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之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之氨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教案一、氨一、教材分析《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随着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实验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组成、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掌握铵盐的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探究事物本质的过程。

(2) 通过化学实验过程,培养实思维能力,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的发明对人类粮食的贡献,体会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优良品质,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氨水的成分及其碱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中等,但对化学的术语的概括不够准确,需要老师来引导,规范化学术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所欠缺,有待加强。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 2.讨论法 3.归纳总结法六、教学过程【引入】某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某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寒气逼人,呼吸困难。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教师引导】氨还有哪些性质?工业上如何制取?【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红色溶液【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展示氨气瓶】【教师板书】一、氨(一)氨的性质1、氨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易液化;③极易溶解【思考】(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教师引导】水是中性的,氨气分子中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显碱性?【教师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NH3+H2O = NH3·H2ONH3·H2O = NH4 ++OH-一水合氨不稳定NH3·H2O =NH3↑+H2O【教师引导】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学生】有氨气分子存在。

高中化学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教学过程:[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板书] 二、氨1、NH3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

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 NH4++OH-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板书] NH3+H2O NH3·H2O NH4++OH-[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四节硫酸硝酸氨第二课时硫酸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1、认识硫酸、硝酸、氨等三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并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及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3、本节内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本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1、硫酸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

《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2、针对浓硫酸强氧化性这一教学难点,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硫酸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硫酸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实验探讨浓硫酸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

以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为突破口,创设情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通过层层设疑、质疑、析疑,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活动。

3、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4、在教学中采用“复习----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创新----运用”的教学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教案教学过程对比实验]用稀硫酸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吗?[引导分析]装置的优点:可抽动的铜丝可使反应随控随停,节约原料。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4章 第4节《硝酸、氨、硫酸》-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 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4章 第4节《硝酸、氨、硫酸》-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 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上《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 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第三部分内容。

在这一专题里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新课程化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对本专题的学习应该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①理解教材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学情分析】“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最后一专题的最后一块内容。

到本专题止,教材已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动手欲望,渴望自己设计实验,渴望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

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体验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

【设计思路】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重点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将学生分为多组,设计出多种改进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再通过实验的最终验证来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疑问——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点评各方案——实验演示——随堂练习【课前准备】1.教师的准备本节课是有关教材实验的改进与新设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课前备课时已花了大量时间“备学生”。

2.学生的准备为了让学生有个好的心理准备,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做好本节课的预习工作,并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学用具的准备考虑到本节课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授课。

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4.4 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氨水显弱碱性。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最常见的化肥是铵态氮肥,而制取铵盐首先要合成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氨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氨气,观察氨气的颜色,一名同学闻其气味,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

2.演示教材第97页实验4-8(喷泉实验)。

(一)氨(NH3)1.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液呈碱性。

阅读教材第97~99页有关内容,解释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归纳整理:⑵化学性质:①NH3与水的反应NH +OH-NH3+H2O NH3·H2O4思考与交流: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检验氨水的碱性?哪一种最简单?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方法一: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方法三:若是氨气则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

(常用于检验氨气)演示实验: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现象;再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试液变红——溶液显碱性,加热后溶液又变无色——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

板书: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NH3↑+ H2O。

过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与酸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接近。

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氨气溶于水的实验探究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能力。

2.通过对比演示实验体会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

2.立足学科知识,同时又能跨越学科知识,锻炼知识的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氨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用心爱心专心 1。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案(表格型)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案(表格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倾听【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表达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 24【过渡】稀硫酸主要表达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想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一样,酸体积一样〕,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比照。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倾听【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参加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表达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表达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思考答复【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表达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表达。

分组讨论【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思考答复【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响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倾听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响的方程式【问题探究】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表达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学生讨论【思考交流】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响,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响?为什么?那么,浓H2SO4能否与铜反响呢?【实验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响观察现象【实验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响需什么条件? 请描学生答复并书写方程式述实验现象,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响生成物,试管Ⅱ口部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响方程式。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案

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硝酸跟硫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过程:Ⅰ、课前检测1.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分别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化学方程式Ⅱ、课堂新授【导课】硝酸具有酸的五点通性,那么实验室制氢气为什么不用硝酸呢?【过渡】硝酸具有酸的五点通性外,在化学性质上,硝酸与浓硫酸一样有其特性,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不能制氢气。

【自主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请阅读教材P102)⒈铜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⒉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练习】分别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交流】为什么常温下可以用铝制、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浓硫酸?(请阅读教材P102)【归纳】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一般浓硝酸产生二氧化氮,稀硝酸产生一氧化氮。

b.常温下,浓硝酸可使Fe、Al钝化。

c.浓硝酸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自主学习】是否能用硝酸溶解金箔?分析王水的组成。

(王字三横一数,和王水的组成类比记忆)。

Ⅲ、课堂检测1.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H2S+2HNO3S↓+2NO2↑十2H2OB.CuO+2HNO3Cu(NO3)2十H2OC.4HNO34NO2↑十O2↑十2H2OD.3Cu+8HNO33Cu(NO3)2+2NO↑十4H2O2.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3.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铜和浓硝酸反应B.铜和稀硝酸反应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4.下列关于硝酸正确的是()A.稀硝酸能与Fe发生反应,浓硝酸不能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C.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D.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只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氧化性大于浓硝酸Ⅳ、教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及氨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及氨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二课时)精选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固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复原反响的看法,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复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研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育学生的着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征 ------ 强氧化性;经过议论、剖析、对照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剖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对照学习中,浸透“量变质变”规律和尊敬客观实质、力争实事求是原则的教育。

经过微型实验培育学生节俭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要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固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主要实验器械1mL 一次性注射器,小青霉素瓶,小试管, 50mL 烧杯,玻璃棒。

四、实验药品浓硝酸,稀硝酸, NaOH溶液,稀硫酸, Na2SO4 溶液,铜丝,蒸馏水。

五、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图片引入】观看硝酸泄漏的新闻图学生观看,初步认识硝为学习硝酸的性质做铺垫,片。

酸的特别性。

给学生详细的形象记忆,激【问题研究】硝酸终究拥犹如何的性发学生的求知欲。

质?运用浓硝酸的容器应当选择什么样的资料?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硝酸的性质。

【板书】第四节硝酸【展现沟通】认识学习硝酸性质的意义。

【定向自学】阅读教材简述硝酸的主要用途。

【板书】一、硝酸的性质【展现沟通】每两人一给学生研究的时机,培育学(一)硝酸的物理性质组观色态、闻气味、掂生的着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实验研究】请用自己实验桌上的药轻重(同水比);翻开力、综合归纳能力和评论能品(一瓶浓硝酸、一瓶水)和仪器(烧盖察看酸雾;将浓硝酸力。

杯、玻璃棒)研究硝酸的物理性质。

与水混淆放热。

由一个学生综合归纳,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展开教学,该部分的内容不仅属于第四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元素化合物模块和高考考查的重点。

教材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然后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师生通过共同探究完成对氨气的喷泉实验、氨水的的组成、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的学习。

根据学生学情,铵盐的相关知识安排在下一课时。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掌握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备⑵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通过微视频或者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认识问题的本质。

②进一步应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判断物质性质。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泰微课课堂示范,培养学生自主使用泰微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学习中讨论交流共同进步的快乐,体验化学的神奇魅力。

②通过泰微课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由于氨气的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重点,高考中常以氨气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再现、归纳、迁移能力,从多种实验设计中分析、比较、优选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教学难点分析】:喷泉实验原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难点主要是:喷泉实验原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主要是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可能分析、理解不到位。

而实验室制氨气中主要是学生氨气的干燥、验满、尾气处理上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一个较高的提升要求,需要学生掌握了氨气的相关性质之后方能灵活运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4章4-4 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4章4-4 氨硝酸硫酸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和氨水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喷泉”实验中产生喷泉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2.学习难点:氨水的成分。

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课前预习1.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2.根据学案,结合教材,提取本节课的重难点,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对有疑难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3.收集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1.分发学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课堂交流;2.提出本节重、难点,提醒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NH3【思考与交流】观看新闻报道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结合我们的预习和这一新闻报道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质?2、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汇报结果】…… 【导入新课】魔术展示用酚酞在滤纸上写好NH3的滤纸,然后在氨水上方熏,就写出了红色的NH3【创设情景】播放液氨泄漏事故新闻二、探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观察实验】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大批量的喷射到烧瓶内?2、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3、如果只有单孔塞,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引发本实验?4、喷泉为什么是红色的?【汇报结果】分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演示实验】喷泉实验【指导讨论】【点评】喷泉实验证明可以用水枪喷射泄漏在空气在的氨气三、掌握氨和氨水主要化学性质【解读魔术】【讨论与交流】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吗?各自都由哪些微 粒构成 ?【练习】 写出实验室制氢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组实验】1、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2、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3、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硫酸的玻氨水 液氨 形成条件 构成微粒 物质分类【讲解】通过分析氨水显红色的原因引出氨与水的反应,并讲解氨与水反应【引导回忆】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什么时候还用到过氨水?【请学生展示】 请学生到黑板上写相应的方程式并强调一水合氨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中化学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教版必修1.doc2019-2020学年⾼中化学 4.4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新⼈教版必修1第1课时教学⽬标1、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2、重视对学⽣知识的建构能⼒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知识作⽀撑。

3、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4、实验观察、想象分析,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法。

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问题引课]:学⽣思考回答课本P84的【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氧酸;硫酸是⼆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元强酸……(2)在⽔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

(3)从盐酸、稀硫酸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度加以讨论。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的兴趣。

指出浓硫酸的脱⽔性和吸⽔性(实验中经常做⼲燥剂)。

[实验演⽰]:演⽰【实验4-8】并投影下列思考题:(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有哪些变化?(3)实验发⽣后品红溶液(或紫⾊⽯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的棉花起什么作⽤?(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流。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反应,放出能使紫⾊⽯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的⽓体。

反应后⽣成物的⽔溶液显蓝⾊。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与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多数⾦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多数⾦属,还能够氧化⾮⾦属:如C 、S、 P等。

C+2H2SO4(浓)?CO2↑+2SO2↑+2H2O[例题分析]:课本P89页4、5、7题补充例题: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可发⽣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市高中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设计新人
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
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 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因分析: 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 。

5、检验:(1) 。

(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解析:A.解释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和O以2∶1比例脱出,所以向蔗糖中加浓硫酸会发黑,此过程又叫蔗糖的碳化.
B.解释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因为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

工业制浓盐酸发黄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Fe3+。

C.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解释正确.既不能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质,中学阶段有CuS、PbS、Ag2S、HgS、BaSO4、AgCl等。

选C。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解析:强还原性气体(H2S、PH3、HBr、HI等)和碱性气体(NH3、PH3等)不能用浓H2SO4干燥。

答案:②③④⑤
【例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V L,V L NH3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体积为V L,V L的N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 V L的NO气体,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 V L,从N原子守恒角度分析,
也有 V L的NO2转化生成溶质HNO3.所以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