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教学质量上亟待提高的现状,分析了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指导不同阶段的汉语阅读教学,旨在探寻有效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汉语阅读教学模式。
标签: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不同阶段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两大方面。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是语言要素教学的主要方面,而言语技能训练则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在言语技能训练这一领域,阅读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水平,如何对留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技能训练,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少有较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刘慧清老师强调侧重朗读训练和造句练习提高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廖智宏老师提出应在汉语阅读课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汉语知识,导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戴雪梅老师从词汇和文化背景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他们的宝贵意见对汉语阅读课教学都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在这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汲取其精华,以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D.E.Runelhart)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按照留学生不同水平将其划分初、中、高级三个阅读阶段,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的产生
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最早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后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32年)引至现代心理学领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D.E.Runelhart)经过大量研究,将其发展为一种完整理论,并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和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知识的建筑材料,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即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并以抽象的构架形式有条不紊地储存在大脑的长期记忆中,在大脑中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图。
(二)影响阅读能力的图式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它们分别是
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语言的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语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及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结构图式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特点、逻辑结构等的了解程度。由此不难看出,文章的语言、内容和结构与读者脑中的相关图式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鲁梅尔哈特同时又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一是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应的图式,此时读者根本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读者虽已具备了与文章相关的图式,但文章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能让读者的图式与之相连;三是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却不是作者的表达意图,而是对作者意思的误解或曲解。
(三)图式理论下发展的阅读模式
图式理论的研究推动着阅读模式的不断改进,在以往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基础上,产生了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三、图式理论与分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巧以及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习分析处理语料的方法,掌握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逐步积累汉语阅读经验,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最终转化成言语能力。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同样是阅读课,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确定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根据对阅读能力形成过程的初步认识和当前的教学实际,阅读训练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的训练;在中级阶段,则是全面训练阅读能力的阶段,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语法训练,增加文化知识的介绍,培养猜测、推断能力和“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到了阅读训练的高级阶段,阅读训练的侧重点就落在了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的训练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训练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与阅读能力的三种图式相互对应,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的形成与完善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下面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
在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训练重点是识字和词语理解。识字是词汇积累的过程,换言之,初级阶段阅读训练的侧重点就是词汇的积累。以《驾校毕业了》(《汉语阅读教材》一年级第二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一文为例,传统的词汇教学就是按生词表顺序依次解释,再结合课文分析进一步积累词汇,这从表面看来,学生对每个生词都有了一定的信息接受量,但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及课后的检查情况来看,学生需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巩固复习才能基本掌握所学词汇;在另一个班,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语义场图式来进行词汇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
的主要内容,同时掌握了课文中的主要词汇及用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学生根据此图,不仅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还轻松掌握了主要的动词、形容词及常用的名词,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训练的中级阶段
在阅读训练的中级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突出语法训练,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根据文章大意猜测和推断的能力。对韩国留学生的文化知识介绍中,以《元宵节》一课为例,分析图式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此图式中,中国和韩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一目了然,通过上图,可以使留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互联系、比较,对全面了解中国的元宵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式理论与阅读训练的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获得日常性知识为目标,主要是了解时事、政治、文化等内容,也可称报刊阅读;二是以阅读文学作品为目标;三是以专业阅读为目标,主要是指某个专业的理论性文章阅读。
在这一阶段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如何启动旧的图式,进而建立新的有效的图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闲话中国茶》(《汉语语阅读教程》第三册)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利用结构图式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启动学生的旧图式:
(1)来中国后喝过什么样的茶?(2)你知道的中国茶有哪些?(3)你认为喝茶对身体有益吗?
以上问题能激发学生再现相关的经历,并能较好地预测文章的相关内容。
其次,作为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有其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如起源、发展、特征、分类、价值、地位等等,因此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图式,也就基本了解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