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结-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精萃的部分,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渐渐形成了我们的民族风骨和气度,成为培育我们民族的品德和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她维系着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可以说,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龙的传人的思想根源,是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华人心灵寄托的共同庙宇,它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她既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又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精神,鼓舞着中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代开拓、创新。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由此可见保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何其必要和重要。广泛存在于戏曲、文学、绘画、书法等领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超时空、超越阶段的品质,包括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等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华夏儿女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宝贵财富,同时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普遍价值和深远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其核心是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就社会经济而言,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活动才能实现,而高素质人才的造就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提升人们的全面素质,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力也有义务继承并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普及电脑,从娃娃抓起”,弘扬中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应从学生抓起。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待正确树立。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生力军,初中生需要的是正确、健康的引导,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尊道贵德、律己修身、诚信如礼、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优秀传统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所需人才。

据调查,我们的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多,甚至有的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相当贫乏。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对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崇尚金钱、崇尚享乐,不讲诚信,怕苦怕累,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为中心,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种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而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轻则可能毁了一代人,重则将要毁了一个国家,作为教师我们也将夜不能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文、历史、政治、美术等学科都有涉及,而语文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作为文化载体,集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语文。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我们作为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一个对于自己民族文化失去认同、自尊、和自信的民族,是永远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途径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得以光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生命,是民族发展和生存的智慧。从古至今,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被提出,人们研究它同现实的文化运动的联系,研究同当时经济、政治的联系,研究与民族前途、国运盛衰的联系,在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也不断发展,优秀的文化在不断的积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在中国本土发扬滋长,而且还走出国门落地生根,不但被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龙的传人所传承,而且还被其他国家的人们借鉴发扬。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地方百姓,都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给于高度的关注;无论是本国学者还是外国专家,都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进行着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被广泛注入到社区建设、企业发展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人们研究它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研究它与学生社会荣辱观的关系,分析在绘画、书法等形式中的表现。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中小学都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的课程,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要增加传统经典诗词的比重。由此可见,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通过有效途径科学、有序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课题研究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民族精神纲要和生命科学纲要,把握好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以学生为本,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具体内容如下:

1、现状调查分析: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情况,认同情况。

2、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学会欣赏作品的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的情感之美,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学修养;同时提高学生尊道贵德、律己修身、诚信如礼、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方面的道德人文修养。

3、在不同途径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1)立足课堂,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达到研究目的。

(2)将课内外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拓展课教学,较深入广泛地学习相关作品,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品味祖国语言文字魅力,领会文化典籍的思想感情,学会学习,学会欣赏,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积累内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结合“阳光文学社”等社团活动,积极开发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养料的魅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形式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目的。

4、在不同途径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策略。

(2)在拓展型课程的教学中,研究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策略。

(3)在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等研究性学习中,探索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策略。

(5)对于本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评价的研究。效果评价指向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度、认同度;通过一定途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养料的践行情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吸收内化,从而提高文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情况等。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谈话等形式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