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 1979年: 中国数学 在曲折中 顽强前进
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中国现 1950年后的中国数学研究,规 代数学的发展进入 模成倍扩大,纯粹数学和应用 了新阶段。一部分 数学的门类逐渐齐全,各项重 数学家旅居国外, 点项目发展很快。华罗庚领导 继续追赶国际数学 的数论研究,云集了王元、陈 发展潮流。另一部 景润、潘承洞等青年名家,日 分则在国内,参加 后均有重大贡献。 新中国的科学文化 建设。
数学 如冯祖荀到日本
京都大学主修数 学,回国后任北 大数学系主任多 年
中国现代数学的真正 开始,当以1917年胡 明复在哈佛大学获得 博士学位为标志,他 的博士论文《具有边 界条件的线性微分— 积分方程》,发表在 美国的一流数学杂志 上。
熊庆来在 东南大学 和清华大 1919年“五四运动” 当时,中国的大 学 之后,中国现代数学 学数学系已经达
新世纪伊始,中国数学界迎来了 美丽的“春天”。2002年8月20 日,全世界的数学家将云集北京, 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 “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 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00年以前 ……
清末的中国。百业凋敝, 科技衰微。中国传统数学 也是江河日下。不过,从 浙江海宁走出来的李善兰 有一项工作为人称道,人 称“李善兰恒等式”,算 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后一 个亮点。
• 陈省身推动建立南开数学所,并首任所长。 频繁而密切的国际交往,是 20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数学的重要特点。 • 80 应用数学大家林家翘,帮助创立“工业与 一些著名的旅居国外的数学家,对 应用数学学会”,创立清华“应用数学研 中国数学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 究所”。 情。
20世纪30年代,中国数学界以清 华大学数学系的阵容最强。
除熊庆来担任系主任外,同于1928年在 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杨武之和罗庚进入清 华,即随杨武之研究数论。 后来成大名的陈省身由南 开考入清华,作为孙光远 的研究生研习几何学。这 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 数学硕士生。
此后的中国数学,完全是重 起炉灶,按照西方数学模式 发展起来的。1900年德国数 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数学家 大会上提出23个著名的数学 问题,当时的中国恐怕无人 能听懂这些问题的意思。
•
• 秦汾、郑桐荪留 学美国后,为辛 亥革命前后的中 20世纪的头十年,有一 国数学教育作过 贡献。 些年轻学子到国外研修
其中著名 的有...
姜立 夫在 南开 大学
教育有一个大发展。 陈建功和 到国外一般大学 何鲁 20世纪20年代,大学 苏步青在 在四 数学系如雨后春笋般 的本科水平。 浙江大学 兴办起来,尽管规模 川大 设立的数 都不大。 学 学系
1930—— 1949年: 中国现代数 学在某些领 域已具国际 先进水平
1956年,华罗庚以多元复变函数 论研究、吴文俊以拓扑学研究荣 在学习苏联的号召下,中国数学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另一 也深受苏联数学学派的影响。中国 项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
数学界的风气因此而趋于基础扎实、 在南方,苏步青、陈建功领导的 推理严谨。通过派遣留学生和邀请 复旦大学数学系,研究成果累累。 苏联专家讲学,一些对国计民生有 较年轻的谷超豪、胡和生、夏道 巨大关系的学科,如微分方程、计 行等脱颖而出,在微分几何、函 算数学、概率统计等都得到优先发 数论诸方面取得国际水平的成 展。 果。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数学界迅速复苏。 在这一时期,许多数学家相继做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如报春 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如廖山涛 信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 的微分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一代知识青年的科学偶像。在1966年独 包头中学教师陆家羲的“关于不 立创立“有限元方法”的冯康,赢得了 相交Steiner三元素大集的研究”; 广泛的国际赞誉。与此同时,国家不断 姜伯驹等的“不动点类理论”; 出台推动科学研究的政策:设立博士学 张恭庆的“临界点理论及其应 位,创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职称 用”;谷超豪等的“经典规范场 评审制度,恢复国家科学奖,鼓励青年 人到国外留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国际 理论研究”等工作,先后赢得了 数学交流。 国际声誉。
正是华罗庚和陈省身的这些工作,使得 中国现代数学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此 时的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陈建功、 苏步青领导的数学系,也是国内数学研 究的重要基地。由此可见,20世纪40年 代的中国数学界,已经具有培养数学博 士的实力,只是还没有设立博士学位的 制度而已。1945年之后,许宝碌在数理 统计上的创新性工作也享誉世界。
1957 年之后,中国数学 • 例如 1958年大搞线性规划的群众运动,数学 家放下手头的研究,学校师生走出课堂,正 在曲折中前进。经常性 常的秩序破坏了。剩下的一点好处是,与国 地忽视基础理论研究, 计民生有关的数学课程相继成为数学系的必 片面强调应用,违反了 修课。如线性代数、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 数学研究的规律。 等都是如此。此外,如苏步青因研究船体放 •
当时在清华求学的柯召、许宝碌、 徐贤修、庄圻泰、段学复等,以后 都是中国数学名家。 清华数学系群星灿烂,标
志着中国数学已经达到了 能够培养数学硕士的水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南开大学西迁昆明,成立西南 联合大学。战时的困苦,现时难以想像。 华罗康、陈省身、王信忠三人一间房, 每人一床、一桌、一椅、一盏菜油灯而 已。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华罗庚完成了 《堆垒素数论》,陈省身于大战正酣时 辗转到达普林斯顿,于1943年证明了高 维的“高斯—邦内公式”,开创了大范 围微分几何的先河。
样发展起计算几何,吴大任用微分几何方法 研究齿轮啮合问题,关肇直研究数学控制论 当然,在花费了巨大代价之后,也有 为两弹一星服务,都是值得称道的工作。华 促进应用数学发展的一些因素。 罗庚在晚年致力于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 走遍厂矿工地,解决实际问题,更是体现了 数学大家的拳拳报国心。
1980年至今: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取 得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