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的混合与造粒(精简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粉体的混合
定义:混合是粉体工程的重要单元操作,通过机械
的或流体的方法,使不同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
等)和化学性质(如组成)的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
匀的过程,亦叫均化
对液体而言,即为搅拌 对塑性体而言,即为捏合
混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粉体(固固相)。 如水泥生料的预均化 少量固体或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均 匀分布(固液相)。如泥浆的搅拌 对塑性体的均化。如真空练泥
黑白粒 子数量 各为50
(a)原始态
(b)理想完全态
(c)随机完全态
混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态 应该认为,工业上的混合过程是一种“随机事件”,工业混合也 称为“概率混合”,它所能达到的最佳程度称为“随机完全混 合”。
4、均化效果评价
检验标准:粉体混合物微观上不均 质的程度(以长度、面积或体积表示) 单位混合长度:以长度表示
分离尺度小于检验尺度,且分离强度小于容许偏差 分离尺度虽大于容许偏差,但分离尺度充分小于检验尺度, 足以补偿前者 分离强度虽大于容许偏差,但分离尺度充分小于检验尺度, 足以补偿前者
这样,一定尺度的试样的浓度偏差平均值,可以 作为混合物质量的鉴别标准 衡量混合料的混合质量,通常是取若干试样地行 分析测定,这些在任意点的随机取样中的某组分 的浓度值是一个随机变量,具有一定偶然性,但 从总体上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
S B1 e S B2
e:均化效果,以倍数表示;
SB1、SB2分别为均化前后物料的标准偏差
均化效果指标主要用于水泥、化工等工业的原材料、燃料的 预均化过程中。一般预均化堆场的均化效果在5~8,最高可达10, 以此来保证原料成分的均齐性。
(2)均化指数 前述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的衡量指标均未涉及样品的浓度 和大小(如样品中的粒子数),而实际上,样品浓度和大小 对均化程度的测定与评价影响很大。为便于不同场合下的均 化程度比较,又提出了均化指数的指标。均化指数定义为:
上例中:R1=5.01%
R2=2.15%
波动范围反映了均化过程中样品的离散程度。而离散与集中 互为相反,故其集中程度可用均化度表示:
H 100 % R
混合度(均匀度)(统计学原理)
两组分混合:设A和B两种组分组成混合物
完全混合:从N个地方抽取n个试样。若n值小,即使是完全混合,各 试样的A或B的统计个数率还是不同的。对于完全混合物,统计上的理 论标准偏差(从二项式分布的颗粒群中,任意抽出n个试样),可由下 式确定:
均化
搅拌 捏合 混练
目的与意义
粉体混合过程的目的与意义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场合及用 途各不相同: (1)在玻璃生产中,有两个混合过程,即配合料的粉体混合 和熔融玻璃的粘性流体的均化,以达到所要求的化学成分均匀; (2)陶瓷原料的均化是为固相反应创造条件,并获得均质的 制品; (3)水泥工业原料的预均化和半成品的均化,有利于化学反 应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意义; (4)绘画颜料和涂料用颜料的调制,合成树脂同颜料粉末 的混合则是为了调色。
以上三种混合作用中,前两种是属于大规模随 机移动,第三种是小规模随机移动,但各种物 料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以上三种机理均起作 用,只不过以某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
3、 混合状态
固体粒子的混合过程要比流体复杂得多,对固体粒子混合的 研究水平,远不及流体的搅拌。因此,要详尽而准确地描绘出混 和状态非常困难,在此以混合状态模型加以说明:
用于组成量相差悬殊的不同混合物时有
误差
(c)波动范围(相对偏差) 利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值还不足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混合质量, 需要这两种特征数联合使用来表征,为此,引入离散度作为衡量 一组测定值相对离散程度的特征量 离散度R(不均匀度、变异系数):一组测量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大小 其定义式为:
S R 100% X
2 2 ex 偏析指数: 2 2 0 ex
式中, xex2为x2的期望值,未混合时的x2用x02表示
3、均化程度
均化程度(又称均匀度)是衡量均化质量的尺度。其表征 指标除上述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外,近年来又提出了一些衡量指
标,现分述如下: (1)均化效果 均化效果是指均化过程前后标准偏差之比。即:
4、均化效果的评价
描述混合均匀度的特征数学量: 合格率 标准偏差 离散度 均匀度 混合指数 混合速度
(1) 样品合格率
合格率的实际含义是:若干个样品在规定质量标 准上下限之内的百分率,即一定范围内的合格率。
举例:
样 品 第 1组 第 2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99.5 93.8 94.0 90.2 93.5 86.2 94.0 90.3 98.9 85.4 94.1 93.9 92.5 93.5 90.2 94.8 90.5 89.5 91.5 89.9
2
上例中:S1=4.68
S2=1.96
S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幅度的大小,其值越小,均化 效果越好。
混合状态模型
•如图,将相同量的两组分的物料颗粒看做黑白两种立方体颗粒, 图(a)为两种颗粒未混合时的状态,称为完全离散状态
•经过充分混合后,如图(b)所示,理论上应该达到相异颗粒在四 周都相间排列的状态,这时两种颗粒的接触面积最大,这种状态 称为理想完全混合状态。但这种绝对均匀的理想完全混合状态在 工业生产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2、均化过程机理
根据固体粒子在均化设备内的混合运动状态,其均化机理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移动混合 由于混合机工作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物料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类似于流体的骚动,所有颗粒在混合机内由一处向另一处 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了转移,产生了整体的流动。 (2)扩散混合 将分离的颗粒(或单个颗粒)撒布在不断展现的新生料面上, 如同一般扩散作用那样,颗粒在新生表面上作微弱的移动,使 各组分的颗粒在局部范围扩散,达到了均匀分布(相邻粒子相 互改变位置所引起的局部混合) (3)剪切混合 在物料团块(堆)内部,由于颗粒间的互相滑移和冲撞作用 形成了滑移面,就象薄层状流体相互混合和掺和,引起了局部 混合
若某一成份的合格含量为90~94%之间,则上述两组样品的 合格率均为60%,样品平均值分别为X1=92.58%、 X2=92.03%。 如用合格率表征,两者结果相同,但实际上,第1组的波动幅度 大,其均化效果明显比第2组差。 局限性:样品合格率仅反映一定范围内样品的波动情况,但并不 能完全反应全部样品的波动幅度,更没有提供全部样品中各种波 动幅度的分布情况,因此,需采用其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4、混合效果的评价
混合均匀性概念
分离尺度是指上述各个局部小区域体积的平均值,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混合物的均匀性,分离尺度愈 大,表示混合的均匀性愈差 分离强度是指上述各局部区域内的浓度与整个混 合物平均浓度之间的偏差,反应了混合均匀性的 另一方面,混合的分离强度愈大,则表示混合的 均匀性愈差。
偏析:因粉体间团聚及静电效应等原因,在粉体均化过程中
产生逆均化的现象,称为偏析,也称反均化。 偏析是物料的分离过程,若物料的特性差别较大,如密度、 粒度或形状具有相当大的差别的物料,其偏析程度就大,故 在某种情况下,对物料进行预处理,就可降低物料的偏析 在混合过程中,存在两个相反的过程:混合和偏析,一正一 反,反复进行,最终达到混合 -偏析的动态平衡,整个过程 是两种作用共存的过程。 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混合质量先达到一最高值,然后又下降而 趋于平衡,平衡的建立基于一定的条件,适当改变条件可以 使平衡向着有利于均化的方向转化,从而改善混合操作
r
PA (1 PA ) n
式中,PA为B的混合个数率。 一般地,n值越小,PA、PB差别越大;n值越大,PA越接近PB,当n→∞,PA≈PB
实际混合:对实际混合,抽取N个试样,令实测试样得A的个数率为xi, xi的平均值为x,则实际标准偏差为
2 ( x x ) i i 1 N
均化
物料物化 性质的分 布均匀
得到均质 的产品
提高制品的质量
7.1.1 粉体混合的理论基础 1、均化过程
均化前期:均化速度较快,
颗粒间迅速混合,并达到 最佳混合状态;
混合
动 态 平 衡
偏析
均化后期:均化速度慢,
随着混合的进行,反而向 反方向变化,效果恶化, 一般不能再达到最初的最 佳混合状态。因此,对于 不同的物料,掌握其最佳 混合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2、 标准偏差的含义及应用
标准偏差又称标准离差或标准差,是数理统计学中一个数 学概念。为正确理解和使用它,先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中,常遇到一堆数据,这些数据有两个特性:一是波 动;二是有一定的规律。为了要从这些波动的数据中,寻找出 其规律性,需理解以下名词术语的定义: (a)总体和个体 数理统计所研究的对象的整体称为总体。总体内的一个单 元称为个体。总体代表整个对象,含有很多个体,甚至无穷多, 不可能一一考察。 (b)样本 总体的一部分叫做样本或样品。统计方法就是解决如何从样 本来分析总体的问题。
对于总体(对无限次测试)而言,其标准偏差为:
1 n 2 X i n i 1
μ为总体的数据均值 n 趋向于无限多个
当样本的观察数值很多时,样本就比较接近或代表了总体, S 值与σ值近似相等。
标准偏差的局限性
标准偏差值只反映某组分浓度的绝对波 动情况,并不能充分说明混合的程度 未包括取样大小的影响
上述局部区域的大小是一个随机变量,要完全描述分离 尺度,须知道这些局部区域体积的概率分布函数,局部 区域浓度偏差亦如此,因此用纯数学方法处理是有困难 的,一般采用抽样检查的统计方法 故需规定一定的试样大小,并要试样的浓度值C的平均 偏差值应小于某个规定的最大值,此最大偏差值称为容 许偏差,而规定的取样大小,则称为检验尺度,若混合 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可认为混合是合格的:
由于粉体混合物为物理混合,宏观
是均质,而微观却并不均质。
4、混合效果的评价
混合均匀性概念
在混合过程中,根据混合的目的,要求混合物中一种或几 种组分的浓度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有一定的均匀性,为了评 价混合质量的好坏,提出了分离尺度和分离强度的概念 在整个混合过程中,整个物料体积不断地被分割成大量局 部小区域,这些局区域的组分浓度高于或低于物料平均浓 度Cm;在混合过程中,同时进行着高浓度组分区域和低浓 度组分区域之间的物质传递分配 在某一特定局部区域内,浓度C可视为定值;但对各个不 同的局部区域,C又是一个变量,因此可用分离尺度和分 离强度来说明混合的完善程度
•实际混合的最佳状态如图(c)所示那样,是无序的不规则排列, 这时无论混合过程再进行多长时间,从混合料中任点随机取样, 同种成分的浓度值应当是接近一致的, 这种过程称为随机混合, 它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称为随机完全混合状态
标准偏差S
S小,表明数据大多集 中在均值附近,波动小 S大,数据偏离
均值较大,较分散
S
N 1
由此,可用下式定义混合度(或均匀度)
M
r
S
PB (1 PB )(N 1) n ( xi x) 2
i 1 N
当完全混合时,M=1
多组分混合:i组分的配比(个数分数)为Ei,取一份试样测得i组分的 个数分数为Oi,定义x2为
(O E ) 2 2 E
2 ex 混合程度 2
(2)样品均值、标准偏差和波动范围 (a)样品均值 抽出一个样本(一组样品),得到一批数据,每组数据的算 术平均值称为“样品均值”,用X表示:
1 n X Xi n i 1
(b)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是用以表示数据波动幅度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均方 差根,其计算方法为: 对有限次数的测定
1 n S Xi X n 1 i 1
S S M 2 S SR
2 0 2 0
2
S0:均化前某组成的标准偏差;
SR:达到均化随机完全态时的标准偏差。
M 值为无因次量,均化前, S=S0 , M=0 ;达到随机完全态时, S=SR,M=1;则实际的均化过程0<M<1。 M缺点是对均化质量不敏感,即使是一很差的均化物,其标准 偏差S接近于SR,而不是接近于S0,因此,均化指数M的实际数值 处于0.75~1的范围内。
定义:混合是粉体工程的重要单元操作,通过机械
的或流体的方法,使不同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
等)和化学性质(如组成)的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
匀的过程,亦叫均化
对液体而言,即为搅拌 对塑性体而言,即为捏合
混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粉体(固固相)。 如水泥生料的预均化 少量固体或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均 匀分布(固液相)。如泥浆的搅拌 对塑性体的均化。如真空练泥
黑白粒 子数量 各为50
(a)原始态
(b)理想完全态
(c)随机完全态
混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态 应该认为,工业上的混合过程是一种“随机事件”,工业混合也 称为“概率混合”,它所能达到的最佳程度称为“随机完全混 合”。
4、均化效果评价
检验标准:粉体混合物微观上不均 质的程度(以长度、面积或体积表示) 单位混合长度:以长度表示
分离尺度小于检验尺度,且分离强度小于容许偏差 分离尺度虽大于容许偏差,但分离尺度充分小于检验尺度, 足以补偿前者 分离强度虽大于容许偏差,但分离尺度充分小于检验尺度, 足以补偿前者
这样,一定尺度的试样的浓度偏差平均值,可以 作为混合物质量的鉴别标准 衡量混合料的混合质量,通常是取若干试样地行 分析测定,这些在任意点的随机取样中的某组分 的浓度值是一个随机变量,具有一定偶然性,但 从总体上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
S B1 e S B2
e:均化效果,以倍数表示;
SB1、SB2分别为均化前后物料的标准偏差
均化效果指标主要用于水泥、化工等工业的原材料、燃料的 预均化过程中。一般预均化堆场的均化效果在5~8,最高可达10, 以此来保证原料成分的均齐性。
(2)均化指数 前述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的衡量指标均未涉及样品的浓度 和大小(如样品中的粒子数),而实际上,样品浓度和大小 对均化程度的测定与评价影响很大。为便于不同场合下的均 化程度比较,又提出了均化指数的指标。均化指数定义为:
上例中:R1=5.01%
R2=2.15%
波动范围反映了均化过程中样品的离散程度。而离散与集中 互为相反,故其集中程度可用均化度表示:
H 100 % R
混合度(均匀度)(统计学原理)
两组分混合:设A和B两种组分组成混合物
完全混合:从N个地方抽取n个试样。若n值小,即使是完全混合,各 试样的A或B的统计个数率还是不同的。对于完全混合物,统计上的理 论标准偏差(从二项式分布的颗粒群中,任意抽出n个试样),可由下 式确定:
均化
搅拌 捏合 混练
目的与意义
粉体混合过程的目的与意义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场合及用 途各不相同: (1)在玻璃生产中,有两个混合过程,即配合料的粉体混合 和熔融玻璃的粘性流体的均化,以达到所要求的化学成分均匀; (2)陶瓷原料的均化是为固相反应创造条件,并获得均质的 制品; (3)水泥工业原料的预均化和半成品的均化,有利于化学反 应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意义; (4)绘画颜料和涂料用颜料的调制,合成树脂同颜料粉末 的混合则是为了调色。
以上三种混合作用中,前两种是属于大规模随 机移动,第三种是小规模随机移动,但各种物 料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以上三种机理均起作 用,只不过以某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
3、 混合状态
固体粒子的混合过程要比流体复杂得多,对固体粒子混合的 研究水平,远不及流体的搅拌。因此,要详尽而准确地描绘出混 和状态非常困难,在此以混合状态模型加以说明:
用于组成量相差悬殊的不同混合物时有
误差
(c)波动范围(相对偏差) 利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值还不足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混合质量, 需要这两种特征数联合使用来表征,为此,引入离散度作为衡量 一组测定值相对离散程度的特征量 离散度R(不均匀度、变异系数):一组测量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大小 其定义式为:
S R 100% X
2 2 ex 偏析指数: 2 2 0 ex
式中, xex2为x2的期望值,未混合时的x2用x02表示
3、均化程度
均化程度(又称均匀度)是衡量均化质量的尺度。其表征 指标除上述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外,近年来又提出了一些衡量指
标,现分述如下: (1)均化效果 均化效果是指均化过程前后标准偏差之比。即:
4、均化效果的评价
描述混合均匀度的特征数学量: 合格率 标准偏差 离散度 均匀度 混合指数 混合速度
(1) 样品合格率
合格率的实际含义是:若干个样品在规定质量标 准上下限之内的百分率,即一定范围内的合格率。
举例:
样 品 第 1组 第 2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99.5 93.8 94.0 90.2 93.5 86.2 94.0 90.3 98.9 85.4 94.1 93.9 92.5 93.5 90.2 94.8 90.5 89.5 91.5 89.9
2
上例中:S1=4.68
S2=1.96
S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幅度的大小,其值越小,均化 效果越好。
混合状态模型
•如图,将相同量的两组分的物料颗粒看做黑白两种立方体颗粒, 图(a)为两种颗粒未混合时的状态,称为完全离散状态
•经过充分混合后,如图(b)所示,理论上应该达到相异颗粒在四 周都相间排列的状态,这时两种颗粒的接触面积最大,这种状态 称为理想完全混合状态。但这种绝对均匀的理想完全混合状态在 工业生产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2、均化过程机理
根据固体粒子在均化设备内的混合运动状态,其均化机理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移动混合 由于混合机工作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物料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类似于流体的骚动,所有颗粒在混合机内由一处向另一处 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了转移,产生了整体的流动。 (2)扩散混合 将分离的颗粒(或单个颗粒)撒布在不断展现的新生料面上, 如同一般扩散作用那样,颗粒在新生表面上作微弱的移动,使 各组分的颗粒在局部范围扩散,达到了均匀分布(相邻粒子相 互改变位置所引起的局部混合) (3)剪切混合 在物料团块(堆)内部,由于颗粒间的互相滑移和冲撞作用 形成了滑移面,就象薄层状流体相互混合和掺和,引起了局部 混合
若某一成份的合格含量为90~94%之间,则上述两组样品的 合格率均为60%,样品平均值分别为X1=92.58%、 X2=92.03%。 如用合格率表征,两者结果相同,但实际上,第1组的波动幅度 大,其均化效果明显比第2组差。 局限性:样品合格率仅反映一定范围内样品的波动情况,但并不 能完全反应全部样品的波动幅度,更没有提供全部样品中各种波 动幅度的分布情况,因此,需采用其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4、混合效果的评价
混合均匀性概念
分离尺度是指上述各个局部小区域体积的平均值,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混合物的均匀性,分离尺度愈 大,表示混合的均匀性愈差 分离强度是指上述各局部区域内的浓度与整个混 合物平均浓度之间的偏差,反应了混合均匀性的 另一方面,混合的分离强度愈大,则表示混合的 均匀性愈差。
偏析:因粉体间团聚及静电效应等原因,在粉体均化过程中
产生逆均化的现象,称为偏析,也称反均化。 偏析是物料的分离过程,若物料的特性差别较大,如密度、 粒度或形状具有相当大的差别的物料,其偏析程度就大,故 在某种情况下,对物料进行预处理,就可降低物料的偏析 在混合过程中,存在两个相反的过程:混合和偏析,一正一 反,反复进行,最终达到混合 -偏析的动态平衡,整个过程 是两种作用共存的过程。 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混合质量先达到一最高值,然后又下降而 趋于平衡,平衡的建立基于一定的条件,适当改变条件可以 使平衡向着有利于均化的方向转化,从而改善混合操作
r
PA (1 PA ) n
式中,PA为B的混合个数率。 一般地,n值越小,PA、PB差别越大;n值越大,PA越接近PB,当n→∞,PA≈PB
实际混合:对实际混合,抽取N个试样,令实测试样得A的个数率为xi, xi的平均值为x,则实际标准偏差为
2 ( x x ) i i 1 N
均化
物料物化 性质的分 布均匀
得到均质 的产品
提高制品的质量
7.1.1 粉体混合的理论基础 1、均化过程
均化前期:均化速度较快,
颗粒间迅速混合,并达到 最佳混合状态;
混合
动 态 平 衡
偏析
均化后期:均化速度慢,
随着混合的进行,反而向 反方向变化,效果恶化, 一般不能再达到最初的最 佳混合状态。因此,对于 不同的物料,掌握其最佳 混合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2、 标准偏差的含义及应用
标准偏差又称标准离差或标准差,是数理统计学中一个数 学概念。为正确理解和使用它,先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中,常遇到一堆数据,这些数据有两个特性:一是波 动;二是有一定的规律。为了要从这些波动的数据中,寻找出 其规律性,需理解以下名词术语的定义: (a)总体和个体 数理统计所研究的对象的整体称为总体。总体内的一个单 元称为个体。总体代表整个对象,含有很多个体,甚至无穷多, 不可能一一考察。 (b)样本 总体的一部分叫做样本或样品。统计方法就是解决如何从样 本来分析总体的问题。
对于总体(对无限次测试)而言,其标准偏差为:
1 n 2 X i n i 1
μ为总体的数据均值 n 趋向于无限多个
当样本的观察数值很多时,样本就比较接近或代表了总体, S 值与σ值近似相等。
标准偏差的局限性
标准偏差值只反映某组分浓度的绝对波 动情况,并不能充分说明混合的程度 未包括取样大小的影响
上述局部区域的大小是一个随机变量,要完全描述分离 尺度,须知道这些局部区域体积的概率分布函数,局部 区域浓度偏差亦如此,因此用纯数学方法处理是有困难 的,一般采用抽样检查的统计方法 故需规定一定的试样大小,并要试样的浓度值C的平均 偏差值应小于某个规定的最大值,此最大偏差值称为容 许偏差,而规定的取样大小,则称为检验尺度,若混合 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可认为混合是合格的:
由于粉体混合物为物理混合,宏观
是均质,而微观却并不均质。
4、混合效果的评价
混合均匀性概念
在混合过程中,根据混合的目的,要求混合物中一种或几 种组分的浓度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有一定的均匀性,为了评 价混合质量的好坏,提出了分离尺度和分离强度的概念 在整个混合过程中,整个物料体积不断地被分割成大量局 部小区域,这些局区域的组分浓度高于或低于物料平均浓 度Cm;在混合过程中,同时进行着高浓度组分区域和低浓 度组分区域之间的物质传递分配 在某一特定局部区域内,浓度C可视为定值;但对各个不 同的局部区域,C又是一个变量,因此可用分离尺度和分 离强度来说明混合的完善程度
•实际混合的最佳状态如图(c)所示那样,是无序的不规则排列, 这时无论混合过程再进行多长时间,从混合料中任点随机取样, 同种成分的浓度值应当是接近一致的, 这种过程称为随机混合, 它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称为随机完全混合状态
标准偏差S
S小,表明数据大多集 中在均值附近,波动小 S大,数据偏离
均值较大,较分散
S
N 1
由此,可用下式定义混合度(或均匀度)
M
r
S
PB (1 PB )(N 1) n ( xi x) 2
i 1 N
当完全混合时,M=1
多组分混合:i组分的配比(个数分数)为Ei,取一份试样测得i组分的 个数分数为Oi,定义x2为
(O E ) 2 2 E
2 ex 混合程度 2
(2)样品均值、标准偏差和波动范围 (a)样品均值 抽出一个样本(一组样品),得到一批数据,每组数据的算 术平均值称为“样品均值”,用X表示:
1 n X Xi n i 1
(b)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是用以表示数据波动幅度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均方 差根,其计算方法为: 对有限次数的测定
1 n S Xi X n 1 i 1
S S M 2 S SR
2 0 2 0
2
S0:均化前某组成的标准偏差;
SR:达到均化随机完全态时的标准偏差。
M 值为无因次量,均化前, S=S0 , M=0 ;达到随机完全态时, S=SR,M=1;则实际的均化过程0<M<1。 M缺点是对均化质量不敏感,即使是一很差的均化物,其标准 偏差S接近于SR,而不是接近于S0,因此,均化指数M的实际数值 处于0.75~1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