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PPT42页)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国学经典文化主题教育中国风PPT模板(内容完整)

国学经典文化主题教育中国风PPT模板(内容完整)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 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 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 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 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传统 文化
主 题 教 育
传统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 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 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 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 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 “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 义。
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 意义;
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 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 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意义;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 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 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叁 经典国学 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 “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 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总结词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详细描述
国学具有重要性和价值,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基。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 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国学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人 类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学课堂教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国学概述 • 国学经典导读 • 国学教学方法 • 国学教育实践 • 国学教育展望
01 国学概述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总结词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详细描述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 领域。它强调人文精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
总结词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详细描述
国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时期的学术繁荣,不断演变和完善。如今,国 学教育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机构和学生开始关注和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随着 全球化的推进,国学也正在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02 国学经典导读
积极性。
课外实践:如何开展国学活动
文化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主题活动
举办国学主题的征文、朗诵、书画等 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
志愿服务
引导学生参与国学相关的志愿服务活 动,如传统文化推广、社区文化服务 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作业
《大学》导读
总结词
儒家修身之道的指南
详细描述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通过《大学 》导读,可以深入了解儒家的道德修养、治国理念、人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髓的密化代人体而的为
之,的,中神系周文古
中已发是国髓的密化代
。经展有发之,的,中
深逻其展中已发是国
入辑自了。经展有发
到 了
和 内
身 独
几 千
国 学
深 入
逻 辑
其 自
展 了

魏晋玄学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人的发其几作 神,展自千为 髓已逻身年古 之经辑独的代 中深和特文中 。入内而化国
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国人神髓之中。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 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03
国学思想与精神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倡导仁爱、正义、礼制、智慧和诚信等价值 观念。
道家思想
总结词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无为 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回归自然。
03
形成期
国学经典主要形成于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 立说,奠定了后世传统文 化的基础。
发展期
汉唐时期,儒释道三家融 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 国传统文化。
成熟期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 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同时 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 了新的成就。
02
国学经典著作
《论语》
总结词
儒家经典,涵盖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多方面思想。
弘扬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有助于维 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 发展需求,推动国学经典文化的
创新与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通过学习国ຫໍສະໝຸດ 经典,提升国民素 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05
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
重视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建立阅读计划
培养道德意识
国学经典强调道德意识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 领悟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个人增强道德意识,提高自我约 束能力。
引导行为规范
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许多行为规范和礼仪制度,如《论语》 中的“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内容,能 够帮助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国学经典对个人思维方式的提升作用
培养审美情趣

2024版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课堂PPT课件

2024版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课堂PPT课件

名家书法作品欣赏与评析
古代名家作品
介绍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古代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分析
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
当代名家作品
展示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等当 代书法家的优秀作品,探讨其创新 精神和时代特色。
作品评析方法
讲解如何欣赏和评析书法作品,包 括笔墨运用、结构布局、气韵生动 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解读
孔子说:“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 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这 段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朋友交流,并保持宽容的心态。
《孟子》节选及解读
节选原文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 者,人恒敬之。”
解读
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 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 他。”这句话强调了互相尊重、互相 关爱的重要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 则。
天文历法
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如商代甲骨文中的日食、月食记录,战国时 期的《甘石星经》,以及后来逐渐完善的农历等,这些都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 作用。
医学成就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问世,为中 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统美德。
诗词欣赏
欣赏了多首古诗词,如 《春晓》、《静夜思》 等,感受了诗词的韵律
美。
礼仪规范
学习了传统礼仪规范, 如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等,提升了个人修养。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01
02
03
04
学习态度
自觉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习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如诵读、 抄写、讲解等,提高学习效率。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的国际化传播
跨文化交流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思 想内涵,应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 化的了解和认同。
学术研究
推动国学经典的国际化传播,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 作,共同开展国学经典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
教育合作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形式,将国学经典引入 国际教育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的优秀人才。
和创新能力。
国学经典在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文化产业发展
国学经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可 以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旅游
将国学经典融入文化旅游,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有助于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艺术创作
国学经典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促进艺术创作 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思想道德规范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 想道德规范,对于塑造民 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具 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的分类
01
02
03
04
经部
包括《周易》、《尚书》、《 诗经》等,是古代文献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史部
包括《史记》、《汉书》、《 三国志》等,是历史记载和历
史研究的著作。
子部
包括《论语》、《孟子》、《 庄子》等,是诸子百家的著作
04
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
国学经典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塑造良好品德
国学经典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传统美德,有 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
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件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件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国学起源 经典著作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结语
引言
引言
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培养传统 文化素养 目标群体:小学生,建立正确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引言
PPT内容概述:介绍国学的起源、经典 著作以及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起源
国学起源
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 瑰宝 国学的定义和目的:传承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积极推动小学国学教育 的普及,让Hale Waihona Puke 多的孩子受益于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国学起源
奠基人:孔子和其学派
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等 国学名著:《道德经》、《周 易》、《史记》、《诗经》等
经典著作
名人名言: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的 人生智慧
国学教育的重 要性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民族 的价值观和精神 培养人文素养: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塑造正确人生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 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如何开展国学 教育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开设国学课程:将国学融入小 学课程计划 举办国学活动:诗词比赛、经 典阅读等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家庭教育角色:父母应加强对国学知识 的传授
结语
结语
国学教育的意义:培养继承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一 代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PPT课件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PPT课件

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
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 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 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国学文化总述
单 单单单单 击 击击击击 此 此此此此 处 处处处处 添 添添添添 加 加加加加 文 文文文文 本 本本本本
信 言 信
出者 由, 衷不 ,疑 始也 终, 不不 渝差 。爽
也 ,
智 文 即 明
理人是 密发非 察为、 ,是曲 是非直 为之、 智心邪 也,正 。、
真 妄
礼 淫 尊
乱卑 不长 犯幼 ,有 不序 败, 人处 伦事 ,有 礼规 也, 。
义 不 君
义子 而喻 富於 且义 贵, ,小 於人 我喻 如於 浮利 云



















目 录

先秦经典概述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
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 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只有12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 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 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2024)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2024)
通过举办诵读比赛、讲座、 展览等文化活动,推广国学 经典,提高公众对国学经典 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创新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 、电视、广播等,创新国学 经典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 接触和了解国学经典。
加强研究阐发
加强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和阐 发,挖掘其深层内涵和时代 价值,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与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024/1/29
21
国学经典中的养生之道与现代健康观念
天人合一
国学经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这 与现代健康观念中的生态平衡、
自然疗法等理念相契合。
饮食有节
国学经典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 序,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与现代健康观念中的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等建议相符合。
动静结合
05
国学经典与现代生活
19
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
仁爱之心
国学经典强调仁爱、宽容和互助 ,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和
谐与人际关系的改善。
礼制规范
国学经典提倡礼仪、尊重和谦让, 这些行为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提高个人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中庸之道
国学经典中的中庸思想强调平衡、 调和,对于现代社会中处理复杂问 题、缓解社会矛盾具有启示作用。
通过书籍、文献等文本形式,将国学经典 保存并流传下来。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径,将国学 经典融入教育体系,实现对后代的传承。
2024/1/29
24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2024/1/29
思想道德建设
01
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可用于
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国学经典家长会》PPT课件

《国学经典家长会》PPT课件
促进身心健康
国学经典中的哲学思想和修身养性之道对于促进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 处,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生活品质。
如何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1 2 3
加强师资培训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和教学能力,为传承和创新国学经典提供人才保 障。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角色 扮演、互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 趣和积极性。
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以确保 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内容质量
确保选择的国学经典内容健康、积极 向上,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和道德观念。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国学经典
01
02
03
亲子共读
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国学 经典,通过共读方式培养 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讲解与解释
在孩子阅读过程中,家长 适时给予讲解和解释,帮 助孩子理解经典的内涵和 意义。
组织国学经典主题活动
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鼓励孩子参加国学经典朗 诵比赛,提高孩子对国学 经典的兴趣和自信心。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组织孩子参观博物馆、文 化遗址等,让孩子亲身感 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共读活动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 国学经典,增进亲子关系, 共同成长。
鼓励孩子在国学经典中寻找启示
培养良好品德
家长应树立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意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践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应积极参与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讨论,与孩子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激发孩子的 学习兴趣。
家长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国学素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孩子提供正 面的影响。
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时间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合理 安排学习国学经典的时间,避免过度 疲劳和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
9.廉洁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艰苦奋斗
❖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礼 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包拯《乞不用赃吏书》:“廉者,民之表 也;贪者,民之贼也。”欧阳修《五代史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这不就是今天所倡导的廉洁奉公;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吗?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获得西方国家领导人对东方文化的高度评价。
3.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西方人普 遍接受认同,成为生态环保的理论基础。
4.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海外已办孔子学院 156所,台湾高考必考国学,大陆方兴未艾
(二)“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 化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 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 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行政命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会暂 时避免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 用礼教整顿,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 心归服。
❖ 《孟子·尽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 《尚书·大禹谟》赞扬禹“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孔子主张“无求生以害人,有杀 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贾谊提 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 谊传》);范仲淹标举“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黄宗羲崇尚“不以一 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 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原 君》)——这不就是当今倡导的“大公无 私,先人后己”之美德吗?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 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三)国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一性
1.民主公有制
❖ 孔子大同理想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礼记·礼运》)康有为《礼运注》 说:“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神 之殊,无男女之别”“人人皆公,人人皆 平。”——这不是民主公有制之源?
2.义利并重观
❖ 《孟子·告子》提倡“舍生取义”,《墨 子·兼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南宋 叶适、陈亮主张“以利和义”即“谋利而 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习 学记言》)——这不就是当今“义利并重” 的价值观吗?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 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 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 族文化丰厚资源。”
5.敬业诚实守信
❖ 《学记》首标“敬业乐群”,《论语》强 调“言而有信”,司马迁《史记·侠客列传》 赞扬“一诺千金”,诸葛亮《出师表》崇 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就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吗?
6.爱国主义精神
❖ 屈原《离骚》中“恐皇舆之败绩”“虽九 死其犹未悔”;曹植《白马篇》:“捐躯 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岳飞《满 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 人无再青”,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 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拼将十 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不就 是赤胆忠心、爱国主义的传统吗?
8.民主政治思想
❖ 《国语·召公谏弭谤》:“是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gǔ ,形声,从目,鼓声。 本义:瞎眼.虽瞎但有眼珠 . )献曲,史献书,师箴, 瞍(sǒu,眼睛瞎没有眼珠. )赋,矇诵,百工谏, 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古史教 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 而不悖。”《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一 风刺上,”;——这不正是中国民主政治 的导源吗?
国学经典 与教育
❖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 讲六个问题
一、国学热兴盛原因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三、国学论教育对象 四、国学论教育目的 五、国学论教育内容 六、国学论教育原则
国学热为什么会兴盛?
(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
1.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动摇了马克思·韦伯 的权威论断,使欧美对东方文化重新审视。
7.以民为本思想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孟子·离娄下》);孔子对鲁哀公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管子·治国篇》:“治国之 道,富民为先”;《孟子·尽心》:“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新书·大 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 为本,吏以为本”;李广“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近食”;杜 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柳宗元 以“急生民之困,利安元元为务”(《寄 许京兆孟容书》);——这不就是“以民 为本”“为人民服务”之导源吗?
4.仁爱、助人为乐
❖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多音字,此 处念:guān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说:“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 惠王上》);陈子昂《感遇》:“圣人不利己, 忧济在元元”;杜甫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于谦高唱“但愿苍生俱饱 暖,不辞辛劳出山林”(《咏煤炭》);——这 不就是人道博爱、助人为乐之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