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大师分析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
目录
• • • • • • 一、赖特简介 二、赖特生平 三、作品简介 四、理念与方法 五、材料分析 六、总结
一、赖特简介
中文名: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外文名:Frank Lloyd Wright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威斯新州 出生日期:1867年 逝世日期:1959年
三、作品简介 • • • • 1、罗比住宅 2、流水别墅 3、古根海姆博物馆 4、其他作品
• 1、罗比住宅
• 历史地位 • 兴建背景 • 地理位置
• 材料分析
建筑细节
罗比住宅,有着“草原之舟”的美称。赖特的别具匠 心,一系列的革新,使它超越了传统。抽象的平面和立面上 多变的几何形体,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在空间感方面,令 人有一种身处大草原的开阔感。罗比住宅是一个划时代的产 物,代表着建筑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百多年的沧桑,在现在 看来是一种美的沉淀。它身上也有着许多现代建筑设计者学 习的地方。在做这个作业的过程中,仿佛跟大师赖特进行了 一次交流,使我们收获颇多。经典的建筑,是不朽的。
• 表现材料的本性 • 不但要注意观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种奇异生态,而 且对材料的内在性能,包括形态、文理、色泽、力学和化学性 能等等都要仔细研究。 • 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 他不认为空间只是一种消极空幻的虚无,而是视作为一种 强大的发展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推开墙体,穿过楼板,甚至可 以揭开屋顶。 • 他摸索着用新的形体去给这种力量赋形,海贝的壳体给他 这样一种启示,运动的空间必须有动态的外壳——一种无穷连 续的可朔性。 • 连续运动空间 • 他主张在艺术上消除无意义的东西而使一切事物变得十分 地自然有机,反朴归真。并且用浪漫的语言将它呈现在人们面 前。
• 1、1901——1929
• 1、1930——1939
1931年,赖特的设计作品在欧洲各国巡回展出,与欧 洲建筑师的交往中,赖特与密斯、格罗皮乌斯、诺伊特拉、 门德尔松、辛德勒等人有友好交往,唯独与柯布西耶水火难 容, 1932年,成立了塔里埃森学校。雷蒙德、辛德勒、诺 伊特拉、沙莱里、伊东荒田和我国著名的汪坦都曾在那里学 习过。 1930年——1939年中,赖特因流水别墅(1936)和约 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1939)的成功使赖特声名大噪。1939 年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的称号。
• 4、其它作品
1907年,伊利诺伊州罗伯茨住宅
1904年,马汀住宅
1902年,芝加哥威利茨住宅
1915年东京帝国饭店
1938年,西塔里埃森
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
普赖斯大厦
四、理念与方法
赖特所提出的“草原式风格”及“有机建筑”理论,开 一代先河。 他认为,建筑应在人类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 赖特声称,他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能够反映出人的需 要、场地的自然特色,使用可利用的自然材料。 他的建筑特点:灵活多样,既能使内外空间交融流通,同时 又具备安静隐蔽的特色; 在建筑构造方面,他既灵活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 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 肃而夸张。
• 1、1940——1959
1941年,获皇家建筑学会授予的金牌。 1959年,花费了赖特十六年不懈努力的大工程古根海 姆博物馆落成,唤起了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精神感染力的重 新重视使赖特再次享有他作为一个时代预言者的声誉。 1959年4月,赖特因腹痛住进医院,手术后的第五天清 晨,91岁的赖特因病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漫长的一生。
职业:建筑师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生平
• • • • • 1、1867——1900 2、1891——1929 3、1930——1939 4、1940——1959 5、总结
• 1、1867——1900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1867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 里奇兰森特。1886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 绩平平,差3个月毕业时即离校。1887年前往芝加哥寻找工 作,进入了建筑师莱曼·希尔斯比的事务所开始做一些住 宅设计。 这期间有了赖特的第一个独立的建筑设计------希尔沙特 家庭学校。 1888年进入建筑师D.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 并深受建筑师D.阿特勒(Adler)和L.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的影响。并私下设计了约十来个住宅设计,代表 为查理住宅。 1889年结婚与第一任妻室有六个孩子。 1893年开设事务所。第一个作品是温斯洛住宅。
赖特的设计理念
•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 内部的空间关系。 •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所蕴涵的文化和 艺术。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赖特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 •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表达的过程,从由 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的空间,再发展到适 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自然组合的整体空间。 • 布鲁诺.塞维是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 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 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 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 2、流水别墅(1936年)
• 历史地位 • 兴建背景 • 地理位置
• 材料分析

赖特没有采用墙体作为空间分隔这种老套路,摒弃 了这种死板的做法,他做的是用家具本身来分隔空间, 这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流畅。正如赖特本身所崇尚的 那样,在这个设计上他可谓是花尽了心思,让整座建筑 就像是从虎跑溪上自己生长出来的那样,瞧不出它的人 工雕琢的成分。比如壁炉的设计,它联合了山壁与墙体 ,是一层平面的中心点,是人与自然地接合之处。 • 从造价上讲,它远远超出本来的预算,成本太高。 由于坐落在熊跑溪上,房间常年潮湿。而在每年的汛期 ,溪流的水都会倒灌入房中。就算再好的建筑材料也经 不起长期的水泡。这就需要不断地后期维修,这中间的 经济投入相当巨大。
1906年应邀访问日本。 1909年爱上一位顾客的妻子,与第一任妻室分居。同年 赖特到欧洲与日本旅行,以躲避社会各界对其的指责。 1901——1909这十年是赖特建筑事业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一共建成了四十九个设计,其中最著名的有威利茨住宅 (1902)、拉金大厦(1904)、罗比住宅(1909)等。 1911年回到老家威斯康辛峡谷建造了集寓所、事务所和 设计学校于一身的塔里埃森住宅。 1914年赖特情人与她的2个孩子连同另外的4人在塔里埃 森被一名家里的佣工杀死,并放大火,给赖特带来深重打击。 1920——1929年,赖特在建筑上不断有所创新,著名代 表作是塔里埃森赖特住宅1-3(1911--1925)、帝国饭店(1916-1922)等。
赖特提出的观念方法
• 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 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 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 。 • 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 他消化吸收美国的文化,并使之进入他的思想,立足于吸 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如住宅的门 廊和十字行平面的运用。 • 活的有机的建筑 • 建筑要与自身所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 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 技术为艺术服务 • 住宅应该有轮船,飞机,汽车的流线型,因此结构应该表 现出连续性和可朔性,寻求新时代的空间感。
赖特有机建筑的六个原则
• 简练应该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 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 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 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 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 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 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 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五、参考材料分析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er网站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赖特》
六、总结
赖特是现代建筑家中少有的高龄大师,得以亲自经历了美国 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并且亲眼看到战后的“ 国际主义”建筑运动和密斯的“少就是多”原则兴盛。毕生设 计了大量的住宅建筑和少量的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提出了” 有机建筑”理论和草原式美国住宅模式。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 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 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的贡献是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 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钢 筋混凝土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比如空调的采用)。他为 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 ,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
5、总结
赖特一生从事了将近七十年的建筑活动,建成的作 品有四百多件,另有数百个设计方案,出版了几十种著作 和论文集。他的影响十分深远,早年曾影响过欧洲,今天 仍然鼓舞着世界各地的建筑师。 在当代建筑潮流中,赖特并未受到过多的攻击,其 原因就在于他有许多正确的预见,例如对城市集中的批评 ,对摩天楼的综合使用和造型的探求,关心中产阶级甚至 工人的住房,弥合专家和公众之间的鸿沟,强调选用适当 的材料,尤其是对文化、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但是“ 赖特的真正影响应该是他的方法和观念,它们反映在他的 作品之中”。
• 3、古根海姆博物馆
• 历史地位 • 兴建背景 • 地理位置
• 采光设计 建筑物的外部 向上、向外螺旋 上升,内部同时 沿生的曲线和斜 坡则通到6层。螺 旋的中部形成一 个敞开的空间, 通过玻璃圆层顶 采光。
• 内部细节
•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项目是颇具争议的 。不仅仅是因为设计师将博物馆内部设计 成了一个延续的坡道而不是传统的盒子型 房间,而且对于这座建筑和所在城市的关 系也存在折诸多争论。与周围方形建筑的 格格不入与圆形体量与方形体量的衔接是 争议的重点。 对此,赖特本人说:“在 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 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 ,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 • 其实,也真是由于这种不协调,使得 古根海姆博物馆虽然蜷伏在周围林立的褐 色砖砌高楼大厦之中,仍能成为一个地区 的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