而大致判断 2013 年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水平;再通过利用工业污染物强度和污染物 总量综合指数判断其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分析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耦合规
律,为后续我国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1)对工业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新的指标数列 Xi,消除量纲影响,方
法是指标值减去均值之后再除以标准差。
2)利用 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相关矩阵的
特征值以及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3)确定主成分。由表可以确定,前两个主成分 Y1 和 Y2 的累积方差贡献率,
很好的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五个指标。根据
(2006)提出的,相对而言是目前衡量我国工业化阶段的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该 方法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取人均 GDP,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制造业增加值 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就业结构等五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地区工业
化进程,各个指标的阶段划分标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
(2)原始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的实质是对数据指标直接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因数据
指标的量纲差异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外在影响。本文采 z-score 标准化方法,标
准化以后指标变量的范围在-1~1 以内,其形式如下:
Y = X−μ
σ
(2-1)
式中,μ、σ 分别为 2001~2013 年全国相同指标的均值和方差。 (3)主成分分析
10%以下
比(就业结构)
注:A 代表一次产业,I 代表二次产业,S 代表三次产业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和各个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值,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
无量纲化,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 指数(权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可以划分相应的工业
化阶段。各指标权重以及工业化阶段判断标准如表 2-2 及 2-3 所示。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of 2001-2013, we can determine the level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两个主成分的载荷矩阵计算出各指标在两个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并得出评
价指标与两个主成分之间的线性组合。
Y1=a1*X1+ a2*X2+ a3*X3+ a4*X4+ a5*X5
Y2=b1*X1+ b2*X2+ b3*X3+ b4*X4+ b5*X5
(2-2)
4)计算权重。根据公式,由各指标 Xi 在两个主成分中的系数 ai 和 bi 以及两
21 世纪,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严峻的客观现实迫切需要我们解决工业
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污染排放关系的研究,国内外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
展角度研究污染物排放的文献多偏向于研究单一或多种污染物排放状况与经济
* 资助项目:国家环保部“十三五”规划对外委托课题(课题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国际地缘政 治格局变化对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环境问题联动分析》
Table 2-3. The standards and methods about dividing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发展阶 前工
工业化实现阶段
后工

业化
阶段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业化 阶段
指标范
0 围
(0,33)
[33,66)
[66,100)
100
符号





发展阶 段
前工 业化 阶段
前半阶 段
后半阶 段
前半阶 段
后半阶 段
前半阶 段
后半阶 段
后工 业化 阶段
指标范
0 围
(0,17) [17,33) [33,50) [50,66) [66,83) [83,100) 100
符号
一 二(Ⅰ) 二(Ⅱ) 三(Ⅰ) 三(Ⅱ) 四(Ⅰ) 四(Ⅱ)

根据陈佳贵课题组的研究结果,2002~2010 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10 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 66,达到工业化阶段的临界值,说明 2010 年我国 已结束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在 2010 年之后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