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ε×SV×P
= △A/min×F
= △A/min×4921
参考区间
CK总活性:男性为:37~174U/L 女性为:26~140U/L
CK-MB活性:<15 U/L CK-MB质量: <5 µg/L
临床意义
1 心肌疾患 急性心肌梗死后3-8小时开始增高,10-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 正常。病毒性心肌炎时也增高。
在上述反应中NADPH的生成速率与样本中CK活性成正比, NADPH 在340nm有特征性吸收峰,通过在3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上升 速率,即可测得样本中CK的活性。
实验试剂
液体双试剂(R1+R2)
R1:己糖激酶 (HK)
>3000U/L
葡糖糖-6-磷酸脱氢酶( G-6-PDH) >2000 U/L
标本采集与要求
最好用血清标本,也可用肝素血浆。 本次实验标本为生化室当天病人标本。
实验操作步骤
吸R1试剂300ul、 R2试剂150ul加入测定 管中,混合。
加血清15ul,混合,立即吸入仪器测定。 记录实验数据。
结果计算
△A/min×TV×1000 CK(U/L)=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酶学分析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的原理 熟悉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的操作 掌握酶学分析技术的基本知识
实验原理
肌酸激酶的生物学特性
1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系统名是三磷酸 腺苷:肌酸转磷酸酶,是一种转移酶。
2 CK分布全身,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脑。
CK(U/L)= ————————_
ε×SV×P
= △A/min×F
式中:
TV = 总反应体积(ml)(R1+R2+ SV)
SV = 样品体积(ml)
ε = NADPH在340nm处的毫摩尔吸光系数6.3
P = 比色杯光径(1cm)
实际计算: R1=300ul R2=150ul SV=15ul
F=4921
可稳定4小时,4ºC稳定8-12小时,冰冻保存可 稳定3-4天。 红细胞不含CK,轻度溶血无影响 。
name mode filter temp units factor
பைடு நூலகம்
CK KINETIC
340 37 U/L 4921
delay meas time volume ref-low ref-high
120S 60S 350 55 170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酶活性浓度单位的计算
△A/min×TV×1000
2 骨骼肌疾患 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时增高;皮肌炎时轻度或中度增高;神 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不增高。
3 脑疾患 脑血管意外、脑膜炎增高。
4 非疾病因素的增高 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等
注意事项
当CK活性超过1500U/L时,样品用生理盐水稀 释后重新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试剂空白吸光度大于0.6时,勿用。 标本采集后后应尽快分离血清。血清中CK室温
3 CK同工酶有四种:CK-MM、CK-MB、CK-BB、线粒 体CK
实验原理
检测原理
CK
磷酸肌酸 + ADP ―――――→ 肌酸 + ATP
HK
ATP +葡萄糖 ―――――→ ADP + 葡萄糖-6-磷酸
G-6-PDH
葡萄糖-6-磷酸 + NADP+ ―――――→ 6-磷酸-葡萄糖酸 + NADPH +H+
二磷酸腺苷(ADP )
2mmol/L
一磷酸腺苷( AMP )
5mmol/L
二腺苷五磷酸( Ap5A )
10umol/L
N-乙酰半胱氨酸( NAC)
20mmol/L
磷酸肌酸
30mmol/L
R2: NADP
葡萄糖
2mmol/L 20mmol/L
实验仪器
M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手工加样 仪器检测
仪器参数的设置(依据试剂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